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怎麼擋住日本軍艦

怎麼擋住日本軍艦

發布時間: 2022-12-28 17:38:33

⑴ 紅警3 日本的將軍戰艦怎麼打還有奧米加百合子。

紅警3里的所有單位都不是無敵的,自然將軍戰艦和百合子也不是咯。對付將軍戰艦是不可以硬碰硬的,所以要動用空中力量,繞過它的強項攻擊其短處,就是用空對地打擊,比如蘇聯的多架的雙刃直升機;盟軍的冰凍直升機+激流MCV/+突擊驅逐艦/+世紀轟炸機/+維和轟炸機/+先鋒;升陽的火箭天使的癱瘓鞭+打擊者VX。
打百合子更為簡單了,3架以上的雙刃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會失去一架雙刃),或者兩艘磁暴快艇;多架冰凍直升機+隨便一個攻擊單位,光凌塔和磁暴線圈是最好的選擇,一擊致命,然後載入間諜的多功能步兵戰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載入間諜後的多功能步兵戰車具有秒殺敵人步兵的功能,也就是狙擊功能,也是一擊致命。
說了這么多,要想玩好的話,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在游戲中不斷的積累經驗。

⑵ 海上航行遇上懸掛日本國旗的軍艦該怎麼辦

擊沉倭艦

⑶ 中國現在有能力打沉日本軍艦嗎

有啊,東海艦隊有4艘現代級驅逐艦,雖然比較老,可是每艘艦上有8沒超音速反艦導彈,小日本宙斯盾系統再怎麼牛,如果32枚一起發的話一定可以重創日艦,況且中國不止這么多軍艦而,雖然戰鬥力參差不齊,但不過艦隊裝備的數據鏈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現代戰爭拼的是整體實力。日本的聯合艦隊主力是4支88艦隊,即8艘驅逐艦,8架直升機,跟中國打,短時間內只能有2支88艦隊出動,而面臨的是我東海,北海兩大艦隊,搞不準台灣也會出動。而且別看日本軍艦什麼質量高之類的話,是應為他不能發展跟好的,更大的,只能在原有的上進益求精才會這樣,咱們有彈道導彈,有核潛艇,還有核武器,這些日本都沒有,我們不能當裝備注意者,現代戰爭史不會一對一單挑的,如果中日開戰,一定是二炮先對日本的港口,機場,或者軍隊指揮部等重要目標發起打擊,而後中國艦隊對日本艦隊發動飽和攻擊,小日本再怎麼先進也不可能一下子擋住這么多導彈吧,要知道攔截導彈的成功率一向不高的

⑷ 為什麼二戰末期日本海軍的軍艦那麼脆,中幾枚炸彈或者一兩個魚雷就會沉沒

二戰時期“脆”的軍艦不止是日本軍艦,由於魚雷和炸彈的威力增加,二戰中大部分軍艦都比較“脆”,一兩枚魚雷擊沉一艘大艦艇的情況非常常見。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想要擊沉一艘軍艦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炮擊,一場海戰打上幾個小時,軍艦被打的千瘡百孔,仍然能夠開到港口修理。然而在進入20世紀之後,魚雷和炸彈的威力都大大提升,海戰中的攻擊方式越來越多,軍艦的生存能力也越來越差。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一艘日本航母被美軍擊傷,無法在海面上正常航行。那麼美軍艦載機很快就會過來補刀,將這艘日本軍艦擊沉。而一艘美國軍艦一旦受傷,立刻會有後勤人員緊急搶修,修好之後開到港口重新修理。即使美國軍艦不能修好,艦艇上的士兵也會被接走,最後沉沒的只是一艘戰艦。由此可見,日本和美國軍艦差的不是質量,而是制海權和後勤保障的問題。

⑸ 紅警3 日本的將軍戰艦怎麼打還有奧米加百合子。

將軍戰艦要用水面艦艇,像阿庫拉潛艇·驅逐艦·巡洋艦等,迷你小潛艇也行呀。另外,英雄單位本來就很克制這些屁大肉厚的遠程單位,像歐米茄百合子·譚雅等。
至於歐米茄百合子,確實是著名的逆轉女王,但是她的攻擊距離是弱項,你可以出一些反步兵的單位,用帝國的出些武士;用蘇聯最好用磁暴;用盟軍的話用狗。也沒什麼好辦法,基本上除了磁暴艇可能不損失外,武士和狗都可能損失,當然看操作了。

⑹ 為什麼二戰時日本海軍主力艦只出戰要在重要部位捆綁上防彈片的棉布卷

不太清楚你的資料從哪裡來的。

我所知道的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海軍為了彌補軍艦防護設計的缺陷(水平防護很好,垂直防護很差),在軍艦重要甲板上以及炮塔頂部鋪設裝滿沙或這米的麻袋,以低於美軍海航的轟炸。

至於你說的棉布卷。我想有2個可能

1、二戰時期很多軍艦,特別是早期服役的軍艦,其指揮/航海艦橋都是露天的(指揮海戰時,艦長待的地方)在這個艦橋上,只有護欄。為了解決平時(戰時是必須要敞開的)遮風避雨的問題,一般會在護欄上綁上一卷一卷的雨布,看起來就象是 一捆捆的棉布。

2、二戰後期,交戰各國的軍艦均裝備了一種很好的充氣救生筏。這救生筏收起來時,呈圓筒狀,一般防止在軍艦上層甲板的圍欄或者艙室外牆上,你或者是錯認了這種裝備。

如果實在不是,確實很奇怪了。希望你把你看到資料鏈接附出來,我也研究下。
-------------------------------------------------

這個不是棉布卷,是一戰時期海軍經常用的沙袋。裡面裝的是沙。主要作用是在臨戰狀態時為指揮艦橋和重要甲板設施提供額外的防護。

之所以用沙袋,是因為在一戰時期的軍艦,甲板上的很多設施都是露天操作的。比如艦炮、指揮台、信號燈,等等。而在雙方的炮戰中,榴彈炮彈片和甲板上的碎裂物會對甲板上的人員造成嚴重傷害。因此,用沙袋來吸收炮彈碎片和甲板碎裂物。

二戰時期,這種沙袋的使用范圍就少了很多。主要功用也從防彈(裂片)過度到防火上。日軍航母羅京艦橋上捆綁也只可能是 沙袋,不應該是棉布卷。作用也是為了防禦碎片殺傷,因為羅京艦橋是露天的。

⑺ 假如日本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大陸應該如何應對

我國海軍在今年訪問南美三國的時候穿過宮古海峽時,日本派出大量艦艇對我國海軍出訪艦隊進行跟蹤,期間日本驅逐艦還曾作出橫穿我軍艦艇編隊的粗魯舉動。假如日本穿越我國台灣海峽,我認為我們也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出大量水面艦艇跟蹤,多艘核潛艇和常規潛艇組成混合編隊進行監視,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聯合將大批攜帶實彈的飛機編隊,多次穿越日本艦隊,陸地上的中程彈道導彈和近程彈道導彈高度戒備,讓日本人知道咱中國軍隊不是好惹的。

⑻ 日本派軍艦進釣魚島我國怎樣應對

根據外交部和國防部發言人的說法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日方派遣海自,中方也會派海軍去談笑風生

⑼ 二戰時船員將軍艦是如何偽裝成島嶼來逃避日軍的搜查的

偽裝,是一門藝術,更是無數動物在殘酷的大自然里生存下來的必備能力,如何完美地偽裝自己、隱藏自己,避免自己成為他人盤中餐,甚至最後靠著偽裝“逆風翻盤”,悄無聲息地擊敗對手,這便是偽裝的意義。

⑽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的防空怎樣.

很厲害的話能被炸沉嗎?

大和號(Yamato)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超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

艦史:

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日本海軍的判斷是:美國海軍依然堅持大艦巨炮主義,要奪取對美作戰的勝利,仍須靠戰列艦。為確保在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勝算,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上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確保小笠原群島一線成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趁1936年開始的無軍備限制的時期,投入海軍軍備競賽。日海軍認為,在戰斗艦艇的數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軍抗衡的手段,因而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於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艦補充計劃時,確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

設計方案
作為一個工業基礎薄弱,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在戰艦數量上根本不可能與工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企圖以單艦的質量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日本海軍開始准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日本海軍預計,美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由於巴拿馬運河的限制,其艦艇寬度不能超過33米,將搭載406毫米口徑艦炮。日本早在1916年就試制過460毫米口徑艦炮,1920年又製造過480毫米口徑火炮,具有一定的經驗。

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對海軍艦政本部正式下達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任務,要求新艦裝備460毫米口徑主炮8門以上,155毫米口徑副炮12門(四座三聯裝),或者200毫米副炮8門(四座雙聯裝),最高航速30節以上,艦體防禦裝甲能夠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離上的打擊。由艦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啟二大佐負責整體設計,由平賀讓造船中將負責技術指導,從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後提出23個設計方案(A-140—A-140F5)。最初的A-140方案,新戰列艦正常排水量69,500噸,長294米,主機輸出功率20萬軸馬力,最高航速31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新艦的3座3聯裝9門460毫米主炮將和英國的納爾遜級戰列艦一樣,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日本海軍前後否定了其它6種主炮配置方案後,最終採用了兩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的設計。被認為是最佳的戰列艦主炮配置方式。

在新艦的設計方案中,從A-140A號方案到A-140F4號方案,新艦動力裝置都計劃要使用蒸汽輪機和柴油機並用的混合動力。後來由於安裝了柴油機的日本海軍大鯨號潛艇母艦故障率較高,最後放棄了這一計劃,在最終的A-140F5方案中只採用蒸汽輪機。

建造經過
在日本秘密設計超級戰列艦的同時,與英美等國在倫敦海軍會議上的談判正在逐漸趨向破裂。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當年,日本海軍確立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隊的戰略。在該戰略的指導下,日本海軍在1937年制定了軍備補充計劃(即03計劃),正式決定建造2艘A-140F5號方案艦(當時稱為1號艦和2號艦)。1937年11月4日,1號艦開始在吳海軍工廠動工建造。

盡管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造船水平不斷提高。到了昭和時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造船大國之一,但是日本島國資源貧乏,科技實力與英美仍存在相當的差距,而且還處在戰爭條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仍然決計不惜代價建造空前強大的戰列艦。日本耗費巨資耗巨資為其造船工業增添大量新式設備,從德國購進了15000噸水壓機(一說16000噸)以及3台70噸酸性平爐(據資料,這些設備一共花了1000萬美元),從而能夠製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裝甲鋼板(為大和主炮炮塔使用)在內的大型鍛造件。並且特意將吳海軍工廠的船塢加深了1米。在大和艦的整個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平均每噸重量就需要200萬日元。可以說是以傾國之力來建造這兩艘巨艦。

在製造主炮時,日本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便是如何保證高膛壓條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備足夠的強度。過去試制的480毫米艦炮便是由於強度不足而在試射中報廢,460毫米艦炮在減裝葯的情況下勉強通過試射。為此,吳海軍工廠艦炮部採用了新的火炮自緊技術。用這樣的方法生產出來的身管可以通過內壓增強炮身的強度。用這樣的方法製造出來的炮身在試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壽命達200-250發。

1號艦1939年5月-10月,鍋爐安裝完畢,9月-11月,主機安裝完畢。1940年7月15日,1號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來自古代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造船廠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

下水後的大和艦開始舾裝工程,到1941年7月,該艦主炮已經安裝完畢。從10月16日起,大和艦開始試航,10月22日,在宿毛灣以153,553軸馬力的動力輸出達到了27.46節的航行速度,試航獲得成功。11月1日,大和艦首任艦長高柳儀八海軍大佐到任。12月7日,大和艦進行了首次主炮射擊,9門460毫米艦炮,將重1460公斤的巨型炮彈打向2萬米外(主炮開火的聲音連海邊城市裡的居民都聽到了),而9門主炮齊射產生8,000噸後坐力。同時,一支龐大的日本艦隊正在向美國夏威夷進發,這支艦隊的核心是聯合艦隊的6艘航空母艦。在12月8日凌晨(當地時間為12月7日),這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上百架艦載機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這一行動在宣告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這一天,大和艦結束了試航。1941年12月16日,大和艦竣工,入吳鎮守府船籍,並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大和」號確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其標准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3000噸,大口徑主、副炮20餘門,航速27節,裝甲厚、防護能力強,同時命中2條魚雷或數枚重磅航彈也不致影響戰斗,故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

大和艦的艦型
為了盡可能的縮短裝甲帶並為主炮射擊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平台,排水量近73,000噸的大和艦艦體長寬比設計成6.76:1,為了憑借15萬軸馬力(只相當於當時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最大輸出馬力)的動力獲得27節的航速,日本海軍艦政本部從1935年開始,經過長期水池試驗,前後提出40多個不同的船模,從中最終確定了艦型。

大和號艦艏水線以上部分明顯向外前傾,艦艏前端成半圓形,其兩舷大幅度外張,藉以減少艦艏上浪。艦艏水線以下部分採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線下約3米處,和尖削型艦艏相比,這種新構型可以減少8%的興波阻力,同時還減少了約3米的水線,從而節省了30噸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內裝有零式水下聽音器,可以探測敵方潛艇的活動。這種艦艏和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艦艏很相似,但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個球形,而「依阿華」的則與水線以下艦艏保持平齊,兩相比較之下,大和艦的球鼻艏外觀更接近於現代,而效能更明顯。

大和艦艦艏內側的細腰部卻呈內凹的弧形,其減阻性能更為優良。這種外形和「依阿華」級同樣非常相似,但「依阿華」級艦艏的內側曲線延伸到艦體中部以後就變得平直了,而大和艦的內側曲線則呈弧線一直延伸到了艦艉,實際效能也更為優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異,原因是「依阿華」級由於巴拿馬運河33米寬度的限制只好採用平直的舯部舷牆。

大和艦艦艉水線以上高6.4米,與高達8.6米的舯部舷牆相比(水線以上),其艦艉低陷下去一塊。由這個地方可以通往大和艦的艦載機機庫,艦載機在吊裝之前就暫時停放在這里。艦內機庫在後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個梯形的區域,在此區域兩側可放置零式戰斗機、水上觀察機各3架。槽兩側設有與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艦載機的發射裝置。此外,艦尾還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裝置等。另外在艦艉兩舷側還有安放艦載小艇的隧道狀艇庫。

在大和艦的艦艉處安裝有前後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積為46平方米,副舵面積為16.5平方米,兩舵之間距離15米,副舵對主舵起輔助作用。一般來說,兩舵並列的平衡舵,一旦被魚雷命中,容易同時損壞。大和艦的舵效非常明顯,其戰術迴旋直徑僅為640米(航速26節狀態),而這一優勢對在戰列艦炮戰中佔領有利陣位有著很大的作用。

大和艦的艦橋高達45米(從龍骨處算起),相當於15層的高樓,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頂部裝有主炮觀測所(內置98式方位盤)和15米大型測距儀,向下依次為防空指揮所,晝戰艦橋,作戰室,艦長休息室,羅經艦橋(夜戰艦橋),第二海圖室,司令塔。在艦橋內部裝有直通式電梯。從外形來看,大和艦艦橋側面積310平方米,正面面積卻只有159平方米,僅相當於側面積的一半,其迎風阻力自然也就來的比較小了。

「大和」號採用單煙囪,其特點是,各鍋爐的煙道均曲折向後,與煙囪的某一部分相接。煙囪也盡量向後傾斜,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為保證煙囪開口部的安全,在開口部裝設一種蜂窩狀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徑180毫米的許多小孔。有孔面積是無孔面積的55%,另外在煙囪前面的傾斜部及側面裝有50毫米厚的防護甲板。這樣,煙囪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大和」號煙囪之後是後艦橋,是預備戰斗指揮所。火炮實施前後分火射擊時,它也起後指揮所的作用。

主、副炮與高射炮
「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3聯裝主炮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約2700噸,相當於日海軍「秋月」型驅逐艦的排水量。炮塔防護盾的裝甲很厚: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後面19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炮塔後部裝有長15米的測距儀,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上述望遠鏡及瞄準具採用潛望鏡式的,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火炮沖擊波的影響。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周3分鍾。發射速度,每分1.8發;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飛行90秒。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裝葯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3座主炮樣式相同,都是由吳市海軍工廠的艦炮部負責研製的。9門主炮若指向一舷射擊,其後座力達8000噸。發射時沖擊波也很強,為此日艦船設計部門煞費苦心。

副炮有3聯裝155毫米炮4座,分別設在上層結構的前後及艦的兩舷。這些副炮本是巡洋艦的主炮。此外,還裝有127毫米高炮24門,25毫米機關炮113門。整個軍艦像個奮起自衛的刺蝟,全身豎起了各種武器。

作戰經歷
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從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裡,日本海軍共建成戰列艦12艘。其中「大和」號(還有同型的「武藏」號)艦齡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重,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城堡。因此,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借象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1942年6月,「大和」號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出師受挫,四艘航空母艦全軍覆沒,而「大和」號則在三百海里以外無所事事。8月17日,「大和」號再次出港,這次的任務是支援對索羅門群島方面作戰。但該艦到達特魯克群島後,只是整天呆在港里繼續無所事事。1943年2月11日,「大和」號的姊妹艦「武藏」接替「大和」號成為新的聯合艦隊旗艦。5月8日,「大和」號離開了特魯克回到吳港入塢修理了3個月,又於8月23日回到特魯克。其後一些日子裡,該艦被指派去向一些島嶼上的日軍運送物資和補充兵員。

1943年12月25日,「大和」號在特魯克附近遭到美國潛艇的魚雷攻擊,戰艦右舷第165號肋骨(第3號主炮塔附近)被一發魚雷命中,進水約3000噸。受損後的「大和」號加速撤離了這一海域。1944年1月16日,「大和」號再次回到吳港入塢修理,出於防雷的考慮,在其舷側水線以下的防水區劃內增設了一層呈45度傾角,厚6毫米的鋼板。同時進行改裝提高防空能力,戰列艦舷側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同時加裝了6座127毫米雙聯裝高炮,25毫米高炮數則增至98門。同時艦上還裝上了警戒雷達。1944年4月10日,「大和」號的修理及改裝工程結束。

太平洋戰爭的形勢已經變得對日本越來越不利。聯合艦隊把擁有「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的第二艦隊編入第1機動艦隊,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1944年6月,「大和」號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在這場航空母艦大戰中,損失慘重的第1機動艦隊撤離戰場。「大和」號第一次用主炮向來襲的美國飛機發射3式對空炮彈。

1944年10月22日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的第二艦隊從婆羅乃灣出發,參加萊特灣海戰。10月24日,栗田艦隊遭到美國海軍第3艦隊航母艦載機的猛烈空襲。在戰斗中,「大和」號的姊妹艦「武藏」號被擊沉。「大和」號僅在前甲板被美機投中一顆炸彈。10月25日晨,在薩沃島附近,第二艦隊發現美艦。「大和」號的460毫米主炮在32000米距離上對美艦開火。煙幕和雨幕以及美國驅逐艦的攻擊行動干擾了「大和」號的射擊。中午時分,栗田放棄了追擊美艦的機會,開始回撤。1944年11月24日,「大和」號返回日本本土吳港。

1945年3月26日,美軍開始實施沖繩島登陸戰。日本企圖出動包括「大和」號在內的水面艦艇艦隊支援沖繩日軍的作戰。4月5日,軍令部正式下達了命令「大和」號自殺性出擊作戰的「天一號作戰」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號為旗艦的第2艦隊10艘軍艦(還有1艘巡洋艦及8艘驅逐艦)在伊藤整一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從瀨戶內海西部的德山錨地起航。4月7日凌晨,美國潛艇在九州島西南海面發現了這支艦隊。12時31分,美國海軍發出的第一個攻擊波,美國飛機集中攻擊「大和」號左舷,有4枚炸彈落到了「大和」號第3號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彈穿透了後部主甲板爆炸,將戰艦後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預備射擊指揮所炸毀。12時43時,大和艦左舷前部被1發魚雷命中,「大和」號航速降職22節。13時35分,美軍第二攻擊波飛機到達。13時37分,「大和」號艦體左舷中部被3條魚雷命中(分別命中143、124、131號肋骨),使其艦體左傾達7-8度。幾乎與此同時,由於美機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彈炸毀了「大和」號排水閥門,使該艦無法進行排水作業,艦長下令向右舷艙室對稱注水以恢復艦體平衡,航速降至18節。13時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條魚雷命中,使左傾增加到15-16度,這使該艦的大口徑高炮無法使用。14時01分,美機3顆航空炸彈擊中左舷中部。14時07分,一條魚雷還擊中右舷150號船肋。14時12分,大和艦左舷中部和後部又被2條魚雷命中,艦體傾斜達16-18度。由於右舷注排水區已經注滿水,只能繼續往機械室、休息室和鍋爐艙里注水。14時15分,大和艦左舷再中1雷,航速漸漸減至7節。艦長被迫發出了棄艦令。14時23分,大和艦突然發生主炮彈葯庫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艦2498名官兵(連同司令部人員共有2767人)中僅有269人獲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員獲救),其沉沒地點在日本九州島南西50海里,德之島西北200海里,東經128度04分,北緯30度43分。

性能數據:
排水量:65,000噸(標准)/73,000噸(最大)
最大航速:27節
武器裝備:3座三聯裝460mm主炮;4座三聯裝155mm主炮;127mm防空火炮24門,25mm高射炮152門
載機:6架水上飛機
艦員:2400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