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城市在哪裡
Ⅰ 日本有兩個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是哪裡
京都、奈良
京都(Kyoto),是一個位在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256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
奈良縣(Nara-ken),古稱大和,位於日本紀伊半島中央,近畿地區的中南部,東鄰三重縣,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縣,北連京都府,為內陸縣,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奈良縣土地面積約為3,691平方公里,77%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蓋率60%,居住面積較少,人口集中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是日本的人工高產林區,主要產業有纖維產品製造業、木材、木製品製造業等,畜產業也較發達。
Ⅱ 名古屋在日本的位置是哪裡
名古屋市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西部。
名古屋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名古屋市是日本人口第四大城市。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名古屋港也是日本的五大國際貿易港之一。中國在名古屋市設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
相關信息:
名古屋過去曾是尾張德川的城下町,歷史上是日本戰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日本戰國三傑都出身於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愛知縣內。
另外,名古屋都市圈集合了豐田汽車公司等眾多製造業企業和名古屋大學等著名高校,形成了日本國內工業出貨額第二位的中京工業核心地帶。由於它是日本中部地方的商業、工業、教育和交通中心,且位於東京和京都之間,所以又被稱作「中京」。
Ⅲ 古代東京是現在哪個城市
古代東京是現在河南開封
河南開封
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的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空前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被金國佔領,繼續被金朝定為都城。蒙古滅金之後,成為河南省州府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東京地名歷史:
1.581年,楊堅篡周,建立大隋,以長安為首都,稱西京。以洛陽為東都,稱東京。582年,罷東京。
2.中國北宋時首都汴梁又稱東京。
3.東京是指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區。越南人稱之為北圻,意為「北部邊境」。「東京」在越南語中寫作 Đông Kinh,是越南首都河內的舊名。法國人控制越南北方以後,便用這個名字稱呼整個越南北方地區。
4.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明治二年(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自此,東京成為日本國首都。東京(Tokyo,とうきょう,도쿄)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東京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東京都人口約1264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東京23區人口為852萬(截至2006年8月),東京圈(東京都市圈)人口約3400萬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東京是世界級的大城市,一般說得東京市是指東京23區,即它的大城市部分。但實際上東京作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叫東京都,包括三大部分:東京23區、多摩地區、太平洋諸島。這些島包括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及最東端的南鳥島和最南端的沖鳥島。這些島最遠的離東京達數千公里。在此主要介紹東京的主要部分——東京23區。東京的人口居日本各行政區之首,達1100多萬。東京與附近的千葉、埼玉、神奈川共同構成日本的最大的城市圈,鐵路和公路以東京為中心呈放射狀射向各地,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要逛東京先得有張交通圖,拿來地圖先看東京交通的主幹線——山手線和東京地鐵和都營地鐵。山手線是東日本鐵道公司(JReast)的環東京干線。山手線上的主要始發終到站有日暮里、上野、秋葉原、東京、新橋、品川、涉谷、新宿、池袋、赤羽。地鐵線如蛛網一般通往東京的各個區和鄰近的縣市,並與通往市外的各條私鐵線路相銜接。各私鐵線路中主要的有東急線(主要通往神奈川)、京王線(主要連接23區與多摩地區)、小田急(主要通往神奈川縣各旅遊地)、西武線(主要連接東京西部與23區、埼玉西南與東京)、東武線(主要連接關東北部與東京)、京成線(千葉與東京)。
Ⅳ 日本的著名古都是哪裡
日本有很多造型獨特、優美的古城,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弘前城
位於青森縣弘前市,1611年築城,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是津輕藩主代代居住的城堡。該城的五個城門保存狀態良好,城中有東北地區僅存的天守閣。1895年辟為公園,5月上旬櫻花爛漫,遊人如織。 若松城
位於福島縣的會津若松市,又叫"鶴城",1592年經改建成為現在的規模。幕末戰亂時作為幕府軍的大本營遭到了徹底的破壞,現在看到的五層天守閣是1965年重建的。
江戶城址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建於1457年,1657年毀於火災後就沒有再建天守閣。現在西丸內是皇宮,本丸和北丸作為公園開放,園內有大手門和二重橋都是著名的古跡。小田原城
位於神奈川縣的小田原市,是北條家族五代居住的地方,三層的天守閣據稱是堅不可摧,是日本建築史上的傑作。富山城
位於富山縣的富山市,1532年築城。天守閣為1954年重建,城牆和護城河均為當時遺跡。
松本城
位於長野縣松本市,因天守閣為黑色,故又被成為"烏城",是日本沒有遭到火災的少數幾個城堡之一,建於長慶(1596年至1615年)初期的天守閣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珍貴的。名古屋城
位於愛知縣的名古屋市。1612年集中了當時的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後毀於戰火,1959年重建,城堡屋檐上金色的魚飾非常引人注目。
大阪城
位於大阪市,為日本最大的城堡,曾數次毀於戰火。現在的天守閣是1931年重建的。而高大的城牆則是當時的遺物,顯示出了豐臣秀吉的權勢。
姬路城
位於兵庫縣姬路市。整個城堡被漆城白色,又被稱為"白鷺城"。1069年建成,有一個大天守和三個小天守,是日本為數不多的保持了原型的古城,也是最美麗的古城,1993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熊本城
位於熊本縣熊本市,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建成於1607年,作為實戰城堡,在日本全國也非常少見。
還有奈良、京都等都是比較有名的古都。
Ⅳ 日本古代的首都叫什麼
奈良,京都,都作為過日本的首都,
現在的東京原名叫江戶,作為首都後改名為東京江戶(現為東京)1928年(以改叫東京)是日本藝伎這一行業鼎盛時期,那時的藝伎幾乎一會兒都閑不下來.
Ⅵ 從古至今日本的首都都在哪
據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實際上,直到公元1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到了公元4世紀,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大和王朝。按日本官方的說法,當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萬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此時中國已進入兩晉時期。
5世紀初,大和國發展到鼎盛時期,勢力曾擴大到朝鮮半島南部。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公元645年發生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天皇為絕對君主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7世紀時,推古女皇的侄子聖德太子仿效隋唐,銳意政治革新,實行「大化改新」,試圖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一個以天皇為絕對君主的中央集權國家。只可惜聖德太子壯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業也因之付諸東流。傳說聖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遠赴中國,捎去一封「東天皇敬白西天皇」的國書,結果讓天下獨尊的隋煬帝大怒,不過小野妹子成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駕橋鋪路的先驅。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奈良市及近郊),標志著日本皇室開始從古墳時代進入了奈良時代,同時也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奈良時代與此前的古墳時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18位天皇中女性佔了8位,而在此之後900年中,都是男性天皇,直到1633年德川幕府時期明正女皇登基。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了在日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平安時代。10—11世紀時,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壟斷政權長達200年,皇權開始旁落。幾位天皇禪位後被迫退隱寺院,與青燈古佛相伴。這一時期被史學家們稱為「院政時代」。
12世紀末進入由武士階層掌握實權的軍事封建國家,史稱「幕府」時期。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應仁元年(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日本進入長達100年的戰國時代。戰國時代的日本群雄四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亂世爭雄,最終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建立德川政權。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建立了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日本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
1868年1月3日,維新強國的「倒幕派」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揭開了近代史的帷幕
Ⅶ 古代的東京是哪裡
東京現稱開封市,是古代宋朝(北宋)的國都。現在簡稱汴,古代又稱汴京,是河南省省轄市。
宋朝,東京為中國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
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
(7)日本古城市在哪裡擴展閱讀:
風俗民情
開封是享譽中國的著名民間藝術之鄉,享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汴綉之鄉」、「中國菊花之鄉」等美譽,境內有汴綉、官瓷、朱仙鎮木板年畫等精美工藝品,現存有廟會、燈會、鳥市、花市、夜市、風箏、斗雞、盤鼓、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風景名勝
開封境內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台、繁塔等重點文物古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及旅遊價值。開封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境內的名勝古跡中保存以及館藏有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文物古跡。
Ⅷ 日本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一個
最古老的應該是奈良吧。四大古老城市:奈良、京都、名古屋、大阪。
奈良縣(Nara-ken),古稱大和,位於日本紀伊半島中央,近畿地區的中南部,東鄰三重縣,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縣,北連京都府,為內陸縣,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京都(Kyoto),位於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
名古屋市,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西部,也是愛知縣縣廳所在地和日本人口第四大的城市(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這里過去曾是尾張德川的城下町,歷史上是日本戰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日本戰國三傑都出身於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愛知縣內。
「大阪」在古代多稱為「大坂」,而「大坂」一詞最早出現在室町時代。自奈良時代開始,大阪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作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旺盛的商業都市。在戰後,仍是西日本的大都市。
Ⅸ 名古屋位於日本哪裡
名古屋市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西部,
名古屋市(英文:Nagoya,日文:なごやし),是日本中部愛知縣的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
名古屋市也是愛知縣縣廳所在地和日本人口第四大的城市(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這里過去曾是尾張德川的城下町,歷史上是日本戰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日本戰國三傑都出身於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愛知縣內。
(9)日本古城市在哪裡擴展閱讀:
名古屋市,市中心為商業區,西南部和北部為工業區,住宅區則分布於地勢較高的東山、丘陵及其周圍台地地區,西部的庄內川東岸與東北部守山區為新住宅地,而舊城內為行政機關所在地。共有16個行政區,市役所位於中區。
從市內的名古屋市火車站等地出發,可以乘東海道新干線高速列車前往東京,京都,大阪等地,也可以換乘名鐵,近鐵等私營鐵路前往岐阜等名古屋周邊縣市。
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為日本中部地區的一個國際機場,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以南的常滑市,距離名古屋市約為50公里。其被建設在伊勢灣上的一個人工島上,於2005年2月17日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