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明朝時的日本人怎麼樣

明朝時的日本人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23 10:16:50

① 明朝時為什麼叫日本人叫倭寇

倭,矮也;寇,賊也。 倭寇,矮賊也。 明朝中期,政局震盪,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盜聯合起來侵犯我國領土。由於日本人從唐朝以來至這個時代(明朝中期),身高平均水平遠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和當時平均身高世界第一的中國人比起來,差距可想而知。「倭」字在唐朝時是褒義,用「倭國」來形容古日本,因為唐太宗收買人心;直至倭寇首次入侵中國,「倭」字不存褒義,轉而成為貶義。又因倭寇屢次侵犯,讓沿海百姓民不聊生,「寇」字加在倭寇的頭上了。 倭寇、倭寇,倭國的賊寇!!矮人國的賊寇!!!

②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

一開始的倭寇是單純由日本人組成的,後來在明朝海禁後,因為沿海走私有暴利可圖,這之後倭寇就變成以明朝沿海人為主,夾雜著僱傭的日本人 東南亞人和歐洲人(據考證多是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打手組成的海盜了。

③ 明朝時朝鮮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為什麼完全打不過日本,依賴明軍援助

明朝時期,朝鮮與日本的人口規模相似,但是朝鮮卻打不過日本,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

<一>,國家意願訴求不同:

1,日本地處地震活躍帶,台風丶地震丶水旱災害太過頻繁,有時候多年的努力,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因此島民們對相對安穩的大陸,有著強烈的嚮往。

2,朝鮮半島雖然三面環海,但是朝鮮實際上是大陸型國家,地質構造較為穩固,自然災害也遠少於日本。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因而朝鮮人不怎麼嚮往外國,也就沒有日本人那樣強烈的擴張欲。

從明朝的亞太時局來看,這場戰爭與明朝失德不無關系。倘若明朝內政處置得當,就不會出現民眾暴動,也不會出現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對抗朝廷的問題。如果明朝繁盛太平,日本將軍豐臣秀吉,絕對不敢起野心攻打朝鮮。

以古鑒今,可以看出中國是東方的定海神針,中國衰則亞太動亂,中國強大興盛,則亞太和平繁榮。

國人應該發奮圖強,努力奮斗。一個強大的中國不僅會造福我們自己,也會造福亞太地區,也會造福全世界!

④ 明朝時期的倭寇究竟有多少是日本人,他們是如何產生的

一提起明朝中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倭寇之亂,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成為了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沿海的總督將領們,從最開始的朱紈再到後來的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無不為剿滅倭寇而煞費苦心、絞盡腦汁。明朝政府不明白,真正導致倭亂的,不是那一小撮日本的浪人,而是因海禁政策而受害的千千萬萬的沿海居民,只要取消海禁,倭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沿海居民落草為寇是為了謀生,而想讓他們謀生就必須開放海禁。這一點,當時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清楚認識到了這一點。

比如當時對倭寇素有研究的學者唐樞就寫信給胡宗憲:「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轉而為盜。」

另一個學者謝傑則說的更為明了透徹:「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為中國患,皆潮、漳、寧紹人主之也;寇與商同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謝傑明白的指出,所謂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江浙沿海的商人,如果海禁較松他們就是商人,如果海禁過嚴就轉為倭寇,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明朝已經過時的海禁政策。

雖然有如此多的有識之士為明朝政府獻言獻計,但是明朝依然喪失了開放海禁的最好時機,當時大海盜王直主動向政府示好,提出了「開港通市」的建議,王直主張明朝廢除海禁,使海上私人貿易合法化,這樣,沿海的商人們因為有了合法渠道而不必落草為寇,朝廷也能靠收取關稅而增加收入。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但是由於保守勢力的阻撓和遵守祖制的慣性,朝廷依然命令胡宗憲將其斬首示眾,王直的死不但沒有平息倭患,反而讓倭亂更加猖獗,而且更糟糕的是,由於朝廷的背信棄義,再也不會有海盜會輕信朝廷了,這無疑使朝廷剿滅倭寇的行動更為艱難。

最後,經過了長達8年的拉鋸戰後,明朝終於決定開放福建月港作為試點地區進行通商。由於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倭亂很快就平息了,那些沒有了明朝人支持的真倭也很快被俞大猷、戚繼光等人迅速剿滅。倭亂平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戚繼光將軍的英勇善戰,而是朝廷順應時勢的開關政策,既然能夠合法的賺錢謀生,又有誰會去做犯法的事,落得千古罵名呢?宜疏不宜堵,永遠是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

⑤ 在明朝,倭寇都是日本人嗎

先上結論,不都是。倭寇都是日本人的說法不太准確,應該說大部分或者絕大多數是日本人。其中還有一些海盜,這些海盜是從其他地方流亡海外的。

⑥ 日本人對明朝的態度

總體上來講,日本對明朝是比較敬畏的,接受過明朝的封王,對明朝納貢。

1、足利義滿在任期間,一直非常期望同明朝進行貿易。自1374年起曾數次向明朝派遣使節。1374年和1380年,足利義滿以「日本徵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向明朝朝貢,要求與明朝貿易。

然而明朝拒絕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朝認為「大覺系」的「日本國王懷良」(或作良懷)才是日本正統君主,而「持明系」則是亂臣。

足利義滿是「持明系」的軍官,更不應與之通交。因此在明太祖在位期間,明朝拒絕了同室町幕府的貿易。

2、在萬曆抗倭援朝戰爭結束後的文祿四年(1595年)一月,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

3、德川家康不是個完全的鎖國主義者。創立幕府後,他立即遣使朝鮮,並於1608年恢復了和朝鮮的邦交。與此同時,又積極謀求與明朝的間接貿易。他出於對軍需物資和生絲貿易的需要,創立幕府後的初期,對發展與西歐各國的貿易也很積極。

(6)明朝時的日本人怎麼樣擴展閱讀: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日本戰國時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戶時代第一代征夷大將軍,日本戰國三傑(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日本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德川家康出生於三河岡崎城(現愛知縣岡崎市),原姓松平,永祿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父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母為廣忠正室於大之方(傳通院)。

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

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豐臣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

擔任五大老的筆頭。豐臣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確定了霸權。慶長八年(1603年)受封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創幕府。慶長十九年(1614年)至慶長二十年(1615年)經大坂冬、夏之陣滅豐臣氏,江戶幕府統治體制從此堅如磐石, 日本進入和平時期。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駿府城逝世,享年74歲。遺體埋葬在駿府的久能山,1年後被改葬到下野國日光。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

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斗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2]。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

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確定士農工商的身份。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頒布刀狩令,收繳民間武器,實行兵農分離,使武士集中居住於城市。

宗教方面,保護佛教寺院,壓制天主教的傳布,迫害西班牙傳教士,開日後禁教鎖國之先河 。

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制轉化有一定成就。

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慶長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 其後部將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

足利義滿人物之迷:

田中義成、今谷明等學者認為足利義滿有篡奪皇位的企圖;而受到此說法的影響,作家海音寺潮五郎、井澤元彥等人認為義滿是由於皇室為了阻止其篡位而被暗殺的。

日本從平安時代到室町時代期間,曾長期流傳著一首名叫《野馬台詩》的預言詩。相傳這首詩是由中國南朝梁時期的高僧寶志禪師所作,後來由遣唐使吉備真備帶到日本。

⑦ 日本古時候被稱為倭,古代日本人究竟有多矮

稱呼日本人為「倭人」最早是在我國的東漢時期。

大漢帝國,當時雄踞世界,八方來朝,可謂是華夏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根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期,日本島100多個小國中的一個派了使者來大漢朝拜。劉秀高興之下,就敕封日本小國王為「倭王」,讓他們成為漢朝的屬國。

據說,劉秀封這個「倭」字是有講究的:

一是當時的大漢帝國對於周邊少數民族都常常敕封一些稱呼,這是一種習慣,帶有一定的文化習慣,倭、夷、蠻,都是常用詞語;

二是日本派來的使臣的確又黑又小,也是與「倭」這個詞非常貼切。實際上,當時敕封這個倭奴國,並非帶有貶義,倒是一個實誠的表述。只是到明代,大量的日本浪人流竄到東南沿海成為海盜,也就稱呼他們為倭寇,逐漸就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了。

《康熙朝起居注》中:康熙帝多次評論日本人,他說:「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法國總統戴高樂評價日本: 「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日本人是一群討厭的黃色蠻猴,日本明治天皇是一個動作可笑的傢伙」。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評價日本人: 「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變態的。在歐洲人看來,日本是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頑固不化、任性作為、剛愎自用、愚昧無知,對上級奴顏卑膝,對下級 兇狠殘暴。日本人動不動就殺人,動不動就自殺。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滿了混亂和仇殺。」

德國二戰後第一位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吾人至今還對二戰期間發生在巴黎街頭的一件事記憶猶新,當一輛滿載德國士兵的軍用卡車在巴黎街道翻倒時,有許多巴黎市民紛紛自發上前盡力將被壓的德國士兵拖了出來,其中好幾名巴黎平民還是法國地下抵抗組織的成員,因為德軍在法國幾乎沒有暴行,德國士兵在佔領後並沒有戰勝者的姿態,而是與巴黎市民和平相處,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令人震驚的是,在同一時期日本人卻在中國肆無忌憚地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婦孺,日本人非要殺完最後一個中國人才甘心。」

⑧ 明太祖朱元璋如何評價日本人

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日本人的評價,也是稱他們為倭寇,覺得他們是外來侵略者

⑨ 明朝沒落後,一部分遺民選擇東渡日本,現在狀況如何

明朝沒落後,一部分人忍受不了暴君的荒淫無道,社會的混亂不堪,於是紛紛移民東渡到了日本。時代久遠,一開始的時候還有部分歧視,後來基本被同化後,生活與日本人無異,現在也就是日本的普通百姓吧,生活狀況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罷了,沒什麼特殊的。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對朱舜水十分尊重的,可能是經過多年的與中國的交往,唐朝的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吧。而且,在這批遺民生活在日本時,豐富了日本文化,傳送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對後世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
明朝遺民雖然現在早就沒有這一說法了,但是他們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深遠持久,對如今的中日友好相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畢竟文化同出於我國一脈。

⑩ 明朝的倭寇,真的就是日本人嗎

明朝嘉靖年間,日本人大多是假的,日本人很少。然而,正是這些佔了“三分之一”的真正敵人,讓東南沿海的人們膽戰心驚。他們各有各的路,往往在毫無准備的時候就彎弓搭箭。敵人的雙刃劍讓官員們非常害怕。所以,敵人的人頭一旦達到,往往會成為巨大的貢獻,官兵們會把勝利的信送到朝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