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位於什麼島
『壹』 日本的九州島位於圖中() 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
依據位置,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為北海道島,②為本州島,③為四國島,④為九州島;依據題意.
故選:D.
『貳』 日本的四大島分別位於日本的什麼位置,沖繩屬於哪個島
日本的四大島分別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其中北海道位於日本列島的最北部,本州位於日本列島的中部,四國與九州位於日本列島的西南部。
具體而言,四國島位於本州西南部中國地方的南方,九州的東北方,與本州之間以瀨戶內海相隔。而九州的東面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北隔關門海峽和本州相望,東南面臨太平洋。
沖繩位於日本的九州島和我國的台灣省之間,屬於日本的一個行政區,它是由琉球群島、宮古諸島、八重山諸島等島嶼組成的,土地面積約占日本總面積的0.6%左右,在47個都道府縣中位於第44位。
(2)日本九州位於什麼島擴展閱讀:
沖繩島的特色:
芭蕉布:是沖繩的傳統織布。芭蕉分為雌雄兩種,雌芭蕉結果實,當地人將無法結果實的雄芭蕉的纖維拿去紡織,織出來的即為「芭蕉布」。
宮古上布:是日本的國家指定重要無形文化財,是沖繩縣宮古島的傳統麻織品。
首里織:顏色圖案考究,品質優良,是製作和服、背腰帶的布料,還可用來製作餐桌的台心布等。1983年,首里織被指定為日本國家級傳統工藝品。
壺屋燒(陶器):是指那霸市壺屋地區及讀谷村燒制的陶器。其燒制方法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壺屋燒分為被稱為「荒燒」的南蠻燒和畫有朝鮮系彩畫的「上燒」。
漆器:琉球的漆器是在與中國明朝進行貿易時興起的。17世紀,首里建立了漆器製造工場。1983年,琉球漆器被國家指定為傳統工藝品。
玻璃製品:沖繩縣有一個由汽水啤酒瓶工場改造的琉球玻璃村。遊客們在這里可以親手製作一個玻璃杯,自用或贈人。
三線:類似於中國的三弦,代表琉球文化(沖繩音樂)的樂器。
苦瓜:青色苦瓜是沖繩的特產,和豆腐一起炒,更是一道名菜。
島豆腐:比較硬身,用來炒也不易碎爛。
沖繩湯面:沖繩縣的一種大眾食品,與普通的蕎麥面不一樣,是100%使用麵粉製作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作為配料,會在面條中添上魚糕、五花肉和蔥。
泡盛:使用泰國米和島上天然硬質礦泉水釀制的燒酒,甘冽醇香。
『叄』 日本的四大島,為什麼分別叫"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來歷)
北海道
北海道舊稱蝦夷地,曾居住著阿伊努族人,長期被原住民蝦夷人占據。16世紀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佔領了土地。後俄羅斯人南下,出於國防需要,開展了對北海道、千島、薩哈林島等地的探險活動,不久北海道就成為幕府的直轄地。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在蝦夷地設置箱館裁判所,隨即把名稱改為箱館府。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為「蝦夷地」取新的名稱時,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對當地的稱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對領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並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漢字為「北加伊道」;最後並獲得採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時代的五畿七道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轉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本州
本州島是日本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是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的發祥地。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本州島。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人類學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多次證實了以上的結論。日本由古代信仰薩滿教的中國東北游牧民族遷徙而來,由於日本的獨特地形,使得遷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變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漁獵為主的和族人,這些人建立了出雲國、邪馬台國等等國家,另外還有大量中原人遷往日本。自從中國戰國末年,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楚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浙江一帶直接跨海到日本。
四國
戰國時代阿波德島是蜂須賀家的封地,蜂須賀家領有18萬石的俸祿,關原之戰時,蜂須賀家政從屬於西軍,而他的兒子至鎮屬於東軍,最後蜂須賀家的領地沒有被削減。同樣地,在德島也可以找到當初的德島城跡。德島城建於由吉野川沖擊形成的德島平野之上,整個德島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就在這里,由於隔著紀伊水道和本州的和歌山相望,所以德島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無論敵人從紀伊殺到還是從淡路島殺來,阿波都是要擔當第一道防守屏障的。
香川縣是離本州島的備前、播磨非常近的,這兩個地方的兵力進攻方嚮往往就是從倉敷到岐的宇多津只有40餘公里!而從備前的兒玉半島上的玉野到高松(這個高松是四國島的高松,並非羽柴秀吉水淹的備中高松城),只有20多公里!在香川縣,有特級歷史遺跡國分寺跡,而在高松城南,則有著名的旅遊勝地,栗林公園。對了,戰國時代著名的鹽(其實漢字里沒有那個日文原字)飽水軍的根據地也在岐這里啦!
高知縣是戰國時代土佐長宗我部氏(也有翻譯成長曾我部)的老家了,那時土佐豪族林立,本山、安藝、長宗我部、中村、一條等家互有爭斗,直到後來被稱為「土佐の出來人」(土佐的能人)長宗我部元親繼任家督,開始統一了土佐,繼而開始統一四國,後來豐臣秀吉得到天下,長宗我部元親也降伏於秀吉,關原之戰,長宗我部盛親加入西軍,最後所屬的土佐領地被沒收,成為了浪人,在大坂之戰時,進入大坂城,最後在夏之陣英勇戰死,這些都是後話了。在土佐,有高知城跡可以參觀,在土佐西南,穿過四萬十山地,也可以到入野松原去看看,聽說很不錯的!
九州
在古代日本人稱九州為築紫島(つくししま)。古代該島可以分為9個令制國,而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這些國是:築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西北部和中部)、築後國(在現今的福岡縣南部)、肥前國(在現今的佐賀縣及長崎縣)、肥後國(在現今的熊本縣)、豐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東部及大分縣西北部)、豐後國(在現今的大分縣)、日向國(在現今的宮崎縣)、大隅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東部)、薩摩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西部)、1871年明治天皇實施廢藩置縣,廢除了這些舊行政區劃,並改設縣。
(3)日本九州位於什麼島擴展閱讀: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肆』 日本九州島古代是中國的嗎
九州是日本四島之一,位於日本南部,由福岡、佐賀、長崎、熊本、沖繩等八個縣組成。西九州島則以福岡、佐賀、長崎三個縣城為主 所以 不是中國的 自古就是日本的 但是 如果小鬼子繼續這么不知死活的蹦躂 以後是不是中國的 就得另說嘍
『伍』 日本地域的九州地區
地區劃分:福岡縣大分縣宮崎縣熊本縣佐賀縣長崎縣鹿兒島縣沖繩縣
位於本州西南端、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區。
* 位置與歷史
九州地區位於日本的西南端、是離朝鮮半島與中國最近的地區。北九州約2000年前就有彌生文化繁榮起來,水稻種植農業漸趨發達。古代,負責與大陸溝通的太宰府就在現今的福岡縣,擔負著國防、外交、商貿的中心的作用。經由九州各地的港口和對馬海峽與中國的交往一直很多。江戶時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在長崎的出島設立荷蘭商館,是當時日本唯一的對外窗口。西方的科學技術經由長崎傳入日本,與中國大陸的「割符貿易」也經由長崎進行。
* 地形特徵
中部有山地,僅在海岸一帶有一些平原。
* 氣候特徵
氣候溫暖、多雨,受梅雨、台風危害明顯。
* 都市特徵
古時有城下街、港口城市、近代則有發達的工業城市。
* 產業特徵
以築紫平原為中心農業相當發達,以從八幡制鐵所發展而來的北九州工業區為中心,重化學工業相當以達。
『陸』 日本的四大島,為什麼分別叫"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來歷)
北海道
北海道舊稱蝦夷地,曾居住著阿伊努族人,長期被原住民蝦夷人占據。16世紀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佔領了土地。後俄羅斯人南下,出於國防需要,開展了對北海道、千島、薩哈林島等地的探險活動,不久北海道就成為幕府的直轄地。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在蝦夷地設置箱館裁判所,隨即把名稱改為箱館府。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為「蝦夷地」取新的名稱時,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對當地的稱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對領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並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漢字為「北加伊道」;最後並獲得採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時代的五畿七道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轉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本州
本州島是日本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是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的發祥地。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本州島。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人類學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多次證實了以上的結論。日本由古代信仰薩滿教的中國東北游牧民族遷徙而來,由於日本的獨特地形,使得遷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變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漁獵為主的和族人,這些人建立了出雲國、邪馬台國等等國家,另外還有大量中原人遷往日本。自從中國戰國末年,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楚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浙江一帶直接跨海到日本。
四國
戰國時代阿波德島是蜂須賀家的封地,蜂須賀家領有18萬石的俸祿,關原之戰時,蜂須賀家政從屬於西軍,而他的兒子至鎮屬於東軍,最後蜂須賀家的領地沒有被削減。同樣地,在德島也可以找到當初的德島城跡。德島城建於由吉野川沖擊形成的德島平野之上,整個德島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就在這里,由於隔著紀伊水道和本州的和歌山相望,所以德島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無論敵人從紀伊殺到還是從淡路島殺來,阿波都是要擔當第一道防守屏障的。
香川縣是離本州島的備前、播磨非常近的,這兩個地方的兵力進攻方嚮往往就是從倉敷到岐的宇多津只有40餘公里!而從備前的兒玉半島上的玉野到高松(這個高松是四國島的高松,並非羽柴秀吉水淹的備中高松城),只有20多公里!在香川縣,有特級歷史遺跡國分寺跡,而在高松城南,則有著名的旅遊勝地,栗林公園。對了,戰國時代著名的鹽(其實漢字里沒有那個日文原字)飽水軍的根據地也在岐這里啦!
高知縣是戰國時代土佐長宗我部氏(也有翻譯成長曾我部)的老家了,那時土佐豪族林立,本山、安藝、長宗我部、中村、一條等家互有爭斗,直到後來被稱為「土佐の出來人」(土佐的能人)長宗我部元親繼任家督,開始統一了土佐,繼而開始統一四國,後來豐臣秀吉得到天下,長宗我部元親也降伏於秀吉,關原之戰,長宗我部盛親加入西軍,最後所屬的土佐領地被沒收,成為了浪人,在大坂之戰時,進入大坂城,最後在夏之陣英勇戰死,這些都是後話了。在土佐,有高知城跡可以參觀,在土佐西南,穿過四萬十山地,也可以到入野松原去看看,聽說很不錯的!
九州
在古代日本人稱九州為築紫島(つくししま)。古代該島可以分為9個令制國,而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這些國是:築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西北部和中部)、築後國(在現今的福岡縣南部)、肥前國(在現今的佐賀縣及長崎縣)、肥後國(在現今的熊本縣)、豐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東部及大分縣西北部)、豐後國(在現今的大分縣)、日向國(在現今的宮崎縣)、大隅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東部)、薩摩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西部)、1871年明治天皇實施廢藩置縣,廢除了這些舊行政區劃,並改設縣。
(6)日本九州位於什麼島擴展閱讀: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柒』 日本領土主要是由哪四個大島組成
日本領土主要是由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
1、北海道
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的道,也是最北的一級行政區,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島,也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略小於愛爾蘭島。南以津輕海峽界本州島,北以宗谷海峽界庫頁島。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
2、本州
也稱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嶼,位於日本列島的中部,是世界上第七大島。向北與北海道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向南與四國島隔瀨戶內海相對,向西南與九州島隔關門海峽和豐後水道。
3、四國
又稱四國島,在古代被稱為伊予之二名島(伊予二名洲)後簡稱為伊予島(伊予洲)、二名島(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區劃包括德島縣(阿波)、香川縣(贊岐)、愛媛縣(伊予)和高知縣(土佐)。(均屬於五畿七道區劃的南海道),由於分有四個國,所以近代便稱之為四國島。
4、九州
又稱為九州島,是日本第三大島,位於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與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舊為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共九國,遂稱九州。
(7)日本九州位於什麼島擴展閱讀:
從面積上來看,日本也算是個小國家了。而且這里不止面積小,石油、煤礦資源也是極其缺乏,,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古代時候只能靠搶才能吃飽飯的國家,如今卻成了發達國家。
日本在二戰之後,憑著對科技的鑽研,掌握了世界先進的技術,這也是他們發展的基礎。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帶來技術革命,提高了生產效率,獲得了很高的利潤,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將財富積累下來。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樣,資源匱乏,比如德國、瑞士等,但是卻很富裕,靠的就是科技。
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的天然港口,自己的港口優勢,讓其能夠快速的融入世界的貿易體系之中。所以,當地的港口貿易發展的非常好,而且自己研發的科技產品、工業產品也能很方便的運出去。
『捌』 日本四個島叫什麼名字
日本四個島叫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1、本州島
日本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島,東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對,西南隔周防灘和關門海峽與九州島為鄰,南隔瀨戶,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80%。多火山地震,平原面積狹小,森林資源豐富。
日本最大島。意為日本原本之土地。東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對,西南隔周防灘和關門海峽與九州島為鄰,南隔瀨戶內海與四國島相望,西臨日本海,東瀕太平洋。呈東北-西南向,長約1500千米,最寬處約300千米。主島面積22.7萬平方千米,連同屬島面積約23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的61.2%。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80%。
『玖』 日本四大島嶼的分布
日本有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
本州島:
本州島日本最大島嶼。東北-西南呈弧狀延伸,東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對,西南隔周防灘和關門海峽與九州島為鄰,南隔瀨戶內海與四國島相望,西臨日本海,東瀕太平洋。長約1,287公里(800哩),寬度差別很大,最寬處約300千米。日本近3/4的縣分集中於此島,被視作日本的「大陸」。南部為日本早期歷史上的重要地區。太平洋沿岸為日本主要經濟中心和東京-橫濱、大阪-神戶都會區所在地。主島面積22.7萬平方千米,連同屬島面積約23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的61.2%。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80%。海岸線長12,182公里。
島上有日本最高的富士山和最大的琵琶湖。境內大部分為山地,多火山、地震。中部多3000米以上高山,全國第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即位於此;北部有3列山脈,南北縱貫,間有盆地與平原;西南部的中國山地與紀伊山脈呈東西走向,山間有眾多小盆地。平原狹小,較大者為關東、濃尾、大阪平原,均位於太平洋沿岸。大部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6~10.5℃,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初夏有梅雨,秋季多台風。河網稠密、短小,較大的有利根川、信濃川、北上川等,富水力資源。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60%。礦產以石油、銅、鋅、硫磺、鐵等為主。工業主要分布於太平洋沿岸的京濱、阪神、中京以及瀨戶內海等工業地帶。集中了日本國民經濟總產值90%左右。近海水產養殖業與遠洋漁業也很發達。是全國新干線、高速公路等現代化交通中樞。人口百萬以上城市有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戶和川崎。
北海道島:
北海道島,北海道(Hokkaido)位於日本群島最北部(北緯40度33分至45度33分,東經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間)。南北寬420公里,東西長540公里,面積83,520㎞²(32,247平方哩),與鄰近小島構成行政單位「道」,佔全日本陸地面積的21%。西臨日本海,南瀕太平洋,東北濱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毗鄰,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同俄國庫頁島(薩哈林島)相望,為扼控兩峽的戰略要地,日本北部邊防前哨,有「日本北門鎖鑰」之稱。以涼爽的氣候和近期形成的山脈、火山為地理特點。
九州島:
九州島是日本第三大島。位於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與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舊為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遂稱九州。州在日語中為區域之意。主島面積3.65萬平方千米,連同所屬小島面積約4.34萬平方千米,僅次於本州和北海道,而比四國大。人口約1478萬人(2003年)。
地質構造為火成山系。南部為亞熱帶氣候。九州以熱帶植物和雨量豐沛聞名。島上有世界最大活火山口阿蘇山,還有阿蘇、霧島屋久、雲仙天草國立公園和著名溫泉療養地別府。北部為築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緩,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勢高峻,九州山脈縱貫,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13~16℃,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 。河流多急流,水力資源較豐富。森林較多,森林面積約佔全島面積的1/5。全島火山分布較廣,有著名的阿蘇山、霧島山火山群。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島嶼、半島。南部以農業為主,畜牧業、蔬菜、水果和漁業發達。煤炭資源較豐富,產量居全國前列。
四國島:
日本第四大島。位於日本西南部。北臨瀨戶內海,南瀕太平洋,東隔鳴門海峽、紀伊水道與本州的近畿地方為鄰,西隔豐予海峽、豐後水道與九州相望。包括德島、香川、高知、愛媛4縣。面積18,806平方公里(7,261平方哩),連同屬島面積約1.9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25萬。
地勢多山,山地約佔全境面積80%,最高峰石錘山的天狗岳海拔1982米。平原狹小,零星分布於各河下游或沿海。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5~17℃。南部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較少,在1200毫米以下。河流短小,富水力資源,主要河流有吉野川、四萬十川和仁淀川等。礦產貧乏。農業主要種植水稻、果樹和蔬菜。愛媛的柑橘產量與質量均居全國首位。高知的蔬菜園藝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發達。工業發展低於全國水平,主要有機械、化學、煉銅、食品、木材加工和造紙等。北部瀨戶內海沿岸為新興臨海工業區。對外聯系主要靠海上運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通往本州的大橋。
拓展資料:日本的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4720種被子植物,40種裸子植物,800種蕨類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約有1600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過6萬種生物在日本生息。(資料來源於網路)
網路鏈接:日本
『拾』 九州島是有哪九州組成的
在古代日本人稱九州為「築紫島」(つくししま)。古代該島可以分為9國,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
這些國是:
築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西北部和中部])
築後國(在現今的福岡縣南部)
肥前國(在現今的佐賀縣及長崎縣)
肥後國(在現今的熊本縣)
豐前國(在現今的福岡縣東北部及大分縣西部)
豐後國(在現今的大分縣)
日向國(在現今的宮崎縣)
大隅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東部)
薩摩國(在現今的鹿兒島縣西部)
1871年明治天皇實施廢藩置縣,廢除了這些舊行政區劃,並改設縣。
九州島是日本最早和中國有接觸的地方。徐福上陸地就發生在九州島上,漢光武帝賜的「漢委奴國王」印就在九州島上出土,而著名的日本女王—卑彌呼則是出自九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