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收編多少日本兵
① 二戰東方戰場中國牽制了多少日本兵力
中國戰場大約牽制了日軍三分之二的兵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兵力為51個兵團,具體分布情況是:日本本土4個、朝鮮2個、中國東北13個、中國本部22個,太平洋戰場10個。在太平洋戰場的日本僅10個師團,占總數的19.6%,而在中國戰場的日本陸軍有35個師團,占日本陸軍師團總數的68.6%,這就表明,日本陸軍主力仍在中國戰場作戰。
② 1937年國共兩黨兵力有多少人日本兵力人數有多少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共產黨掌握的正規部隊八路軍和新四軍加到一起五萬人左右,國民黨領導的軍隊加上地方雜牌軍有三、四百萬,日本投入到中國戰場的總兵力始終在100萬以上。日本軍隊戰鬥力強,按照戰鬥力來比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至少是三比一,甚至達到七比一。
③ 日本投降後,國共部隊各接收多少日軍投降,接收武器彈葯和地盤各多少
國民黨共接受投降侵華日軍的武器裝備有步騎槍685897支,手槍60377支,輕重機槍29822挺,主要火炮12446門,步槍機槍子彈180994000餘發,手槍子彈2035000餘發,各種炮彈共2070000餘顆,炸彈6000噸,戰車(坦克?)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特種車15785輛;
各種飛機1068架(其中可用者29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飛機用油1萬余噸,艦艇船舶1400艘,共54600餘噸,其中軍艦19艘(90至1100噸,僅三艘可出海),驅逐艦(驅潛艇)7艘(每艘約百噸,6艘可用),魚雷快艇6艘(15至25噸各三艘,均可用);
小型潛艇3艘(50噸內兩艘可用),小炮艇200艘(每艘8至25噸,大部不堪用),馬匹74159匹。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3)國民黨收編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日本投降後,中國軍隊繳獲了多少武器。
1945年8月15日,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到9月2日,在不包括中國東北的中國戰區內,共有日軍1283237人。這些部隊被編為1個司令部,3個方面軍、10個軍,1個戰車師團和2個飛機師團及36個師團。
而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通過對日本移民尤其是開拓團進行動員,在投降前擴編到75萬人,裝備了3700門火炮、600輛坦克和150架作戰飛機。因此,當日本這部戰爭機器逐漸停下時,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超過200萬日軍手握近70個師團的裝備,等待向中國軍隊移交防區和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遠處大西南的國軍,還是正在華北、華中和華南攻城略地的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武裝,都希望能夠盡快接收投降日軍的武器裝備,壯大自己。
而如何憑藉手中掌握的武器裝備甚至是知識和技巧,換取自己的性命,成為擺在所有投降日軍面前的最大問題。
對這同一個問題,各地日軍採取了不同的選擇。對於關東軍而言,面對蘇聯紅軍展開的「八月風暴」,首先考慮得就是盡快逃到關內或者海上去,武器彈葯全部是逃命的累贅,應首先予以丟棄。
因此,我軍進入東北後,很快組織大量人員和群眾一起,進行「撿洋撈」和「挖窖」兩項活動。所謂撿洋撈,是指派出部隊到冰天雪地中搜尋日軍在潰敗後遺留的各種武器。例如日後威震東北的日械九六式150毫米重榴彈炮,就是東野炮兵部隊從冰封的興安嶺等地一點點刨出來的。
曾看到一位老同志的回憶,提到他為了挖炮,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發現火炮後又因為太興奮就去擁抱炮管,結果在炮管上留下了兩個大大的血手印。
而「挖窖」,顧名思義是指尋找日軍遺留的地下軍用倉庫。這些倉庫中僅有一小部分被蘇聯紅軍接管。在東北解放戰爭打響前後,首先打出關外的八路軍是李運昌的冀熱察軍區部隊。
開國少將曾克林和唐凱這對好搭檔帶著隊伍很快獲得了蘇軍的支持,開始接收投降日軍的裝備,部隊很快由4000人擴充到上萬之眾。多年後,時任第16旅48團副團長的董占林回憶當年他們運輸武器時仍顯得意猶未盡:「我沒有多裝!就按著一個連9挺輕機槍,一個營6挺重機槍的標准!」
但是,東北關東軍的大部分武器,蘇軍並沒有移交給挺近東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據後來統計,蘇軍前後從投降日軍手中繳獲了70萬支步槍和超過1.2萬挺輕重機槍,但是中共方面曾克林和88旅周保中僅從蘇聯方面接收了數萬支步槍和不到4000挺輕重機槍。
而同時期關內國軍接收了近70萬支步槍和30萬挺機槍。
平心而論,日軍移交的這些武器裝備對國共兩方都有相當大的意義。在日後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東野特種兵縱隊邊戰斗邊學習邊擴編,最終掌握了關東軍遺留的重炮。到遼沈戰役時,東野的150毫米重榴彈炮已經可以輕松擊毀國民黨軍賴以頑抗的高聳城牆。
而國軍方面,到睢杞戰役時,黃百韜第七兵團這樣的非嫡系重裝軍團仍然以日械重炮作為主戰裝備。
但是,日軍在投降後,仍然是「狡猾狡猾地」。為了給中國軍隊接收武器製造困難,日軍玩弄了很多伎倆。首先就是將部分武器隱藏起來。
在解放戰爭中主管東北軍事工業的何長工曾在回憶里寫道:「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期間,修建了許多地下倉庫,裡面儲存了大批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這些倉庫非常秘密,存放的彈葯和物資不靠牆不沾地,保存非常好。」
日軍在投降後,卻沒有交代大部分倉庫的位置,寧願讓這些物資在地下逐漸腐朽。
而上海等關內的日軍,同樣將大量武器私藏起來。1945年中共華南局的王牌情報員華克之,就曾策動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少將岡田,將私藏的194挺機槍秘密移交給新四軍。這批機槍在被移交前,就埋在岡田住所的客廳下面。
而且,日軍出於惡毒的目的,同時也由於日本在戰敗前已經陷入油盡燈枯的窘境,大部分日軍移交的重武器和技術兵器,必須要經過大修,更換大量關鍵部件才能使用。例如在東北剿匪和錦州攻堅戰中屢立戰功的東野「功臣號」坦克,就曾出現多次危險的戰場故障。
據日本研究者在20世紀70年代披露,1945年日本投降時,國軍在短時間內接收了1000多架飛機以及大批零部件。而這批飛機和零部件的絕大多數並沒有熬到1947年。
④ 打完日本人後,國共兩黨軍隊各增加了多少人
日本投降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人數達到480萬,根據地逐漸擴展到城市。共產黨從蘇聯交接部分關東軍裝備。
國民黨軍隊下降到350萬左右,國民政府接受了100萬日軍的裝備。國共大戰一觸即發!
⑤ 國民黨共殲滅多少日軍
國民黨軍總共殲滅了日軍54萬餘人。
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在中國關內戰死40.46萬人,在東北戰死2.65萬人,在台灣戰死3.74萬人;1945年8月15日後,由於八路軍、新四軍、蘇軍繼續對日作戰,日軍又在中國關內戰死5.11萬人,在東北戰死2.02萬人,以此計算,共有近54萬日軍死亡。
(5)國民黨收編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平民傷亡:
1946年4月,《中國解放區抗戰8年中人口損失初步統計表》公布統計數字如下:「據初步統計: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在抗戰期間共計被敵偽殺死或被虐待而傷病致死者3176123人,被捕壯丁2760227人,鰥寡孤獨及肢體傷殘者2963582人。」
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平民傷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負傷4739065人)。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總計達12784974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據日本官方統計,侵華日軍在中國共強擄青壯年41758名,押解上船之前死亡2823人,乘船以後以及在各企業單位共死亡6830人,占乘船總數38935人的17.5%。
⑥ 1945年底國民黨兵源總數為多少
1945年底,國軍數量有四百五十萬(內有正規軍兩百萬),共軍只有一百二十七萬(內有野戰軍六十一萬)。在武器裝備方面,國軍多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偽軍武器,明顯優於中共。據航委會主任周至柔報告,國軍有可起飛的飛機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權,並有海軍船艦兩百四十多艘。 在獲得外援方面,蘇聯在東北雖然也給共產黨不少援助,但總量上大大少於美國對蔣的援助。
⑦ 侵略中國的日軍兵力是多少,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兵力是多
根據wikiepedia的數據,人數最多時侵華日軍總兵力為410萬人,而中國軍隊人數最多時總兵力為627萬人。其中大約500萬人為中央軍和各軍閥的部隊,100萬人為第十八集團軍,新編第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的部隊
⑧ 日本投降後偽軍被誰收編了
大部分被國民黨收編,因為當時國民黨是公認合法政府,所以偽軍基本被勒令向國軍投降,而後來很多則直接編入了國軍序列。
剩下的小部分或因地域原因或因本身認知的不同則被共產黨接收。
處理方式:共方一向的方法是先進行政治教育,改過的而願意留軍的混編入軍隊,不願留的一般會釋放,畢竟很多隻是聽命的小兵。而有罪行的會有槍決等處理。在當時共方相對是比較公正的,因為那時共方有開會批鬥的習慣,對於漢奸及偽軍很多會在百姓前進行批鬥及罪行指認(受害百姓的敘述),所以基本做到了公正,至於為什麼只說「相對」或「基本」,只是個人覺得有時會不會矯枉過正。
國方則也是會槍斃一批罪魁首腦等。其餘基本編入國軍。但由於為了反共需要,很多是直接更改番號就算收編投入對工方向。且很多肯花錢和會走高層後門的甚至成了「民族英雄」,像《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吳大疤拉就是這種。像當時,由於國民黨很多派出的收編專員普遍存在貪污和國黨為了反共的原因,很多偽軍官員和漢奸走走門路搖身一變成了曲線救國委曲求全的「民族英雄」。甚至一些日本人都被留下聘為軍隊教習等(有一說國黨留了萬余日軍編入國軍作為自己反共的武器,但不知真假)。
⑨ 請問二戰時小日本一共在中國投入了多少兵力
日本在華總兵力在二戰結束前夕是196萬人。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侵華日軍增加主要在1941年,日本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急需人手。在日中戰爭期間,中國大陸地區納入編制的偽軍數量在210萬,至於未收編的中國土匪軍閥就更多了。日本兵在當時意志堅定,寧死不屈,抗戰初期和中期,聽說要7個人才拼掉一個日本兵,即使在日本宣告投降以後,拒絕投降的日本兵,聽說也要按照中國按照3:1的比例才能擊殺;另外,日本兵團抗打擊能力超強,按照當時歐洲的說法,傷亡50%已經算是兵團徹底喪失戰鬥力,但是日本軍團80%的傷亡依然能夠組織有效的突圍和進攻。
⑩ 國民黨軍隊共軍殲滅日軍約多少人
國民黨軍隊共殲滅日軍人數說法不一。
(1)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
(2)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
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正面戰場會戰22次,1117次大型戰斗,小戰斗及游擊戰3萬余次,殲滅日偽軍228萬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後國民黨軍受降的日軍108萬人,收編的偽軍78萬人),其中殲滅日軍42萬人(其中擊斃日軍9.4萬餘人,擊傷日軍39餘萬)
另一說殲滅日軍55萬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採用建國後綜合統計數據);另外日本《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厚生省(相當於日本衛生部)1956年3月的調查數據說,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在中國關內戰死40.46萬人,在東北戰死2.65萬人,在台灣戰死3.74萬人;
1945年8月15日後,由於八路軍、新四軍、蘇軍繼續對日作戰,日軍又在中國關內戰死5.11萬人,在東北戰死2.02萬人,以此計算,共有近54萬日軍死亡。
(10)國民黨收編多少日本兵擴展閱讀:
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主要戰役(按時間順序):
松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貴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上高會戰、中條山會戰(又稱晉南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湘西會戰。
其中,太原會戰為國共兩軍聯合作戰,其餘均為國軍參戰。現在還有第一次緬北會戰和第二次緬北會戰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