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國的戰爭是哪裡開始的
①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較量了多少年,打了多少場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從而挑起了和美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從一九四一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五年八月結束。在這幾年期間,兩個國家展開了無數次的較量,大小戰爭也進行了幾百次以上。所以說他們之間的對決引起了一系列的後果,從而導致整個亞洲被戰火所掩蓋,讓很多老百姓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也讓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從而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這兩個國家的軍隊在戰斗中都有各自的一些優勢,最終美國用強大的軍事能力最終擊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使用了原子彈,也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原子彈的戰爭模式,當然也是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對於這場戰爭來說,兩個國家經行了上百次的戰爭,可以說這上百次的戰爭讓整個國家和世界都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問題。所以說現在世界的和平值得珍惜,這兩個國家大小上百次的戰役,確實引起了巨大的災難。
② 二戰中美軍和日本的戰爭
二戰中美軍和日本的戰爭最主要的是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進行的戰爭,范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經過概述
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圍國家為戰場。由日本和美國等同盟國家交戰,戰爭爆發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開始,日本空襲美國太平洋基地,美國對日宣戰後,與日本交戰多年的中國也跟著宣戰,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也對美宣戰,歐亞兩大戰場合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太平洋戰爭參戰國家多達37個,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6000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幾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參與太平洋戰爭的同盟國包括美國、中國、英國、英屬印度帝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荷蘭流亡政府、自由法國和蘇聯。軸心國則主要是日本和其建立的傀儡政權,包括滿洲國、汪精衛政權,以及泰國。另外,日本在其殖民地(如韓國、台灣)徵召了不少兵力,在中國也有很多親日派參與戰爭。
這場戰爭除了日美兩國大型海上戰斗外,同時也導致位於歐洲軸心國集團的滅亡、日後的冷戰局勢、原子彈的使用、反殖民浪潮和日本與中國政治發展,對亞洲與太平洋周邊國家未來發展影響甚巨。
③ 二戰美連軍打日本是哪一年
1941年11月8日,因為日本人炸了珍珠港,美國在一戰時是中立的並發了一筆戰爭財,因此二戰時也想中立,哪想到日本人炸了珍珠港,於是美國人民憤怒的要求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據說丘吉爾是最開心的一個,因為美國宣戰後給了英國人大量救濟。說的有點多,望採納。
④ 二戰中日本是怎麼侵略美國的
偷襲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軍事基地的事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鍾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偷襲珍珠港,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這次戰斗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擊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
⑤ 日本和美國的戰爭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對外擴張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准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洲。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志。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⑥ 日本偷襲美國是在哪次戰爭中
日本偷襲美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中。偷襲地點為珍珠港,時間為1941年12月7日清晨。
⑦ 1900年前,美國和日本發生過戰爭嗎
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入侵日本,其中先鋒好像就是美國。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柏利率領的艦隊抵達日本,駛入江戶的蒲賀海面,開空炮示威, 要幕府締約通商。日本朝野驚慌失措,幕府為炮火的威力所脅迫,接受了美國 提出的條件!次年,幕府同美國簽定了《日美親和條約》,1858年又締結《日美友好通商 條約》。同時俄、荷、英、法也迫使日本締結同樣的條約。
⑧ 二戰時,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是在哪一年
日美談判破裂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
⑨ 什麼時候日本與美國第一次開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羅斯福的回答:「法西斯德國是我們的頭號敵人,法西斯日本不過是希特勒的嘍羅,我們把它放在第二位。」看到美國佬真的被惹翻了,歐洲人放心了。雖然說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駐有重兵,也是其引以為豪的關東軍,但是因為日本和蘇聯在戰法上的不同,使得日本未必就能成功的攻入蘇聯的腹地--遠東。何況一旦日本大舉攻擊蘇聯,在中國東北就可能形成真空。這樣中國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一定會有動作的。何況對於美國來說,和一戰時候的處境相仿,一旦英法完全失敗,那麼美國的經濟就會有很大的損失。美國是一定會參戰的。只是需要一個鍥入點!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9 12:37 戰爭是需要資金做後盾的,日本那時候的國力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就是美國不參戰不加速戰爭的結束,日本也撐不了幾天了。而且他的兵力實在是有限得很,連中學生都不得不參軍了,再打下去,誰來扛槍呀?總不能全都靠僱傭軍吧。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日本拿什麼耗下去呢?
總之靠日本是靠不住的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9 12:43 日本背景是日本軍部正為北進還是南進爭論,而蔣介石為緩解壓力,也竭力鼓動日本進攻蘇聯,日本主動挑釁,也是為了試探蘇聯實力,斯大林當然心知肚明,所以緊急抽調愛將朱科夫,將日本人打了個落花流水,所以日本軍方知道蘇聯不好惹,才打消了北進的念頭,改為進攻東南亞,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令日本頗為顧慮,所以就有了珍珠港事件,可以想像,若不是朱科夫的驍勇善戰,蘇聯肯定會陷入絕境,因為北進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德軍會師,而受到嚴重削弱的蘇聯在以後的國際政治舞台上是沒有多少分量的,人類的歷史會徹底改變是不可能打蘇聯的
在中國剛開始抗戰不久
日本就曾經派遣關東軍去進攻蘇聯
關東軍是當時日軍最精銳的陸軍了
可是卻被蘇聯打得一敗塗地
所以論軍事力量日本跟蘇聯根本不是同個等級的
而德國和蘇聯也不是同個等級的
德國敗給蘇聯是由於氣候的轉變太快 氣溫驟然急劇下降 導致德國遭遇了拿破崙那樣的失敗
要不是氣候因素 憑德國一己之力滅亡蘇聯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開戰3個月就能俘虜100萬蘇軍 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所以說,日本根本就不可能配合德國進攻蘇聯的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9 13:08 德國的作用佔了60%,日本佔30%,義大利佔5%,其他軸心國共佔5%
德國的作用:
把蘇聯差點滅亡,
把法國輕易滅亡,
對英國大轟炸,
消滅幾十萬裝備精良的美軍,日本的作用:
佔領天朝大片土地,
珍珠港和以後的各次海戰消滅幾十萬裝備精良的美軍,
佔領東南亞,
我也認為二戰中最兇悍的部隊無疑是德國,優秀的士兵+智慧的將領組成了最為出色的軍隊,可是人數的差距無疑成為德國的軟肋。在攻打法國時,這個缺點還沒有暴露出來,可到了蘇德戰場,德國兵力就開始吃緊。而且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德國的後勤供應也存在著問題,由於不斷向蘇聯腹地的深入,供應也越來越差。而蘇聯在損失大量部隊後,還是沒有喪失反擊能力。而德國只是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敗了兩仗,就吃不住了。
而有了日本就不一樣了當時日本最大的戰略失誤是沒有配合德國攻打蘇聯的行動,卻去招惹美國!或許是因為資源短缺,或許是氣候的的原因。日本沒有攻打蘇聯!當時看來,蘇聯絕無兩線作戰的能力
1944年日本由於太平洋戰爭失利,海上交通線被切斷,發起的打通中國大陸的交通線戰爭就可見一斑
日本軍隊幾乎是暢通無阻的很快由華北向中原向長沙,直至廣州
打出了一條大陸交通線,也就是今天的京廣鐵路
當年真實的歷史是日本的精銳部隊還沒有出動就打通了大陸交通線
如果日本對蘇作戰,精銳北上,蘇聯肯定抵擋不住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9 13:35 軸心國的1000W部隊同時進攻 恐怕三個月亡蘇聯將成史實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9 20:32 說了這么多 我只想要你知道 其實德國在軸心國集團充當了絕對的主力德國 VS 蘇聯+法國+大半個美國+大半個英國
日本 VS 小半個美國+小半個英國日本承受的蘇聯10%,美國40%,英國的10%的打擊,中國的100%打擊。
德國承受了蘇聯80%,美國55%,英國的80%的打擊,法國的95%的打擊。
只要美國不參戰 那麼光憑德國德國如果一開始就動員,兩個蘇聯加起來它也打得贏。
⑩ 美國對日宣戰是哪一年
美國對日宣戰是1941年12月。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後,美國的遠東政策發生較大變化。10月,美國為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的鎢砂借款。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重申不承認汪偽政權並正式宣布將向中國貸款1億美元。
194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旨在授權總統向反對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的「租借法案」。隨後,羅斯福表示將無條件援助英國、希臘、中國等國家。
4月,羅斯福簽署命令,批准美國軍人可以辭職加入陳納德組建的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以幫助中國同日本空軍作戰。4月和5月,羅斯福兩度批准向中國提供價值9000餘萬美元的軍用器材和武器彈葯。
7月,羅斯福還批准向中國空軍提供裝備和人員。10月,美國向中國派出軍事代表團,美國軍隊開始介入中國抗戰。在美國加緊援助中國的同時,從1941年4月開始的美日談判於11月26日完全破裂。
這樣,美、日兩國最終走到戰爭的邊緣。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由此,美國成為中國抗戰的堅定盟友。
戰爭原因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時日本方面認為通過此次偷襲行動可以打擊美國軍民的士氣。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
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日本於1932年佔領了東三省。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爭,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中正式對日宣戰(194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