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橫濱的新年怎麼過

日本橫濱的新年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2-12-31 17:08:35

Ⅰ 日本是怎樣過新年的

和民族是個善變的民族,明治維新前日本多以過中國人的春節,明治維新後東西方的文化對日本影響逐漸消減。也是在這以後日本開始將陰歷計日改為陽歷,在每年的陽歷一月前後是日本人的法定新年休息日。

日本新年掛門松、喝屠蘇、逛神宮。

掛門松就是像基督教徒過聖誕節一般,商店門面上都會擺著聖誕樹,讓人誤以為是西方基督教紀念耶穌,但不同的是他們用竹子架起來內裹松枝,用梅和草繩捆在一起,中間放上一個橘子,與吉祥同義。

喝屠蘇酒有防病祛災的功效,也是日本接待客人以表敬意。

新年參拜神功是熱鬧非凡,神宮內新年幾日燈火通明,來的人也是擁擠。日幣如雨的飛進財箱,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討個好彩頭,為來年生活能風調雨順。

還會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除夕夜」吃一頓空心面,以祝新的一年裡健康平安。

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在了解交流的同情一定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

Ⅱ 日本過年有什麼習俗

日本人從前一年的歲末就開始准備迎接「年神」,這些准備活動逐漸演變成各種儀式和習俗,流傳至今:

1、大掃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對神龕、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間進行清掃。各個角落都要清掃,除去一年中積下的塵埃,乾乾凈凈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賜予更多的保佑。大掃除通常在新年前兩周開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稱作「開始正月准備的一天」。

2、門松

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松樹在日本也被視為吉祥的樹,傳說松樹是神靈寄宿的樹,因此日本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植松樹。

於是松樹也被作為新年飾物擺放在家門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門口各擺放一顆(枝)。現在,人們為了好看也會在松樹邊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門松擺放期間,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間。

3、注連繩

注連繩是一種用於祭祀的草繩,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兩者均是為了標明迎接神靈的神聖場所。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4、鏡餅

鏡餅是新年作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種餅,因形狀像古時候的銅鏡,故名鏡餅。通常為大小兩塊餅堆疊而成,兩塊餅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意為圓圓滿滿。也有鏡餅代表靈魂的說法,是「年神」被請進家門後居住的地方。此外,鏡餅比較硬,古時候的傳說稱正月吃硬的餅,牙齒會更堅固。

5、跨年蕎麥面

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蕎麥面是日本人的跨年習俗之一,又細又長的蕎麥面代表著健康長壽。據說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那時候的商販們年底非常忙,大家經常會吃比較好做的蕎麥面,後來成為跨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吃跨年蕎麥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放蔥,因為蔥的日語發音與「犒勞」、「祈福」等詞語同音。

6、初詣

正月期間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過年習俗。所謂初詣,即新年第一次拜詣祈福。原則上來講,整個正月期間都可以前往神社進行初詣,但大多數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神社則從12月31日晚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人排隊初詣。寺院則會在零點跨年的時候敲108下鍾,即「除夜之鍾」,以祈福消災。

(2)日本橫濱的新年怎麼過擴展閱讀

位於東京澀谷區的明治神宮人頭攢動,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福,日本稱為「初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廟去參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謝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

明治神宮創建於1920年(大正9年),供奉著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後(1914年去世),佔地約73公頃,種植了247種17萬棵樹(1970年統計),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據統計,2017年的「初詣」人數排行榜中,明治神宮約為317萬人,為日本全國第一位。

Ⅲ 日本春節祭文化介紹

日本春節祭文化介紹

日本春節祭文化

春節祭這種以當地唐人街(中華街)或華人聚居小區為中心的文化節式“春節祭”,是每年春節日本國內最重中華味、最重春節的地方。這種文化節式的“春節祭”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概括為“橫濱-神戶”流和“名古屋”流兩種。

“橫濱-神戶”流的春節祭以鄰近大阪的兵庫縣神戶市為例,神戶市春節氣氛最濃郁的地方就是南京町。接近中國農歷年尾,南京町從標志性的牌坊開始,就會換上中國春節的傳統裝飾,比如橫幅、標語、燈籠、福字、年畫等等。絕大部分商鋪都會適時擺賣一些應節商品,所以說現在的華僑比起老一輩華僑幸福多了,起碼過年要買的東西比較齊全,而且比較集中,方便購買。神戶南京町春節祭的最大特點是“春節祭”期間的活動建立在原來固定的商鋪上進行,除了文化表演外,其他販賣年貨的活動都在原有的商鋪內進行。

“名古屋”流的春節祭以名古屋的榮町為例,名古屋並沒有像橫濱、神戶那樣形成規模比較大、比較成熟的中華街經濟圈,因此,榮町的春節祭比橫濱、神戶的看起來更像國內舉辦的啤酒節、美食節活動。榮町不像神戶的南京町和橫濱的中華街那樣已形成比較成熟的中華街經濟圈,它沒有建成固定的中國式牌坊。因此,榮町在舉辦春節祭的時候只能用紙牌搭起簡易的牌坊,由於今年的名古屋春節祭是第五屆,所以紙牌牌坊上用中國傳統的紅底白字寫著“第五回名古屋中國春節祭”等字樣,牌坊的“門口”處還寫著斗大的“春節”二字,十分醒目。

紙牌牌坊前面是一個小型的舞台,舞台上定時會有一些中國傳統的小節目表演,舞台雖小卻中國味濃郁。榮町的春節祭現場兩邊築起了臨時的.攤檔,賣吃的、賣玩的、賣春節飾品的……就跟我們國內的什麼“東北節”、“新疆節”、“啤酒節”之類差不多。不僅吸引了附近地區的華人光顧,還吸引了一些好奇的日本人近來獵奇,不用走出國門就能體驗中華的春節文化。

無論是“橫濱-神戶”流和“名古屋”流的春節祭,傳統的中國文藝演出都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在春節祭現場,醒獅、京劇、粵劇、雜技、民族樂器(如二胡)演奏甚至四川的國技“變臉”都會定時表演,是主辦方送給當地在日華人的免費春節文化大餐(日本人也順道沾了光)。在看雜技表演的時候,不少圍觀的華僑會大聲喝彩,眉飛色舞;在欣賞二胡演奏的時候,不少人會被二胡獨有的悲涼音色勾起思鄉之情禁不住落淚。

春節祭是在日本先富起來的華僑牽頭為在日同胞異國過年辦起來的,體現著中國人之間的互助精神和“先富”不忘“後富”的人情,令在日華人的春節過得比以前更春節。春節祭的舉辦是對家庭慶祝和好友聚會慶祝的有益補充,為在日華人過年提供了好去處,也為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家庭慶祝、好友聚會和春節祭並存,這就是在日華人過春節的三部曲。

;

Ⅳ 日本都有什麼節日!日本人是不是也有春節呀

★日本節日:

§1、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2、日本法定節日--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愛體育活動,培養健康的身體,這是為紀念1964年10月10日舉行的東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設立的。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
感謝勤勞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3、鄉土傳統活動
秋田縣橫手地區的「做雪屋」(新年期間):做一個縱橫2米左右的雪屋,中間設一祭壇祭拜水神。入夜,幾個孩子聚集在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個星期五至星期天):在舉行雪祭的日子裡,以動物、神話及傳說等為題材,排列著大小各種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園里舉行。
博多的「頓達節」(5月3日至15日):所謂「頓達」,是荷蘭語Zondag之訛,休假的意思。人們化裝成神話里的神仙騎著馬或者讓穿著盛裝的孩子站在彩車上,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地通過街市,此外還舉行形形色色的文藝演出。

★日本人是否過春節:

日本人不過春節,他們所說的お正月,是咱的元旦。大晦日,相當於咱的除夕,他們不吃餃子,吃咱叫年糕。看紅白歌合戦,就是當年當紅的歌星,分男女比唱歌,然後比出個勝敗來。這就是我理解的。1月1日他們一般去神社參拜,祈福。日本人有比較多的活動。

古代的日本和中國一樣,按農歷的春節過年。但100多年前的日本明漢維新,廢除了從中國傳過去的歷法習俗,仿效西方,過起了聖誕節和新年。所以如今日本的日歷中,中國春節那一天只有「舊元旦」字樣。除了橫濱中華街的華僑還按中國的農歷過年過節外,其他的日本人對傳統的農歷節假日概念非常模糊。沖繩地區現在仍然保留過農歷年的習慣. 清朝時期,這個地區和中國的文化習俗相近.

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年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著新年的來到。

日本人稱元旦為「正日」。1至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

Ⅳ 日本過春節嗎

日本不過春節。

日本新年指的是公歷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其他東亞地區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歷修改而來的陰陽歷計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歷之後,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除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諸島等地外)。普通的企業在新年期間一般都休息。

日本新年習俗

1、發年賀狀

日本新年期間有發年賀狀的習俗。年賀狀也就是我國的賀卡,每年新年時,日本家庭就會為遠在外地的親友寄一封年賀狀,上方會有主人親筆書寫的祝福,帶有滿滿的誠意。

2、發壓歲錢

日本新年期間,家裡的父母會給孩子發零花錢,也就是我國的壓歲錢,而且當天孩子就會前往商鋪,用壓歲錢購買心儀的玩具或者書籍,並且日本人在新年期間會吃蕎麥面條、觀看電視節目,直到零點來臨。

3、吃惠方卷

日本人在新年要吃惠方卷。粗大的壽司卷是日本人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日本人有吃惠方卷迎接春天的習俗。

Ⅵ 日本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日本新年指的是元月一日,也就是我們的元旦。給親朋好友、業務夥伴、領導老師等寄賀年卡是日本迎接新年的傳統習俗之一。
羽子板是日本新年傳統裝飾,象徵趕走厄運。
日本新年健康粥;七草粥、紅豆粥。(日本的習俗是正月初七吃七草粥。顧名思義七草粥就是用七種不同的植物熬製成的粥。這七種植物分別是水芹、薺菜、母子草、繁縷、寶蓋草、蔓菁、白蘿卜,在日本有「春之七草」的美譽。 七草粥有象徵消災、長壽、富貴的意味,是一種正月祈願的節日)
日本人在正月養成了吃兩種「粥」來整腸健胃的習俗。日本新年通常會准備用於祭祀神明的年糕—鏡餅。現一般為大小兩個圓盤狀的餅相疊而成,上方往往會放一顆橙子。這一稱謂據說是由於其形狀與古代銅鏡相似,而銅鏡有驅邪避災之含義。
一般在12月28日開始供奉(8是吉祥數字,9與「苦」同音認為不吉),1月11日進行開鏡餅,並佐以汁粉食用。 1月13日上午10點,身延山久遠寺將舉行「年頭會」。年頭會是日本的新年習俗之一。該習俗源自六老僧和波木井實長在新年伊始時拜訪日蓮聖人的故事。六老僧是日蓮宗創教者日蓮聖人的六位上首弟子,也是日蓮宗的重要護持者與弘揚者。
派發福袋,比如1萬日元的福袋內會有超過1萬日元的東西,到底有什麼要買了的幸運兒親自打開才知道啊,因為每袋裡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哦
還有好多,微博上都有……
在這里感謝那些微博上的好心人分享!

Ⅶ 日本人是怎樣過新年的呢日本人為什麼放棄過春節了

日本人之所以放棄過春節是因為它們廢除了春節制度,開始沿用國際歷法,把1月1日當作是新年。其實這是日本為了脫亞入歐做出的改變。

日本人在新年的時候,首先要進行大掃除,就跟中國新年除夕是一樣的,把家裡全部打掃干凈,然後還要布置好“松門”,也就是在家裡的門口搖擺上小松樹、竹子以及梅花,當然現在可以簡單一點用圖片來代替,在門口貼上有竹子、梅花和松樹的畫就可以了,這樣做是為了祈求吉祥如意。

祈福完了以後還要在寺廟裡面寫祈福的木片和護身符,然後把去年求的護身符燒掉,掛上新的護身符。這樣做就是為了把去年的所有霉運都去除,再迎接新一年的好運。還可以多寫一些明信片或者祈福的卡片送給自己的朋友和鄰居,在日本這是送祝福的意思。

Ⅷ 日本人是怎麼過新年過幾天幾號開始過新年

日本新年三件事:掛門松、喝屠蘇、逛神宮 又到了中國春節的時候了,橫濱、神戶、長崎等地方的唐人街(日本稱之為中華街)舞獅子、掛燈籠熱鬧非凡。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實行陰歷,維新後徹底改用陽歷,春節只能在唐人街能見到了。 當然日本也過新年。日本的基督徒人數並不多,但每到聖誕節,像點樣的商店街都會建聖誕樹,在樹上掛滿了彩燈,讓人錯以為這里是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但聖誕節還沒有過完,家家戶戶的門口已經擺上了門松,就是住公寓的人,也在門上掛一個像聖誕節掛在門前的松枝與金鈴一樣,掛著一棵微型門松。 中國古代文人中愛松竹梅的很多。日本的所謂門松是把中國文人的高雅集中到了一起,用竹撐出一個支架,內裹松枝,最後再用紮成梅花結的草繩將竹、松捆在一起。用這種方法把歲寒三友的用意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日本人更在意的是在松枝上掛上橘子,橘在中國南方口音中與「吉」相近,取其吉利之意,日本也「進口」了這個概念。特別是那些掛在門上的微型門松,橘子佔了很大一塊地方,松竹梅則不那麼顯眼了,更像是聖誕節門上掛著的金鈴。 門松中的橘子所代表的吉利,甚至超越了歲寒三友的意味,新年前後幾天中,將其掛在車頭上的人特別多。日本人也對門松簡化了許多,一些人用稻穗編一個圈,將一個橘子綁在中央,就算是有了一棵掛在車頭的門鬆了。到了新年,大街上盡是這樣的汽車,而發自內心的祈求吉利的願望,沒有商店街上聖誕樹的銅臭味,讓人看了喜洋洋的。 現在中國在過年時還保持喝屠蘇酒的家庭,恐怕已經很少了。日本過去在春節前將屠蘇泡在酒里,封好瓶子以後,沉入井下,到春節時分才從井下取出飲用,如今在日本找井很困難不說,就是去買屠蘇,也已經非常困難了。好在商店裡有現成的屠蘇酒,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是買來喝的。 請貴客來家裡作客,喝屠蘇酒是要「三三九盞」的。家中置一個大漆盤,上有漆壺,壺邊上是三個落在一起的酒盤。上面的小,下面的大,最大的也只有兒童的手那麼大。與其說是往酒盤上倒酒,不如說是點酒,只有一小口。客人先拿最上面的小盤喝三次酒,接著是中盤,最後為大盤,三三九盞要全過的話,估計能喝不到一兩的屠蘇,就是沒有酒量的人,也不會醉的,到是先用隆重儀式,喝下九盞屠蘇,主客之間的感情一下子充實了起來,話也談得特別投機。 古書載屠蘇可防病去災,入酒後清香潤口。日本的年飯特別講究順口,比如用大豆,諧音為「做事認真」,盒菜內有一種小魚,味道一般,但能諧音「農田豐收」,用栗子或者是金黃的紅薯做成「金堆」,黃澄澄的當然看上去有發財之意。但到了正式用餐的時候,並不上屠蘇酒,而是來真格的啤酒或者是清酒。 新年參拜神宮則更是熱鬧非凡。早在年前,很多神宮的大殿前就已經准備好了一個供參拜的人施捨的敞口財箱。大殿有多寬,這個財箱就能有多長。大年三十就有無數香客來參拜,硬幣紙幣如雨般地飛入財箱。到了午夜鍾聲響過之後,正式的參拜才開始,神宮內燈火通明,那些擠不到前列的人,遠遠地從後面向財箱貢獻凈財時,往往會落在前面香客的頭上,不過這無關緊要,人少的時候,神宮的人會代為投進去的。 「五日元」在日語里諧音「有緣份」。就是有錢人,平日去參拜大都只貢獻「五日元」,到了新年參拜的時候,則會大加施捨。成百萬日元的現金、中了彩的馬票都會飛進財箱中。此時紙幣也大大地超過了硬幣的數量。 新年一來,人們都想討個大吉大利。掛門松、喝屠蘇酒、參拜神宮,這些是日本人討吉利的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Ⅸ 日本過新年的方式

日本過新年是在1月1日,他們會從前面就開始放假,然後准備新年:

1、提前購買或者准備【御節料理】,日本1月1日~1月3日是不能開火做飯的,都是食用御節料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