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高鐵怎麼來的
㈠ 高鐵來源和歷史你知多少
世界上高鐵是從日本1964年奧運會前夕開始製造的。緊接著是1981年的法國,1991年的德國。
而中國的高鐵是從1990年看是論證,論證的是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高鐵,緊接著就准備出我國高鐵的研究項目。一直要就到2002年左右,期間研究出了不少高鐵。但是當時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研究出來的高鐵並沒有投入使用。為了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國家決定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樣的一個過程。
2008年,我們都不會忘記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國家修通了京津城際300公里。而這個高鐵技術是從德國西門子引進來的。當時西門子想利用這個機會佔領中國市場,後來經過反復洽談,最後是在2006年才賣給我們國家。
高鐵的研製集眾家之所長,最後研製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鐵技術。因為中國非常大,針對不同的地區,高鐵需要的材料也會不同,比如北方的寒冷,西北的風沙。我們的高鐵都經受住的考驗。
㈡ 日本怎樣將高鐵技術傳入中國的
中國最開始引進高鐵技術的時候,確實是吸收了日本經驗,不過引進技術並非全盤仿製。更別說,我們吸收的技術,可不止來自日本。
而且日本當年是想要得到動車組訂單才提供技術合作的,還都杜絕了高新技術的合作,這個網上有專家的說明。
鐵道部 的140列動車組訂單作為合作條件,要求產品必須由中企製造。想拿到訂單,巨頭們(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必須選擇和中國公司合作,通過技術轉讓,共同參與投標。
其實國外的高鐵運行路線和時間都很短。而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單京滬線,跑一趟就要4個小時,而京廣高鐵更是超過了2千公里。這樣就要求我們需要有更高鐵技術,對材料和結構要求更高,這表示,我們的高鐵技術要進步的更快。
所以我們現在自己的高鐵技術絕對算得上世界一流了,央視有好多講高鐵的紀錄片,好像叫超級工程還是了不起的高鐵。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設計標准等級高、可供列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系統。其概念並不局限於軌道,更不是指列車。
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頒布的《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文件中將高鐵定義為新建設計時速為250公里(含)至350公里(含),運行動車組列車的標准軌距的客運專線鐵路。
中國國家發改委將中國高鐵定義為時速250公里及以上標準的新線或既有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文件,將部分時速200公里的軌道線路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范疇。
「高鐵」同時被民間和中國鐵路總公司旗下的火車票系統(12306官方網站)代指中國高速動車組旅客列車(G字頭車次),實為錯誤用語。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高速動車組標准英文名為G-Series High-Speed Train。 2020年10月21日,「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400km/h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線。
截止2020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9萬公里。
㈢ 高鐵是誰發明的呀
發明:日本。
早在1959年,日本便設置了一條新干線用來作為高鐵運輸的路線,這條新干線連接了東京以及大阪兩個城市。1964年,東京奧運會舉辦前夕,這條新干線正式通行,而高鐵也在這條新干線上運輸的十分平穩,速度也十分令人驚喜。
全世界范圍內第一條用作商業的新干線,也就是能夠支持列車高速運行的鐵路便是這一條,由此可以證明是日本人率先修建了高速鐵路,同時也率先研製出了高鐵。就在日本的高鐵成功運行後不久,法國也開始了商業高鐵運行的研究。
我國高鐵路程:
中國「高鐵人」用10年多的時間「全面地、系統化地,一個角落都不遺漏地」研究、建設起了自己的高速鐵路。
我國高鐵創新團隊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生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
㈣ 日本有高鐵嗎
日本有高鐵。日本高鐵一般指新干線,新干線的第一條線路是連接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干線,於1964年10月1日通車運營。其中包含2條線路較短的迷你新干線,將日本大多數的重要都市連接起來。最初由日本國有鐵道研發與運營,國鐵分割民營化後由日本鐵路公司接手,並分別由該公司名下的JR北海道、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JR九州等5家成員公司提供服務。
新干線:新干線是以同時適合快速及大量運輸而設計,因而其建造與運營技術均有別於傳統鐵路,例如全面採用動力分散式列車、軌道全面採用立體交叉、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等,最短可以3分鍾的班距運行。除了迷你新干線之外,列車運行最高車速依線路可達到每小時240至320公里,但在進行速度測試時,曾創下每小時443公里的最高紀錄(由「300X」實驗列車在1996年所創下)。身為日本鐵路技術居於世界頂尖的重要象徵,新干線的技術也向海外輸出,如中國大陸高鐵部分技術及台灣高鐵即採用新干線做為系統基礎,而採用新干線系統的英國、義大利、印度、泰國、美國德克薩斯州等地的高速鐵路亦在興建或規劃中。
㈤ 日本高鐵是怎麼建起來的
提起日本新干線,很多人會想起日本高鐵的功臣、「新干線之父」十河信二。是他提出的,但是新干線計劃遭遇多方反對。
日本的新干線,似乎冥冥之中與中國有著某種關聯。白幡洋三郎在《日本文化》一書中披露,日本最初的新干線計劃早在侵華戰爭時期就已成雛形,1936年,日本就計劃建造連接出兵中國的港口下關和東京之間的「子彈頭列車」。當時,日本甚至還有興建從日本東京到中國北京的「子彈頭列車」計劃,只是因為不具備如此的經濟實力而擱淺。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並發展。東京、名古屋、大阪很快成為帶動整個日本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當時連接這些地區的東海道鐵路線只佔日本鐵路總長度的3%,卻承擔著全國客運總量的24%和貨運總量的23%。1957年,日本運輸省設立了由專家學者組成的「日本國有鐵路干線調查會」,就如何增強鐵路線運輸能力問題進行探討。次年12月,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了建造往返於東京、大阪間超特快列車新干線的方案。
這個方案最初遭到各方反對。在日本學界,許多學者認為鐵路建設是「夕陽產業」,不能適應將來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還有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如東京大學教授今野源八郎、著名作家阿川弘之等,乾脆把新干線計劃稱為「戰艦大和第二」,認為新干線與二戰時耗費巨資修建卻毀於自殺式進攻的「大和」號軍艦一樣,勞民傷財、意義不大。在鐵道業界,由於日本沒有建設過這樣的鐵路,甚至連試驗都沒搞過,再加上業界正在為連年的赤字、事故、罷工「三大苦惱」頭痛,因此,從總工程師到普通職員,都不相信新干線的可行性。歐美國家也嘲笑落後的日本人竟然要重新撿拾已經被他們淘汰的運輸方式。這時,一位重要人物出場了時任日本國鐵總裁十河信二力排眾議,堅持要興建一條新干線。
㈥ 高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鐵不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鐵技術最早起源於很多國家,但是日本是第一個將這些分散的技術集成起來的國家,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開通高鐵商業運營的國家。日本首次開通的高速鐵路就是東京到大阪的東海岸新干線,時間是1964年10月1日,高鐵時速200km/h。這一年,也稱之為全世界高速鐵路的元年。
美國、德國、英國都在高鐵的某個技術領域有所突破,日本將其整合,集成創新。比如高速動車的動力分散技術起源於美國;交流供電技術是向匈牙利取的經;CTC調度集中系統(Centralizedtrafficcontrol)和空氣彈簧技術學自美國;無縫鋼軌、無砟軌道、交流電傳動技術學自德國;車輛高速轉向架及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utomaticTrainControl)學自英國。當然,後來日本的高鐵技術就是在新干線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日本高鐵的功臣有兩個:「高鐵之父」十河信二,和「高鐵技術之父」島秀雄。
㈦ 高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鐵是日本發明的。
高速鐵路是指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並且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高速鐵路具有載客量高、安全性好和能耗較低等特點。
早在20世紀初前期,當時火車「最高速率」超過時速200公里者寥寥無幾。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線系統開通,是史上第一個實現「營運速率」高於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鐵路系統。
世界上首條出現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新干線,於1964年正式營運。日系新干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營運速度每小時271公里,營運最高時速300公里。
㈧ 高鐵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高鐵是日本最先發明的。
高鐵是日本人發明的,並且高鐵的理念最初也是由日本人提出的。日本提出高鐵理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雖然在戰爭中受到了重創,但是其恢復經濟的速度非常快。
在經濟持續提高之後,日本政府發現,日本國內現有的鐵路系統遠遠不能夠滿足國民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因此,為了使交通運輸更加便捷,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設高鐵的想法。
後續高鐵技術的發展——法國高鐵
就在日本的高鐵成功運行後不久,法國也開始了商業高鐵運行的研究。他們沒有藉助國外的力量,而完全是靠著國內專家的自主研發,經過了非常艱難的過程才終於將高鐵研製成功,他們稱高鐵為TGV動車。
這個動車雖然在速度上與高鐵相似,但是在運行模式上同日本的高鐵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這也充分證明了法國研製的自主性。
㈨ 高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鐵是日本發明的。
早在20世紀初前期,當時火車「最高速率」超過時速200公里者寥寥無幾。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線系統開通,是史上第一個實現「營運速率」高於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鐵路系統。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干線在日本破土動工,經過5年建設,於1964年3月全線完成鋪軌,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車。
東海道新干線從東京起始,途經名古屋,京都等地終至(新)大阪,全長515.4公里,運營速度高達210公里/小時,它的建成通車標志著世界高速鐵路新紀元的到來。
(9)日本的高鐵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
我國高鐵在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4年為孕育階段,主要是學習和嘗試,研發了一些自己的技術,包括建成「廣深准高速鐵路」「秦沈客運專線」,也研發了我國第一代高鐵電力動車組「大白鯊」「中華之星」。
2004年至2008年為引進消化吸收階段,以引進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高鐵製造技術為主。
2008年至2012年為自主創新階段,以科技部和原鐵道部聯合發起實施的《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為標志,該計劃誕生了「和諧號CRH380系列」高速列車;2012年至今為持續創新階段,在「和諧號380系列」平台技術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創新。
2017年,我國新一代標准動車組「復興號」投入使用,持續運營時速達到350公里,並具備時速400公里以上的運營速度儲備,成為全球運行速度最快、更安全、更可靠的動車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