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刺身是什麼

日本刺身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7 22:40:59

⑴ 刺身是什麼意思

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說法由來: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

(1)日本刺身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魚片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質地柔軟,易咀嚼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它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微量礦物質。脂肪含量低,卻含有不少DHA等的ω-3系列脂肪酸。稱得上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

參考資料:刺身--網路

⑵ 日本刺身是什麼肉

刺身多指生魚片,也叫「魚生」。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食品,最出名的日本料理之一。刺身一般都是用新鮮海魚、海貝等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條、塊等形狀,蘸著山葵泥、醬油等佐料直接生食。
一般的解釋是:「刺」為切成小塊或薄片,或解釋為切成並擺放成拼盤。至於「身」則大多解釋為肉。
另一種解釋是:「刺」是串起來的意思,因串起魚腮而得名;而「身」就是腮的稱呼。
此外,還有將「刺身」解釋為復蓋品,因切成薄片的魚肉可以在做壽司時復蓋其上而得名。

⑶ 刺身是什麼

刺身是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魚料理。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生魚片。

刺身是什麼

刺身就是一種魚料理,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那種,最常見的就是三文魚。現在刺身也叫生魚片。刺身的說法是來自日本。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

刺身有寄生蟲嗎

刺身既然是生的,那肯定是有寄生蟲的。但是為了避免把生魚片當中的寄生蟲吃進肚子里,一般會將生魚片急速冷凍後再吃,因為零下20度以下的冷凍有加熱一樣的殺奇生蟲的作用。

⑷ 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是什麼意思

日本料理中的」刺身「一般指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刺身的原料可以是各種魚類,也可以是螺蛤類(包括螺肉、牡蠣肉和鮮貝),蝦和蟹,海參和海膽,章魚、魷魚、墨魚、鯨魚,還有雞肉、鹿肉和馬肉,這些都可以成為製作刺身的原料。

說法由來: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

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據記載,公元14世紀時,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經成為時尚,那時的人用「膾」字來概括刺身和類似刺身的食品。當時的「膾」是指生的魚絲和肉絲,也可指醋泡的魚絲和肉絲,而那時刺身只是「膾」的一種烹調技法。直到15世紀,醬油傳入日本並被廣泛使用以後,刺身才逐漸蘸醬油。

(4)日本刺身是什麼擴展閱讀:

製作刺身的注意事項

1、刀具

在做刺身時,如果用不合適的刀具或不鋒利的刀具,那切割時就會破壞原料的形態和纖維組織,造成脂類潰破,破壞原料本身的特殊風味。

處理刺身的刀具相當重要,製作者一般都有5至6把專用的刀,可分為處理魚類、貝類及甲殼類的刀,還可分為用於去鱗、橫剖、縱剖、切骨等用途的刀。另外,做刺身用得比較多的工具還有刺身筷。刺身筷細而長,一端尖細,專門用於將切好排好的片狀料擺放於盤中。

2、切法

食用刺身時,都要頂絲切,即刀與魚肉的紋理應當呈90°夾角。這樣切出的魚片筋紋短,利於咀嚼,口感也好。切忌順著魚肉的紋理切,因為這樣切筋紋太長,口感也不好。 刺身的厚度以咀嚼方便、好吃為度。

這里講的「好吃」有兩層含義:一是容易入口,二是魚片的厚薄能充分體現原料的最佳味道。一般魚片厚約0.5厘米,例如三文魚、鮪魚、鰣魚、旗魚等。這個厚度,吃時既不覺膩,也不會覺得沒有料。

不過有的魚得切薄一些,如鯛魚,因為這種魚的肉質緊密、硬實,所以要切得薄才好吃。至於章魚之類只能根據各部位體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塊了。還有的刺身,如牡蠣、螺肉、海膽、寸把長的小魚兒、魚子之類,則就無須勞動快刀,可以整個兒地食用。

⑸ 刺身是什麼東西 刺身解釋

1、刺身的意思是:將新鮮的生魚或貝類切成片,然後蘸著調味料直接食用的料理,刺身也被稱為魚生,是日本料理的一種,其實刺身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周朝時期,後來因淡水魚中的寄生蟲太多,逐漸消失。

2、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清淡的一種,其主要以青菜、海藻、蘿卜等為配菜。

⑹ 刺身是什麼

刺身指的是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魚料理。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質地柔軟、易咀嚼消化的優質蛋白質,所以它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據記載,公元14世紀時,日本人吃刺身

⑺ 刺身是什麼意思

刺身是來自日本的一種傳統食品,將魚(多數是海魚)、烏賊、蝦、章魚、海膽、蟹、貝類、牛肉、馬肉等肉類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條、塊等形狀,蘸著山葵泥、醬油等佐料,直接生食。

中國一般將「刺身」叫作「生魚片」。在20世紀早期冰箱尚未發明前,由於保鮮原因,很少有人吃,只在沿海比較流行。



(7)日本刺身是什麼擴展閱讀

營養成分

生魚片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質地柔軟,易咀嚼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它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微量礦物質。

脂肪含量低,卻含有不少DHA等的ω-3系列脂肪酸,稱得上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

⑻ 日本人為什麼把海鮮叫「刺身」呢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一大盤生海鮮在很多中國人的眼裡,有些人看了還會感到害怕,而這種生吃海鮮的吃法在日本是很常見的,但日本人把這種叫法說成「刺身」。那為什麼好好的生海鮮,要叫做刺身呢?難道是有一種魚叫刺身嗎,其實不是的,「刺身」只是一個稱呼罷了。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三文魚是生的,裡面還有很多寄生蟲,所以很多人都是不敢吃的,但日本人對三文魚那就是情有獨鍾啦,他們都是直接蘸著芥末醬吃的,而且我們都知道,刺身的做法是要挑選最新鮮的魚類進行製作的,所以味道是極其的鮮美。所以我們所知道的生魚片就是刺身啦。

⑼ 刺身是什麼

刺身多指生魚片,也叫「魚生」。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食品,最出名的日本料理之一。刺身一般都是用新鮮海魚、海貝等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條、塊等形狀,蘸著山葵泥、醬油等佐料直接生食。實際上在20世紀早期,冰箱尚未發明前,日本只有沿海比較流行吃刺身。現在保鮮和運輸條件改進後,吃刺身的日本人也開始多了起來。刺身是將新鮮的魚或是貝肉,依照適當的刀法切成,享用時佐以醬油與山葵泥(Wasabi)調和之沾醬的一種生食料理。 國內目前較常見的刺身種類有:紅魽、鮭魚、鮪魚、鯛魚(迦納魚)、旗魚、龍蝦、蘆蝦等等。三文魚刺身就是屬於日本傳統食物

⑽ 日本菜中的「刺身」指的是什麼

刺身 日語漢字寫作:刺身 假名:さしみ 羅馬音:sashimi 「刺身」是日本的傳統食品.『刺身』是日本料理出了名的食品,是日本料理中最『清淡』的菜式。也非常受日本人歡迎,但是實際在日本內陸,20世紀早期冰箱尚未發明前,很少有人吃。只是沿海比較流行。現在隨著保鮮和運輸技術的條件改進後,食用『刺身』的人也多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受世界各地人的歡迎。 一 刺身及其附帶物品。 1.刺身的材料和形狀。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魚,多數是海魚。常見的是金槍魚、鮭魚(三文魚)、鯛魚、比目魚、鰹魚、多春魚、魚參魚、魚師魚、鱸魚、鯔魚,等等;也有鯉魚、鯽魚等淡水魚。在古代,鯉魚則是刺身的上品。但刺身並不限於使用魚,所用材料的范圍很廣,有螺蛤類(包括螺肉、牡蠣肉和鮮貝),有蝦(一種紅色的甜蝦)和蟹,有海參和海膽,還有雞肉(sasami,雞胸脯嫩肉),甚至有我們想像不到的但又很貴重的鹿肉和馬肉。是不是就到此為止了呢?不,居然還有我們俗稱「魔芋」的植物「蒟蒻」。至於早期,據說還有蔬菜,也可以作為刺身的材料。 再深入一步,即使是魚的刺身,除了用一般魚類所製成的生魚片之外,還有用一些特別的魚製成的刺身,例如章魚、魷魚、墨魚、鯨魚也是常見的材料。鯨魚可以片成較厚的魚片,但章魚、魷魚和墨魚卻不能片成魚片,而是利用這些魚自身的體形切成不算太薄的魚塊,當然也可以算成魚片。除了魚片,還有整魚,一些長不大的微型魚,如果生吃、活吃的話,也就是一種美味的刺身。魚肉之外,還有生魚子,也可以成為刺身。至於香港人食用的生魚翅,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一種刺身,必須用刺身去翻譯指稱。 刺身的形狀不外乎片、塊、條,一般要根據材料而定。魚肉細膩的可切成薄片,也比較高級。一些大魚,肉質較粗的就切成較厚的片(幾乎可稱為「塊」了)或小長條。這些魚的皮一般都去掉,但是也個別魚的特殊做法是保留魚皮的,例如在鯛魚上澆熱水的一種刺身(名叫「鹿の子作り」,其做法叫「燒霜作り」)。至於章魚之類只能根據各部位體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塊了。還有的刺身,如牡蠣、螺肉、海膽、寸把長的小魚兒、魚子之類,則就無須勞動快刀,可以整個兒地食用。 從上所述,我們翻譯成「生魚片」就其通常情況來說是可以的,生魚和薄片狀畢竟是最常見的形式。這樣的翻譯「雖不中亦不遠矣」。 2. 刺身的數量、佐料和盛器。除了食物本身外,刺身的特點還可以從數量、佐料、器皿三方面去觀察。 刺身的量不會太大,僅僅是一次用餐里的一小部分,最初的原因是刺身比較貴,以後就成為一種規矩,以此顯示其身份。 刺身的佐料大致有這樣幾種:醬油,山葵泥(淺綠色,類似芥末,日語稱為wasabi),醋,薑末,蘿卜泥,酒(一種「煎酒」)。在食用動物性刺身時,前二者幾乎是必備的,後數者則視乎地區不同以及各人愛好和食肆特色增減。酒和醋在古代則幾乎是必需的。有的地方在食用鰹魚(katsuo)時使用一種調入芥末/芥子泥的醬油。在食用鯉魚、鯽魚、鯰魚(ayu)時放入芥子泥、醋和日本黃醬(miso,漢字「味噌」),甚至還有辣椒末。 盛刺身的器皿必須用淺盤,現在一般是陶瓷淺盤,形狀則五花八門。根據器皿質地形制的不同以及片切、擺放的不同,可以有各種命名。 國內目前較常見的刺身種類有:紅魽、鮭魚、鮪魚、鯛魚(迦納魚)、旗魚、龍蝦、蘆蝦等等。 刺身並不一定都是完全的生食,有些刺身料理也會稍微的經過加熱處理,例如: (一)炭火烘烤: 鮪魚腹肉經由炭火略為烘烤,將魚腹油酯經過烘烤而讓其散發出香味,再浸入冰中切片而成。 (二)熱水浸燙: 生鮮魚肉以熱水略燙過後,浸入冰水中,讓其急速冷卻,取出切片,即會呈現表面熟但內部生的刺身,口感與味覺上會有另一種風味。 刺身料理通常出現在套餐中或是桌菜,同時也可以作為下酒菜、配菜或是單點的菜色。 二 刺身的名稱。 1.刺身的早期名稱。 刺身至少在十四世紀末已經產生,並已相當流行。最早使用「膾」(namasu,也作魚會)字來概括刺身和類似食品。「膾」是指生的魚絲、肉絲,也可指醋泡的魚絲、肉絲。而sashimi(刺身)在那時只是指「膾」的一種烹調技法。只是到了醬油傳入日本並廣泛使用後,「刺身」(sashimi)才發展成指稱類似目前刺身的名稱。 2.刺身的書寫形式。「刺身」二字是用訓讀漢字書寫的形式;古時也常用假名書寫(如《御湯殿上日記》文明十五年十月一日,即公元1483年)。前兩個音節sashi現在用「刺」來書寫,那完全是一種想當然。最初寫法並不穩定,古代曾經使用過「指味、差身、差味、差酢、刺子、刺躬」,讀音都是sashimi,較多的是用「指身」來書寫(見《鈴鹿家記》,應永六年,即公元1399年)。「指」讀音也是sashi;後來覺得與「指」無關,而是動刀子的,於是找到了有立刀旁的「刺」,於是也就把sashi解釋成「切拼盤」和「切好並擺好」。這確乎有點俗詞源學的味道。後一個音節mi 倒是多用「身」來書寫,意思是指肉。至於用「味」來書寫,則顯然也是望「音」生義的想當然。 3.刺身的異名。「刺身」原是關東地區的稱呼,有的時候也被稱為「uchimi」(「打身」,義為覆蓋物)和「tsukurimi」(「作身」,義為拼盤。是關西的一種稱呼,一般簡單稱為tsukuri;也可稱為tsukuritoiu)。 至於「刺身」一詞在日本還有多種方言的語音變異,如:富山縣的sashin和shyashin;八丈島的sasumi;靜岡縣、鳥取縣的shyashimi。 三「刺身」的語源。據現在了解,sashimi(刺身)一詞是日本室町時代(1392-1573年)開始產生的。關於這個詞的來源有許多種說法: 一種解釋是「刺身」是tachimi的轉音。tachi是日本的刀的稱呼。(《言元梯》) 一種解釋則認為「刺身」是「左進」之義。(《黃昏隨筆》)「左」的音讀是sa;「進」的音讀是shin。富山縣正好把「刺身」讀成sashin。 一般的解釋是:「刺」為切成小塊或薄片,或解釋為切成並擺放成拼盤。至於「身」則大多解釋為肉。 另一種解釋是:「刺」是串起來的意思,因串起魚腮而得名;而「身」就是腮的稱呼。 此外,還有將「刺身」解釋為覆蓋品,因切成薄片的魚肉可以在做壽司時覆蓋其上而得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