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吃飽飯
①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怎麼吃
日本人的飲食結構讓他們更喜歡早上和晚上吃飽,中午隨便吃。早餐的營養很豐富,而中午一般都是便當之類的食物,晚上吃完晚飯也可以去居酒屋加餐。
② 日本人如何吃米飯
米飯,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中國南方主食。米飯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
大米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留有胚與糊粉層的大米飯含有人體90%的必需營養元素,且各種營養素十分均衡,所以是最佳主食。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現在日本影視藝人之間,時興吃白飯。大概是電視台提供的便當(盒飯)吃膩了。有人就把米和電飯鍋帶到化妝室,一煮就是一天的量。或加上「七味」,或拌上蛋黃醬、醬油,或作成飯團子包上紫菜吃。
③ 日本人一日三餐都吃什麼,為什麼胖子這么少
日本對於飲食有著良好的飲食規劃,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一個原因由於其發達的醫療水平,還由於他們健康的飲食。
營養豐盛。日本人的飲食食材極多,蔬菜、海產品、粗糧、米飯、各種蔬菜應有盡有。繁多的菜式能夠讓人體攝入到全面的營養,讓身體各治標更為均衡,從而預防各種疾病。
④ 日本人如何吃米飯
日本人吃米飯的方式,有些在中國人看來很離奇。熱米飯上打個生雞蛋,再點上幾滴醬油拌拌,是傳統的日本早餐 比如熱米飯上打個生雞蛋,再點上幾滴醬油拌拌,是傳統的日本早餐。最近又有了改進:先把雞蛋凍上一天,再常溫解凍一小時,打在熱飯上,加上青辣椒和醬油。據說將生蛋黃整個送入口中,有布丁的口感。另外還有生雞蛋加乳酪或蛋黃醬的——這類「東西合璧」的吃法,很得現在日本年輕人青睞。茶泡飯 晚飯,或者是夜宵,常常是「茶泡飯」——把米飯澆上熱茶就可以了。喝得醉醺醺的丈夫回到家裡,等夜的妻子往往就趕緊端出一碗茶泡飯給老公解酒。最簡單的是加上一顆腌梅子或一點兒腌魚籽,配一撮吃生魚片時常用的辣根(國內常誤為「綠芥末」)和一碟鹹菜。 茶泡飯一般以清素為特點。據說,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 年)高官藤原朝成,身體過胖,醫生建議他多吃茶泡飯以減肥。不過據考證,實際上要他吃的是「水泡飯」——冬天用熱水,夏天用涼水。我自己做茶泡飯,往往就一切都省了——將剩飯在微波爐里加熱,澆上國內帶來的綠茶,找出冰箱里一兩樣剩菜,就可以吃了。而最享受的不是咀嚼那一顆顆的飯粒,而是熱茶倒在米飯上的一霎那,飄散出來的清香——米香和茶香的奇妙混合。 其實,茶泡飯種類很多,講究也很深。自製或店家的高級茶泡飯,可以加很多佐料:紫菜、海帶、納豆、蔥、芝麻、三葉(野蜀葵)等等。如果主材料是生魚片,一般是芝麻醬拌鯛(加吉魚)。金槍魚就更為高級。某餐廳的「極上金槍魚茶泡飯」,一碗竟要八千日元。現在還有炸豬排茶泡飯,那就很難想像是什麼味道了。作家森鷗外在德國留學時,用顯微鏡看到了細菌,就染上了潔癖。吃日本點心(饅頭狀),一定要掰成四塊,放在飯上,用熱茶澆來吃。故稱饅頭泡茶。 日本有一種常見的混合調味料「七味」。顧名思義是由七種調味品合成。但實際上不止七樣,常用的有:芥子、陳皮、芝麻、花椒、麻籽、紫蘇、干紫菜、鮮紫菜、生薑和菜籽等。碾成粉末,可以灑在飯上吃,再加些煮牛蒡或腌海帶等。據說加上炸花生,香味更好。 眼下日本人時興吃辣油。不是拿辣油蘸什麼,而就是倒在飯上拌來吃,故稱「吃的辣油」。可能是受到了「七味」的啟發,這類辣油,不單純用干辣椒炸,而是加了很多材料的。基本上要有干蝦米、辣椒粉、白芝麻、朝鮮半島的苦椒醬、醬油、砂糖、炸大蒜、炸洋蔥等等。其他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佐料廠家已經為推出各自有特色的辣油以爭奪市場打破了頭。而凡人自有高招,專門找些少見的材料加在辣油里。比如日本新潟有一種類似柿子椒的蔬菜,叫作「神樂南蠻」。味辣,卻是胡椒的一種。另外還有在製作上下功夫的。如將大蒜和洋蔥先在電烤箱里加熱三十分鍾後再炸,可以增加香脆的口感,雲雲。這些自製「吃的辣油」,甚至被譽為「辣油XO」。 現在影視藝人之間,時興吃白飯。大概是電視台提供的便當(盒飯)吃膩了。有人就把米和電飯鍋帶到化妝室,一煮就是一天的量。或加上「七味」,或拌上蛋黃醬、醬油,或作成飯團子包上紫菜吃。
⑤ 日本料理的用餐禮儀
日本料理的用餐禮儀
餐具的使用
如果去餐廳,餐具往往早已擺好,所以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擺放問題。但如果你被邀請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那就要注意一些了。日料的餐具主要有筷子、茶杯、飯碗、湯碗這四種。擺放方法是左邊擺放飯碗,右邊擺放湯碗,筷子要橫向的擺放在筷座上。
那為什麼中國、韓國的筷子豎著擺放,而日本的筷子卻是橫著擺放?對於這個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有一種說法,即筷子傳入日本的時候,古時的中國筷子就是橫著擺放的。到了明朝,朱元璋不喜歡橫著放筷子,所以後來中國逐漸就豎著放筷子,但是日本人一直沒有改,因為覺得豎著放筷子指人是對人的一種不尊重。這也是對筷子擺放問題的一種解答。
茶杯與酒壺
需要注意的是茶杯,在日本,男女使用的茶杯是不同的。男性使用的茶杯比較高,而女性的比較矮。酒壺也是如此。
飯碗與湯碗
那麼如何分辨飯碗和湯碗呢?飯碗的碗口部分比較寬,而湯碗則是比較深,凹陷明顯。這其中,男性使用的飯碗比女性的大,湯碗則是比女性使用的高一些。飯碗和湯碗都是有蓋子的,就餐時要把蓋子一起打開,左邊的放在左邊,右邊的放到右邊。用餐結束後再把蓋子蓋好。
筷子
雖然是日本人也使用筷子,但與我們還是很不同的,而且使用方式是最需要注意的。在日本,筷子叫Hashi,是尖頭筷,不是我們在國內使用的平頭筷子。如何正確的使用筷子,這是日料餐桌禮儀的基礎,下面就跟我們新先聚品來詳細的看一下。
拿筷
首先,用右手拿起筷子,如果有筷套,就要摘下筷套,放於食物左側,或放置在坐墊旁。
接下來,左手托在筷子的下面。
然後,右手滑到筷子的下面。
放筷
右手拿筷,左手托在下方。
右手滑動,抓住筷子上側。
靜靜地把筷子橫放在筷架上。筷子一定要橫擺,用餐中途要將筷子放回筷枕,一樣要橫擺,筷子不能正對他人。筷子如果沾有殘余菜餚,可用餐巾紙,將筷子擦乾凈,不可用口去舔筷子,這是非常不雅觀的。如果沒有筷枕,就將筷套輕輕的打個結,當作筷枕使用。
雖然左手和右手都能拿筷子,但想要讓自己顯得很講究,那就用右手執筷子,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而且兩端一定要對齊。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衛生筷的使用。一般待客時多使用衛生筷,不過,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則是木紋清晰的杉筷等高極品。按照上述的步驟取筷後,和豎起來再掰開相比,把衛生筷端平、“像打開扇子一樣僅僅拉動一根顯得更為優雅。還有,除了極簡陋的筷子外,拉開後磨擦筷尖,是相當不好的習慣。
那麼,知道了各種習慣,在手中端碗的時候筷子怎麼辦?吃日本料理時,大多是手中端著碗進食。假如手裡已拿著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雖沒違反禮節,但看起來不太文雅。優雅的做法是: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後伸直全部指頭去取碗。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當用左手的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或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夾住筷子左端,然後右手反轉拿住。如果覺得很麻煩,那就每次要拿碗時,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
需要注意的是,用餐後,一定要把使用過的餐具都放回最開始用膳的位置,也要把餐碗的蓋子蓋好,把筷子放回筷子盒、筷托或紙袋內。此外使用筷子還有十項禁忌,一定要切記,不然會被認為個人素養很低:
用舌頭舔筷子。
把筷子當牙簽用。
不準將筷子反過來吞在口裡。
將筷子插在飯菜里,或者當叉子用,叉東西吃。
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扒去,挑東西吃。
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舉棋不定。
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盤、碗之上。
不準像吸糖果一樣吸筷子。
用筷子尖指人、指東西。
不準用筷子當刀子。
除了上述這些物品,懷紙在日料中也很重要,但懷紙並不是餐廳准備好的,而是客人自己帶去的。
懷紙
懷紙是折疊起來放在和服的懷中隨身攜帶的兩折的和紙,換盤子的時候或喝完茶擦茶碗的口印的時候使用。目前,也有部分餐廳會為顧客准備懷紙,懷紙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可以代替餐巾。你可以用它擦嘴角或擦拭桌子上的污跡。
2.可以代替小碟子。在食用干點心等有碎渣的食物時,或者在食用有汁液的食物時,可以在左手上放一張懷紙。
3.吃烤魚的時候。用懷紙包著魚頭剔除魚刺。還可以用懷紙蓋住吃剩的魚骨頭,看起來美觀一些。
如果想要表達自己的知識和素養,那麼恰當的使用懷紙就是很好的表達方式。
用餐禮儀
在用餐之前和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在用餐之前要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用餐後要說“go-chiso-samadeshita(謝謝您的款待)”,以表達感謝主人預備了這頓美味的飯食。
日本人的一餐飯食通常包括一碗飯、一碗味增湯、兩三道菜餚。配菜越多則越顯正式和體面。看著一桌子的美味,從哪裡開始品嘗呢?用餐的正確順序是:首先小口喝熱湯,然後按照上菜順序開始品嘗菜餚。但如果菜餚很多,或者是一起上菜的,那麼對於吃菜的順序並沒有要求,但是不要只集中吃一道菜,有一個順序循環品嘗每道菜餚,讓每道菜都比例均等,才能在同一時間內吃光所有菜餚。除此之外,在用餐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下這些項:
1. 用餐時不要說關於洗手間的事情
2. 口內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
3.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
4. 用餐時盡量避免咳嗽、打噴嚏、打嗝
5. 吃到魚,不能吧魚刺、魚骨放到桌子上,而應該放在碟子里
6. 不能匆匆忙忙的吃食物
7. 已經用過的溫毛巾要折疊好並擺放好,不可隨意放。
8. 在餐桌上要注意照顧身旁的人,尤其是女士或年齡較大的長者
9. 菜沒有上完時不可先吃。
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在吃有湯水的食物時因怕湯汁滴落總會在往嘴裡送食物時用手托在下面。在日料中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擔心有湯汁滴落,那就用懷紙來代替盤子,這樣做就不失禮數。對於女性而言,赴宴的時候不要噴氣味太濃的香水,而且最好手上不要戴大戒指,因為有時盛載日料的器皿很貴重,如果戒指劃上器皿就得不償失了。
排位
如果是赴宴,主人一般都會安排好客人的座位。主賓或主賓夫婦會面對主人夫婦而坐。來到餐廳,通常是年紀最大的先入席。若有賓客,就由賓客先行。正式宴會,晚輩要比長輩先到。入包廂後,主人或上司應坐在靠內離門口最遠的地方,職位最基層的人,坐在靠近門口的地方,方便傳菜或關門。私人聚會,由買單者坐在離門口近的地方。
坐姿
在就餐時,如果餐廳提供的是我們常見的桌椅,那麼維持正常、得體的坐姿就可以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生活中不常見的“榻榻米”坐姿。當你進入到榻榻米的房間之後,必須要脫掉帽子、手套和鞋子,但可以穿襪子。日本人在坐榻榻米時會坐在座不團(日本人稱為Zabuton)上。而正確的做法被稱為正座,日語叫Seiza,需要你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根部上。這種坐法很正式。
比較輕松的做法有盤腿座(日語稱為Agura)和橫座(日語稱為Yoko suwari)。男性一般都是盤腿座,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女性則是橫座,就是將雙腿少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
上述我們講了日料用餐禮儀中的座位排序、坐姿、用餐時注意事項、餐具的使用和擺放等知識,那麼在品嘗不同食物的時候,還有那些需要注重的餐桌禮儀?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吸物
在日本你會發現,飲用湯類是不用湯匙的。所以你可以舉起碗,先聞一聞香味,然後慢慢喝下。如果湯中有可以食用的食材,用筷子取食即可,可以喝一口然後取食一口。如果湯中有蛤蜊這樣的貝殼類,可以用筷子壓住殼,然後品嘗。
刺身
即生魚片,一般附有白魚肉、貝類、金槍魚、白蘿卜絲、紫蘇、山葵等。食用時要從淡白色、油脂較少的白肉刺身開始,再到油脂較豐富或味道較重的紅肉刺身。在吃比較低端的日料,例如回轉壽司之類的,大家經常會把芥末溶於醬油里,然後蘸著吃,但如果吃高端日料的話,一定要注意,芥末是不能溶於醬油!
正確的做法是:芥末應該取少量沾到生魚片上,再在另一側三分之一的部分沾醬油,不要太多或太少,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魚片的原味。當你在連續吃不同刺身時,可用蘿卜泥清一清味蕾。大葉也要同時食用,用大葉包著吃起來也比較容易。
煮物
以煮為烹飪方法的中間菜,關東煮一般煮到湯汁熬干,味道較重;關西煮則會保留更多湯汁,味道較淡。像芋頭一類難以用筷子夾住的食物,千萬不能用筷子扎著吃!要記住,用筷子扎是在使用筷子時絕對禁止的一種行為。大盤里的食物,不能用手端著轉移一部分到自己的小盤子里。蔬菜類如果塊兒比較大,則需要可以掩麵食用。
燒物
即燒烤的食物,一般是烤魚。吃烤魚的時候,可以折斷魚尾,再用筷子戳開魚腹,一支筷子壓住魚頭、一支筷子翻除魚皮(因為魚皮受碳烤,去魚皮是一種健康而高雅的吃法),從左吃起。吃烤魚不可以翻面,用筷子將魚頭、魚尾、骨頭挑出放在餐盤上放,在繼續吃另一面。同時吃點白蘿卜有去腥效果。吃完後需要用裝飾業來遮蓋食物殘渣。
揚物
即炸類食物,日餐里最著名的揚物就是天婦羅了,其中又以蝦為冠。天婦羅的掛糊越薄越好、越熱越香,最好現炸現吃,好的天婦羅外面酥脆可口,里料軟滑香甜。吃天婦羅的時候要慢慢咬,不要一口氣全吃下去,最好要一點一點吃。那在吃揚物的時候,要按照什麼順序來品嘗呢?一般揚物都按照味覺來排列,通常順序為炸蝦、炸魚、炸蔬菜。
蒸物
即以蒸為主的菜,有時會作為煮物與燒物的替代品出現。食用茶碗蒸物時,先一手拿穩茶杯,另一手拿湯匙劃直徑後,沿著杯壁在內部劃一圈可完美分離蛋與茶杯。之後,以湯匙舀者吃。
酢之物
即醋拌的冷盤,不能當主菜。西餐色拉經過日式改良之後,成為涼拌菜系列中的重要一員。吃醋拌冷盤最好分兩、三次吃,不宜一次吃完。
御飯、汁、香之物
即米飯、味噌湯等主食。味噌湯有清湯、醬湯之分,也稱止碗,表示一套完整的出菜順序結束。飯只能填七、八分滿,填滿飯碗有永別之意。吃飯時,須以碗就口,忌只用筷子夾飯。飯吃到一半才可吃泡菜,且須夾一塊吃一塊,忌只咬一小口而暫置於飯上。
湯
日本的味增湯(Miso shiro)很有名,喝湯時應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把碗端到嘴邊喝,一邊喝一邊用筷子攪動。端碗時,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住碗底。喝湯時最好發出聲音,不要覺得不文雅,發出聲音表明這湯非常好喝,是對廚師的一種尊重。
面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吃面條一定要發出聲響,這樣表明面很好吃。這是對的,但是當面端上來後不能馬上吃。要先欣賞一下面的“外貌”,然後聞聞味道,最後再吃。日本人通常會直接從湯碗上把面條吸入口中,吃面之前不能加調料,這表示不相信廚師煮的面,但等你吃了幾口之後,就可以添加自己想要的調料了。喝湯的時候,日本人一般都端起碗來喝,但也可以用湯匙舀著喝。
飯
這里的飯專指白米飯(Gohan),吃飯時用左手把碗端到胸前,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住碗底,不要離嘴太近,之後用右手拿筷子。不要狼吞虎咽,最好是把嘴裡的食物吃完後再吃下一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菜放在飯上,而是要先吃飯再吃菜。
飲酒禮儀
在日本,20歲以後才能喝酒。男性持酒杯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輕按杯緣,其餘手指自然向內側彎曲。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別人第一次為你倒酒時,出於禮貌一定要喝一小口,如果你不勝酒力,不想多喝可以在第二次的時候說出來,日本並沒有勸酒的習慣。
在日本,不要自己給自己倒酒,而是兩個人相互給對方斟酒,這點和中國相同。斟酒的時候要看著杯口,離開座位斟酒的時候,不要拿著自己的酒瓶給人斟酒,一定要用對方桌子上放著的酒瓶斟酒。斟酒時注意不要讓杯子和酒壺相撞,如果酒壺或酒瓶很重的話,用右手拿著的同時可以用左手輕輕扶住,注意斟酒要斟滿。另一方在斟酒時不要把酒杯拿在手裡,而是要放在桌子上。
飲茶禮儀
日本人很愛飲茶,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和之後會端上煎茶。飲茶禮儀有男女之分,女士喝茶的正確方式是用右手拿著端茶杯,而左手的手指也要支撐著茶杯。男士則是用一隻或雙手端茶杯都可以。
壽司
吃壽司的禮儀最講究,內容太多,因此放在最後單獨說。
壽司時日本人的傳統食物,在點菜前就要用溫毛巾把手擦乾凈,然後點菜。如果不知道該點什麼,可以問廚師的意見。在日本,徵求廚師的意見是很有禮貌的行為。吃壽司時不要用筷子,而是用手。吃壽司的時候也不要蘸太多的調料,會影響鮮味。最好直接把壽司放入口中,一口吃下去。在就餐的過程中,不要讓廚師拿飲料、筷子、賬單等物品,這樣對人家非常的不禮貌。
對日本人來說,吃壽司是一種儀式,在儀式感上頗有講究。
△壽司飯不能蘸醬油
吃壽司的工具沒有太嚴格的限制,用手或者筷子都可以。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壽司飯堅決不能蘸著醬油吃,這樣的吃法有違禮節,而且醬油還會影響壽司本省的味道。
△軍艦卷的正確吃法
比較推薦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垂滴醬油後吃,其二就是請壽司廚師使用刷子塗抹醬油後吃,錯誤的方法則是使用醋姜替代刷子塗抹醬油,這種做法在禮節上是不正確的。
△吃壽司時坐席的上座在哪個位置
基本上,壽司店的最上座是在店主人的正對面,因為這個位置便於與店家或者壽司廚師交流,因此如果帶著貴賓去吃壽司,最好將這個座位讓給對方。
△點壽司的順序
點壽司的順序也是很有講究的,原則上先後順序大體如下:
1.比較清淡的白肉以及鮮味十足貝類
2.味道濃厚且有光澤的魚類以及金槍魚
3.比較甘甜的鰻魚以及煎蛋卷
當然,上述的先後順序只是原則上的規定,並非絕對,但是有一種壽司必須放在最後點,那就是“卷壽司”,這屬於硬性規定,如果在最後感覺沒吃飽的的話,就可以點一些卷壽司。
此外,除了上述的規矩禮節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細節需要引起注意,比如“不能只點自己喜歡的壽司”、“壽司廚師做好壽司後不能長時間放置,而應該立即吃掉”、“進壽司店前最好不要噴太濃的香水”、“最好不要在店裡隨意拍照”等等。
壽司的基本9點Point
1、傳統的食客吃壽司用手而不是筷子。
2、絕大部分握壽司不需要蘸辣根,部分帶味道的握壽司師傅已經刷好醬汁的,甚至不用蘸醬油。
3、壽司要一口吃掉,分兩口吃會破壞壽司飯團米粒的密度,影響口感。
4、姜是在兩種不同的壽司之間吃的,不是小菜更不是鹹菜。在吃不同魚種的壽司之間吃薑是為了清潔口腔,這樣兩種魚的味道才不會混合,俗稱不會串味。
5、如果是自己點的話,味道應該是從輕到重,才能體會每一種壽司的鮮味。如蛋壽司,豆皮壽司之類的甜壽司,一般放到最後吃。
6、味增湯是最後喝的,不是開頭。
7、卷壽司通常是在最後吃的,因為傳統的卷壽司內容非常簡單,就是吐拿魚或黃瓜,是給沒有吃飽的人當米飯一樣填肚子的。
8、吃回轉壽司的時候吃一盤,拿一盤,才不會讓壽司變涼(因為師傅手握的關系,剛捏好的壽司會帶有手心的體溫)。
9、非常非常傳統的食客吃壽司的時候不喝米酒,因為米飯和米酒的味道是差不多的,一起食用很沒意義。
小貼士
1、傳統卷壽司(海苔包在外面)也應該在海苔變濕前馬上吃掉。假如師傅上一整盤壽司,應該先吃海苔包在外面的卷壽司,然後再吃握壽司。
2、吃生魚片的禮儀有點不同。一定要用筷子吃生魚片。在使用前摩擦筷子是不禮貌的。設想筷子里可能有刺,對師傅而言是種侮辱。師傅在生魚片旁邊放上一小坨山葵。客人應該用筷子直接輕抹一點山葵放在魚片上,然後用沒抹到山葵的魚片另一端蘸醬油,以免山葵和液體混在一起,失去辛辣感和風味。與生魚片一起上的裝飾配菜通常是一片綠色紫蘇葉和一些蘿卜絲,這些都可以吃,而且有助於消化。
⑥ 在日本京都,一日三餐怎麼吃
林夕老師在他的散文集《十方一念》里描述過在日本京都吃豆腐。他說,吃過京都豆腐清甜的滋味,便覺得香港吃到的都只是一磚石膏。「平時在香港的日本食店裡吃豆腐也吃得不安於室,幻想騰空專程到京都吃個痛快。」
其實,同樣是沒有味道的豆腐,即便用再好的材料、再好的工藝、再好的調味,能有多大的差距?能讓林夕這類文人所中意的,不過是飲食的環境和食物所蘊含的情調。
在這兩個方面,確實很少有國家的飲食能日本料理媲美。而京都的晝夜三餐,則是日式情調的極致。
他們構成了這座古都晝夜三餐的一部分,也折射了它遺世獨立氣質的另一種光芒。如舒國治對這座城市的描述:「我站在華燈初上的某處京都屋檐下,看著檐外的小雨,突然間,這種向晚不晚、最難將息的青灰色調,聞得到一種既親切卻又遙遠的愁傷,這種愁傷,彷彿來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這里住過之人的心底深處。」
⑦ 看完日本人的一日三餐,就知道為什麼日本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了
在我們中國,經常會聽到人們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這句話。
可是在日本就有所不同了。
據說自古以來,日本一般只吃早餐和晚餐兩餐。
可是從日本的鐮倉時代末期,室町時代初期起,由於貨幣經濟的滲透,都市人口的聚集,隨之體力勞動者人數逐步的增加,逐漸改為早中晚三餐!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大學食堂的話,和我們國內大學食堂一樣,價格也都是比較實惠的。
那白領族和藍領族呢。
他們要麼自己帶便當,要麼就近的便利店或專門的便利店裡買上便當套餐,或麵包,或飯團之類的。
日本人對於晚餐就比較重視了,辛苦勞累了一天,和中飯相比晚飯就豐盛多了。
不管從營養搭配還是量都會比午餐講究很多了。
一家人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無窮。
喜歡喝酒的人,會喝些啤酒,燒酒等,用來犒勞自己。
⑧ 日本人怎麼就餐
用餐前後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用餐前要說 「Itadkimasu!」,意思是欣賞這頓飯食;用餐後要說 「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謝款客者預備這頓極美味的飯食。用餐期間日本人的一餐飯食包括一碗飯、一碗味噌湯、兩道或三道菜餚,配菜越多,那頓飯便越夠體面,若有數道菜餚端上餐桌,已令客人頗難選擇先品嘗那一道。用餐的正確次序是先喝小口熱湯,後吃那道菜也可,但不要只集中吃光同一道菜餚,應順序循環吃每道菜餚,使各份比例均等,才可同一時間吃光所有菜餚。用餐方式日本人的用餐禮儀似乎嚴厲,但日本人容許狼吞虎咽式吃法,這吃法甚至令其他國家的人感到驚訝。例如吃壽司,日本人習慣赤手拿著壽司浸一浸豉油,然後直接放入口中,他們不會用筷子吃壽司;又例如吃面,日本人直接從湯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會發出響聲,依據日本人的習俗文化,吃面時發出響聲是表示麵食很美味,亦是對廚師表示贊賞的方式。祝酒一頓正統的日式飯食通常備有日本米酒,日本人喜歡在用餐時喝米酒,他們通常會在互相祝酒後才開始用餐,即使客人不想喝,款客者都希望客人會假裝喝一小口。日本茶日本人深愛茗茶,在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及用餐之後會端上煎茶。和風日語:餐桌和入座在日本,日式餐館和傳統日本家庭內設置的是日式矮桌和坐墊。有傳統矮桌的餐館「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承蒙款待了」在日本,開始用餐之前會很虔誠的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吃完後要說gochisosama (deshita) (承蒙款待了)。共同進餐在日本家庭和餐館(如小酒館)里,點幾種菜,大家一起吃的時候,您應該用公用的筷子從大盤子里夾一些食物放到您自己專用的盤子里吃。筷子正確的使用筷子是日本餐桌禮儀重要環節,具體筷子的使用方法請查詢使用筷子。餐桌須知在公共場合擤鼻涕的動作應該盡量避免,特別是在餐桌上。盤子里的食物盡量吃干凈。用餐過程中,以及用餐前後,避免談論洗手間或令人倒胃口的話題。盡量避免打嗝等行為。用餐後,把使用過的餐具放回用膳開始時的位置,包括把餐碗的蓋蓋好,把筷子放回到筷子盒或紙袋。了解更多關於筷子使用規則的頁面。飲酒須知喝含有酒精的飲料時,日本人習慣為對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飲。所以在日本喝酒時您也可以入鄉隨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們的杯子快空了,就給他們斟上一些酒。同樣,如果朋友要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並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在一些高級餐館里,比如提供懷石料理的日式餐廳(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視為是一種很失態的行為。在異國他鄉,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館也該盡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用餐開始,大家通常說這「乾杯(kanpai)」,然後舉杯共飲。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講中國話「請,請(ching,ching)」因為「請(qing)」的發音,很容易被日本人聽為「qin」,而日文發音「qin 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如何吃…… 米飯吃米飯時一隻手拿碗,另一隻手拿筷子,把碗舉到嘴邊吃。與壽司不同,白米飯一般是不會同醬油一起食用的。… 壽司小盤子中倒入醬汁。注意用多少就倒多少,在資源並不豐富的日本,浪費被視為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一般來說,不用在醬汁中加入綠芥末,因為除了一些不需要配芥末食用的壽司以外,大部分壽司中都有添加綠芥末。如果您喜歡自己加芥末,禮貌的做法是加少量,這種做法也是對製作壽司的人的尊重。如果您不太喜歡芥末,可以事先說明,叫一些不含芥末的壽司。吃壽司,最好一口一個。分為幾次吃的話常常會破壞食物的精美外形。另外,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手或者筷子吃壽司。如果是握壽司,把一片倒立浸入醬油,魚肉部分向前。有幾種新的握壽司不應該被浸入醬油,例如腌過的。如果是軍艦壽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倒小量的醬汁在壽司的上面,而不是把壽司浸入醬汁。… 生魚片將醬汁倒進准備好的小碟子中。可以在生魚片上放一些芥末,但不宜太多,因為這會破壞魚片的原味,還有可能會冒犯到作壽司的師傅。吃的時候,把生魚片夾起蘸醬汁。另外有一些生魚片需要和薑末一起品嘗,而不是芥末。… 大醬湯端起碗來喝湯,用筷子將裡面的湯料夾起來吃。… 面條用筷子將面條送入口中,並且可以有節奏的吸食。在日本吃面條出聲音是正常的,不會被認為不禮貌,所以您可以大膽的嘖嘖的吃面條,周圍的日本人都是這個樣子的。喝面湯時,可以用店家的湯勺,也可以直接端起碗來喝。日本拉麵,湯的味道非常好,筆者個人總是先嘗一口湯再吃面的。… 日式咖喱飯(以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的其他食物)像日式咖喱飯那樣的大米食物,由於是白米飯上蓋菜(例如大碗蓋飯),飯菜摻著吃,所以用筷子夾起可能會比較不順手,所以您可以選用勺子吃。… 大塊食物(例如油炸大蝦、豆腐)用筷子分開食物,吃上一口,然後把剩下的放回您的盤子里,根據您自己的節奏享用美食。佳禾日語:•去日本料理店吃飯,在包廂門口脫鞋時,要面向包廂(可以蹲著脫),不可背對包廂脫。脫下來的鞋子調頭往內放。•一般賓客先入席,如果主人邀請你先行,你要快樂地接受,並鞠躬致謝。•用筷子時不要:①舔筷;②迷筷:手握筷子,猶豫不決;③移筷:這個菜動一下那個菜動一下;④扭筷:扭轉筷子;⑤插筷:插著取菜,或插在米飯中;⑥跨筷:把筷子跨放在碗上。
⑨ 日本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何特點
一、 日本菜餚最大的特點生鮮海味
四面環海,由四千多個島嶼組成的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新鮮海產,所以發展自己的海洋菜餚。存在決定意識,在菜餚的發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換言之,風土釀就菜系。
三、 壽司
關於壽司的名稱、形狀和味道等,正像外國人所知道的那樣,愛吃的不愛吃另當別論,凡是到過日本的人或是對日本有興趣的人,大概都會從書本上或從別人的談話中對壽司有所了解:壽司就是把金槍魚或是鰹魚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後用手把它攥在米飯團的上面……
而事實上壽司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歷史和文化因素,很難用一兩句話簡單地把它說清楚。而我們現在對壽司的認識已與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找到了幾種具代表性的和罕見的壽司。"粥鮨"(山形縣):這是該縣酒田地方的家鄉風味,以干青魚子和咸大馬哈魚子為中心加上山菜,然後再加上大量的米飯和酒進行發酵。最後成粥狀,所以不能用拿著吃,只能用羹匙來吃,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壽司。
"下鮨"(和歌山縣):一般用青花魚,有時也用香魚等河魚。就現在來看,是一種很特殊的做法,不用醋只把鹽和米飯放在一起進行自然發酵,可以說這就是鮨的原型。這一點與上面談到滋賀縣的"鮒鮨"有共同之處。在米飯上撒鹽,用手捏到發粘為止,然後和用鹽腌過的魚放在一起,用柿葉等包起來,上面壓上很重的石塊,發酵半個月左右。"酒鮨"(鹿兒島縣):在用少量水煮出的米飯上加上酒,然後把魚貝類、筍、胡蘿卜、牛蒡和山菜等放在米飯上疊成五層,上面再用很重的石塊壓住。
除了比較高級的壽司以外,普通日本人家庭外出郊遊或者上班帶飯時,也自製飯團子,飯團子是將白米飯捏成三角形,有的外麵包一層烤紫菜,因這種飯團子吃時不用加熱,所以是比較普及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