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裝甲師團屬於什麼編制

日本裝甲師團屬於什麼編制

發布時間: 2023-01-01 12:01:51

『壹』 二戰時期,日軍的甲級師團實力如何規模多大

關於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問題,縱橫以前做過很多解釋,總體來說,在中國同等級別的作戰單位無法與其匹敵,但是跟德軍的一個步兵師相比,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日本的甲種師團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制?

日本的作戰單位並非西方形成的“師-旅-團-營-連-排-班”,而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師團是最高一級的戰術單位,而日本的師團按照等級又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種師團是師團中最牛叉的師團。

是二戰之前,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是日本陸軍的根本所在,從日俄戰爭一直打到二戰,作戰經驗豐富,實力雄厚。

每個甲級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再加上工兵、炮兵、騎兵、輜重等聯隊,一共八個聯隊,滿員的話,一個甲種師團的兵力在2.4-2.8萬之間。

日軍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視訓練,尤其在軍國主義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查找抗日初期有關日本甲種師團參加的戰役,就會發現日本甲種師團很少有敗績,中國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平型關大捷,是我軍調集優勢兵力對日本輜重部隊展開的一場伏擊戰,即使這樣,雙方傷亡人數也相差無幾。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中國幾百萬軍隊以極其頑強、英勇的姿態對抗日軍的侵襲,但是遺憾的是,整個中國戰場未能全殲一支甲種師團。

中國最接近全殲日本甲種師團就是在蘭封會戰中,土肥原賢二率領14師團孤軍深入,國軍決定對其進行圍殲,當時國軍嫡系精銳集結了12個師,對付一個甲種師團。

土肥原還是突出包圍後,奪取了蘭封,當時蘭封守軍第27軍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14師團,竟然選擇了逃潰。

於別人來說不堪一擊,於我國來說竟然如臨大敵,這才算是最大的悲哀。

『貳』 日本現陸軍編制

日本陸軍現在的編制日本雖然將它的軍隊稱作自衛隊,但是本人還是習慣稱其為陸軍、海軍和空軍。二戰之後,日本重新組建陸軍,但是規模和數量就比二戰時小得多、少得多。至上世紀末,日本陸軍一共擁有:13個師團,2個獨立特別混成旅團,1個空降旅團,1個直升機旅團,1個炮兵旅團和2個獨立炮兵群,2個防空旅團和3個獨立防空群,5個工兵旅團,1個獨立坦克群,還有1個就是富士教導團。

在這13個師團中,包括三種類型:裝甲師團,甲類機械化步兵師團,乙類步兵師團;具體地說,裝甲師團就是第7師團一個,甲類師團又7個,乙類師團有5個。而由於細節上的區別,甲類師團分為2種,乙類師團則有3種。

日本的團級部隊叫做聯隊,直轄於師團;普通師團所屬的聯隊包括機械化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炮兵聯隊、後勤輜重聯隊這四種;而第7裝甲師團所屬包括坦克聯隊、機械化步兵聯隊、炮兵聯隊、高射炮兵聯隊和後勤輜重聯隊這五種,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第7師團受重視的程度——其它師團只編有1個高射炮大隊(營),它則編有1個聯隊用於防空。

和英法等國的團一樣,日本的聯隊下面也沒有營(日本叫做大隊)一級的編制,直接下轄各種連(日本叫做中隊)級部隊。這也使得日本擁有和英法相同的特點,就是聯隊以下採用單一編組,而非各兵種混合編組。同時,日本也是在師團與聯隊之間沒有旅團一級的編制,所以諸兵種的合成作戰指揮也要由師一級來完成,擁有這種編制所擁有的所有弊端。

但是日本聯隊和中隊一級的規模並不小,例如其第71坦克聯隊下轄5個坦克中隊,總計裝備92輛90式主戰坦克;而坦克中隊裝備有18輛主戰坦克,甚至超過了德國陸軍裝甲連的17輛。再比如其第11機械化步兵聯隊,下轄6個機械化步兵中隊,總計裝備108輛89式步兵戰車,剛好相當於美軍兩個機械化步兵營所裝備的數量;機械化步兵中隊裝備18輛步兵戰車。

比較特殊的是它的部分炮兵聯隊,在聯隊與中隊之間有大隊以及編制。比如第7裝甲師團的炮兵聯隊,編有4個炮兵大隊,每個大隊裝備12門99/75式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當然,這也是世界各國的炮兵中,裝備火炮數量最少的炮兵營。

日本現在還有群的編制,下轄於獨立特別混成旅團和各種作戰支援旅團,包括炮兵旅團、防空導彈旅團、工兵旅團等,當然還有獨立的群,直接隸屬於各個軍區。群是日本獨有的,是一種規模大於大隊卻小於聯隊的編制。以「霍克」防空導彈群為例,下轄4個發射連、1個載波通信連、1個導彈發射直接支援隊,裝備24部「霍克」防空導彈發射架,編制員額693人。

日本陸軍目前已經開始進行軍事轉型,大部分計劃內的軍隊已經完成。有4個師團——包括原來的第5、11、12、13師團——被縮編為獨立旅團,第2獨立特別混成旅團也得到擴編,這些新的旅團人數都控制在3000人左右。新式旅團編制如下部隊:旅部,3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1個坦克中隊,1個後方支援隊編成。

為此,日軍開始重新恢復步兵大隊這一級的編制,將開始實行旅團-大隊-中隊這種新的作戰與指揮體制。步兵大隊實行三三編制,大隊下轄3個中隊,中隊下轄3個小隊;每個步兵小隊25人,裝備高機動車3輛;下轄3個班,每班編制7人;班裝備40毫米榴彈發射器1具、班用機槍1挺、84毫米無坐力炮1門、步槍3支

『叄』 誰能詳細介紹下日本北海道的第7裝甲師

北國雄師——日本陸上自衛隊第七裝甲師

1962年,日本陸上自衛隊以北海道地區的北部軍區編制內的第7混成旅為基礎組建了第7裝甲師,成立之初的主要裝備是約190輛裝甲車。當時僅裝備了60輛坦克,只能勉為其難地稱為機械化師。日本陸上自衛隊把這個師部署在主要作戰對象蘇軍最有可能入侵的方向——北海道地區。

當時日本自衛隊的作戰構想是:以北海道為主要防禦方向,以精銳部隊阻止或遏制蘇軍的進攻。在戰役中,第7裝甲師將被作為預備隊使用;當敵人從北海道地區登陸人侵時,即可命令該師迅速趕往登陸地區,對敵登陸部隊實施阻擊,並消滅敵配合登陸行動的空降部隊;而敵人一旦在北海道以外的其他地區登陸進攻,則可利用該師在快速機動能力方面的優勢,迅速機動到敵登陸地,殲滅進攻之敵。

不過,這一戰役預案始終未能付諸實施,第7裝甲師在寒冷的北海道沉寂了整整15年,冷戰結束後,日本最主要的假想改——蘇聯解體了,來自北方的安全壓力已經不復存在。但這支裝甲部隊進入了其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不斷得到「特殊優待」,一躍而成為自衛隊的「軍中老大」和殺手鐧。

第7裝甲師編制員額目前僅為7O00人與美、俄等主要國家的裝甲部隊相比,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裝甲師編制規模的確比較小,但由於裝備精良,作戰能力不可小覷。經過冷戰後10年間的不斷加強,第7裝甲師已具有了很高的合成程度。該師編有3個坦克團、l個機械化步兵團、1個炮兵團和1個高炮團。這種小型、輕便的編制,行動起來比俄美等國裝甲部隊更具靈活方便的特點,更加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

就編制而言,第7裝甲師僅能算是個輕裝師,但就武器裝備而論,該師超過了許多國家的重裝師。如今第7裝甲師的3個坦克團,每團均裝備坦克92輛。自衛隊采購的性能先進的90式坦克基本上都配備給了這個師。90式坦克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坦克,單車造價826萬美元,該師足足裝備了170輛,僅這一項開支就達14億美元。已裝備有40輛7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炮兵團,又於1999年新購進4輛最新型的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這種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高性能火炮,全重為40噸,時速近50公里,火炮射程可達30公里,每分鍾可發射18發炮彈,堪稱大威力、遠射程的炮中「翹楚」。

第7裝甲師編有一個高炮團,這個高炮團裝備有32輛最斯型的87式自行高炮和81近式近距離防空導彈;令其它師艷羨不已的87式高炮,是一種雙管35毫米口徑的裝甲自行高炮,重約38噸,時速53公里。從發現目標、捕捉目標,直至發射的全過程均可由計算機進行誤差的自動修正,而81式近距離防空子彈,因為採用了紅外可視復合圖像制導和主動電波制導栩結合的制導方式,其命中率和執干擾能力都很強,此外,良好的隱蔽性能,又使其能夠全天候發射。因為擁有了這種「炮彈結合」的防空系統和體制,該師的對空掩護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進一步保障了其在作戰中的突擊能力。為了增強第7裝甲師的作戰實力,陸上自衛隊還在1999年為該師增編了1個飛行隊,並裝備了15架飛機,其中還包括UH- l多用途直升機、OH-6觀測直升機等,此舉不僅提高了該師的指揮和偵察能力,也增強了其快速反應的能力。

得到如此多的「特殊優待」後,第7裝甲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王牌師」,日本軍界將其稱為「虎子部隊」。從裝備的數量、性能以及綜合作戰能力來看,以自衛為原則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第7裝甲師,無法讓人將它與自衛聯系在一起。

『肆』 日本的裝甲師團是什麼編制

第七師團總人數大約6500人,從規模角度看的話,它要遠小於美國第一裝甲師的1.7萬人規模,但是其裝備精良,所以作戰能力依然不可小覷,以下式它的具體編制情況:第七師團下轄3個特車連隊(3個裝甲團:每個都下轄5個坦克連),1個普通科連隊(機械化步兵團:下轄6個步兵連和1個重迫擊炮連)、1個特科連隊(炮兵團:下轄4個炮兵營)、1個高射特科連隊(高炮團:下轄4個自行高炮連、2個81式近程防空導彈連)和1個飛行隊。

『伍』 日本師團是什麼級別

日、本、師、團是一種師級單位,由於採取二四制,也就是每個師團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轄2個步兵聯隊。不是中國普遍採用三三制,所以其人數較多。

不但比中、國、民、國、時期常用的師(中國甲種師大約9000人)人數多,也多與美國的師。美國的師二戰時期大約1.4萬人,裝甲師1.1萬人!到了朝、鮮、戰爭,就變成1.7萬人。

『陸』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的軍隊建制是什麼樣的

總述:
在1931年的和平時期,日本皇軍擁有17個師團,約30萬人的兵力。這些兵力對於當時日軍所扮演的角色來說是足夠的。但是1931年9月開始,隨著日軍在滿洲作戰的深入,為了應付新的形勢,其軍隊規模也開始相應擴充。1937年9月,中日戰爭爆發初期,日軍規模已經擴充至24個師團。次年,為了應付前方龐大戰線的苦戰,日軍擴充至34個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伊始,日軍已擁有51個師團的兵力,其中27個師團駐扎在中國,13個師團駐扎在中蒙邊境尚以防蘇聯紅軍可能發動的突襲。在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攻擊部隊的總數約為40萬人。

日軍高級指揮部門的結構: ,
日本天皇不僅是全日本的領袖,也是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官。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取年號為「昭和」。(意為「普天太平」)之意。在天皇和時任實權派的授意組織下,日軍建立了大本營,由最高軍事參謀部和最高將領委員會輔佐協助。(自從陸軍統治日本政府所有機構起,大本營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軍隊指揮部門的官僚,而與和大本營權利平行的機構如內閣和國會則沒有什麼關系)
日軍的命令鏈條是從大本營的總參謀部下達到各個由元帥或者高級將領指揮的作戰集團(例如:中國派遣軍)。每個作戰集團下轄兩個以上的編有番號的「地區軍級部隊」。每個大將或者中將指揮兩個以上編有番號軍級陸軍部隊和一支航空部隊。(例如:華中前線派遣軍下轄第11,第13和第23軍)在西方的定義里,一支軍級部隊應由一個中將統率,下轄兩個以上的師級部隊和一些獨立的輔助性質的旅級部隊或其他作戰單位。每個步兵師則是由一名少將統率指揮。

日軍的步兵師團:
日本皇軍步兵師團的建制有A、B、C三種不同的類型。其中「A」型是加強型,「B」型是標准型,「C」型是特種型。 「B」型師團。「B」型師團是日軍的標准步兵師團。下轄了三個步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一個偵察大隊和一些小股的分支輔助部隊(例如:通信部隊,醫務部隊,軍銜維修部隊,獸醫部隊,水源凈化部隊和防化部隊等等)這些「B」型師團的組成可謂多種多樣。有的師團有騎兵部隊卻沒有半機動半摩托化的偵察部隊。有的師團下轄輕型坦克中隊,或作為師團戰鬥力的補充,或取代了該師團內的偵察或騎兵部隊。還有的師團下轄山地炮兵聯隊卻沒有野戰炮兵聯隊。總之,日軍師團的組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其所處的不同時期,所駐守的不同抵禦來進行調整。 番號不同的師團也有著各自的地域性守衛任務,他們下轄的番號不同的聯隊的兵源是從各個指定的地區招募來的。舉一個例子,隸屬於廣東方面派遣軍第4軍的第14(宇都宮)師團下轄第2(水戶)步兵聯隊,第15(前橋)步兵聯隊,第59(宇都宮)步兵聯隊。師團的輔助性部隊也是從該師團所負責管轄的地區里徵召的,而且這些輔助性部隊的番號通常(不是絕對)就是其所屬師團的番號。比如第14師團下轄第14偵察大隊,第20野戰炮兵大隊,第14工兵聯隊和第14運輸聯隊。也有一些與這個一般規則不同的情況,比如日軍第17「全日本」師團,下轄第1,第2和第3步兵聯隊 
「A」型師團。「A」型師團擁有更龐大的步兵數量。它下轄一支炮兵部隊(番號和所屬師團的番號相同)。該炮兵部隊還附帶配有一支中等規模的重榴彈炮聯隊,也有時是一支師屬坦克大隊。師團中的一些作戰單位也配有簡單的摩托化設備。A型師團似乎包括了第1、第8、第10-12、第15、第19、第20、第23-25、第28、第51和第57師團。比如第4軍的另一個師團——第1(東京)師團,下轄第1(東京)、第49(國府)、第57(千葉)步兵聯隊。其所下轄的偵察部隊,兩個炮兵聯隊,一支師屬坦克部隊,工兵和運輸部隊的番號都是「1」。
「C」型師團。C型師團的建制比較小,下轄2個步兵旅團即8個獨立的步兵大隊和最低限度的輔助部隊,沒有炮兵部隊。C型師團包括第58-70(扣除第61和第64師團)。C型師團的主要任務是參加中國戰場的反游擊戰。比如第69(廣崎)師團是由第69工兵運輸部隊和來自秋田縣、山形縣和青森縣的第82-86,第118-120獨立步兵大隊組成的。
下面是3種類型步兵師團的官方建制,而非實戰建制。實戰建制是會根據部隊所處的不同環境而做出相應調整的。
1940年日軍B型標准步兵師團 CBhLf
總計20000人,7500匹馬*,包括: 
3個步兵聯隊 每個聯隊3845人
1個野戰炮兵聯隊 2480人
(或一個山地炮兵聯隊 3400人,1400匹馬) 1個偵察聯隊 730人 
(或一個騎兵聯隊 950人,1100匹馬) 
1個工兵聯隊 900人 1個運輸聯隊 2480人 步兵小型戰車部隊** 100人 武器:9000支步槍,382挺輕機槍,112挺重機槍,340門50毫米催淚彈發射炮,22門37毫米反坦克炮,18門70毫米營級炮,12門75毫米團級炮,36門75毫米野戰炮,7輛裝甲車或小型坦克(**附加10-17輛小型坦克) *每個步兵聯隊配有710匹用於牽引輜重或負重的馬匹,野戰炮兵聯隊配有2000匹馬,師屬
偵察聯隊配有1300匹馬。
日軍A型加強步兵師團
總計29408人,9906匹馬*,502輛機動車,包括: 3個步兵聯隊 每個聯隊5687人 1個野戰炮兵聯隊 2379人
(或一個山地炮兵聯隊 3400人,1400匹馬
1個中型炮兵聯隊 951人
1個偵察聯隊 730人
(或一個騎兵聯隊 950人,1100匹馬
1個坦克部隊 717人
1個工兵聯隊 1012人 1個運輸聯隊 2729人

武器:10000支步槍,405挺輕機槍,112挺重機槍,72支反坦克步槍,457門催淚彈發射 -炮,40門37毫米反坦克炮,36門70毫米營級炮,24門75毫米團級炮,24門105毫米和 12門150毫米榴彈炮,13輛裝甲車或小型坦克,20輛輕型坦克,48輛中型坦克。 
*每個步兵聯隊配有1083匹馬,但是沒有機動車輛,野戰炮兵聯隊配有2463匹馬和49輛機 動車輛,中型炮兵聯隊配有769匹馬但沒有機動車輛。偵察聯隊配有188匹馬和61輛機動 車輛。醫護部隊配有1468匹馬但也沒有機動車輛,運輸聯隊配有1222匹馬和176輛機動車
輛。
日軍C型特殊步兵師團
總計:13000人,2600匹馬*,包括:  
2個步兵旅團 每個旅團4750人
1個工兵部隊 600人 1個運輸部隊 1800人
武器:6950支步槍,110挺輕機槍,32挺重機槍,112門催淚彈發射炮,16門輕型迫擊炮, o
8門70毫米營級炮

*每個步兵旅團配有500匹馬,運輸部隊日軍步兵聯隊、大隊和中隊:
日軍B型標准師團的一個步兵聯隊是由一名大佐指揮,由配有團級行李車(由負重馬匹和兩輪大車組成)的司令部,三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1099人),一個通訊中隊,一個團級炮中隊(配有4門75毫米團級步兵炮),一個反坦克中隊(配有6門37毫米反坦克炮)組成,有時還下轄一支敢死隊。 }
一個標準的步兵大隊,是由一名少佐指揮,下轄4個步槍中隊(每個步槍連181人),一個機槍中隊(配有12挺重機槍)和一個營級炮小隊(2門70毫米營級炮)。每一個步槍中隊由一名大尉或者中尉指揮,下轄三個有少尉指揮的小隊(每個小隊54人)。每個小隊配有一挺輕機槍,一個催淚彈反射炮和一定數量裝備步槍的步兵。
日軍A型加強師團的步兵聯隊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下轄3個步兵大隊(每個聯隊1626人),一個團級炮大隊(8門75毫米團級炮)而非B型的團級炮中隊。步兵大隊內的每個步槍中隊都有262人,有時這些中隊還編入重武器小隊(配有2挺重機槍和2支反坦克步槍)和軍械小隊。每個步槍小隊有62人。 日軍的騎兵旅團: '
除了騎兵聯隊以外,在配合步兵師團的作戰中,最常見的騎兵建制就是騎兵旅團。四個獨立的日軍騎兵旅團活躍在中國戰場的舞台上。由於中國戰場的廣袤,騎兵部隊的存在對日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日軍也徵召當地的蒙古騎士作為輔助部隊駐扎於蒙古邊境上,這很像1942年德軍在俄國前線利用哥薩克人為他們賣命。一支小型騎兵部隊——第5山地偵察大隊從中國戰場被征調參加了1942年的馬來戰役。每個騎兵旅團編員5000-6000人,由2個騎兵聯隊(每個聯隊950-1200人組成),1個馬匹牽引火炮聯隊,1個小型坦克部隊和若干個運輸,工兵,醫護和獸醫部隊組成。
日軍的裝甲部隊: 在30年代早期,日軍的裝甲部隊數量龐大,而且質量堪比國際標准。然而,後來日軍犧牲了裝甲的防護性能和火力裝備的重量,以追求其輕巧和速度。在1939年夏天與蘇聯紅軍的諾門罕戰役中,日軍裝甲部隊這些弱點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並且在第二此世界大戰中,日軍的坦克設計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然而,1941-1942年,盟軍在面對日軍坦克部隊時缺乏足夠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日軍坦克部隊極具攻擊性,在戰場上很好地展示了他們在夜戰和惡劣氣候中戰斗的能力。日軍部隊的裝甲車和小型坦克常常被用於偵察,每個步兵師都有一個相應的中隊。日軍A型師團里的坦克部隊通常扮演輔助步兵的角色。日軍內部的保守勢力導致直到1942年日軍的第一個裝甲師團才成立。戰爭期間,日軍總共建立了四個裝甲師團。每個裝甲師團通常由四個坦克聯隊和包括一個「機動」步兵聯隊和一個「機動」炮兵聯隊的輔助部隊組成的。坦克聯隊(日語:戦車連隊)配有800-850人,以及屬於聯隊指揮部的27輛輕型坦克和48輛中型坦克,3個坦克中隊和一些供給和服務部門。
個人的一些觀點:縱觀全文,日軍師團的唯一優勢就是人多,一個標準的師團人數就大約20000,
個C型師團人數都有13000,可是這么多的人裝備卻很差。重火炮少之有少。坦克
幾乎沒有重型坦克,為數不多的坦克的裝甲和火力都不行。部隊機動摩托化程度很
低,主要靠馬匹。總共才4個裝甲師團。原來說日軍的實力差沒有什麼直觀的概念,
這樣的裝備配合他們不怕死的精神打打亞洲弱國還可以,根本無法與美蘇較量。

『柒』 抗日時期日軍的編制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
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鐵血軍事 鐵血歷史論壇 )

『捌』 日本軍隊唯一的裝甲師團,第七師團到底能擁有多少兵力

第7師團是在1888年5月12日於日本北海道札幌成立,是日本帝國陸軍由6個區域指揮部重組成1個分區指揮部後,新建立的第1個師團。因其編組地為北海道旭川,又名旭川師團。第7師團建立後,相繼參與日俄戰爭和出兵西伯利亞等重大軍事行動,並在哈勒欣河戰役中受到重大打擊,由第28聯隊為基乾的一木支隊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被殲滅。後第7師團一直駐防北海道,防禦北千島群島方向,於1945年向盟軍投降。1955年12月1日,陸上自衛隊第7師團的前身第7混成團在北海道重建,1962年8月15日正式編成陸上自衛隊第7師團。該師團是陸上自衛隊唯一的裝甲師團,下轄3個特車連隊(裝甲團),1個普通科連隊(機械化步兵團)及若干配屬分隊,共有人數5860人(2012年)。現駐扎日本北海道千歲市,歸陸上自衛隊北部方面隊指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