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期間為什麼要保護孔子廟
Ⅰ 孔廟簡介
孔廟,即孔子廟,又稱作文廟,是紀念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在中國各地都有。
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
其中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布著2000多座孔廟,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目前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1)日本二戰期間為什麼要保護孔子廟擴展閱讀:
我國各地的孔廟:
1、南京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
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南京夫子廟四毀五建,最後一次破壞於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夫子廟修葺後已接待遊客一億多人,平日接待遊客在十萬人次以上,節假日均達三十餘萬人次上,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
2、曲阜孔廟
曲阜孔廟(Temple of Confucius, Qufu),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
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
曲阜孔廟又稱「闕里至聖廟」,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
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
曲阜孔廟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1961年,國務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現為國家AAAAA級景區,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3、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為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與南京夫子廟、吉林孔廟和曲阜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1306)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重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子廟
Ⅱ 二戰期間,梁思成一個舉動拯救了日本兩座歷史名城,免於盟軍的轟炸。
二戰期間,梁思成一個舉動拯救了日本兩座歷史名城,免於盟軍的轟炸。1986年日本報紙遂以《古都的恩人——中國的梁思成》做了報道。
1945年,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在臨近戰爭結束的幾天里,向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投下了兩千噸炸彈,被炸城市皆成廢墟。
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認定,古老的京都、奈良必然面臨毀滅之災。
對此,精明的日本人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方面參照中國把兩座古城裡大量的珍貴文物遷移到深山秘藏,另一方面對極具文化價值的歷史遺跡,特別是地面建築,全部拆除搬遷,待戰後再按原形恢復。由於建築古跡極多,工程浩大,加之人心惶惶,拆遷工程進展緩慢。
然而,讓日本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美軍鋪天蓋地的轟炸中,京都、奈良兩座古城,竟奇跡般地始終未遭到真正意義上的空襲。
待日本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著名的京都御所整個木構長廊全部拆遷之後,戰爭即宣告結束。遍布於兩城內的宮殿、古寺、古塔等古建築全部得以倖免,從而保留了日本民族之根,也為世界人類文化留下了一筆財富。
為什麼美軍沒轟炸文物古跡最多最好的京都、奈良?這個謎底直到四十年後才得以解開。
據梁思成的弟子、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說,1945年,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成立了中國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梁思成被聘為副主任委員,帶羅哲文至重慶編制一套淪陷區文物目錄,以保護文物免遭戰火焚毀。
就在梁思成編制中國淪陷區目錄的同時,對人類文明成果非常重視的盟軍司令部,通過中方請梁思成把日本的重要文物古跡列成表,並在地圖上標出位置,以便在轟炸中盡可能留意保護。於是,梁思成專門標出了京都、奈良不宜轟炸,後來美軍採納了梁思成的建議,在轟炸中繞開了這兩座古老城市。
1986年,羅哲文到日本奈良開會,把這一段往事告訴了日本學者,日本人聽後既震驚又感激。日本報紙遂以《古都的恩人——中國的梁思成》做了報道。
Ⅲ 孔廟的由來
孔廟由來: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弟子子路為捍衛權臣所殺,孔子哀痛,並於隔年病逝,葬於泗水之濱,弟子守墓三年,聚於夫子墓前哀生痛哭,互道珍重,相訣而去,孔子逝後哀魯公下令以其故居為廟,初立時,僅是座草屋形式的家廟。西元前一九五年,漢高祖劉邦平定英布之亂後,於返京途中,路過曲阜孔廟,高祖以全牛、全豬、全羊脂太牢重禮祭祀孔廟,為後世立下天子祭孔典範。孔子逝後三百多年,史記作者司馬遷到山東游歷,並親訪山東曲阜孔廟,依『史記』所載,當時孔廟和初建時沒有太大的變化,史記太史公曰:『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為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雲。』漢武帝采董仲舒之議,罷黜諸子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孔子儒家思想被納入政治核心,成為中國政治、學術思想主流。此後兩千多年來歷代君王,皆常親蒞孔廟祭孔。即使是胡人政權治理中國,為了拉攏文人,甚至比華夏政權更重世祭孔活動。而孔廟的設立及
祭孔之制定,亦在兩千年來的道統和統治的結合聲中持續發展。
Ⅳ 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修繕工程有序進行,曲阜孔廟有何來歷
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修繕工程有序進行,曲阜孔廟的來歷如下。
一、先秦時期
曲阜孔廟的規模在明朝已基本形成。從明代初期到弘治,孔廟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可以說是在這個時候,孔廟已經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孝宗弘治12年,即1499年。當時,孔廟被一道閃電劈中,包括大成殿在內的120多幢建築都被夷為平地。此後花了五年的時間,花費了十五萬兩銀子才重新修繕。
之後清代對孔廟的修建達14次。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孔廟又毀於雷電火,之後經過6年的時間才修繕完成。
四、現代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孔廟的祭祀活動基本上被廢除,但是曲阜的孔廟卻進行了多次的局部修復。山東省於一九五七年公布山東省文物古跡。曲阜於一九五九年向公眾開放。
一九六一年,中國國務院將孔廟列為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Ⅳ 日本侵佔曲阜視人命如螻蟻,為何卻又保護孔廟
因為日本人很尊敬孔子,而且他們很推崇儒家文化,所以會保護孔廟。
Ⅵ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要接見「孔子後裔」,兩人都說了啥
歷史上確實有這么一個事情,但其實跟所謂「孔子後裔」這個稱號還有孔子都沒有什麼關系,希特勒本人當然也更說不上對中國以及對孔子有什麼訴求,而是當時這個所謂「孔子後人」的孔祥熙,因為一些任務而去跟希特勒談生意。
所以當時的談話肯定大多都是場面話以及中日問題,而且並沒有什麼用,後來德日兩國掀起世界大戰。
Ⅶ 二戰時期日本人真的像影視劇中所描寫的那麼殘暴嗎
恕我直言,影視劇根本沒有拍出日本人的殘暴,尤其是某些抗日神劇中的日本人的形象,那不是殘暴,那是蠢貨。現如今,抗戰電視劇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都有,但是其質量,說句實話根本比不上以前。除了畫面比以前的高清,其他的不管是在尊重歷史方面還是在人物性格設置上面,都比不上以前的電視劇,更別說最開始由八一製片廠出品的老電影了。而這些電視劇里,為了凸顯主人公的形象,將日本人弱智化已經是潛規則了。
濟南的屠城不用說了,也是挺出名的一個事件。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去搜索一下潘家峪。731部隊幹了什麼,這個也不用說了,那些慘無人道的實驗都是有資料記載的,但凡查一點資料,也不會問出如此弱智的問題。二戰時期,日本人在華夏大地犯的罪,他們的殘暴程度,遠遠比現在影視劇要殘暴得多,影視劇里的都是傻子!
Ⅷ 夫子廟的來歷是什麼
唐以前,所謂先聖,或指周公或指孔子;唐以後,則專指孔子,所以孔廟又有先聖廟之稱。漢平帝時,追謚孔子為宣尼公,所以孔廟又稱為宣尼廟,南梁以後,又有宣聖廟之稱。唐玄宗時,追謚為文宣王,又稱為文宣王廟。至明永樂以後,又稱為文廟。民國三年,改稱為孔子廟。
唐太宗對官學內的孔子廟制,有幾項重要建樹:
一是確立孔子為先聖的地位;
二是建立從祀制,在此之前,若以孔子為先聖,祇以顏淵為先師配享;從太宗以後,再擇左丘明以下二十二先儒從祀廟庭。玄宗時從祀者增為十哲、七十二子、二十一賢。
宋以後到明清,從祀制定為配位(有四配)、哲位、先賢、先儒;哲位以下的人數,隨時代而遞增,分列在東西兩廡。自唐以後,從祀孔廟之制,遂成為文人學者最高的榮譽。從祀的標准,依清代的規定是:「闡明聖學,傳授道統。」這是傳統中國文化很重要的特質。
宗教意義
從唐代以後,除曲阜孔廟以外,孔廟不但成為學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學校的中心地;釋奠之禮是國家大典,屬於中祀;教師的地位,透過孔子廟制而神聖化;教育理想也透過孔子廟制而具體化。
因此,孔廟的存在,教育意義重於政治或宗教意義。學校孔廟的建築屬於宮殿式,廟宇朝南,基本上仿自曲阜孔廟,可分為南北兩類:南方式建築,以木材為主,裝飾復雜,屋脊兩端翹起;北方式建築較為樸素,水平式屋脊,枓栱變化少。主要的建築物,包括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廡、明倫堂、欞星門、泮池等。
這種孔廟制也影響到東亞諸國,構成:「東亞世界:極重要的特質之一。今日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所見的孔廟,就是昔日官學的殘影。
Ⅸ 孔子在日本的地位有多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么多年的歷史沉澱下,優秀地中華文化愈發散發迷人的魅力,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人民的喜愛。儒家文化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主流,它的優秀的思想也影響著和教育著很多人。作為鄰國的日本,他們對於孔子文化也是十分尊崇。所以孔子在日本的地位很高,他的地位在日本甚至只居於天皇之下。
在日本有很多的孔子廟,特別是在長崎和東京,這兩個城市的孔子廟更是宏偉,建築也很龐大。這裡面經常有孔子的石塑,也有七十二賢人的畫像,每年都會很多的人前來瞻仰。總之,孔子的思想對於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日本人也時常懷著這份感恩之心,一直尊崇和拜祭孔子。
Ⅹ 二戰時日本佔領北京那麼多年 為何沒有毀掉故宮
1931年9月18日開始的抗日戰爭,日本佔領了大半個中國,日本人對我國領土一直覬覦不已,連南京國民政府都被迫遷都重慶。對於地理位置重要、特產豐美的地方,鬼子向來是寧可屠光全城,不惜一切代價,也絕不放過。但是日本卻從來沒有派兵重擊福建。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放過閩南以及閩西等內陸地區呢?
在戰爭中中國更是遭受了巨大的傷痛,但日軍也並非所向披靡,在面對廣西地區的戰役時,日軍付出的代價比中國軍隊更加慘痛,很多當年參加過戰役的日本老兵都說:「這是我們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統治北京八年,故宮還能基本完好的保留下來呢?日本軍隊的殘暴和無恥,在當時三大法西斯里可是首屈一指的。
是日本人大發慈悲嗎,看看1938年南京陷落的情景吧,當時日本人展開瘋狂屠殺,30萬人遇難。南京諸多文物古跡也毀於一旦,日本人有計劃的對六朝古都南京的文物進行摧毀,夫子廟付之一炬,牛首山的歷代寺廟宇盪然無存,珍貴的古書全部運往日本。
北京和故宮能夠避免戰火的焚毀和敵軍的劫掠,原因是多方面的,乃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首先和當時華北戰場的形勢有關。日軍佔領北京之前,平津已經近乎不設防,因為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日軍佔領北京異常的順利。七七事變後,駐守北京的29軍因為實力懸殊太大,僅僅堅持了一天就被迫撤出戰斗,北平被日軍佔領,可說是兵不血刃。
得來如此容易,報復的心理自然也就大減,日軍在北京城耀武揚威,戰爭初期的宣傳還是「中日友好親善」那一套,企圖繼續削弱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
日軍於1944年對廣西發起進攻。當時,駐守廣西地區的中國軍隊數量不足。就算是算上民兵也不足2萬人,但日軍卻為了對付這2萬人,足足集結了15萬兵力和大量重型武器。
直到當年11月,廣西守軍戰死1萬2千人,而日軍付出了3.2萬人的傷亡。這場戰役讓日本人刻骨銘心,一向在戰爭中佔有優勢的日本人在這次戰役中卻吃了大虧,日本人甚至說出「想要摧毀華夏,一定要先打湖南;而想要滅亡中國,一定要先佔領廣西。」的話語。
原因有政治和客觀兩個方面,政治原因是:
1、日本在他終極目標中描述稱,在稱霸全亞洲征服中國後,將把日本帝國的首都搬到北京,天皇將直接入住紫禁城。
2、那時候,北京不止有日本人,還有許多列強派來的人員。日本人為了保留國際形象,不能做過多破壞。
3、顧忌偽帝溥儀的面子,畢竟這些皇宮王府曾經是愛新覺羅氏的私產,日寇還要利用溥儀的影響力。
可以說,今天我們能看到故宮等文明古跡,也算是陰差陽錯,有運氣的成分。因此,我們才更應該懂得珍惜,既要珍惜不再讓它們被別人奪走,更要珍惜不要亂畫亂刻破壞了。大家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