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古文獻是什麼字

日本古文獻是什麼字

發布時間: 2022-12-22 14:29:09

A. 日本某些古代寺廟留下哪些文獻過是用何種文字編撰的

有許多古寺都有文獻,准確點說但凡是古寺都有古代文獻,這些文獻使用的是古代日語書寫的,現代人很難看懂。不過應該有人研究古日語的,我覺得古日語應該和我們的古漢字差不多吧

B. 問:日本の文獻に「鬼」字が登用されたはじめは『出雲の風土記』の「昔、或人、此処に 山田を佃つく り

簡單點翻譯就是說日本文獻中,「鬼」這個詞最早來自於《出雲風土記》這本書里,書里講古代這里某人倒霉鬼在種地的時候被妖魔鬼怪給吃了,然後就這么得名了。不過最早是沒有鬼這個字的,只是寫成假名おに,後來一直到某天皇的葬禮上才首次出現了鬼這么一次字

C. 日本古代史文獻史料簡述(完整版)

      曾經想過數次如果要和人講述日本古代史的話,應該從什麼開始講起的問題。目前的想法是治史必始於理解史料,因此關於日本古代史的敘述也應該從日本古代史所涉及的史料的簡述開始。

      日本史學界的實證主義傳統源遠流長,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的史學研究給人的第一感覺往往是對史料摳到極致,圍繞一條兩三行數十個字的史料討論一個下午是家常便飯,初來乍到之人幾乎肯定會有不適之感。但是理解並適應這一點或許也是有志於在日本進行學術研究之人必須經歷的第一步。

      小文的主旨在於通過若干個分類,簡單介紹一下日本古代史(或者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而廣之到整個前近代史,但是本文中會提及的例子大概都是日本史學界定義上的古代史時代之物)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文獻史料類型,並在各類型下簡單羅列使用較廣泛的史料。

      如果要將古代史可能使用到的史料一分為二的話,那麼分為文字史料與非文字史料應該沒有太大問題。考古材料、繪圖繪卷、建築文物等都可歸入非文字史料之列,這些在日本史研究中同樣有重要意義和參考作用,但是筆者畢竟是文獻史學出身,對這方面的所知有限,在此不多做涉及,而將介紹僅局限於文獻史料部分。

      本話題大概會很枯燥冗長,還請諒解。

      日本史的文獻史料根據其製作者與閱讀對象,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日本史定義上的古文書指的是由一方製作後發送給另一方,傳達了某些信息並流傳至今的史料。與此後提及到的古記錄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文書的製作發給者與接受保存方一定是不同的兩者,因此可以說古文書是一種A->B的文獻史料。有專門研究古文書的古文書學,佐藤進一先生的《古文書學入門》應該是其最基本與常見的入門讀物之一。

      在古代史研究中有正倉院文書為代表的一系列文書存在,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在成立至今百餘年來編纂了《大日本古文書》三大類數十冊,其出版刊行至今仍在繼續,完結遙遙無期;在中世以後的研究中古文書更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史料,尤其是隨著時代的下移,有大量新整理出的古文書尚未被活字化,得到活字化的古文書的釋讀准確度有時也不能保證。因此,直接閱讀古文書的能力說是中近世研究者最基本的能力也毫不為過(其實這話對於近代研究中使用書信等手書進行研究的研究者也同樣成立),不具備這一能力的人的中世近世史的研究成果大概沒有絲毫參看的價值。

      古記錄與古文書最大的區別在於,古記錄是由製作者本人製作並保存流傳至今的史料,不經歷所有者的轉移,因此古記錄可以說是一種A->A的文獻史料。與古文書學相同,也存在著一門專門研究古記錄的古記錄學,入門讀物推薦齋木一馬先生的《古記錄學概論》與高橋秀樹先生的《古記錄入門》。

與《大日本古文書》系列相似,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出版有《大日本古記錄》叢書,本系列由1952年開始編纂至今出版有百有餘冊,何時完結也還是個未知數……

在古代史范疇內而言,古記錄的代表是公卿貴族的日記,隨著時代下移,武士也開始寫日記並流傳下來,例如大日本古記錄中葉由於新井白石的日記。

編纂史料顧名思義是個人或群體編寫的史料,以古代史而言,六國史是最著名的編纂史料,此外以個人名義撰寫或者是著者不明的史料也大量存在,相關內容會在此後詳述。與古文書和古記錄的區別在於,編纂史料在編寫開始時就是以讓不定多數人閱讀為目的的,因此也有說法將編纂史料視為A->∞的史料。

文獻史料的大量遺存可以說是日本史的重要特徵,公家與寺社勢力基本一直維持到了明治時期,因此他們手中的古文書與古記錄多數都得以保存下來;至於武家政權,除了江戶幕府以外,中央政權的文書多數散佚,但是幕府發給地方的文書也多數得到了保存。隨著研究的推進,這些文獻史料的整理與活字化也在不斷進行,其中心代表就是前述的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及其編纂的大日本古文書和大日本古記錄系列,此外也有大量的史料由出版社或個人整理出版,例如國史大系、神道大系、寧樂遺文、平安遺文等等。但是也還有未得到整理的史料,這就要求研究者擁有直接閱讀史料的能力。

在這一部分我希望將古代史劃分為幾個時段,分別介紹這些時段內成立的重要史料。

在經歷過津田左右吉對紀記的史料批判後,這一段時期內日本古代史研究的文獻史料可以說極端缺乏,研究的中心是利用考古學史料展開的,少數的文獻史料也是像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之類的海外史料,以及刀劍佛像鏡的銘文等為數極少的金石文。

近年來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展,木簡史料大量出現,據近年的統計木簡與削屑的總件數已經有近40萬件並仍然在不斷增加(插一句題外話,去年筆者去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為所內保存的木簡換水時曾經聽到研究員憂心忡忡地表示木簡再按這個速度出土的話他們要沒地方保存了……這話大概只是玩笑,不過今年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開始翻修是真的。),在這一時期及整個古代史研究中的地位都越來越重要。木簡史料以奈良縣為中心幾乎在全日本范圍內都有出土,其研究也以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為中心展開。鑒於木簡史料的特殊性質與其重要作用,小文僅在此簡單提及而不多做展開,如有可能,當就木簡在日本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中日簡牘的共通點與差異性等相關問題做一篇番外。

這一段時期由於律令國家的形成與文字利用的擴大化,日本史研究的文獻史料激增。鑒於這也是筆者的研究范圍,因此也稍微詳細地進行了展開。以下分若干項簡述。

1、 國史

顧名思義是以六國史代表律令國家仿照中國史家體例編纂的正史。

《日本書紀》:從神話時代至持統天皇為止的第一部正史。津田左右吉的史料批判以來,《日本書紀》大化改新前部分的史料可信度問題受到質疑,使用時須多加註意。國史大系、日本古典文學大系有收錄,岩波書店的日本古典文學大系本有詳細注釋。

《續日本紀》:奈良時代的基本史料,公元697-791年間的歷史,文武天皇至桓武天皇在位前半期的歷史。岩波書店的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中有詳細注釋本。

《日本後紀》:792-833年。桓武天皇在位後半期及平城、嵯峨、淳和天皇的歷史。多有散佚,利用《類聚國史》及《日本紀略》等輯出軼文。譯注日本史料中收有森田悌先生的近代日語譯本。

此後的《續日本後記》(833-850)、《文德天皇實錄》(850-858)與《三代實錄》(858-887)相繼編纂,基本保存至今,收錄於國史大系本。

      此後在10世紀中期曾一度有過《新國史》編纂的意向,但是編纂途中夭折,此後日本再未出現國家編修的國史。國史編修的開始與停止可以說正標示著律令國家的成立、興盛與衰亡。

      此外根據六國史編寫的書物還有六國史根據內容分門別類重新排列的《類聚國史》,與將六國史內容簡略化並將內容補充到後一條天皇時期的《日本紀略》等,可供參考。

      2、 法制史料類

      伴隨著律令國家的成立與發展,以律令格式為代表的國家的基本法逐漸整備,此外還存在律令的注釋書,這些也都是日本史研究上的重要文獻史料。

      律:律為刑法,有大寶律6卷、養老律10卷,其中養老律的部分現存。總體而言一般認為日本律與唐律的出入甚小,因此研究也並不多。

      令:行政法則,近江令22卷(存在存疑),凈御原令22卷(現不存),大寶令11卷(部分軼文殘存),養老令20卷(大部分保存)。因為注釋書《令義解》(833年成立)與《令集解》(9世紀中葉)的存在,大部分流傳至今,是律令國家的基本規定。岩波書店日本思想大系中收有注釋本。

      此外日本律令與唐律令的比較研究也是理解日本律令制特色並復原唐令的一個有效手段。仁井田升著《唐令拾遺》、池田溫編《唐令拾遺補》及新出的天聖令在日本律令研究中都有重要參考作用。

      格:成文法律令之外,律令國家會根據實際需要不時追加頒布新法,是為格。律令國家三次將這些單獨頒布的條文加以整理,是為弘仁格(10卷,701-820年間頒布的格的匯編,下同)、貞觀格(12卷,821-868)、延喜格(12卷,869-907)三代格。這些格原來是根據機構順序排列的,然而這些格已經散佚不見,僅有《弘仁格抄》等格的目錄流傳至今,讓我們可以推想格文原本的排列順序。而將這三代格根據內容重新分類排列而成的就是大約成立於11世紀的《類聚三代格》,由於這本書除少部分散佚外基本流傳至今,我們才有機會重新讀到三代格的原文。這些條文在理解律令國家成立後的發展與變化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是不少大學與大學院的輪讀書目(例如鄙校就是……)。此外格的原文在令集解與政事要略等書目中也有引用,可與類聚三代格互勘。

      式:法律的施行細則,與格一樣經歷了弘仁(40卷)、貞觀(20卷)、延喜(50卷)三代的編纂,因此有「三代格式」之說。關於其保存狀況,弘仁式的極少一部分與延喜式的約全文保存至今,延喜式也是古代史研究中引用頻率非常高的史料。

      關於延喜式,除了國史大系收錄了《延喜式》之外,在譯注日本史料系列中出版有《延喜式》的注釋書(上中卷已刊,下卷因為編者虎尾俊哉老師的突然過世目前暫時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版……);此外虎尾老師著有《弘仁貞觀式逸文集成》,從各種史料中輯出了弘仁式與貞觀式的軼文,偶爾需要使用的話也是一本很便利的書。

      此外還有《類聚符宣抄》、《別聚符宣抄》等若干抄錄了當時官符與宣旨的書物流傳,必要時也可備參考使用。

      3、 此外的文獻史料

      律令國家時期還編纂了其他大量書目,這些都是理解當時社會的好材料。

      風土記:律令國家命令各國編纂的鄉土志,目前保存至今的有出雲、常陸、播磨、肥前、築前五國,其中僅出雲國風土記全本殘存,其他都只有部分;除此之外的各國風土記則只有散見於各著作中的軼文。岩波書店日本古典文學大系有注釋本。

      萬葉集:奈良中期成立的和歌集,收錄和歌4000餘首,文學與史學研究都會利用到。岩波書店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

      懷風藻:751年成立的漢詩集, 收有漢詩120首,其中的作者小傳部分大概是最經常被利用到的(?筆者個人經驗之談,未必准確)。日本古典文學大系。

      敕撰漢詩集: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弘仁、天長期奉敕編纂的三部漢詩集,可以說是當時唐風文化的集中表現。

      私撰漢詩文集:性靈集(空海的漢詩文集)、菅家文草、後集(菅原道真的漢詩文集)

      佛教說話集:日本靈異記,822年成立,葯師寺僧景戒所撰的佛教說話集,雖然主要內容是因果報應與勸人行善信佛的故事集,然而對於理解奈良時代的社會生活也有重要作用。

      隨著律令體制的崩潰,進入攝關期後史料的形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最明顯的一點是隨著國史編纂的終止和天皇和貴族日記的興起,本時期的主要史料轉為了以《大鏡》、《榮花物語》為代表的歷史物語、以及以三代御記和《御堂關白記》、《小右記》、《權記》等為代表的日記。由於政務的形骸化,對於先例與有職故實的重視程度提升,記錄這些先例與有職故實的儀式書與政務書也大量出現,對於探討律令國家的儀式典禮和政務處理方式有很大幫助。此外隨著假名文學的興起也出現了大量的日記、隨筆與物語等,這些也是了解當時社會情況的重要史料。鑒於筆者對於攝關期的涉及程度有限,因此不多做展開,僅根據筆者個人經驗介紹一些常用史料。

      歷史物語:說句實話筆者還沒看過……一是因為不做攝關期的研究,二是因為通篇用假名寫成讀起來有點難懂……

      日記:

      《御堂關白記》:藤原道長的日記,因為道長的親筆流傳至今而聞名於世,此前也獲得了世界記憶遺產的認定;不過說句實話道長的日記寫得也挺難懂的……

      《小右記》:藤原實資的日記(「小右記」是「小野宮右大臣」(藤原實資)的日記的縮寫,這一類縮寫有很多,單看各人的日記分別被怎麼縮寫其實也是件挺好玩的事情),全文用漢文(變體漢文?)寫成,共61卷。實資是活在藤原道長、賴通執政的攝關政治全盛期的人物,在他長達55年的日記里對當時的宮廷儀式與故實等的記載都十分詳細,因此可以說是攝關時代的基本史料,是近年來多數大學攝關期輪讀史料的首選;因為其中記載了大量藤原道長和賴通等人的壞話(汗),看著也不會覺得太無聊。無關一句,藤原道長那首著名的和歌(この世をばわが世とぞ思う望月の欠けたることのなしと思えば)也見於且僅見於小右記而不載於御堂關白記內。

      儀式書:

      儀式書其實在律令制時期就已出現,當時有奉敕編纂的《內里式》(821年成立)與《儀式》(《貞觀儀式》,貞觀末年成立)等官撰儀式書存在。儀式書在攝關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西宮記》(10世紀後半,源高明著)、《北山抄》(11世紀中葉,藤原公任著)與《江家次第》(11世紀末,大江匡房著)等私撰儀式書。這些儀式書記載的雖然是10-11世紀的儀式與政務的執行方式,但是由於政務與儀式的形骸化,其中記載的不少內容的起源可以上推到9世紀甚至更早,因此儀式書作為了解平安朝政務處理與儀式執行的史料有重要作用(雖然因為記載的冗長讀起來真的很無聊……)。

      鑒於這個時代目前基本上已經被歸類到中世,就讓筆者偷個懶從略了吧……說句實話也從來沒碰過,完全不了解,不敢亂寫是真的……

      明顯可以看出來筆者寫著寫著就開始偷懶了(汗)……不過估計大概寫再長了就更沒人看了所以還是就此打住吧。

      本文不少地方參考了家師的講義,由於講義內容尚未付梓,其直接結果是不知道該怎麼寫參考文獻了……總之,最後在這里向家師致謝。

D. 「日本」這兩個字是有什麼意思嗎為什麼日本要叫這個名字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象徵著像日出一樣朝氣蓬勃,這和日本人非常喜歡的吉祥物「鯉魚」相得益彰,因為鯉魚也是喜歡逆流而上。真正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名字實在太難聽了。

我們知道日本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倭國,從西周時期,當日本人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它的名稱就是「倭國」,意思為「綿延的山峰之國」。

並且隨著漢語語意思的變化,「倭」這個字,逐漸從一個普通的名字轉變為了一個略帶貶義詞,於是當日本人被中國人叫做「倭人」的時候就非常不爽。

E. 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獻是詩經對嗎

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獻是《論語》,傳入的時間 是在公元3世紀前後,是由百濟人帶過去的。


F. 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獻是什麼

漢字是隨著漢語文獻一起大規模傳入日本的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文獻有《論語》傳入的時間是在公元3世紀前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