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優勢有哪些
1. 日本的地理特徵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和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 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復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和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
2.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優劣勢是什麼
日本是位於中國大陸之東北偏北、朝鮮半島之東、西伯利亞以南的東亞國家,有效管轄范圍介乎北緯20°25′至45°31′之間。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岸,與中國是海上鄰國。
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優勢和劣勢
1、工業上
優勢:世界市場影響,日本是一個依賴進口的國家,所以能夠更快的吸收新技術;本國人口素質較高;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國家政策的支持。劣勢:人口少,國土面積少,資源少。
2、農業上
優勢: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便於水稻生長;收冬季風影響小,關東平原地勢平坦,國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劣勢:人口少 ,農業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
3. 日本地理位置有何優越性
沿海,便於發展海洋業、海洋運輸;地處中緯度,溫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雨熱同期
4. 日本地理位置有何優越性
地處太平洋沿海,是太平洋航線的要沖,便於發展海洋業、海洋運輸;地處中緯度,溫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雨熱同期,農業發達。
5. 日本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地表崎嶇,以山地、丘陵為主
氣候:明顯的季風氣候,北部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森林覆蓋率約占國土面積的2/3,植物種類多樣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不利於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
資源:日本缺乏資源而英國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
6. 日本的自然方面的優劣勢
優勢:
1。海岸線長,有利於漁業,港灣建設和航運事業,核工業的發展
2。火山多,帶來了很多地熱資源。比如:溫泉
3。台風和多雨的季節,使得空氣濕潤,道路潔凈,四季樹木長綠,
4。丘陵和山脈眾多,而且植被沒有被人為破壞,所以,山澗和溪流也很多和潔凈。
劣勢:
1。處在地震多發地帶,影響人們居住和生活,影響工業和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2。自然資源少:特別是能源,煤炭,石油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鋼鐵,農副產品也需要從國外不斷進口。
3。國土狹小,近年來,海水上漲,造成日本的國土正在漸漸地被海水吞沒。
4。有像富士山這樣的活火山,是日本的另一個潛在的危險。因為活火山的噴發是有反復性和周期性的。
5。台風為日本的交通帶來極大的不便。
6。日本和海外國家的交通主要靠航空和航海,不可以利用陸路交通,這一點對於它和海外國家的交流是不利的一面。
7. 日本的地理環境有哪些特點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北岸,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
9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為37.7萬多千米2,其中四大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本州島是全國最大的島嶼。
日本的領土呈狹長的弧形,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從北部的北方四島到南方的琉球群島,南北共跨22個緯度,距離約
2
400千米。日本同其它面積相近的國家相比所跨經度和緯度都多,使日本南北的自然環境有較大的差異。日本狹長的領土,使其任何地方距海洋都很少超過
100千米,海岸線總長約
30
0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沿岸海岸曲折,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優良港灣。海洋對日本的自然環境,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8. 日本國的地理位置特點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9. 日本的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優勢
日本東瀕太平洋,能夠自由出入太平洋,進行各種貿易.日本北面的北海道島有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形成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水能發電的技術比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