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草場在哪裡

日本的草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2-20 12:52:56

A.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第一種原因:羊肉處理問題

我在日本出差的時候,也吃過一次日本羊肉的,但也就那一次了,因為日本羊肉的做法,我實在是吃不慣的,就連請客的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的,主要是日本羊肉的做法和國內的羊肉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國內在做羊肉的時候,不僅要把羊肉反復的處理干凈,力求把羊肉的膻味做到最小,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對於羊肉的口感也是很講究的,基本做好的羊肉,多是多滋多味的,好吃的很

但日本那邊做的羊肉,就和我們國內的完全兩樣了,首先在處理羊肉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的講究了,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放的調料也是少的很,導致做好的羊肉,還是有很大的膻味

而放的那點調料,根本蓋不住羊膻味的,而且做好的羊肉,味道也淡的很,所以我是吃不慣日本羊肉的,就連我那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就不吃了,估計還是看我點的菜,要是不吃的話,感覺有點過意不去的樣子,才勉強吃了幾塊

第二個原因:養羊的少,羊肉貴

日本由於地里環境的原因,導致沒有多少的地方可以用來發展養殖業了,而為數不多的養殖基地,也被用來養殖各種和牛了,因此羊這種動物,在日本可以說是少的很了,更不要說是用來做菜了

在日本那邊,想要吃到羊肉的話,只有到地廣人稀的地方才可以吃到的,在日本各大市區裡面,是見不到販賣羊肉的,就算見到了,那價格也比牛肉高上不少的,但在美味可口的牛肉麵前,大部分的日本人,多會選擇牛肉的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這個問題要從2個方面來看:食材來源、當地人的習慣。

首先是食材來源,日本土地少

日本的土地面積不適合養羊。 羊群是家畜中對飼養空間要求最高的,日本土地面積小,沒辦法提供大片草原來喂養羊。在日本,凡是能用來開墾草場的地方,全都種上稻米或是其他農作物,不可能為了養羊而放棄稻米(沒有足夠的大米,百姓會餓死,不吃羊還可以吃牛肉魚肉豬肉甚至馬肉嘛,孰輕孰重很明顯)。

然後是當地人的習慣

這里的習慣指:文化禮儀和飲食習慣。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對禮儀非常苛刻、對公共場所的環境非常在意的國家,而濃烈刺鼻的味道會影響到其他人。若是生活中有人在周圍吃羊肉,聞到那股腥膻味,也會被日本人嫌棄的。

在烹飪習慣上,日本人不喜歡用大量香料來調味,講究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羊肉這種有著濃烈氣味的食材自然被日本人排斥,不僅日本人自己不吃羊肉,別人吃了也要收拾干凈才能見人,不然會被周圍人嫌棄。

但日本人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吃羊肉,在北海道地區,就有一道著名的羊肉料理,被稱為ジンギスカン(成吉思汗),也就是當年成吉思汗帶過去的烤盤羊肉。這種火鍋是用綿羊肉做成,羊肉油脂豐富,烤出來的羊油流下來煎熟蔬菜,味道相當不錯。


讓我們一起分享 美食 的樂趣吧!

【懶喵食記】,分享懶人 美食 、高顏值烘焙的 美食 筆記本。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不吃羊肉?

其實主要就是日本人很少吃羊肉跟阿拉伯人不吃豬肉是一個道理。阿拉伯人因為宗教信仰不吃,而日本則因為土地氣候原因所致。

阿拉伯人不吃豬肉因為阿拉伯人生活的土地普遍乾旱少雨,養豬會破壞寶貴的水資源,另外,其宗教信仰也不允許吃豬肉,中國的陝西陝北地區黃土高原普遍養羊不養豬也是這個道理。

在日本雖然也有羊肉,但是很少很少,東京,大阪是基本沒有羊肉店的,日本的羊肉主要在北海道的札幌,青森這些地廣人稀的城市,所以其實不是日本人並不吃羊肉,只是當地土地資源有限,只能優先將草場,牧場供給養牛使用。

羊肉是肉類中的珍品,以極其鮮美、鮮嫩的滋味讓很多人為之著迷,以至於中文「鮮」這個字有一半都是「羊」來組成的。中國的 美食 文化十分豐富多彩,但在世界范圍內來看,日本的飲食也是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的,但好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人是比較少吃羊肉的,甚至幾乎就沒怎麼見到過他們吃羊肉,就連一些 美食 節目中也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說起牛肉的話,哪怕是不喜歡吃牛肉的人可能也聽說過「神戶牛肉」,全世界最為昂貴、美味的牛肉之一。可說起日本的羊肉,大家好像就都沒有什麼印象了,所以可能因此覺得日本人是不吃羊肉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人其實也是吃羊肉的,比如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就有一種叫做「ジンギスカン」的鄉土料理,中文意思就是「成吉思汗」烤肉。這個烤肉的名字起源已經語焉不詳、難以刨根究底了,它的形式稍微有一點像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都是在一個鐵鑄烤盤上面烤的,只不過「成吉思汗」烤肉的烤盤是凸起來的。但確實羊肉在日本並不算盛行,所以幾乎這個烤肉吃法在日本的一些地方已經快成為了羊肉料理的代名詞了。

【為什麼日本人吃羊肉,但是吃的很少呢?是太貴了?還是不好吃?】

首先「羊肉太貴、吃不起羊肉」的這個原因佔比應該很小,畢竟日本是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在2018年日本人均年收入是40845美元,這只是人均收入,不是家庭收入。而我們上面說到的那個羊肉烤肉料理,大約也就是人均消費30美金上下,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不起」這個可能性的因素並不高。

那麼更有可能性的就是「羊肉不好吃」這個因素了,這並不是說字面意義上的「羊肉不好吃」,更多的是 環境決定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導致他們覺得羊肉不好吃 ,或者說他們 不擅長將羊肉做的好吃。

日本的土地面積很小,各種資源也比較有限,人口稠密導致土地更是尤為緊張。雖然我沒有養過羊,但是也知道有些羊吃草可是連根拔的,所以大量飼養羊群對於生態環境是有很大威脅的。如果說在很久以前養牛還能耕種的話,那相比之下羊的綜合飼養價值確實要低很多,所以出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日本地區自古就沒多少羊,人們也就少有機會吃羊肉,自然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烹飪技術。我們很多不方便飼養羊的地方,一樣也有不少人不太適應吃羊肉,這都是一樣的邏輯。

一個地區的人們喜歡吃什麼、口味偏好什麼,很大程度是由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物產來決定的。 從以往的整個飲食文化的形成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先吃習慣了,才會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並不是因為一個東西好吃,才學著去適應吃它 。當然現在我們這個信息和物質交流極其便利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了以前的那麼多禁錮,全球的飲食文化也在急速交融。

其實日本人吃牛肉也不是很多,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各種魚類、海鮮之類的,畢竟這算是海島國家的一個天然優勢。其次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吃肉的時間也還不足300年,比如日本的天武天皇、德川綱吉等都推行了很嚴格的「禁肉令」,在長達千年的時間里最初還可以吃魚,後來連魚都不讓吃了。有推測這也是到了江戶川時代,日本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55米的一個主要原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得以改善,但是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讓民眾接受吃肉。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人並非不吃羊肉,只不過自古代起是沒有這個條件吃,相應的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和烹飪技巧,那麼自然後輩的人慢慢的也就從「沒條件吃」變為「吃不習慣」了。

對於 美食 、 健康 飲食和 美食 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這個問題,還是讓我們愛羊人士來回答吧!


首先,羊是靈性動物,智商相當於的人三、四歲。

古話說,羊有跪乳之恩。羊,它代表著孝順;吃羊,則有違孝道。我們知道,儒家重孝,日本是一個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所以他們就不吃羊了!

其次,羊對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

羊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在所有動物的奶中,羊奶最接近人類的母乳,它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出來的動物,就是多利羊,它對現代基因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羊對人類 社會 貢獻很大,吃羊就是忘恩負義,日本人是一個懂感恩的民族,他們不吃羊很正常。


第三:寵物羊是伴侶動物。

雖然現在養羊做寵物的還不多,可養羊的很多優點,比如長得呆萌可愛、飼養成本低、溫順不愛叫、不會咬人,也沒有狂犬病……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把它當寵物養的!

日本人愛護動物,從不傷害羊,他們是有愛心的民族!

第四:不只是日本人不吃羊,其他文明國家也不吃!

你聽說過西方國家裡的人吃牛排的,聽到過他們國家吃羊的嗎?很少聽到吧!

他們認為羊對於人類,只有服從,從不傷害,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對他們來說,吃羊是一種很野蠻、很血腥的行為……
……

羊羊那麼可愛,日本人為什麼有人要吃它呢?

保護羊羊,人人有責!

吃羊有罪,人人聲討!

壽司、關東煮、日式炸豬排、生魚片、天婦羅、壽喜燒、唐揚雞,日本的 美食 真是豐富多彩。作為一隻無肉不歡的老饕,如此 美食 定會大快朵頤,但與中華 美食 的涮羊肉、羊肉泡饃、烤羊肉串相比,在日本似乎不大能找到吃羊肉的機會。日本人確實不怎麼吃羊肉,而他們吃豬肉、牛肉也不過150年的 歷史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竟然有長達1200年的「禁肉」 歷史 !日本人不吃羊肉與此有離不開的關系。

日本經典 美食 ——生魚片

愛吃肉的原始人

在繩文時代(15000-2300年前)日本 社會 還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採集、打獵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時候的人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自然抓到什麼飛禽走獸就吃什麼。據考古發掘,當時日本人主要的肉食是麋鹿和野豬,也有少量的熊、猴、狐狸等60多種哺乳動物;這么看來繩紋人的肉食食譜還是蠻豐富的,只不過開始時是生吃,很後來才有了烤炙燒煮的做法。到了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來自朝鮮半島的農耕技術傳入列島,日本進入了以稻米為主要食材的時代。

隨著鐵器牛耕技術傳入的還有畜牧技術,馬牛羊等牲畜在這一時期來到日本,但畜牧業發展地極為不好,牛因耕田使用馬能夠充當馱力都有飼養,但羊則始終沒有飼養起來;雖然在後來與大陸的交流中也有羊流入日本,但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沒有見過羊,甚至認為十二生肖中羊和龍一樣都是虛構的動物。

在彌生與古墳時代(250年-538年)定居起來的日本人雖然改吃大米了,但各種肉類仍然以輔食的形式走上餐桌;在古墳時代的遺址中還發現過豬骨頭,並沒有一點點不吃肉的跡象。

壽喜燒(すき焼き)

放下屠刀,不許吃肉

日本人開始不吃肉與佛教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系。佛教於6世紀中葉傳入日本,雖然開始時受到抵制,但在聖德太子的支持下迅速傳播開來。早期傳入的佛教以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和律宗為主,它們的戒律都較為嚴格,以律宗為甚。律宗要求「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修行的人都要嚴格遵守。當時的僧人要求恪守「五戒」,因而不可食肉不可飲酒已成為共識。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也認為血是污穢的,殺生是不潔的,且萬物有靈眾生同質,這與佛教慈悲守戒的思想正相契合;兩者共同奠定日本人禁肉的思想基礎。

天武天皇於676年下達《殺生禁斷令》禁止殺生食肉:「詔諸國曰,自今以後,制諸漁獵者,莫造欄阱,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卅日以前,莫置隙遮、梁。且莫食牛馬犬轅雞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違者最之。」由此開啟了日本1200年的禁肉時代。當然開始時禁肉的效果不佳,篤信佛教的菊花家族又在聖武天皇時於737年、743兩次頒詔禁止殺生;又經歷了幾位天皇的努力,肉類基本在 社會 中上層的公卿貴族們的餐桌上消失了,食肉也被認為是粗野殘暴的行為。民間仍然有偷偷食肉的行為,但多是零星打獵的動物,肉畜的飼養幾近於無。

到了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日本的禁肉甚至走向了極端,「肉食禁斷」擴展到了魚類。真言律宗的創始人睿尊(1201-1290)極力宣傳禁止殺生,1281年太政官下令在寺院周圍禁止殺生並燒毀30張漁網,12處竹柵欄,放生30尾鯉魚。佛教徒紛紛向漁民購買活魚放生,吃魚一時間成為一樁罪事。僧人們企圖通過朝廷的力量推廣禁令,但已牢牢控制政權的鐮倉幕府對此並不感興趣,日本人對魚類的喜愛也難以改變,因而禁令的擴展也就不了了之。

在平安時代(806年-1185年)晚期武士階層崛起,武士階層並沒有公卿貴族們那麼多繁文縟節,對「肉食禁斷」的命令也沒有那麼遵守,雖然沒有家畜可以食用,但是他們經常打獵享受野味。不過當武士階層登上統治者的寶座後,早期勇武豪放的氣質逐漸被公卿們的精緻文化所滲入。公家文化與大陸傳來的禪宗文化慢慢成為武家文化的主流,武士們也學著公卿不去吃肉,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肉類也基本淡出了武家的食譜。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資深愛狗人士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因為愛心泛濫頒布了臭名昭著《生類憐憫令》;下令建造狗舍,請人保護狗給狗看病,食貓狗、殺狗乃至最後殺死蚊子都要判刑,搞得民間怨聲載道,德川綱吉落得個「犬公方」(狗將軍)的名號。

「犬公方」——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喜牛而不喜羊

「肉食禁斷」的禁令嚴重影響了日本人的身高,有考古發現,禁肉前古墳時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3米,而一千多年後的江戶時代反而降為1.55米。明治政府受歐風美雨的影響,認為西洋人高大就是因為吃牛肉喝牛奶,日本再這樣下去不吃肉,國民的身體怎麼能強壯?國民不強國家怎麼近代化?於是廢除肉食禁止令,開始鼓勵民眾吃肉特別是牛肉。由於長期不食肉一開始民眾對於肉的腥臭頗為反感,1872年明治天皇親自試吃牛肉並向全國報道,舉國為之一震,同時天皇每天要喝兩次牛奶;政府鼓勵開辟畜牧場和奶牛場,牛肉也被定為軍隊的營養飲食;牛肉火鍋——壽喜燒(すき焼き)開始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神戶牛肉至今都是頂級牛肉的代名詞。

羊肉卻沒有和牛肉一樣風靡開來,山羊和綿羊雖然很早就進入日本,但日本的禁肉令嚴重阻礙了家畜業的發展,且日本本土的氣候不適與狹小的草場環境等因素都不適宜大規模放牧。明治後羊肉濃重的膻味讓剛剛開始吃肉的日本人避而遠之;雖然日本古代也有羊羹,但它傳入後很快改變了大陸使用羊肉的做法,轉而用紅豆和麵粉混制而成,變為果凍狀的甜點。

霸氣的羊肉燒——成吉思汗

日本唯有一個地區尚食羊肉,那就是北海道,日本每年區區幾萬噸的羊肉消耗量(豬肉、牛肉都有數百萬噸)一半以上是在北海道。北海道名字頗為霸氣的鄉土料理——成吉思汗(ジンギスカン),就是鐵鍋烤羊肉;相傳是蒙古人入侵日本時留下的,但按照做法應該是二戰後才出現。說到北海道的「羊」史還要提到日本的侵略擴張。

北海道的鄉土料理——成吉思汗

1556年葡萄牙人將最早的羊毛織物傳入日本九州地區,後來的江戶時期日荷貿易中也有少量羊毛紡織品,少數武士使用呢絨製作掛袋、旗幟,但它沒有成為服飾材料。到明治之後羊毛織物才普及開來,成為軍用被服的原材料,羊毛也變為重要的軍需物資。那時日本由於本國沒有牧羊業,所需的羊毛全靠進口。日本政府意識到必須發展自己的牧羊業,1872年北海道開拓使設立札幌牧羊場,引進約1000餘只綿羊,但氣候風土等原因無論在數量還是羊毛質量上飼養都不成功,乃至有人感嘆「在我國飼養綿羊不可能取得成功。」日俄戰爭後羊毛需求量急劇上漲,1908年農商省又在北海道的月寒設立種羊牧場再次開始了羊毛自給的實驗,但牧野面積狹窄,飼料供給等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1916年英國對澳洲羊毛禁止自由出口的禁令使日本的羊毛工業陷入絕境,日本政府決定再試一次,1918年農商省設立綿羊課開展100萬只綿羊計劃,北海道開始大規模養羊,養殖終於取得成功,牧羊業在政府支持下全面推進。「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的牧羊業從北海道轉移至偽滿洲國。村上春樹的小說《尋羊冒險記》中的十二瀑鎮就因北海道的牧羊業而一度繁榮,村上由此展開了羊與軍國主義體制的關系的探討與批判,他還親自到北海道的牧場去看綿羊的模樣。

羊毛供給給軍方,而賣不出去的羊肉卻成為了北海道的 美食 。戰後羊毛的需求量急劇減少,曾經輝煌的北海道牧業羊也衰落下來,但北海道人的「成吉思汗」鄉土料理卻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你讀過「雞毛信」這個故事嗎?故事裡的日本鬼子把海娃放的一群羊都吃的剩不多了這說明日本人並非不吃羊肉,如果說現在的日本人羊肉吃的少那可能是日本國草場面積小羊養的少的緣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多島嶼,海產品不用成本養殖,捕撈業發達,食用海產品那是千年來的習慣了。地理環境上少草原,飼養羊不太現實。

就是貴!吃不起!日本屬於一個島國,周圍都是海洋,那麼日本的海鮮是比較便宜的,日本放羊的地方是比較少的,導致羊肉本身的價格就會貴了許多,既然羊肉的價格比較貴了,那麼對於想吃羊肉的人來說,並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所以愛吃的人吃不起!

日本戰敗後食品缺乏。盟軍從澳洲調來羊肉供給日本市場。澳洲那時把退役羊送給日本。肉老且膻味重。所以後來日本人不喜歡羊肉

B. 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地形特點(以哪種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廠的大洲。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 國家
東亞 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等
東南亞 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東帝汶等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
西亞 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
北亞 俄羅斯的一部分
4.地形:
① 地形特點: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裏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5.河流:亞洲大河受地勢影響,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向 特徵 注入海洋
長江 自西向東 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黃河 自西向東 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東南 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於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 北冰洋
恆河 自西向東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 印度洋

二、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於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精講:(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佔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區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過l 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6 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築、沙烏地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經濟發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達國家外,其餘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問題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布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岳」。
6、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ºN——46º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問題二、日本的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管理效率高。
2、「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像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5、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問題三: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中南半島的南部又稱馬來半島。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東南亞的國家:東南亞共有11個國家。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寮國、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3、河流與城市的關系: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問題四:印度自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問題五:俄羅斯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也跨東西半球。西臨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國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佔1/4,但人口佔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於歐洲,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來被公認人歐洲國家。
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大河和山脈成為地形區的重要分界線。
4、河流與湖泊:俄羅斯有四大河流,「母親河」伏爾加河位於東歐平原,自北向南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也是著名的內流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緩,航運價值很高。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主要湖泊有: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5、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於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問題六:俄羅斯的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1、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2、工業:重工業發達,消費品製造業發展緩慢,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交通運輸: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管道運輸均很發達,以鐵路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網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鐵路網比較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
第八章 東半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一、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熱點問題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中東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周圍被裡海(世界最大的鹹水湖)、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土耳其海峽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①中東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產油國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國家;
②中東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③石油輸出路線:a: 運向日本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是戰爭的導火線,是本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著狹小的地中海氣候。匱泛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4、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但多數民族在這里匯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
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人信仰伊斯蘭教。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二、歐洲西部的國家、工業和旅遊業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歐洲西部占歐洲的一半左右,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本區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即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形成了。它有25個成員國,都有是經濟發達國家。歐盟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工業發達,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歐洲西部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工業中心多,面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來密集地帶。
3、繁榮的旅遊業: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南歐陽光燦爛的地中海海邊風景區和沙灘浴場,北歐曲折、幽深的峽灣,引人入勝;中部高聳的阿爾卑斯山,是登山和滑雪運動的好場所;獨特的風土人情,古老的城堡,庄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使歐洲西部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成為歐洲著名的三大旅遊國。
三、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與農業
1、地形: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平原分布在中部,以萊茵河為界,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島上。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有利於大西洋暖濕流深入內陸。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3、三者之間的關系:
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
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區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低緯度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地勢東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2、本區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是很多熱帶經濟作物的故鄉,如咖啡、可可;此外,本區很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中佔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剛石、銅。
3、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①概念: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②弊端:初級產品價格低廉,工業製成品價格昂貴,制約了本國經辦濟的發展;③形成原因: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和控制;④出路:發展多樣化農業,振興民族工業。
4、本區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地區。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濟增長速度,己構成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統治和控制,本區科學技術落後,農牧業生產水平很低,糧食始終不能自給。而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解決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
五、澳大利亞
1、地形: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則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東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勢最低處有艾爾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在平原中部地勢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裡叫做「大自流盆地」。
2、地形與農牧業: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肉食動物,適合露天圍欄放牧。
3、氣候與農牧業: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西南部地區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乾燥,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同樣適宜耕作業,因此這些地區發展了混合農業。
4、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5、澳大利亞養羊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它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為平坦,西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通對於其它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
6、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同其它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等。
7、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礦產資料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鐵礦;東部沿海的煤礦和東北部的鋁土礦。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開采和出口也是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這個應該是吧!自己慢慢找吧!!

C. 日本有大草原嗎

北海道有牧場,裡面的草場應該算大了。和蒙古的比自然是比不上。而且氣候冷枯草期長

D. 日本足球天然草場地多嗎

多。一般都是天然草皮,當然都是人工種植的。足球場草坪要求質地較硬,耐踐踏。

E. 日本在大興安嶺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自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人就侵吞了在我國東北地區的遼闊國土,而這一執政,便是整整的14年。在日本攻佔東北地區的14年間,她們不但在這兒搞起來了奴化教育,並且還大張旗鼓盜取在我國的礦產資源和土壤資源,在較大水平上搶掠了東北三省的財富,給在我國導致了十分大的損害。

日軍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實際上大家細心回望一下這一段入侵史,你能發現,日軍那時候對在我國最很感興趣的便是東北三省,從戰事一開始,日軍就一直都在東北三省做一些動作。日軍怎麼會對東北三省那麼的很感興趣的呢?實際上這一東北三省裡面生態資源有關系。

不難看出,這名日本退伍軍人好像是大興安嶺寶藏之謎的知情人人員,但無可奈何他自始至終不肯道出實情,這也促使大家萬般無奈。但是能夠 明確的是,假如大興安嶺藏寶確實存有的話,他終究是在中國的國土上,誰也不太可能從這兒搶走它。堅信有朝一日,大家終會發現大興安嶺中的秘密,大家翹首以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