日本人為什麼打仗不用拼刺刀
1.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著名的「刺刀術」為何對美軍無效
美軍武裝設備精良,恨不得從頭武裝到腳,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士兵根本沒有機會近身與美國大兵拼刺刀。並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戰場轉移到太平洋之後,已經是窮途末路了,面對此時裝備精良的美軍已經無力回天。
直到後來,日本軍隊開始與美軍對戰。美軍裝備精良,並且擁有很多殺傷性武器,日本軍隊這套對我方人員很有用處的刺刀術在面對美軍時一點用處都沒有。他們還沒有接近美國大兵時,就在遠處被射殺了。窮途末路的日本最終在第二次大戰中以失敗告終,真是活該!
2. 為何日軍對蘇軍、美軍的戰斗中,很少使用白刃格鬥
很多抗日影視劇或小說里,都有抗日隊伍和日軍拼刺刀的情節,打仗打到一定程度,雙方就上刺刀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打得很慘烈。
但在我國戰場上十分常見的白刃格鬥,似乎在日軍和蘇軍、美軍的戰斗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場景,為何日軍不敢和他們拼刺刀呢?
其實,不是日軍不敢,而是蘇、美根本不給日軍近身搏鬥的機會。如果哪天蘇軍或美軍突然放棄熱武器,和日軍拼上了刺刀,日軍做夢都會笑醒的。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國力強大、彈葯充足的美軍每次開戰,都是航母、戰列艦、飛機先來一輪炮火洗地,接下去再出動厚實的坦克。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很少有與美軍近戰的機會。
一開始,日軍對美軍還沿用亞洲戰場的老套路,搞什麼“豬突沖鋒”,卻正好給了美軍重機槍割人頭的機會。瓜島戰役期間,有個叫約翰·巴斯隆的海軍陸戰隊員,就創下了一個晚上單人打死日軍1500人的恐怖紀錄。
後期的日軍,也轉回來了一點死腦筋。硫磺島戰役的日軍指揮官,就因地制宜地搞坑道作戰,充分發揮日軍射擊精準的優勢,專門狙殺帶紅十字標志的美軍衛生員,使得許多受傷的美軍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還是那個約翰·巴斯隆,就是在硫磺島的戰場上。
3. 二戰時,日軍引以為傲的刺刀術為何對美軍不起作用
先說說為什麼要用刺刀和別人對拼。如果敵方的火力比己方的高,那麼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戰火損失,在敵方陣地上拼刺刀就能很好的抵消這種傷害,這就使得中日戰場上,中國軍隊很喜歡和日軍拼刺刀。但是對於美國的火力壓制實在太厲害,而且身邊還隨時配備散彈槍,這就使得日本人的近戰毫無作用。
為了對付喜歡玩偷襲的日軍士兵,美軍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來「清理草地和戰壕」,在與美軍進行近距離作戰前就活活把他們燒成烤肉。
4. 二戰時期,日軍為什麼不敢和美國人拼刺刀
?美軍遇到拼刺刀的日本士兵的時候,直接就是用手槍崩了,絕不給你拼刺刀的機會。(有錢有技術真好)
刺刀又稱槍刺,日本人稱為銃劍,是裝於單兵長管槍械(如步槍、沖鋒槍)前端的刺殺冷兵器,用於白刃格鬥。也可作為戰斗作業的輔助工具。刺刀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按形狀分為片形(刀形或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兩種。按與步槍連接方式又分為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和鉸接於槍側的折疊式兩種。分離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鋸齒,並能與金屬刀鞘連接構成剪刀,具有多種功能。現代刺刀一般刀長20~30厘米,它在近戰、夜戰中仍有一定作用。
名稱來源
Bayonet的名字來自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城市Bayonne,文件記載中刺刀展示提到刺刀於1647年時第一次在此使用。 刺刀最早是一種防禦性的武器, 在前膛槍發射之後, 以兩三層人牆和刺刀, 抵擋敵軍的前進。刺刀是一種軍用品, 沒有任何民用價值, 從未見有人配上刺刀去狩獵的。 但這並不表示民用槍不該有刺刀座, 同樣的, 有史以來,未曾聽說過有歹徒用上了刺刀的槍支去行搶的。
5. 在 二戰的戰場上,占優勢的情況下日本人會不會拼刺刀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日本軍隊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美國的平均身高是176厘米。高出日軍足足18cm,即便是美國女性,平均身高也達到了162.9cm,高出日軍4.9cm。就常識而言,個子高的一方,在肉搏時肯定占優勢。相對的較矮的一方自然肉搏吃虧,這也就是說,如果日軍和美軍進行白刃戰,美軍會占據更大的優勢,然而在實際戰斗中,我們經常發現日本軍隊主動與美國軍隊用刺刀作戰的記錄。
雖然炮彈的殺傷數量是巨大的,但是弱勢的一方為了減少炮火對己方的殺傷,才不得不拼刺刀,與敵人攪在一起,當雙方進行白刃戰時,對方的炮兵考慮到自己的人員,肯定無法進行炮擊。說白了,拼刺刀是裝備上占據劣勢時作出的無奈選擇。
6. 日軍刺刀術遠超蘇聯,為何在雙方戰爭期間它們卻不和蘇聯拼刺刀
日軍的拼刺刀的技術遠超蘇聯,但是在戰爭時期他們卻沒有任何機會和蘇軍進行刺刀上的比拼。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在諾門坎和東北進行過大規模的戰斗。面對已經開始奉行機械化戰斗的蘇軍,還在奉行一戰時期戰術的日軍很快就被擊潰。
最後就是沒有任何機會,蘇軍的主要武器是波波沙沖鋒槍,這種武器在蘇軍的裝備序列之中甚至可以達到人手一隻的程度。對於這種射速達到800發每分鍾的沖鋒槍,即使日軍想要和蘇軍拼刺刀,還沒有接近就被掃成了篩子。更何況蘇軍序列中,手槍的裝備數量也非常多。
7. 三千日軍想拼刺刀為什麼拼刺刀不開槍日本拼刺刀厲害嗎
二戰時小鬼子與我國戰場的戰爭與歐洲戰場相比在武器方面、戰術方面還是很落後的,拼刺刀這種戰術在武器性能升級之後已經不適用了,所以歐洲極少有拼刺刀的現象,可是東方戰場武器相對落後,肉搏戰時常發生,日本的武士道有很重視拼刺刀,日本兵對於拼刺刀的技能是很重視的。他們的步槍和刺刀都很長,主要就是利於肉搏拼刺刀;拼刺刀時不開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其武士道精神驅使,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其38式步槍射程遠、穿透力強,在近距離射擊時很容易穿透身體傷害到其他人,在雙方都在拼刺刀的混亂情況下,開槍雖然傷到了對手,但是子彈穿透對手身體很容易傷到自己人,所以日本的軍事操典上命令拼刺刀前要退去子彈。由於拼刺刀時當時日本軍隊很重視又必須具備的技能,所以小鬼子拼刺刀的技能還是很厲害的,在於小鬼子的肉搏戰中,我國軍人還是比較吃虧的
8.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呢
為何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要是能獲得與蘇軍拼刺刀的機會,他們做夢都會笑醒。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要知道在拼刺刀方面,日軍可是首屈一指的專家,在這方面美蘇都自愧不如,根本不存在什麼害怕,相反日軍反而十分樂衷於拼刺刀。
日蘇曾在張鼓峰干過一場,戰爭結束後雙方統計了各方傷亡人數。
被槍彈殺傷:蘇軍869人,日軍323人,交換率2.7:1。
被彈片殺傷:蘇軍1498人,日軍572人,交換率2.6:1。
到這兒,你可能會說還好啊,傷亡比率還沒拉開,畢竟當時蘇聯的武器准備還沒跟上來,可以表示理解。但是,接下來的數據就會讓你吃驚。
被冷兵器殺傷:蘇軍110人,日軍4人,交換率28:1,看看這數字,就知道日軍刺刀的厲害,管你人高馬大,照樣一槍挑翻你。
到後來獲得美國援助,蘇軍武器裝備鳥槍換炮之後,遠遠看見日軍就一頓槍林彈雨的招呼過去,根本不給日軍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實在是被他們那種刺刀捅怕了。
拼刺刀的前提就是你要沖到對方的面前,且對方沒有合適的作戰武器,只能選擇和你白刃相接。 在二戰的後期,因為知曉了日軍刺刀的厲害,在1945年德軍投降後,蘇軍直接出動坦克群在東北平原一路高歌猛進,一點機會都不給關東軍。
任你武功再高,我照樣一槍撂倒。都是熱武器時代了,誰還跟你玩十八般兵器啊。
所以,板載沖鋒對陣烏拉沖鋒,直接單挑,烏拉是吃虧的。
蘇軍配備的沖鋒槍在日軍中彷彿就是割草機般的存在,大片大片的日軍被收割被壓制。況且日軍和蘇軍交手又主要是在北方平原地區,來再多的日軍也不怕,無非也就是多幾輪掃射,日本人基本上沒有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
日本人拼刺刀技術,也就只有在稍微比他弱小的中國面前,才能發揮出白刃戰的厲害,要是在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也有美蘇的裝備,誰又願意和日軍拼刺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