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茶藝里的像爪子洗茶的是什麼

日本茶藝里的像爪子洗茶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5 12:43:54

❶ 日本茶道全過程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為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游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主人與客人通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嫻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高潮。每一份茶都包含著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為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為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制茶。為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為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復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盡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准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為准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准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鑒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准師范、師范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啟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歷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閑寂茶的風格。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里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朴",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為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為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為主的豪華菜餚 。

❷ 日式茶道茶具有什麼特色

日本茶道的茶具種類介紹
煮水
地爐:位於地板里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風爐: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
柄杓:竹製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蓋置: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備用水的儲水器皿,有蓋。
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
茶罐
棗: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濃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從茶罐(棗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樂茶碗:以樂燒(手捏成型而後低溫燒制)成的茶碗。
茶筅:圓筒竹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
茶室
為了茶道所建的建築。大小以四疊(塌塌米)半為標准,大於四疊半稱做「廣間」,小於四疊半者稱作「小間」。
水屋:位於茶室旁的空間,用來准備及清洗茶道具。
日本茶道的茶具介紹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為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葯。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坂取來,故名為早船。屬於利休七式 (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為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為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日本茶道中的其它用具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❸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使用的主要設備是茶葉,茶葉罐,勺子,拂塵和白布。程序不一樣,一年中有不同的時間准備茶。大多數時候這個儀式是一種致力於抹茶的儀式,客人可以在這里觀看主人以最獨特和最神奇的方式准備茶。儀式的目標是放鬆和與他人溝通。日本茶道是平靜與和平的象徵。

准備工作有時會在活動前幾天甚至一周開始。茶道的主持人首先必須發送邀請並專注於事件,這意味著主人必須在他或她的心靈內和諧相處。此外用戶必須清潔舉行儀式的房間或區域。客人必須放鬆身心才能參加茶道。當客人進入房間時,意味著准備好茶。主持人不急於准備茶,他或她必須放鬆,並做一切安息。

(3)日本茶藝里的像爪子洗茶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4、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鍾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❹ 我想詳細的了解一下日本茶道世家!~在這多謝知道的朋友了!!!

日本茶道

茶道是室內傳統藝術、這種茶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隔絕的特殊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行的藝術儀式,必須通過極其繁瑣的手續,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講究特殊的手法以外,茶道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茶道的茶不是個人的茶,而是集體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會。所有參加茶會的與會者通過茶通的途徑,都可以擺脫現實社會的制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內心深處變得融洽起來。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為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游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主人與客人通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嫻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高潮。每一份茶都包含著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為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為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制茶。為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為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復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盡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准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為准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准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鑒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准師范、師范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啟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歷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閑寂茶的風格。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里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朴",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為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為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為主的豪華菜餚 。

日本茶道
茶道是什麼?茶道就是為客人准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師父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闢蹊徑,這或許是日本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著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鐮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鐮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quot;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為主角的『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游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借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嘗各地茶葉來賭博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准備了條件。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為後世所借鑒,形成了各式各樣?quot;茶室『。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日本茶道的祖師首先創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紀奈良稱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歲的村田珠光來到京都修禪。當時奈良地區盛行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的『汗淋茶會『(一種以夏天洗澡為主題的茶會),這種茶會首創的採用了具有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的茶室--草庵。這種古樸的風格對後來的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參禪中將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從佛偈中領悟出『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村田珠光以此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庵茶風。由於將軍義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開來。珠光主張茶人要擺脫慾望的糾纏,通過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開辟了茶禪一味的道路。據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記載,標准規格的四張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確定的,而且專門用於茶道活動的壁龕和地爐也是他引進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還對點茶的檯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藝術與宗教哲學被引入喝茶這一日常活動的內容之中並得到不斷發展。

繼村田珠光之後的一位傑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紹鷗(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對村田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還把和歌理論輸入了茶道,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於茶道,使日本茶道進一步的民族化了。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藝術水平上的則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為千宗易,後來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舉辦茶會之後獲得秀吉的賜名才改為千利休。他和藪內流派的始祖藪內儉仲均為武野紹鷗的弟子。千利休將標准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使得茶道更易於為話憒籩謁�郵埽�喲私崾�巳氈局惺啦璧瀾綈偌藝��木置妗M�保�Ю�蒓菇�璧來嶼�枰惶宓淖誚濤幕�乖���囪俺5謀糾疵婺俊K�瘓杏謔蘭涔�系拿�杈擼���鈑悶匪媸幟槔醋魑�璧烙鎂擼�康魈邐逗『本心『;並主張大大簡化茶道的規定動作,拋開外界的形式操縱,以專心體會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規七則『就是由他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的。所謂『四規『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現為主客之間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現為上下關系分明,有禮儀;『清『就是純潔、清靜,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凈;『寂『就是凝神、摒棄慾望,表現為茶室中的氣氛恬靜、茶人們表情莊重,凝神靜氣。所?quot;七則『就是:茶要濃、淡適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相適應;插花要新鮮;時間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鍾到達;不下雨也要准備雨具;要照顧好所有的顧客,包括客人的客人。從這些規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蘊含著很多來自藝術、哲學和道德倫理的因素。茶道將精神修養融於生活情趣之中,通過茶會的形式,賓主配合,在幽雅恬靜的環境中,以用餐、點茶、鑒賞茶具、談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養朴實無華、自然大方、潔身自好的完美意識和品格;同時,它也使人們在審慎的茶道禮法中養成循規蹈矩和認真的、無條件的履行社會職責,服從社會公德的習慣。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視為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茶道在日本會有著如此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基礎,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系,其中以里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quot;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quot;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准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quot;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朝會(早茶)、書會(午茶)、夜會(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相當於佛寺的開光大典)、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系。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准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准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quot;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所以這次就稱為『初炭『。之後主人送上茶食,日語為『懷石料理『(據說和尚們坐禪飢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里以減少飢餓感,故稱)。用完茶食之後,客人到茶庭休息,此為『中立『。之後再次入茶室,這才是『後座『。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為客人點濃茶,然後添炭(後炭)之後再點薄茶。稍後,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茶會到此結束。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代珍貴的資料,如《松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茶具

說起日本的茶道離不開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之一,強調同季節時令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布置協調統一,有助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茶具的種類繁多,陶瓷器、漆器、鐵器、銅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陳設架、茶爐,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稱為茶具,但我們常說的茶具則專指飲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壺、茶入、花入(插花的壺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觀賞與使用的器具,分為客廳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專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泡濃茶用的陶瓷小壺,叫?quot;茶入『,根據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另一類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在所有的茶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為考究的當屬茶碗。茶碗一般為陶瓷製品,也有石製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茶碗可算作整個茶具類的代名詞。戰國時代由千利休設計指導,著名陶工長次郎製作?quot;樂『茶碗可算是當時的日本產茶碗的頂級作品,可惜的是在歷代日本戰國游戲中,樂茶碗的價值總是不高。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比較有名的茶器: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為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葯。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坂取來,故名為早船。屬於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為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為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沖:名稱來自於足利義政的《金葉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ざくら初花よりもめづらしきかな」。

❺ 日本茶道的道具以及流程是什麼

日本的茶道又有著繁瑣的程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來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在現在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佔用大量的時間,因此會更加顯得莊重和珍貴。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為更衣、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關於最重要的茶道具,網上的各種介紹也比較混亂,我竭盡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懸掛的軸字、軸畫、吸 煙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為茶道具。

涼爐:主要用於煮沏茶用的水,對水的要求便是滾沸。

茶碗:陶制,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鑒賞道具,也是在日本數量最多、品種最繁雜的茶具之一。為了同茶道的「無」之心保持一致,並不提倡用華麗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裡,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韓國人吃飯用的陶制大飯碗(高麗茶碗)……

茶釜:剛才說的涼爐是用來燒水的,這次的茶釜就是用來盛水的小鍋。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態而聞名。

茶入(茶瓶):根據網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來盛茶葉的粉末的小罐。據傳最早是中國用來盛放火 葯或者頭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會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稱為抹茶,然後將水注入。濃茶的濃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濃度也和咖啡彷彿,一想起來我就覺得難以下咽……

茶勺:舀茶粉用的長柄小勺,標准一茶勺=4.68克。

茶杯:網上的介紹把我弄糊塗了,茶碗既是接待用的道具,也是喝茶用的道具,那麼茶杯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而且戰國以前的資料都沒有關於茶杯的任何記載,難道是後期逐漸取代茶碗的方便茶器?或者是不同茶道流派使用的茶器不同?

茶壺:用來裝茶葉的容器。

❻ 宋代的點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區別之一

宋代的點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區別如下:

一、所用茶葉不同

宋代點茶主要是飲用蒸青團茶。

日本抹茶道是使用抹茶,把茶葉的新芽摘除後蒸汽殺青,然後陽光下晾乾,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

二、程序不同

宋代點茶的程序基本包括備器、洗茶、炙茶、碾羅、擇水、取火、候湯、熁盞、點茶、啜飲等步驟。

日本抹茶道的程序包括溫碗、調膏、點茶。也就是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再取用2g抹茶粉置於茶碗中,注入少量的熱水,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三、所用茶筅不同

宋代點茶所用茶筅的樣子類似於竹刷子。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筅,是由精細切割而成的竹塊製作,茶碗是平底的,主要為了在點茶時能攪拌均勻。

四、所用茶碗不同

宋代點茶所用茶碗選用黑色的盞,為增強茶盞的蓄熱能力,盞壁就要微厚,但也不能太厚。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碗主要是有兩個大類,一種叫「樂茶碗」,一種是「志野」,樂茶碗比較扁平,志野則桶狀明顯。

❼ 日本茶道泡的都是什麼

一般所說的茶道叫做「茶之湯」,使用抹茶。抹茶道有四五百年歷史,始終占據日本茶禮法的主流。日本茶道不僅講究飲茶,更注重喝茶禮法,有著嚴格的規制和詳備的軌范,並以此確立日本茶道之「道」。

日本茶道的精神核心為「和、敬、清、寂」,茶道精神體現在日本的飲食、建築、禮儀等方方面面,對日本人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茶室

❽ 日本茶道中,泡茶的叫什麼

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館、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系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閑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復雜的方式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很難想像喝茶要有那麼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腌蘿卜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里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里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大陸文明的時期,茶是舶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為,而請人喝茶無異於擺闊。貴族家裡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泊來的茶葉經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為主,凈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後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為宴會後的消食佳品。以後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後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為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為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後的人喝不到,難免械鬥,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大陸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自然有無數發明,也經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建築,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築,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台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❾ 日本茶道用具建水的介紹

日本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麼日本茶道用具中的建水有什麼用途?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用具建水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用具建水的介紹

日式茶道中的建水與水洗不同之處在於有些建水還配有蓋子,蓋子鏤空,倒水時可以讓水流到下面的砵里,在外面看不到廢水,這樣外觀上比較好看。蓋子還可以將茶葉過濾在外面,直接倒掉,可以防止下水道堵塞,是不這樣的設計很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配合在茶席間,收納廢水,不用進進出出影響茶道氣氛。

日式茶道中的建水不同於中國的唾壺,假設大家一起喝茶,誰能張口在這里吐痰。 “建水”各種材質都有,但以銅質為多,相當於中國的水盂、水洗。

日本泡茶以干泡為主,在泡茶的過程中茶底難免會有些茶渣落在裡面,就把它倒入‘建水’里。

‘建水’是在茶道中放在旁邊作為輔助器具用的。一般不會用太顯眼的顏色的。

日本茶道用具的介紹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准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系;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復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

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鑒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❿ 日本茶道用品

日本茶道是室內傳統藝術、這種茶是在與平常日子徹底阻隔的特別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辦的藝術典禮,有必要經過極端繁瑣的手續。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用品,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用品

茶道藝術中,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份額。"參見用具"的說法自身以能夠證明這一點。茶道用用具可分為四類:即招待用用具;茶席用用具;院內用用具;洗茶器用用具。其間招待用用具和茶席用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用具即鑒賞物品。而院內用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一般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運用的。下面簡略地介紹一下這些用具的品種及用處。

招待用具包含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含裝修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含壁龕裝修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含: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含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含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含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館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含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茶具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為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葯。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坂取來,故名為早船。屬於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為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為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01:“樂燒”可稱得上是桃山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長次郎(?~1625)燒制而成。長次郎的父親是來自中國或朝鮮(當時中、朝的陶瓷工藝都遠較日本先進)的陶瓦工,父子同為豐臣秀吉的聚樂第工程燒瓦,從而與承擔此項工程的千利休相識。後來豐臣秀吉稱同窯的宗慶(長次郎的助手,樂家第二代常慶的父親)所燒之器“天下第一”,並賜予“聚樂”的“樂”字金印與銀印(在茶碗底部蓋印自此而起,而長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無印),故後世稱長次郎開創的這一茶陶流派為“樂燒”。

正式的樂燒作品出現於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太合》系列中在1560年就能買到樂茶碗,有悖史實),一開始就專為茶道服務,產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絕大多數是茶碗,還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貯存備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

樂茶碗根據釉色分為赤樂與黑樂兩種。赤樂施紅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試燒成功的品種;黑樂施黑釉,黑中泛褐,富於變幻,給人以溫厚的感覺。樂燒放棄了轆轤拉坯的製作方法,完全由手捏制,加以刀削成形,因而器形都不完全規整,正符合了佗茶道中不對稱的審美。無論赤樂還是黑樂,都在素燒(胎土成形後不上釉而直接入窯燒制)後多次上釉(如此一來釉比較厚),再入窯燒成(所謂“二次燒”),工藝過程非常復雜、講究。所以樂燒雖看似粗朴,實則精心製作之產物。尤其是黑樂茶碗,兼有天目茶碗的釉色之雅與高麗茶碗的造型之柔,又與深綠的末茶在色調上極為協調,極受千利休的喜愛(豐臣秀吉則不喜歡),並很快在茶人中普及。樂燒的出現,與豐臣秀吉暴發戶式的黃金茶風、盲目追求“唐物”(由中國傳入的茶具)、“名物”(自古傳下來的名器)的惡劣傾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抗。

02:赤樂茶碗 銘“勾當”

傳世的長次郎燒制的樂茶碗中最早的一件。

赤樂的燒製成功早於黑樂,工藝上也較黑樂簡單。以粘土成形後外敷稱作“黃土”的化妝土(為掩蓋胎體的疵病或改變其呈色而塗刷於胎釉之間的一層陶土),素燒後上釉,再以800至900度的低溫燒成。在釉中還摻入鉛以便降低釉的熔點。赤樂屬於軟陶,與黑樂相比火候較低,胎質較松,硬度較弱,吸水性強,易破碎。赤樂的釉色沒有任何兩件是完全相同的,也沒有純粹的紅釉(都含有雜色),這是當時日本調配完全紅釉的技術尚未成熟的緣故。

“勾當”與另一件赤樂茶碗“道成寺”都是最初樂燒的代表作,其口沿部略為外翻,保留有明顯的高麗茶碗的印跡;而且,除了這兩件以外,長次郎所作的其他所有樂茶碗都是通體滿釉的。

“勾當”是日本古代寺廟的事務官之稱。(滴翠美術館藏)

03:赤樂茶碗 銘“早船”

盡管赤樂在製作工藝上遜黑樂一籌,但這並不影響其對利休“佗茶”美感的表現。這件赤樂“早船”就是半閑齋最欣賞的茶碗之一。

高8cm,口徑11.2~11.5cm。造型上已與“勾當”有較大區別,是長次郎作的典型造型之一。釉色也是代表長次郎風格的紅中偏黃(後世的赤樂有紅釉深濃者,而長次郎赤樂的釉色全部偏白或偏黃),略有光澤。一側口沿以下至足部有青黑色“火變”和因紅釉褪落而顯現的偏白胎色,據半閑齋推測是燒窯時火力不允(即一側受火過猛,這也是當時日本制陶技術不良的反映)而自然形成。但正為此故,其色、形皆極為自然,成為此碗的重要一景:對比釉色,如初朝之滄海;鑒其形,則似山,似帆,似浪,催人浮想連連。

“早船”即早晨的航船之意,據傳利休從發自大阪的“早船”上得到此碗,故作其銘。後贈與蒲生氏鄉。

利休曾選取長次郎燒制的七件樂茶碗精品組成所謂“利休七式”(或稱“長次郎七式”),分別是赤樂的“早船”、“檢校”、“木守”、“臨濟”與黑樂的“大黑”、“缽開”、“東陽坊”,作為長次郎樂茶碗的代表。今僅存“早船”、“大黑”、“東陽坊”三件而已。(畠山紀念館藏)

05:黑樂茶碗 銘“東陽坊”

利休七式之一,是光澤很亮的茶碗。為利休的門徒,真如堂的僧人東陽坊所得,故銘。

茶碗造型上與“早船”是一類。釉色黑中泛褐。陶瓷釉的呈色,與釉中呈色元素(例如鐵,可以呈青、黃、紅、黑等色)的比例、燒制時的溫度、窯內的氣氛(簡單地說即是完全燃燒或不完全燃燒)有關。黑樂的釉料,是以京都的鴨川紫石粉碎加工而成,所以燒制溫度要高於赤樂(赤樂釉料來自於土)。但長次郎時的燒窯溫度還沒有達到後世那樣的高溫(樂家第三代道入首次使用了風箱,將窯溫提升到1300度,燒出了漆黑濃艷的黑釉),造成長次郎所作的黑樂都偏向茶褐色,而且釉面較粗,可以看到明顯的“棕眼”(釉面出現的無釉小孔)和未完全燒透的地方。

利休七式中,評價最高的一直是黑樂“大黑”,可惜半閑齋目前還沒有其圖片。

06:赤樂茶碗 銘“湖月”

長次郎作赤樂茶碗。口部很平,口徑10.8cm。整個器形與“大黑”非常接近。(五島美術館藏)

07:黑樂茶碗 銘“面影”

長次郎作,樂家重寶。據傳與今已不存的黑樂“缽開”(利休七式之一)非常相像。口徑9.9cm。(樂美術館藏)

08:黑樂茶碗 銘“北野黑”

通常也稱作“北野”,傳說千利休曾在天正十五年(1587)十月一日由豐臣秀吉召開的北野大茶會上使用此碗,從而得銘。口徑10.5cm。

09:赤樂茶碗 銘“無一物”

被認為是長次郎赤樂中最具意趣的茶碗。受到江戶初期的大茶人小堀遠州的鍾愛而入選“中興名物”。半閑齋對其印象深還因為在《太合2》中信長公會把它賞賜給你,而在商店裡可買不到;盡管只有二等級(最高十五等級),但凡是主公賞賜的茶具半閑齋都很珍惜,何況它極具升值潛力喲!

口徑11.2cm。(穎川美術館藏)

10:樂釉茶碗 銘“雪千片”

當代的樂燒,樂家第十五代吉左衛門作。高10.1cm。(樂美術館藏)

11:大樋燒飴釉茶碗 銘“聖”

順便提一下樂燒最著名分支(所謂“脅窯”)大樋燒。樂燒歷史上有一些繼承其血脈的脅窯(即樂家族的庶子獨立門戶而派生的陶窯,如京都的玉水燒),但大樋燒則是純粹汲取樂燒技法的分家。

大樋燒的創始人土師長二(1631~1712),河內國土師村人,樂家第四代一入的弟子。寬文六年(1666)加賀藩主前田綱紀召千家第四代千宗室(三代宗旦之子,號仙叟,他同時是里千家第一代)為茶頭時,土師隨其同往加賀金澤,在千宗室的指導下燒制茶器。貞享三年(1688),在金澤郊外的大樋村發現了優質的陶土,遂築窯於此,作為加賀前田藩的御用窯。土師長二改名大樋長左衛門,成為大樋燒的初代家元。“長左衛門”之通稱後為大樋燒家元代代相承。

初代大樋長左衛門的傳世作品較少,都是一些體現千宗室情趣的仙叟式茶器,幽雅稚拙。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這一件飴釉聖茶碗。大樋燒繼承了樂燒的基本手法與審美觀,並融入金澤獨特的風土,一開始就創造了“飴釉”這一大樋燒特有的釉色(所以也被稱作“大樋釉”)。不同於樂燒的赤與黑,飴釉是一種茶色的釉。另外,初代大樋燒的用土也比當時的樂燒略細。從飴釉開始,大樋燒始終在創造著獨特的釉與造型作風。

“青磁砧馬蝗絆”

據說是饋贈自中國的青磁茶碗,原為平重盛所有,後流傳到足利義政、角倉家。有六處補碗的碗釘狀似蝗蟲眼,因此得名。

“三日月”

葉茶壺,有七枚大瘤,形似傾斜的蛋黃,因此得名。經由足利義政、三好義賢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九十九發茄子”

綽號“流轉的茶器”,戰國時代第一名品茶器。村田珠光以99貫購入,因此得名,曾為朝倉宗滴、松永久秀、織田信長等人所有。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聯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松永久秀拒絕轉讓於織田信長,裝滿火葯將其炸毀。

“青磁千鳥”

砧青磁香爐,豐臣秀吉所有。盜賊石川五右衛門打算將其從伏見城盜出之際,因蓋上千鳥的飾頭鳴起而事敗被捕。

“黑樂大黑”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體頗偉,因此得名。從千利休之手經歷諸家輾轉至鴻池家。

“松島”

葉茶壺,壺面多瘤,使人聯想起奧州的名勝松島,因此得名。經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據說織田信長家臣瀧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為恩賞,未能如願後大為感慨,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青磁砧大內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內家所有,因此得名。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貴。

“赤樂早船”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因千利休為舉辦茶會派人從京都快船取來而得名,由利休轉讓於蒲生氏鄉。

“四十石”

葉茶壺,足利義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換來此物,因此得名,豐臣秀吉時代被評為“三日月、松島逝後,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從博多商人島井宗室轉入秋月種實之手,九州征伐之際,作為投降的信物獻於豐臣秀吉,後消息不明。

“新田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村田珠光所有,曾流傳於三好政長、大友宗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之手,大阪落城後成為德川家寶。

“初花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據說是楊貴妃的油壺,姿態的高貴不亞於初放的花朵,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後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所有。

“乙御前釜”

茶湯釜的一種,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較豐滿之物。織田信長所持,贈於柴田勝家,此外也有一些相關的記載。

“大井戶加賀”

大井戶的朝鮮茶碗,加賀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同類中的最上品,別稱獅子,與喜左衛門、細川並稱天下三井戶。

“紹鷗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紹鷗所有,因此得名。飴色小茶器,被列為天下四茄子之一。

“松屋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別名松本肩沖,奈良塗師松屋從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許多大名、富豪企圖得到這一名品,都未能如願。

“一重切園城寺”

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製成,贈子少庵。據說此物妙處就在那略微漏水之處。

“曜變稻葉天目”

最有名的曜變天目茶碗,為淀藩主稻葉家所有。茶碗內側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紋,因此得名,後從稻葉家轉賣於別家。

“松花”

中國南部所做的葉茶壺,與松島、三日月並稱天下三名壺,從村田珠光經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手,最後流傳至尾張德川家。

“國司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原為伊勢國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後為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為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正姿令人聯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經足利義輝、豐臣秀吉之手,最後為加賀前田家所有。

“大講堂釜”

茶湯釜的一種,最初據說是由比睿山延歷寺的香爐轉用而來的,特徵是釜體上鑄有橫書“大講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碗體塗以純白色的漆粉,原為三好長慶所有,因此得名。經豐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傳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價100貫,別名百貫茄子,與九十九發茄子得名的由來頗為相似,因此得名。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簞”

漢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簞之一,上杉景勝所有,取物主之名,別名也稱大內瓢簞、大友瓢簞,後流傳至紀州德川家。

“二重切夜長”

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製成,同時所作其他二支分贈其子與秀吉,夜長為利休自己愛用。

“灰被虹天目”

屬於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紋理令人聯想起彩虹,因此得名。原是東山御物,後流傳於東大寺、京三井家、若狹酒井家。

“橋立”

七斤重的葉茶壺,在丹後國被發現時,以名勝天之橋立命名。外表華美,深受千利休喜愛。

“朝倉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倉家所有,因此得名。由織田信長捐贈給本能寺,又稱本能寺文琳。

“達磨堂釜”

茶湯釜的一種,轉用自京都高桐院清嚴和尚所建堂內的香爐,特徵是鑄有文字“達磨堂”。

“雲鶴匹田筒”

雲鶴手的朝鮮茶碗,有四尾鶴和四枚菊丸的紋理,為京都豪商匹田宗觀所有,因此得名。後流傳到若狹酒井家。

“遲櫻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比初花發現得晚,足利義政便以金葉集中的詩句命名,經藤堂高虎、松平忠明之手,流傳入德川將軍家。

“尺八”

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製成,獻於秀吉。據說利休自殺後,此物為秀吉所毀。

“三島桶”

三島手的朝鮮茶碗,樣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後經長男千道安之手流傳到尾張德川家。

“打雲大海”

漢作唐物茶器,柿紅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陰雲紋理,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經過足利義政、豐臣秀吉、京極家之手,後為德川將軍家所有。

“蘆屋真型釜”

茶湯釜的一種,築前國遠賀川河口附近某蘆屋所制釜的總稱,是茶湯釜的基本形狀,直到桃山時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廣為製作。

“魚屋飯櫃高麗”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形狀略象湯婆子,因其這一形狀,兼為高麗茶碗,故而得名。經過龜田榮、古田織部之手流轉到芸州淺野家。

“稻葉瓢簞”

唐物茶器,淀藩主稻葉家所有,因此得名。天下六瓢簞之一,明治時代從稻葉家轉為岩崎彌之助所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