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軍隊投入多少錢

二戰日本軍隊投入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12-27 20:31:52

① 二戰時,中日戰爭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抗戰八年中,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43架,擊傷330架,出動轟炸、驅逐、偵察、運輸等飛機計18500架次,作戰達4027次。早期除了一些山地作戰,日本軍隊對空軍依賴性不大,他們的陸軍裝備大炮火力足以確保他們的進攻。

但中後期俄國和美國相繼逐漸志願軍來華參戰,對制空權要求提高了,而且陸軍無法在取得突破能力,所以加強了一些空軍力量,用於爭奪制空權和轟炸重要城市。到了後期南洋戰事趨緊,日本空軍幾乎被抽調干凈了,導致被美國志願兵轟炸的很慘。

日本一共只生產了2000輛用機槍就能打破的坦克,直接用在中國戰場大概是500左右。

(1)二戰日本軍隊投入多少錢擴展閱讀

抗戰爆發時,中國海軍有各類艦艇74艘,主要為一些輕巡洋艦、炮艦和魚雷艇,艦船總噸位不足6萬噸,最大艦艇僅3000噸,大部分是百噸級小艇。而日本海軍的艦船噸位高達116萬噸,擁有航空母艦和萬噸級戰列艦。中日海軍實力懸殊,無法在海上拒敵,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為了建立江陰封鎖線,中國海軍在江陰鑿沉了40餘艘軍艦與商輪;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江陰被日本航母全數擊沉。同年底,第三艦隊的「鎮海」、「永翔」等12艘艦船也分別沉塞於青島和劉公島的水道上。中國艦隊幾乎全部覆滅。

據日本方面的資料來看,民國海軍在抗戰期間布設的水雷,重創了日本海軍,日軍損失60餘艘大中小型艦船。

② 日本在亞洲戰爭投資多少人力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
綜合來看,日本陸軍兵力,1937年100萬,到1940年150萬,而1941年因開辟南方戰場,增至51師團220萬,有11師團40萬投入南方戰場;1941年海軍兵力35萬。而1942年日本陸海軍總兵力迅速擴充到600~700萬。1941年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大致分別都為3500架飛機,至1943年陸軍航空部隊擴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grosso的估算為: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萬):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由於南方作戰不利,中國東北和關內有陸軍被抽調補充至南方戰場;但是陸軍的大部分仍被留於中國,其中中國關內為主,主要為防禦對峙。陸軍航空部隊在中國關內很少,主要用於支援南方作戰和東北防禦,可見此時在中國關內無進攻企圖。
日軍在二戰後期,陸軍兵力分布大概為中國派遣軍3軍35師團100萬,東北關東軍2軍24師團70萬,朝鮮關東軍9師團<20萬,太平洋和南方軍50師團100萬。從兵力消耗來看,中國派遣軍被殲滅50萬,傷退100萬,前後投入250萬;關東軍基本無消耗。日軍各戰場陸海軍合計死亡200萬。日本投降總兵力700萬,其中陸軍160餘師團,大致為中國關內和東北200萬(基本為陸軍),南方被困100萬(陸海軍),國內部隊400萬(多臨時組建)。
日本陸軍有效戰斗部隊在南方與太平洋戰場和中國關內戰場的死亡人數大致相當,中國關內對日作戰的貢獻可認為1/4。
日本陸軍甲種師團2.4萬,乙種師團1.8萬,丙種師團1.3萬。
參考資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附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向中國軍隊展開了全面進攻。接著,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戰略計劃,大量向我國增兵,並在國內和我國東北地區迅速擴充軍隊,源源不斷地開進我國華北、華中地區。至1937年底,日本陸軍由七.七事變前的17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擴充為24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其中部署於國內3個師團、朝鮮1個師團,部署於我國東北5個師團,在我國華北、華中地區參加作戰的有16個師團。
日軍侵佔徐州後,大本營將原定1939年攻佔廣州、武漢的作戰提前到1938年秋進行。大本營對軍事部署作了調整,將全部陸軍編為34個師團、6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將侵華的「臨時航空兵團」改編為「航空兵團」,新編成華北方面軍飛行隊。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師團、近衛師團、第11師團駐國內、第19師團駐朝鮮外,其餘全部用於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計駐中國東北(滿州)的有8個師團(第1、2、4、7、8、12、23、104師團,其中第104師團歸大本營直轄)、1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駐華北的有9個師團(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師團)、4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騎兵集團、1個飛行隊;駐華中的有14個師團(第3、6、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師團)、1個支隊、1個航空兵團;駐台灣的有1個獨立混成旅團(欠波田支隊)。
武漢作戰結束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緩和其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將侵華戰爭的戰略方針由速戰速決改為戰略持久。這一戰略方針轉變的實質,就是停止對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把主要兵力轉移到佔領區(重點是華北),用以進攻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報據地。為了適應這一戰略方針的轉變,日軍在這一時期的變動主要是增加華北的兵力。

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式簽字以後,中國方面接收日軍投降的情況是:包綏、平律地區126800人,山東地區70500人,山西地區58000人,河南地區72740人徐海、安徽地區21000人,上海地區165O00人,南京地區138800人,安慶地區20730人,南潯地區66800人,武漢地區142600人,長衡地區70180人,潮汕地區4460人,廣州、雷州地區83890人,香港地區2850人;海南島地區49400人。以上合計1118400人。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先後有61個師團在中國派遣軍序列參加侵華作戰,還有第56師團等在緬甸方面軍序列侵入中國滇西。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有第12、25、42、50、57、66、71、111、120、121、150、160、320師團共13個師團在戰爭期間完全沒有作戰經歷。
戰爭期有9個師團撤銷番號:第109、114師團於1939年復員撤銷、第101、106、108師團於1940年復員撤銷,第29、43師團於1944年在馬里亞納作戰覆沒撤銷,第24、62師團於1945年在沖繩作戰覆沒撤銷。至「8.15」時有164個陸軍師團,在緬甸、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中太平洋各島、日本西南諸島作戰以及遠東戰役遭受打擊而殘缺不全甚至瀕臨潰散的諸多師團,因番號尚存均包括在164個師團之內。
164個師團中有50個「本土師團」,又第11、25、57師團於1945年3月從關東軍調回本土,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海外戰場(包括北海道)有111個陸軍師團,其分布是:
北海道、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第5方面軍5個;
中國派遣軍中國關內26個;
中國東北關東軍22個,朝鮮關東軍9個;
台灣第10方面軍5個,日本西南諸島第10方面軍1個
父島小笠原兵團1個;
中太平洋特魯克群島第31軍1個;
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第8方面軍3個;
南方軍共38個,計有緬甸方面軍6個,馬來第7方面軍4個,泰國第18方面軍4個,呂宋島第14方面軍6個,萊特、棉蘭老、宿務等島第14方面軍6個,直轄澳北第2軍4個,直轄新幾內亞第18軍3個,直轄法屬印度支那第38軍4個,直轄帛琉群島帛琉地區集團1個。

B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C
日本最鼎盛時期共有625萬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最多時候有一半的師團在中國戰場,但那個時候日軍人數還沒有達到最多,所以最多有250~270萬應該是差不多的,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又從中國戰場抽調了大批軍隊進攻東南亞和美國,所以後來只有200多萬軍隊在中國戰場了.

D
1938年秋武漢會戰時,侵華日軍24個師團,其中華北敵後7個,華中敵後戰場一個多。三分之二的作戰兵力用於正面戰場。1939年上半年到1943年,侵華日軍總兵力保持在33-38個師團之間。敵後戰場配置了15-17個師團,約占總兵力一半(這其中,包括應對國民黨軍在中條山,豫西,浙贛山區,皖南和大別山的部隊)。1944年,侵華日軍80萬人,三分之二用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用於敵後戰場。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侵華日軍一半稍多配置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配置於敵後戰場

E
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時,其大本營指揮下的日本陸軍有6個大戰略區級的作戰單位:①在中國關內戰場的日軍中國派遣軍,下轄在北平的華北方面軍、在漢口的第六方面軍、在上海的第十三軍,在杭州的第六軍、在廣州的第二十三軍及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的3萬余兵員,共計109萬多人。②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下轄駐牡丹江的第一方面軍、駐沈陽的第三方面軍及駐朝鮮的第十七方面軍,共計兵員96萬。③司令部設在越南西貢的日軍南方軍,下轄駐緬甸的緬甸方面軍、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軍、在菲律賓的第十四方面軍、在曼谷的日軍第十八方面軍,共計75萬餘人,④在日本東京地區的日軍第一總軍,下轄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軍、在東京的第十二方面軍、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軍。⑤在日本廣島地區的日軍第二總軍,下轄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軍、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軍。⑥設在東京的日本航空總軍,下轄四個航空軍及八個航空師團。加上直屬日本大本營指揮的駐扎幌的第五方面軍,駐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隊共240萬人。另外,還有駐台灣的第十方面軍,殘存在拉包爾地區的第八方面軍和特魯克島的第三十一軍也歸日軍大本營直接指揮。以上所有這些日軍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蘇、澳等盟國軍隊繳械投降。

F
日本陸海軍實例1:1。二戰中,日本海軍和航空兵力量是其強點,也是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最接近的軍種,而陸軍則遠遠落後。
中國的作戰對手主要是中國派遣軍、南方軍的一部分、關東軍的一小部分。
大約占日本陸軍的1/2至1/3。
所以中國在亞洲戰場的分量為1/2*1/2或1/3*1/2,
計1/4至1/6之間,考慮到日本陸軍和海軍航空部隊對華作戰時間較長,
我認為,中國戰場占整個亞洲戰場的1/5,是比較合適的比例。
日本在整個二戰中軍人陣亡200多萬,
其中死於中國戰場的約40萬人,大約的比例也是1/5。
1/5,這就是我認為的中國戰場在二戰中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分量。

G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
grosso的計算: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

二戰日本1939年全國人口總數71,380,000,軍事人員死亡2,041,000,平民死亡580,000,總死亡人口2,621,000占人口總數的3,67%。

③ 二戰時期日本投入了多少軍隊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本軍人數最多時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中國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本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38931次。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損失戰機2468架。日軍八年在中國戰場之傷亡,負傷131萬8670人,陣亡177萬9774人。這一數字不包含同時期內未正式加入國軍的強拉壯丁的傷亡,也不包括在後方編訓時的非正常傷亡。根據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一書中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人員損失統計》,中共軍隊八年損失統計為:傷290467人,亡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蹤87208人,共計584267人。

④ 二戰日本有多少兵力

二戰中日本究竟對中國投入多少兵力!?
我先聲明下,日本最精銳的部隊——關東軍,100多萬關東軍基本沒怎麼和中國打,基本是被蘇聯滅了的,他只是負責佔領東北三省和防備蘇聯。所以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最精銳的部隊一直沒參加戰斗,直到蘇聯出兵東北, *** 才和關東軍交手!中國派遣軍人數最高有100多萬,但是確實日軍4大分之中戰鬥力最弱的,不管你信不信,而且美國參戰後,還把這戰鬥力最差的部隊抽調了一部分會本土,並且調走了大量飛機!所以真正卻在和國共兩黨作戰的不超過100萬!

我知道大家可能要說我說的數據不對,但是請想一下,國共的戰報那些數據真的准確嗎?打仗就會受傷,但是不一定會死,傷好了,又繼續加入戰斗,所以經常出現一個士兵,被算進了好幾次戰役的死傷數了,所以國共報的消滅日本鬼子的數量比真正侵華的還多!所以說,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二戰中中日總兵力對比
二戰前夕,斯大林曾經說: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這種落伍,首先在中國和日本的較量中殘酷地展現出來。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中國那麼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銅呢,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當年就能造這么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麼無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具體到雙方軍事實力的直接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差別就更大。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中華民國的海軍兩萬五千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它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比中華民國的海軍整整多了110萬噸,日軍的海軍編成是12.7萬人,當時的編成,有4搜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6.9萬噸,將近7萬噸。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一個練習艦就有1萬噸排水量。潛水母艦5艘,還有布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一大批的軍艦還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號和「武藏」號。一艘軍艦的排水量就在7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一艘軍艦的排水量相當於整個中華民國海軍海軍的噸位,這就是雙方當時海軍的差距。

當年明治維新時期,和中國洋務運動時期,本來清朝造艦能力應該在日本的十倍以上,到了中華民國時期,居然差距有這么大。空軍呢,當時中國空軍僅僅裝備是600餘架飛機,作戰的飛機只有305架,也全部是買人家的,美國的、歐洲的,歐洲的主要是義大利的雙翅膀飛機。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在抗日戰爭當中,先是蘇聯支援中國大量的飛機,還派出它的航空隊過來幫助中國作戰,在後期美國的飛虎隊帶著飛機也過來,就是因為你自己不能造,空軍非常弱小。你沒有這個整機生產能力,零部件也沒有,這就是是航空工業的差距。

在抗戰爆發的時候,當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可是日本呢?每年生產飛機是1500多架。戰略後期進入極限動員以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一萬到兩萬架。當中日進入全面交戰以後,日本的海陸軍航空兵總共有飛機2700架。它還有艦載飛機,大量的艦載飛機。陸軍戰鬥力差距就更大了。從人口上看,當時我國是四億多人。熟悉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自從拿破崙戰爭以後,各國實行的都是平時少養兵,節省經費,多儲備預備役的兵力。當時中國正好相反。平時養兵,民國的時候養兵170萬,四億多人的一個國家,養兵170萬。當時 *** 的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
二戰時日本一共動用了多少兵力
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 *** 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侵華戰爭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最鼎盛時期共有625萬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最多時候有一半的師團在中國戰場,但那個時候日軍人數還沒有達到最多,所以最多有250~270萬應該是差不多的,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又從中國戰場抽調了大批軍隊進攻東南亞和美國,所以後來只有200多萬軍隊在中國戰場了.
請問二戰日軍總兵力是多少?大概數目?對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是幾百萬人?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紶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二戰時日本一共動用了多少兵力
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 *** 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二戰時日本在中國投入了多少兵力
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抗日戰爭是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傾盡舉國主力進行的一場大較量,戰爭在中國境內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激烈程度之巨、傷害之重,可謂二十世紀中外戰爭史上之最。有數據顯示,抗戰時期, *** *** 在正面戰場上,最多時投入兵力達到三百五十三萬餘人,而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在敵後戰場上, *** 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部隊主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已達九十萬人以上;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抗戰,民兵抗戰最多時在二百萬人以上。所以,有人在論及中國人民八年抗戰規模時稱:「就作戰規模而言,中國的抗戰是在長達五千公里的正面戰場和幅員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進行的,中國投入的兵力,最多時軍隊近五百萬人,民兵約二百萬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時日軍近二百萬人,偽軍一百餘萬人、雙方使用總兵力高達一千萬人。」就戰斗次數而言,抗戰期間 *** 陸軍正面戰場共對日進行過二十二次重大會戰、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戰斗、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規模的戰斗。 *** 敵後戰場對日軍大小戰斗更達到十二點五萬次。
二戰時期日本侵略中國投入多少兵力
二戰前,日本最開始有近150萬軍隊,駐防東北,最開始是打算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結果日本背信棄義,沒有對蘇聯開戰,但是在二戰時期在中國作戰的軍隊有100萬,當時駐防的關東軍一部分被分到了南亞地區,在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與美國英國進行戰爭。後期由於戰線吃緊,又從中國戰場調到南亞近30萬。但是留在中國的也是一線部隊,可不是什麼雜牌軍。而留守在東三省的關東軍有兩萬多人防禦釘聯。

後來這些關東軍被蘇聯軍隊消滅,可是這些關東軍遠非二戰前的關東軍或最開始侵華的關東軍了。這些關東軍是後期從日本國土裡重新調派過去的,很多是新兵,即便這樣,蘇聯進攻關東軍的時候,在火力、裝備、人數上占盡優勢的時候,蘇聯傷亡也是挺大的。

不要以為當時的蘇聯軍隊多麼厲害,當時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什麼大戰役中,蘇聯傷亡比德軍多多了,蘇聯的每一次戰役都是用士兵的屍體堆出來的。
二戰日本最多兵力為多少?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 *** 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
二戰時,中日戰爭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
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

抗日戰爭是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傾盡舉國主力進行的一場大較量,戰爭在中國境內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激烈程度之巨、傷害之重,可謂二十世紀中外戰爭史上之最。有數據顯示,抗戰時期, *** *** 在正面戰場上,最多時投入兵力達到三百五十三萬餘人,而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在敵後戰場上, *** 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部隊主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已達九十萬人以上;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抗戰,民兵抗戰最多時在二百萬人以上。所以,有人在論及中國人民八年抗戰規模時稱:「就作戰規模而言,中國的抗戰是在長達五千公里的正面戰場和幅員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進行的,中國投入的兵力,最多時軍隊近五百萬人,民兵約二百萬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時日軍近二百萬人,偽軍一百餘萬人、雙方使用總兵力高達一千萬人。」就戰斗次數而言,抗戰期間 *** 陸軍正面戰場共對日進行過二十二次重大會戰、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戰斗、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規模的戰斗。 *** 敵後戰場對日軍大小戰斗更達到十二點五萬次。

⑤ 二戰日本投入多少兵力 這數據看起來有點嚇人

本在二戰中投入部隊的數量呈遞增狀,從77事變開始的4個師團不到的20萬人,到1945年投入兵力最高達600多萬。當然隨著兵力的不斷增加,士兵的整體素質在逐漸下降。以45年為例,當時日本總人口只有7600多萬,這樣的人口基數是不足以支持源源不斷擴大的兵力需求的。

77事變爆發之前,日本的GDP就達到了283億美元,全球第六。二戰中日本總共生產了各種坦克和裝甲車達5000多輛,海軍中戰列艦、驅逐艦、巡洋艦總共90多艘,其中包括17艘航母,還不包括147艘潛艇,不過與同時期的美國相比仍有較大的軍事差距。

二戰日本軍人和平民的死亡人數大約310萬,其中包括從77事變到偷襲珍珠港期間死於戰爭中的約19萬日本士兵。軍人死亡人數總共180萬,軍屬死亡約30萬,平民死亡約80萬,其中包括因為美軍空襲、原子彈爆炸造成的50萬平民死亡和30萬海外平民死亡,海外平民主要集中在沖繩和中國的東北。

在二戰中士兵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原蘇聯和德國。蘇聯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光被德國消滅的蘇聯軍人就有800萬,還有570多萬被俘虜,100多萬成為德國的僱傭軍。德國士兵死亡的人數不詳,初步估算就有500萬,其中還不包括平民死亡的人數,當時全歐洲德國的軍隊有1000多萬。

⑥ 二戰時期,日軍兵力有900萬,為啥只在中國投入了280萬

二戰時期,日本兵力有900萬,但它在東南亞還投入了很多兵力,所以,投入到中國戰場的約有280萬。但累計在華投入兵力是450萬

一、二戰中,日本角色

總結:

當時中國是亞洲的主戰場,拖住了日本的大本分兵力,也消滅了很多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雖然在華兵力一直沒超過300萬,但累計在華投入兵力是四百五十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英國等也對日宣戰,讓日本不得不抽調大部分兵力到太平洋戰場上。戰線拉得太長,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財政支出、後勤補給,這也是日軍最後全面敗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⑦ 美國、日本、蘇聯、德國分別在二戰花費了多少軍費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億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在歐洲,蘇德戰場為對抗德國的主要戰場,也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陸地侵略的任務。在太平洋,美國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海洋侵略的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大約有6000萬人死亡(其中蘇聯為2700萬死亡,中國約為1800萬死亡),至少1.3億人受傷,合計傷亡1.9億人(其中蘇聯約為6000萬傷亡,中國約為3500萬傷亡)。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傷亡人數達3500萬。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官方數據明了,中國死亡約1800萬,但是依然有很多學者質疑不足1800萬。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傷亡在6000萬,其中死亡2700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866.84萬人;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6790億盧布。蘇聯傷亡多為男性,導致戰後的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員,它們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重大代價。據戰史材料,美國共有42萬人在二戰中死亡,英國共有4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法國有8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死亡,其中平民佔到多數。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是發動二戰的元兇,遭到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嚴厲懲罰。
德、日、意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眾深受其害。
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世界人民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德、意、日等法西斯軸心國。其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反法西斯戰爭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⑧ 二戰日軍共投入多少兵力

1937年,日軍的總兵力才108.4萬。到了1942年,迅速擴充到720餘萬。

⑨ 二戰中美國與日本之間投入的兵力,以及損失

據日本方面不完全的統計,日軍二戰共投入包括偽軍(中國投降軍隊和佔領區組建軍隊)和佔領區的假日軍(這個名字我自己取的,包括越南日軍、台灣日軍、朝鮮日軍)總數960多萬,最後投降的時候保持720萬人。傷亡超過190萬,其中中國軍隊交戰傷亡的只有50萬不到。有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1萬多日軍這一戰果),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軍擊斃(主要是諾門坎和蘇聯出兵東北兩場戰役)。也就是說,約有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而美軍投入兵力超過70萬,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

⑩ 參與二戰各國究竟花費了多少錢

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其中蘇聯紅軍犧牲866,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三萬億美元,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其中死亡2700萬人,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億人,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因戰爭傷亡在6000萬.84萬人,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6790億盧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