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

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

發布時間: 2022-12-31 23:58:24

1. 為什麼美國要用原子彈炸日本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接連投下兩顆原子彈,這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僅有的兩次核武器打擊。那麼,為什麼美國要用原子彈炸日本?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為什麼美國要用原子彈炸日本吧!

為什麼美國要用原子彈炸日本?

認識上的兩大誤區

第一種說法是,原子彈是使冥頑不化的日本投降的關鍵原因。武士道精神長期以來是日本的精神支柱,再加上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使得日本軍人在戰場上一直都以頑強和寧死不屈著稱,很少有日軍主動投降,甚至是在戰局已經毫無希望的情況下,日軍也寧可選擇自殺沖鋒或是“神風特攻”之類同歸於盡的方式也不願意放下武器。所以到1945年8月,盡管美軍已經攻佔了沖繩,兵鋒直逼日本本土,但很多人認為日本肯定還是不會投降,一定會死撐到底。美國依靠原子彈,才徹底粉碎了日本頑抗到底的決心。

其實並不是這么回事情,真正迫使日本投降的關鍵原因是從1945年2月開始的戰略轟炸和代號“飢餓戰役”的水雷封鎖。柯蒂斯·李梅少將在1945年1月擔任美軍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後,對日本情況進行了仔細分析和研究,採取了夜間低空投擲燃燒彈的新戰術,史稱“李梅火攻”,從3月到7月底,美軍總共出動各種型號飛機33041架次,其中B-29轟炸機1.5萬架次,投彈16萬噸,其中7月投彈就超過4.27萬噸,美軍計劃8月的投彈量將超過10萬噸!有98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毀面積均在50%以上,東京、橫濱為56%,名古屋為52%,大阪、神戶為57%;中小城市中,福井被毀面積最高,達到96%,甲府為72%,日立為71%。在空襲中死亡約23萬人,傷47.6萬人,失蹤2.4萬人,有244萬幢建築物被毀,800萬人無家可歸。3月9日夜間,一個晚上的空襲就造成東京10萬人的傷亡,甚至超過了廣島原子彈轟炸的傷亡人數。

173架B-29轟炸機夜襲富山市,將其夷為平地

由於這樣恐怖的空襲給日本普通民眾造成了極大恐慌,李梅又結合空襲實施心理戰,通過空投傳單事先告知日本平民將要轟炸的地點和時間,這就更加劇了平民的驚恐,共有850萬城市居民逃往鄉村,軍事工業中工人的缺勤率7月已達50%。加上工廠廠區在空襲中遭到嚴重破壞,如航空工業廠區被毀60%,直接導致軍事工業產量的急劇下滑——煉油工業產量下降83%,飛機發動機產量下降75%,飛機機身產量下降60%,電子設備產量下降70%,飛機月產量從1944年的平均2340架下降到1945年7月的200架,降幅達91%!1945年3月日本石油儲備為四十萬噸,美軍第315轟炸機聯隊對日本煉油廠和油庫進行了重點轟炸,共投彈9100噸,至8月,日本煉油能力下降80%,石油儲備在轟炸中被焚毀近六萬噸,日本的戰爭潛力遭到了沉重打擊,經濟幾近崩潰,毫不誇張地說以“李梅火攻”為代表的美軍戰略轟炸,直接動搖了日本維持戰爭的根本基礎。

1945年6月4日,美軍轟炸神戶港口,炸彈如雨

同時,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橡膠、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2%,鐵砂的87%,煤炭的24%(其中焦炭佔90%),糧食的20%都依賴進口。因此美軍決定實施攻勢佈雷,封鎖日本港口、航線,達到破壞海上運輸的目的。從3月27日至8月15日,美軍出動B-29轟炸機1528架次,布雷12053枚,其中磁性水雷4900枚、音響水雷3500枚、水壓水雷2900枚、低頻音響水雷700枚。所布水雷共炸沉炸傷包括“海鷹”號航母等65艘軍艦在內的670餘艘船隻,其中炸沉和重創無法修復的達431艘,總噸位140餘萬噸,相當於戰役開始時日本船舶總噸位的75%。

美軍此次攻勢布雷效果非常顯著,平均每布21枚水雷就炸沉日本船隻1艘,而美軍損失極其輕微,僅損失飛機15架。“飢餓戰役”的成功實施,幾乎徹底切斷了日本至關重要的海上運輸。1945年8月與1945年3月相比,下關海峽運輸量下降98%,幾乎完全中斷,瀨戶內海也只能通行機帆船之類的小型船隻。在這四個半月中進口物資下降90%,維持戰爭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近乎中斷;軍工企業由於原料斷絕,紛紛停產;日軍大批飛機、艦艇由於燃料極度缺乏而被迫停飛、停航,直接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由於航運中斷,250萬噸大米堆積在朝鮮港口,而日本國內的糧食供應卻極其困難,因為要優先保證軍隊需要,廣大平民糧食配給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終日在飢餓線上苦苦掙扎。

所以經過近半年的戰略轟炸和水雷封鎖,日本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重創,賴以維持戰爭的國家機器已經基本崩潰,此時幾乎是全靠所謂的精神力量在支撐,但是槍里沒有子彈,飛機沒有燃料,肚子里沒有吃的,光靠精神還能支持多久?所以即使不投原子彈,日本也撐不過一兩個月了。

第二種說法是,扔了原子彈,就不用在日本本土登陸了。美軍確實有在日本本土登陸的計劃,但這只是預案。熟悉美軍情況的人都知道,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哈爾西上將和斯普魯恩斯上將兩人各自帶著一個參謀團隊,當一個團隊在前方指揮作戰時,另一個團隊就在後方策劃下一場戰役,一個戰役結束再轉換角色。所以在日本本土登陸的“奧林匹克”計劃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如果真要實施的話,完成各項戰役准備至少要到11月,日本無論如何也撐不到那個時候——即使不投原子彈。

正如美國戰略轟炸評估委員會那份著名 報告 所說的:“根據戰後對當時局勢和日本國民經濟狀況的完整調查,期間包括許多前日本政府領導人的協助和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在1945年12月31日前,甚至是在11月1日奧林匹克行動計劃發動前,日本一定會選擇無條件投降,即使沒有投下原子彈,或者蘇軍沒有出兵東北。正式的登陸行動實際上是不必要的,因為日本已經無法支撐下去了。”

所以,投原子彈才使日本投降和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陸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扔原子彈?

日本,快點投降!

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堅持不了一兩個月,最晚到10月就一定會投降,但是美國人卻等不了那麼久了!因為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為了讓蘇聯參與對日作戰,同意了蘇聯開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包括外蒙古獨立的現狀須予維持、恢復在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的權益(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來共同經營、蘇聯在東北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這些條件如此優厚,使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向睿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一生中最大的失誤,甚至有人認為因為羅斯福沉痾重症在身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羅斯福的想法很好理解,1945年2月是美國在太平洋反攻階段最艱難的時候,以血腥殘酷聞名的硫黃島戰役就發生在這時,美國很清楚,隨著戰線越來越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的抵抗也就會越來越頑強。作為同盟國陣營一員的蘇聯怎麼可以在對日作戰問題上袖手旁觀?蘇聯也得參加對日作戰,而且是必須的!當然,為了換取蘇聯出兵的那些條件,損害的都是中國的利益,又不是美國的利益,出賣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蘇聯出兵,從而減少美國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但是到了1945年8月,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戰爭的發展如此之快,眼看日本就要堅持不下去,蘇聯出不出兵都已經無關大局。而且蘇聯這時候出兵那真就是來摘桃子,撿便宜了。雅爾塔會議上,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就出兵對日作戰,德國於5月9日投降,也就是說蘇聯將在8月9日前後出兵。所以那時美國最著急的就是要讓日本在蘇聯出兵前投降,這樣就可以不用兌現許給蘇聯的優厚條件。但是一向頑固的日本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那就讓原子彈來當一回“棺材”吧。

所以,比較確切地說,原子彈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決定性因素,而只是推動日本盡快投降的因素;原子彈更不是改變戰爭進程的決定性原因,而只是加快戰爭進程的推進原因。但這一切,既不是為了消滅軍國主義,也不是為了美國大兵,而是為了向蘇聯“賴賬”。

讓全世界看看原子彈的威力

除了促使日本盡快投降,特別是要在蘇聯出兵前投降的原因外,美國扔原子彈還有一個原因,那更是著眼於戰後的考慮。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成功原子彈的,但是原子彈威力到底有多強,如果不進行一次實戰檢驗,世人無從了解。如果沒人知道原子彈的威力,那自然就起不到威懾的作用。美國投入了20億美元(1945年20億美元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今天的300億美元,如果以黃金價格來比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580億美元)的研製經費,總得最後聽個響吧,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給美國的納稅人一個交代,你看我們花這么錢搞出了這么厲害的武器,還是值得的。

這也是美國把原子彈的第一個襲擊目標選在廣島的原因之一。因為從1945年3月開始的戰略轟炸中,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被摧毀的面積都超過了50%,早已經是一片瓦礫廢墟,再扔上一顆原子彈,誰知道是原子彈炸的還是之前B-29的功勞?另外,城市規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市區的范圍在直徑5公里最合適,這樣的城市規模才能最大程度體現出原子彈的威力。

因此被美國列入第一批原子彈襲擊的四個城市是:廣島、小倉、長崎、新潟,其中廣島和小倉兩個城市為首選目標,長崎和新潟兩個城市為備選目標。這四個城市的共同點就是,在此前的戰略轟炸中,都只遭到輕微的破壞,城市基本上比較完整,而且城市直徑都在5公里左右,正好可以用來檢驗原子彈的威力。

特別要說的是廣島,是日軍指揮中樞之一,甲午戰爭時期就是日本大本營所在地,二戰後期是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觀察者網註:總軍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編制級別最大的單位,而當時日本本土總共只有兩個總軍,第一總軍司令部在東京)。同時也是日本陸軍最大的集結地和中轉樞紐,設有規模巨大的軍需品、軍火倉庫、碼頭設施。此外廣島市區的東部還有鐵路中轉樞紐和軍火製造、船舶維修等軍事工業企業。

將廣島列為第一目標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人以為廣島沒有關押盟軍戰俘,也沒有大量的外籍人士,其實在廣島關押有23名盟軍戰俘,主要是在對日本本土空襲中被擊落飛機的機組人員,他們中有10人死於原子彈轟炸。

所以,美國向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一是為了促使日本盡快投降,二是出於戰後全球政治格局和話語權的考慮。果然正如美國所希望的那樣,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一顆大炸彈就能毀滅一個城市,這樣的威力絕對令人震撼,也使人對美國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敬畏,美國也因此憑借原子彈的核壟斷,穩穩地座上了戰後世界新霸主的寶座。

2. 美國為什麼向日本投原子彈

為了粉碎日本擴張,征服世界的野心,加快二戰結束。

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的背景: 1945年8 月6 日8 時15分,美國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原子彈,殺死7 萬生靈。8 月9 日在長崎投放的另一顆原子彈,殺死35000 人。由此美國成為在戰爭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使用原子彈的國家。

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的原因:日本人在硫磺島、沖繩島等地的激戰中體現中頑抗到底的精神,讓美國高層意識到日本人的瘋狂,因此需要徹底打擊日本人的心理。

也是對蘇聯的一種威懾,杜魯門實際上已經意識到未來美國最大的敵人就是蘇聯,為了對蘇聯形成有效嚇阻,美國決心使用原子彈,起到威懾蘇聯的作用。

另外是新武器的測試,武器必須經過實戰測試,丟在敵對國自然是最好的,可以全面為了解武器的殺傷狀況。

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的影響:加速了二戰的結束,粉碎了日本的擴張計劃,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3. 老梁詳解:二戰時美國為什麼用原子彈轟炸日本

美國當年用原子彈攻擊日本廣島原因介紹:
1,作為技術上的武器,如在荒島上投放,以威懾敵方,但這很難結束戰爭;
2,軍事上的武器,直接打擊敵人。減少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做戰人員傷亡。
3,檢測美國原子彈這一新式核武器威力。
4,美國高層經過討論,最終確定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四個城市作為轟炸目標。這些城市是按照作為第一次襲擊的先後順序排列出來的。確立這樣一個名單,其依據是這些城市所發揮的軍事作用的大小,同時考慮到投彈時的氣候條件。
廣島建於1589年,位於日本本州西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曾受原子彈的破壞,在1958年重建。廣島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被原子彈嚴重破壞的城市,故在原子彈爆發之處,建造了和平紀念公園,以祈求永久的和平。

4. 美國當年為什麼要用原子彈炸日本廣島

減少美軍傷亡,快速結束戰爭。
1、日本因為軍國主義教育,戰斗非常激烈,美軍傷亡太大。
2、使用了這東西,雖然死了不少,也減少非常多美兵傷亡。
3、同時也是檢驗武器、威震其它國家的作用。

5. 美國為什麼可以用原子彈轟炸日本

樓上你復制怎麼多干嗎?樓主我告訴你是真的。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抗日戰爭的結束。首先,因為這兩顆原子彈的毀滅性的後果,日本的兩個大城市一夜之間成為廢墟,這對日本的經濟打擊是非常大的。當時日本的國民經濟已經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狀態,就是因為其在我國的巨大的軍費開支。兩個城市已被轟炸,政府需要大量資金來安置難民,來重建家園,從而使日本經濟的負擔更為嚴重。第二,這次原子彈的轟炸對日本人民乃至日本軍方及政府的精神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兩顆原子彈的投擲,不僅表示了美軍已經將日本作為正式的敵人,對其實行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戳破了日本所謂「日不落帝國」「不敗」的泡沫神話。其實日本政府從侵華戰爭一開始,從來沒有進行過如實的報道,特別是在日軍節節敗退之時,其國內的報紙媒體一直被封鎖消息,人民愚昧地認為他們的軍隊他們的親人正在進行著一場「聖戰」和「勝戰」。日本遭轟炸後,真相才被紛紛揭露出來。同時,日本人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國家只是普普通通的彈丸小國,並不是什麼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日本國內彌漫了很長時間的消極情緒,人民開始懷疑政府(當然應該沒有人敢懷疑天皇),紛紛要求停戰,以便於自己的親人團聚,以免自己的骨肉至親遭到殘殺,遭到和廣島、長崎人民一樣的命運。其三,原子彈帶給日本乃至世界的震撼是空前的,它的威力如此巨大,使得日本心驚膽戰。美國用原子彈試驗在日本國土顯示了自己的實力,面對擁有如此強大力量的對手,最明智的選擇(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便是投降。但是,這些只是一些小的因素,最最重要的是日本在中國國內的侵略戰爭已經舉步維艱,就算沒有兩顆原子彈的威脅,日本的頭像也是必然的。所以說,美國的兩個原子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末路,但是決定性的因素仍是英勇不屈、團結一致的中國人民。

6. 美國為什麼要用原子彈打日本

因為,德國1945年4月30日,已經投降了。歐洲戰場結束了戰斗。
為了配合蘇聯紅軍,遠東戰役,解放東北。加快結束太平洋,以及東南亞的戰斗,加快進程。美軍佔領沖繩之後,轟炸機可以直飛東京進行轟炸。
而此時,日本內閣跟軍部大本營,拒絕投降,誓死抵抗。
美軍為了減少傷亡,而且,又要震懾日本,所以向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廣島20萬人的城市,瞬間消失。美國威脅如果不投降,就往東京投原子彈。
所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東南亞,中國,朝鮮的700萬軍人,立即繳械。

7. 「二戰中,美國為什麼要向日本投原子彈」

1、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採用「蛙跳」越島的作戰方式一路節節勝利,然而,每接近日本本土一步,抵抗就會更加激烈,雖然美軍在火力上已佔有絕對優勢,但代價卻越來越大。所以美國必須找到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的方法戰勝日本,原子彈是最值得考慮的選擇之一。

2、自歐洲戰場結束以後,蘇聯和西方陣營已經貌合神離,而通過自諾曼底登陸後,東西兩線對德作戰的戰況評估,雖然德國將主要防禦力量置於東線。

但蘇聯軍隊的推進速度仍快於西線盟軍,這讓盟軍認識到一旦和蘇軍撕破臉,一定會被蘇軍打出第二個敦刻爾克撤退。為了達到威懾蘇聯和避免直接對抗的雙重目的,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最合適的一種手段。

(7)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擴展閱讀

廣島的事件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後通牒,即無條件投降。他們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枚隕石隕落在廣島市。並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託在蘇聯的調停上。

但1945年,日本從蘇聯領導人那裡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著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遵守對國聯的義務,接受國聯的要求,宣布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

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從而加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投降詔書宣布投降。

8. 美國原子彈為什麼要炸日本

其實盟軍主要是為了用最小的代價,也是為了日本民眾考慮,再不打規模傷亡的前提下取得戰爭的勝利,也是為和平,詳解如下:

1、關於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的簡介:
美國在1945年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原子彈,這一事件直接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這是核武器第一次運用到實戰中,也可以說是一次殘酷的實驗,為此日本人民也遭受了巨大的傷害,核輻射給這2個城市毀滅性的打擊。這一事件不單純是幫助中國人民打擊日本帝國主義,同時也是對太平洋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總結性。
2、關於使用原子彈的具體事實:
像在任何一場戰爭中一樣,我們的目標--理所當然的目標--是勝利。這是一個不可動搖的目標。
我 不想否認雙方死了許多人,不僅兩國,而且是世界。我不為戰爭的殘酷性而驕傲而歡樂,我不希望我國或敵國的人民受難。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但我的確認為: 這樣一個問題應該去問日本戰犯,是他們以日本人民為代價追求自身的輝煌。他們發動了戰爭,並拒絕停止戰爭。難道他們不應為所有的苦難、為日本的災難負最終 的責任嗎?
也許如果日本人真切地了解過去,認清他們國家在戰爭中的責任,他們將會看到是日本戰犯要負起戰爭的罪責。日本人民應該給遠東人民一個答復,是誰把災難強加給遠東各國,最後強加給日本自己。當然如果我們與日本人一道抹煞歷史的真相,那麼這一點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如果日本不追詢並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與自己相處,與亞洲鄰國、與美國相處?
我和我的部屬在執行原子轟炸任務時堅信,我們將結束戰爭。我們並沒有感到高興。而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我們想回到自己的家人身邊。
今天,我站在這里作證,並不是慶祝原子彈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後一次。我們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對原子彈的存在感到恐懼。我就感到恐懼。
但這並不意味著回到1945年8月,在戰時情況下,在敵人頑固兇殘的條件下,杜魯門總統沒有義務使用所有可能的武器結束戰爭。我同意杜魯門總統的決定,當時以及現在。
戰後幾年,有人問杜魯門總統是否還有其他選擇,他響亮地說:沒有。接著他提醒提問者:記住,珍珠港的死難者也沒有其它選擇!
戰爭總是代價高昂的,正如羅伯特•李將軍所說:「戰爭如此殘酷是件好事,否則就會有人喜歡它。」
感謝上帝使我們擁有原子武器,而不是日本和德國。科學有其自身的邏輯,遲早會有人設計出原子彈。科學是沒法阻止的,它總是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9. 美國為什麼用原子彈日本

美國在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旨在製造心理效應,而不是必要的軍事手段,也並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美國這樣做有一個深層的含義:威懾當時的蘇聯和其他國家,以核壟斷地位攫取戰後利益。
據美國軍方估計,為了保證在日本的登陸,至少需要9顆原子彈。但眾所周知,在轟炸了廣島和長崎之後美國已經沒有現成的原子彈了,製造新的原子彈需要很長時間。
顯然,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不是為了達到什麼重要軍事目的。戰爭期間指揮太平洋盟軍的麥克阿瑟將軍1960年承認,「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
在對廣島和長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進行核打擊時,美國人首先希望達到的是心理效應,為此殺死了許多人。杜魯門本人贊成其顧問的建議,該建議說:「應當盡快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應當投在有大量工人的軍工廠,使用它無需提前警告。」這個建議得到了採納。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第二個目的是嚇唬蘇聯和其他國家,擁有核壟斷可以使自己在戰後世界占統治地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