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寫中國的傳統文化
㈠ 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文化的
8月10日,翻開《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這是一個很難定性的問題。記者學日語10年,與日本人打交道14年,至今仍不敢妄下評論。實際上,對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有關這個問題的報道很多,但就問題本身來說,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不同。不過,無論怎樣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日本人十分重視中國。
可以說,中國發生的任何大事,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日本人都會通過一切方式了解。無論是歷史上的中國、近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中國」一詞在日本始終是一個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詞彙,僅在日文Google中關於「中國」的辭目就多達298萬條;比較而言,同樣十分關注日本的中國,中文Google中有關「日本」的辭目卻只有179萬條。
中國是日本外交的兩大重點之一(另一個是美國),同時也是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既是鄰國,又都是亞洲大國,既有歷史遺留問題,又有現實存在的問題,在政治、經濟上既合作互利,又有分歧摩擦,在文化、生活習慣上既相互影響,又各有不同。
在世界上像中日兩國這樣關系既密切又疏遠,既友好又在很多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的國家大概絕無僅有。這一切,都使日本人更加需要了解中國,更加重視中國。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歡中國歷史和文化
2000多年來,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的日本,無論是文字、思想還是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從各個方面都能找到中國的影子。很多從北京來日本的朋友下了飛機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怎麼感覺像到了中國南方。」由於中國文化的長期影響,文化素養較高而又眷戀傳統文化的日本人大都對中國有一種敬佩和自然而然的親近感。
一般的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很喜歡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國菜也很流行,中國餐館的數量僅在東京就占餐飲業總數的40%以上,中國的食品和調味品等在超級市場更為普遍。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歡迎,電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轟動,DVD銷售量長期高居榜首。《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等中國的歷史文學書相當受歡迎,在大學第二外語中,中文是最受歡迎的。為普通大眾開辦的電視或廣播的中文會話教室,觀眾或聽眾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僅次於英文。
這種感情還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在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中,都有中國古典文學。記者高中在日本留學時,因為能用中文背誦課本里的「漢詩」,被同班日本學生視為偶像,著實得意了一陣子。其實那隻不過是任何一個中國學生都能背誦的普通唐詩。
近一段時間,在東京有兩件和中國有關的事情,一是NHK(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重播中日合拍的反映中國人民撫養日本「殘留孤兒」的電視劇《大地之子》,另一個是日本最著名的音樂劇劇團———四季劇團在東京再次上演原創音樂劇《李香蘭》。這兩部作品在日本都曾引起強烈反響,應觀眾要求再次上映。
在大多數日本人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人以德報怨的做法讓他們感激。普通的中國老百姓撫養敵國子女的高尚行為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此外,日本戰敗投降後從中國撤回了30多萬軍民。中國政府既往不咎寬大為懷的態度,使成千上萬的參戰官兵得以不受法律懲處而重返家園,盡管這為日本對侵華戰爭的歷史認識問題埋下了後患。
日本民間對中國友好並樂於幫助中國留學生的人也非常多。客觀一點講,如果沒有許多對中國、中國人抱有親近感的熱心日本人的幫助,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生活恐怕要比《我們的留學生活》艱辛不知多少倍。
日本主要流傳的是「中國經濟威脅論」
近年來,中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日漸突出,許多日本人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十分驚訝,同時對中國也變得敬重起來。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的貨架上物美價廉的電器用品幾乎全部都是「MADEINCHINA」。在日本人眼中,中國已不再是貧窮的代名詞了。
中國有些人對日本情況的了解也不能說很客觀。當代日本的形象在一些中國人的心目中扭曲了,有人把某些右翼的行為當成是多數日本國民的行為。這說明,兩國都需要在各個層面上深化交流,增強互信。
㈡ 身為日本人的村上春樹,為何能寫出中國特色的鄉村故事
村上春樹的新作《刺殺騎士團長》這幾天正在熱銷中。據譯文社的編輯透露,這本小說自從上架開始,幾乎以每兩秒一本的速度銷售,三十五萬的初印數目毫無壓力。能夠具備這種驚人銷量的小說家好像也只有村上春樹了。
村上春樹的小說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文學現象,與這種暢銷書的魅力有很大關系。我說村上定義了暢銷書並不誇張,大多數暢銷書都是曇花一現,具備了很大的偶然性,尤其那些純文學的作家,一輩子寫出一本暢銷書就足夠了。但是村上不一樣,他的小說幾乎每本都是暢銷書,而且村上的寫作就像他的長跑一樣,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他的小說滿足了無數文藝青年和中產階級的情感需求,他講故事的手法新穎多變,自由穿梭於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之間,他描慕的中產階級生活平淡而不乏味,精緻而不庸俗,雖然小說中總有波濤洶涌的情感崩塌的時刻,但在關鍵時候,人們總能找到生活的方向,重新納入正規的生活。這大概就是他小說的最大魅力。
帕慕克在分析此次事件時說,一個小說家的政治觀與他所屬的社會、黨派和集團毫無關系,「一個小說家的政治觀,來自他的想像,來自於他把自己想像成他人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他可以探討以前無人注意到人類真相。這使他成為那些無法表達自身利益、憤怒沒人理解、聲音被壓制者的代言人」。同理,身為日本小說家的村上春樹,如果忽視了這段歷史,或者對這段歷史含糊其辭,大概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小說家。這大概也是村上春樹在國內受到眾多讀者喜歡的一個原因。
㈢ 中國的傳統文化日語作文
小露珠迎著微風在一朵朵,一叢叢的花瓣上,嫩葉間滾動著,跳躍著。喝飽露珠的嫩葉唱著沙沙的歌兒。你看,小白兔,小鹿們都出來尋找食物啦!它們在草叢中捉迷藏,賽跑,玩得可高興啦,空中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唱著歌,清清的小溪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如同一條透明的南稠子,一群群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只有那一棵棵大樹像士兵一樣站在那一動不動,守護和這片土地。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站在小溪邊,山坡上,立在懸崖邊,微風一吹,遠遠望去,像綠色的波濤一個接著一個,閉上眼睛靜靜聽來,分不出是海浪的聲音還是森林發出的聲音,當太陽從東邊慢慢露出了笑臉的時候,整個森林像披上了金黃金黃的棉被,漂亮極了。
㈣ 日本對傳統文化是什麼態度
日本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事情,但是相對中國來說,日本的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來源於中國,所以日本是一個比較容易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家。
明治維新後,它學習西方文化就比較積極,但是它對傳統文化還是比較客觀的看待,學習西方的服飾,卻保留了和服這樣的民族服裝。
學習西方的馬術,卻仍然愛好中國的圍棋,日本人的傳統文化本身就有很多是外來文化,比如琴棋書畫這些都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他們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仍然保留著東方的一些文化元素。可以說日本對傳統文化還是比較留念,具有繼承的意願。
㈤ 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文化的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歡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的日本,無論是文字、思想還是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從各個方面都能找到中國的影子。
中國菜也很流行,中國餐館的數量僅在東京就占餐飲業總數的40%以上,中國的食品和調味品等在超級市場更為普遍。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歡迎,電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轟動,DVD銷售量長期高居榜首。《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等中國的歷史文學書相當受歡迎,在大學第二外語中,中文是最受歡迎的。為普通大眾開辦的電視或廣播的中文會話教室,觀眾或聽眾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僅次於英文。
㈥ 日本人怎樣看漢文化
一、日本人從古至今都是對漢文化十分崇尚而感興趣的。
從日本的奈良時代開始,直至德川幕府時代中期,時間跨度長達1400年左右,日本才從中國文化中獨立出來,產生屬於自己的文化,但其根源仍然是漢文化。
比如:奈良時代通過改良漢字而出現的平假字,直至今日日本都還在使用。
又比如論語等,如今在日本也是有非常多人推崇學習的。很諷刺的是,當今時代,日本人比中國人還要熱衷於中國古文化、著作等。漢字、漢語對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中國文化對日本人來說,表面上雖是一種外來文化,但實際上,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共通之處相當之多。
二、從日本公務員考試看今天日本人怎樣對待漢文化:
舉個例子:日本《警察官錄取考試習題集》,其中有道習題:
請選擇下面選項中屬於漢武帝所為的內容:
1、任命王安石變法改革國政;
2、繼承宋和金的制度,廢除科舉;
3、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討伐台灣鄭氏統一中國;
5、尊崇南印度來的僧人達摩,保護禪宗。
僅僅這一道題,就包含了中國五個朝代的歷史內容。
日本人之所以這樣重視「漢學」,是因為日本古代的文化與中國形影相連,受到重大的影響,其結果就是「漢學」在日本公務員招考中從一開始就佔有重要地位。
三、日本為什麼至今在個人修養上仍看重漢文化?
1、日本傳統認為「漢學」是衡量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指標。盡管明治維新以後從政治、文化上日本全面倒向西方,但在修養方面,依然保留了傳統的看法,所以,多少要懂「漢學」,是一個有素養的表現。
2、日本傳統認為「漢學」包含著重要實用的管理方法,自古以來,就將其視為「治世之術」,因此,一個人懂得較多漢學,有利於更好地實施管理和完成自身職責。
日本人過去看重中國傳統文化不足為奇,今天依然看重就令人驚奇了!因為就算在中國,很多人已覺得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在總體上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只剩下了一定的借鑒價值。而日本人從政治、文化上全面倒向西方的同時,仍在修養方面依然保留了傳統的看法,尤其是看重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把「漢學」作為衡量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指標,認為「漢學」包含著重要實用的管理方法,一直將其視為「治世之術」,乃至認為警察等公務員懂得較多漢學,有利於更好地實施管理和完成自身職責!這就是小小日本,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
故此,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不要把後人的不思進取和愚昧落後,怪罪於自己的無愧於世界的祖先,更不要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當成垃圾!
㈦ 驚了,看日本人寫中國書法 國人有何感
問的好,是的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了歷史上的幾次浩劫,滅亡了很多。特別是現在,也丟失了好多。看到日本、韓國人寫的書法,真讓國人驚訝,這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傳承。
最後,我想說的是,本人也是學書法有二十多年了,實質上日本人寫的中國書法,只是中國文化和書法的皮毛,很多用中國書法的審美標准看,是不如流的,甚至是業余的。但他們學習的精神和關於借鑒的思想才是我們要學習的本質。
㈧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日本人一般還是比較推崇的。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傳統文化有很深的影響。
㈨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日語作文。300字左右。急急急。。。大神們幫幫忙啊 。。。不要太難噢。。。
中華文化、別名華夏文化、華夏文明は世界で最も古い文明の一つであり、東アジアにおける中心文化であり同地域に多大な影響を與え続けたものである、との中國制用語である。中國では、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の3文明が交流、融合、升華した結果が中華文明だとされている。
伝統的な見方によれば、まず黃河流域で粟を主作物とする農業文明が興り、これが自然および地理的な要素の影響を受け、次第に水稲を主作物とする長江流域農業文明へと移行、発展していった。長江流域農業文明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を継承、発展した物と思われていた。ま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と黃河流域農業民族は土地をめぐり絕え間なく爭い続け、この過程で游牧文明と農業文明が直接的な交流、融合を得続けた。
しかしながら三星堆遺跡の発見後、「長江流域文明は黃河流域文明の継承と発展の結果である」という伝統的な見方には疑問が持たれ始めている、中華文明の起源は黃河流域だけではなく、もっとほかに多くの文明がかかわっている可能性が高い。
希望採納。
祝新年快樂。
㈩ 日本民眾是如何看中國文化的呢
相對於世界其他民族,日本可以說是與中國文化有著最深遠歷史淵源的民族之一,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近來中日關系處於困難時期,一些日本右翼提出要切斷與中國文化的聯系。那麼,中日之間的這種文化聯系真的會被切斷嗎?普通日本民眾是如何看中國文化的呢?日本現在還在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嗎?
中國文化融入普通日本人生活在日本,幾乎每一個城市都能見到中國文化的痕跡。除了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使用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繼承許多中國古代禮儀外,近年來,中國文化又在日本增添了新的展現形式:像祭媽祖、賽龍舟、紀念關帝誕辰等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民俗已被日本人普遍接受和參與,並且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音樂和電影在日本開始走紅;甚至被日本人視為振興經濟最主要支柱的動漫產業也大量借鑒了中國的漫畫文化。現在,日本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本國和西方遊客,特意將中國文化作為賣點。中國傳統的獅子舞、耍龍燈、雜技等節目都成了精明的日本人推銷本地區旅遊資源的手段。位於日本南端的沖繩,與中國福建文化淵源深厚,這里中國文化的情結相當濃厚。今年是沖繩與福建友好交往500年紀念,屆時當地將舉辦一系列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吸引日本其他地區的遊客。長崎市每年夏天都要舉行龍舟競賽,賽手主要是當地日本人。當地旅遊部門甚至打出廣告說,在長崎能感受到「地道」的中國傳統文化。許多沒有到過中國的日本人紛至沓來。
有一位日本朋友與記者談起少數右翼勢力要切斷與中國文化的聯系時,驚訝地說,這怎麼可能!中國文化已經融入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中了。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日本的跳蚤市場。日本人稱跳蚤市場為「巴匝」,它是普通日本家庭將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出售的地方。記者和朋友經常去那裡走走,盡管未必會買到什麼稱心的東西,但可以體會一下日本的社會生活。一次,記者與一個朋友去逛「巴匝」,朋友看到一個攤位上擺放著一件瓷器,標價近萬日元。朋友酷愛收藏瓷器,便上前討價還價。賣主是個中年日本人,朋友與他砍了半天的價,但賣主一點都不肯讓步。最後,朋友轉了一圈,又回到老地方。賣主見到我們,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態度更加友好,但價格絕不容商量。賣主對我們說,之所以賣得貴,因為它是中國清朝瓷器。現在中國舊瓷器在日本特別受歡迎,在家裡擺上幾件中國瓷器已經成為普通日本人的時髦之舉。中國現代文化在日本很流行不僅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產品在日本受歡迎,中國現代文化近來也在日本走紅。去年,中國的「女子十二樂坊」樂隊在日本獲得了巨大成功。她們在日本全國20個地區舉行了30餘場巡迴演出,所有門票均銷售一空,其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歐美巨星。日本音樂界人士說,「女子十二樂坊」人氣飆升,使得日本的中國音樂迷劇增。此外,中國一些民族樂器演奏家也在日本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日本東芝百代公司自2001年起,每年至少都會發行一張中國二胡演奏家陳明的音樂專輯。據悉,每張專輯在日本都會銷售10萬張左右,就純音樂類作品而言,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最近幾年,中國電影成為繼韓國電影之後最受日本觀眾喜愛的外國影片。2003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在日本創下了40億日元的票房紀錄,2004年,《十面埋伏》在日本也獲得了23億日元的票房,兩片成為近幾年來亞洲電影在日本影壇的最大贏家。負責發行《十面埋伏》和《英雄》的日本影視公司有關人士說,中國電影在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受眾群體范圍很廣,從20歲到60歲的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中國電影表達的內涵。許多日本觀眾認為,畫面華麗、武打設計精巧的中國功夫片更符合現代社會對電影文化男棖螅?朊攔?美澄氳纈壩凶磐??氖泳醭寤髁Α?BR>最近幾個月,在東京澀谷等繁華地區,周星馳執導的《功夫》和王家衛執導的《2046》等影片的海報隨處可見。由陳凱歌執導的歷史巨片《無極》不久也將在日本上映。一名從事電影宣傳策劃的日本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趨勢看,中國電影將在日本掀起一股不可阻擋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