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多少導彈
Ⅰ 日本的空艦導彈有哪些
決定日本海上作戰能力的還不僅僅是日本的艦隊,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大量的支援戰斗機和其所搭載的遠程反艦導彈才是對中國海軍最為實質的威脅所在。戰後由於美國政府對日本軍事力量的限制使日本空中力量的裝備發展在半個世紀中並不平衡,日本的空中打擊力量和遠程攻擊機的發展一直受到美國政府和軍隊的壓制。其實質上是被確定為一支作戰范圍有限的戰術空軍,而裝備發展也是以仿製從美國引進的作戰飛機為基礎。日本空中自衛隊先後裝備了引進美國技術生產的F-86、F-104、F-4EJ和F-15J戰斗機,從美國引進的先進戰斗機使日本空中作戰力量在裝備技術水平上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標准。隨著日本國內工業技術和經濟實力的發展,日本已經不再滿足於仿製美國的作戰飛機,開始向發展適合自己本身軍事需要的作戰飛機進行努力。日本為空中作戰力量發展先進戰斗機的努力。一方面是要使日本空中自衛隊能夠獲得適合本身戰術需要的現代化戰斗機,另外一方面也是准備通過對性能較好的作戰飛機的研製,盡可能的恢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破壞的空中裝備研製能力。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先後通過仿製T-33教練機、研製T-1/2教練機和F-1支援戰斗機來逐步恢復自身的航空製造水平。1984年日本防衛廳又提出並且初步確定了新型支援戰斗機的基本設計要求,這就是當時的FS-X,也就是後來名噪一時的日本F-2支援戰斗機。日本防衛廳對新型支援戰斗機所提出的技術指標仍然是以對海攻擊為主,FS-X戰斗機在執行對海軍作戰任務時可以同時攜帶4枚反艦導彈,在掛載4枚反艦導彈和2枚空空導彈執行反艦作戰任務時的作戰半徑要不低於800千米。FS-X戰斗機在執行對空作戰任務時可以攜帶6枚空空導彈,其中具備中距迎頭攔截能力的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為2~4枚。FS-X戰斗機具備較大的航程和完善的航空電子設備,有能力在夜間和惡劣氣候條件下執行對艦(地)攻擊和對空作戰任務。從這項計劃要求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FS-X主要是要突出空中對艦打擊能力的提升,而FX-S研製的時期正好是反艦導彈逐步代替航空炸彈作為空中對艦攻擊主要力量的變革時期,此時日本與支援戰斗機配套的空射型反艦導彈的研製起步也不算晚。
1973年,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和三菱重工株式會社一起開展日本航空自衛隊提出的空艦導彈論證和研製工作。憑借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能力,1977年就進行了第一次空中飛行試驗。1979年3月,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新島試驗場用21枚樣彈進行了攻擊海上固定目標試驗和作戰適應性試驗,導彈的飛行性能和作戰性能都得到了充分考核。1979年8月,由F-1戰斗機發射了4枚試射彈,全都准確命中了40千米外的靶船。從而完成了定型試驗。新型導彈被正式命名為ASM-1,於1980年投入量產,次年正式裝備日本航空自衛隊,因此也被稱為「80式」或「81式」空艦導彈。
ASM-1空艦導彈全長3.98米,彈徑0.35米,翼展1.19米。發射重量600千克,發射高度760~3048米。最大射程50千米,巡航高度15米,飛行速度馬赫數0.9。ASM-1外形和美國「魚叉」反艦導彈非常相似,採用正常式氣動布局,彈體頭部帶半圓形整流罩,彈翼和尾舵呈X—x形配置,處於同一平面,4片穩定彈翼位於彈體中部,4片控制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尾部呈平底形。導彈採用模塊化設計,從前至後可分為5個艙段:導引頭艙、控制艙、戰斗部艙、發動機艙和尾艙。其中導引頭艙內裝有三菱電子公司的單脈沖主動雷達導引頭;控制艙內裝有日本航空電子設備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日本無線電公司的ANV-7調頻連續波無線電高度表以及自動駕駛儀和電池組;內裝200千克半穿甲/爆破戰斗部,配用觸發延時引信和近炸引信。發動機為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尾艙段主要裝有電動舵機和舵面。
1986年,三菱重工開始了增程型ASM-1C空艦導彈的研製工作。在保持基本氣動外形、導引頭和戰斗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對導彈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ASM-1C的發射重量由ASM-1的600千克降低到510-T-克,射程卻增至55~65千米(不同途徑獲得的性能參數有差異)。1992年ASM-1C設計定型並量產服役,也被稱為「91式」空射反艦導彈。
ASM-2導彈依然由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和三菱重工承擔研製和生產任務,試驗工作在1989年就開始展開,至1991年順利完成了技術試驗,據稱試射彈全部命中目標。從1992年開始,航空自衛隊使用了F-4EJ和T-2/F-1戰機,分掛載飛行和實彈發射兩個階段進行了10枚導彈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ASM-2空艦導彈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航空自衛隊的要求。1993年,ASM-2完成定型試驗,並進行小批量生產,當年航空自衛隊就訂購了25枚。1995年,ASM-2空艦導彈正式裝備航空和海上自衛隊,亦稱「93式」空射反艦導彈。
ASM-2彈長3.98米,彈徑350毫米,翼展1.19米,彈重610克,巡航速度為馬赫數0.9。從外形上看,ASM-2與ASM-1十分相似,但改用渦噴發動機取代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射程增至150千米。ASM-2的制導方式為慣導+紅外成像制導,採用先進的紅外成像和圖像處理系統。在當今世界各國裝備的反艦導彈中,採用紅外製導的型號非常少見,射程超過100千米的紅外製導反艦導彈可以說僅ASM-2一家。日本技術人員敢於採用這種幾乎獨創的制導模式,體現出了他們對電子元器件優良品質的充分信任。雖然日本自衛隊和民間刊物對ASM-2獨特的制導模式推崇有加,航空自衛隊與三菱重工還是於1996年左右為ASM-2研製了反輻射導引頭。反輻射型ASM-2據稱已於2000年前定型並量產服役,也使日本成為當今世界為數不多的幾個能獨立研製生產反輻射導彈的國家之一。
2006年10月份出版的一本日本軍事刊物上,刊登了一張照片:一架F-2戰斗機攜帶著兩枚從未見過的反艦導彈,尖銳的頭部和彈體上的沖壓發動機明確地告訴人們它是一種超聲速導彈,圖註上文字說明的中文大意是:2006年8月10日,駐岐阜基地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開發實驗團的F-2A戰斗機正在進行新型ASM-3超聲速飛航式導彈載飛彈(「載飛彈」就是尺寸、外形、重量以及重心位置等各方面特徵與真彈完全相同的模型)搭載實驗。該彈採用了特有的「整體火箭沖壓發動機」,可以超聲速飛行並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尺寸比EASM-1和ASM-2都大,彈體下方有兩個沖壓發動機進氣口。這些文字明確地告訴人們——這是一種名為ASM-3的日本新型飛航式導彈。2006年10月26日,英國《簡氏導彈與火箭》又報道了ASM-3首次試射取得成功的消息。
從照片上看,ASM-3型導彈僅有安裝於彈尾的一組控制面,共三片,三個舵面的夾角呈120度分布。根據一般的飛行控制理論和常識,採用這種除尾舵外沒有任何其他控制面、過於簡單氣動布局的飛行器,在空中高速飛行時較難改變飛行姿態,轉彎半徑大、耗時長,尤其是在低空,想要做出比較復雜的機動動作近乎不可能。從已知導彈型號看,只有一些用於打擊固定目標、對於命中精度不是十分高的地地彈道導彈採用這種氣動外形(有些重視精度的地地彈道導彈也有不止一組的控制面)。也就是說,ASM-3型導彈的彈道軌跡比較簡單,不大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流行的低空突防+末端機動的飛行模式。
對於該型反艦導彈目前國內各方面的資料來源並不多,而有些學者認為ASM-3反艦導彈很可能採用一種極為少見的彈道模式:高空突防+末端大角度俯沖攻擊,亦稱「過天頂攻擊彈道」。之所以說這種彈道模式少見,是因為目前「已知」採用「過天頂攻擊彈道」的飛航式導彈只有一個型號,那就是原蘇聯的X-15C(北約編號AS-16,綽號「反沖」)超聲速空射飛航式導彈。X-15C的突防方式十分奇特:導彈發射後先爬高到4萬米高空。然後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搜索目標,發現並鎖定目標後立刻關機,轉入大角度俯沖,在近似垂直加速中將速度加到馬赫數5。這種「高拋下擊」的彈道模式與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十分類似,因此X-15C也被描述成為一款「准彈道飛航式導彈」。「過天頂攻擊彈道」正處於「海麻雀」、「密集陣」、「海拉姆」等西方國家海軍普遍裝備的近防武器的盲區,即使是荷蘭「守門員」之類的「具備過天頂攔截性能」的近防炮,也難以攔截速度如此高的目標。
ASM-3的氣動外形與傳說中的X-15C非常相似。前面已經說過。ASM-3不大可能具備低空突防能力,那麼也就意味著其很有可能採用「高拋下擊」的「准彈道飛行模式」。這樣一來,只有馬赫數3左右的速度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有一定反彈道導彈能力的區域防空導彈來說,彈道軌跡簡單、速度低於4倍聲速的目標完全可以攔截(等於是一枚低速彈道導彈)。因此,ASM-3導彈的速度可能達到馬赫數5以上!而英國「簡氏導彈與火箭》則宣稱ASM-3使用的是「雙沖壓發動機」,還有消息稱該彈「發射和加速階段由組合循環式火箭發動機推進,在超聲速巡航階段由吸氣式沖壓發動機推進」。ASM-3的裝備服役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看到了日本軍事力量開始突破專守防禦的底線而向進攻性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通往西太平洋的路上,穿越輕津海峽只是中國海軍剛剛邁開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將更多。不言而喻對於此次穿越輕津海峽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而言,雖然日本擁有東亞地區除美國以外最為強大的艦隊,但是這些搭載上述先進空艦導彈的日本支援戰斗機才是最具威脅的對手。它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從任何方向上對在有爭議海域活動的敵方艦艇編隊發動飽和打擊,而面對這種夾雜著亞聲速和高超聲速導彈的打擊波,當前我們的海上防空力量還是顯得比較單薄。因此,大力發展艦載防空武器系統,不斷提升艦隊的綜合防空能力,加強海上空中力量的建設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海軍建設的重點。只有在保證在戰區上空絕對安全的時候。海軍的水面艦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日本88式反艦導彈
88式(SSM-1)反艦導彈的射程超過150公里,具有超視距反艦交戰能力。該導彈由一枚固體助推火箭發射,發射後用渦輪噴氣發動機進行遠程巡航。據報道該發動機是三菱公司TJM3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改進型,重45公斤,可產生200公斤的靜推力。SSM-1導彈重660公斤,能夠攜帶225公斤的高爆彈頭。SSM-1B艦載型導彈1993年開始服役於水翼快速攻擊艇,它的射程和重量與SSM-1一樣,但其雷達系統和電子設備則更加先進。
2001年1月,隨著24輛六聯發射器自行載車的交付,日本陸上自衛隊(JGSDF)的SSM-1反艦海岸防禦導彈(Type88)的部署工作已接近尾聲。這些發射車是對現役78輛發射車的補充。
SSM-1導彈的射程超過150公里,具有超視距反艦交戰能力。該導彈由一枚固體助推火箭發射,發射後用渦輪噴氣發動機進行遠程巡航。據報道該發動機是三菱公司TJM3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改進型,重45公斤,可產生200公斤的靜推力。SSM-1導彈重660公斤,能夠攜帶225公斤的高爆彈頭。SSM-1B艦載型導彈1993年開始服役於水翼快速攻擊艇,它的射程和重量與SSM-1一樣,但其雷達系統和電子設備則更加先進。
繼SSM-1之後的XSSM-2導彈的研發工作正在繼續,並計劃於下一財年完成。該型導彈將由艦船和海岸防禦發射車發射,射程為250公里,能夠使用艦載垂直發射管發射。其目標識別能力有所提高並具有地形跟蹤飛行能力。全壽期費用比較低。
XSSM-2項目始於1994財年,真正開始則在1997年。估計整個研發費用(包括飛行測試)將達到1860萬美元。現階段的研發工作於1999財年開始,包括研製助推器、終端制導和靜態測試設備。
Ⅱ 日本有哪幾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
金剛級四艘,金剛號,霧島號,妙高號,鳥海號,關於金剛級的詳細情況有朋友給出了。
愛宕(dou)級,目前只服役一艘,是金剛級的改進型。
"愛宕"級驅逐艦與"金剛"級驅逐艦最大的不同是其上面的"宙斯盾"系統升級到了"宙斯盾"基線7。"宙斯盾"基線7的核心是SPY-1D(V)相控陣雷達,這套系統能讓戰艦同時探測和跟蹤1000個目標,並同時打擊其中的20個目標(但在實戰中可能只能做到跟蹤900個,打擊12個)。而且,還具備了跟蹤彈道導彈的能力。"愛宕"級驅逐艦裝備了2組美製MK-41型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包括艦艏的64組發射單元和直升機庫頂部的32組發射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導彈發射裝置,具有隱蔽性強、發射速度快(最高達1枚/秒)、反應時間短、可全方位攻擊等優點,而這些特點對抗飽和攻擊特別重要。MK-41在使用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根據需要靈活配備除"拉姆"防空導彈之外的美國海軍所有類型的導彈。MK-41採用熱發射技術,導彈尾焰在發射井內產生的燃氣由專門設計的排氣道來釋放。目前"愛宕"級上裝備的還是RIM-66 "標准"-2MR BlockⅢA/B型防空導彈。"標准"-2MR BlockⅢA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167千米,射高10-19800米,採用中段慣性加無線電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復合制導。與"標准"-2MR BlockⅢ相比, BlockⅢA型的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配備的高爆戰斗部的爆片也具有更大的速度,對來襲目標的毀傷能力更大。而且能夠更加有效地對付超低空高速小目標(如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可在距艦20-25千米處攔截距海平面10-15米高度超低空飛行的目標。"標准"-2MR BlockⅢB型是"標准"-2系列中的最新型號,導彈因為加入了一套輔助紅外感測器而變成了雙模式末制導,並擴展了導彈制導邏輯運算功能,使導彈能夠更好地處理從艦上感測器和導彈尋的器上傳來的信息,從而提高了導彈在最後飛行階段對付重要目標的性能。在"標准"-2導彈飛向目標途中,通過數據鏈從MK-99導彈火控系統接受相控陣雷達發出的目標修正指令,並及時改變彈道,以最捷徑飛向目標。在導彈飛行末端,由SPG-62火控雷達為導彈半主動雷達尋的末制導系統提供末端跟蹤及目標照射,以引導導彈准確命中目標。
未來,日本還要在"愛宕"號上裝備具備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標准"-3 BlockⅠ防空導彈。"標准"-3導彈飛行速度可達12馬赫,最小攔截高度為15千米,最大攔截高度122-160千米,對於高空目標最大射程可達425-500千米。
"愛宕"級直接引進了美國"宙斯盾"作戰系統的組成部分--SQQ-89(V)10綜合反潛作戰系統,而沒有沿用"金剛"級上的國產系統。這套系統具備了遠距離探測多類型水下目標的能力和對淺水水域的低雜訊潛艇和低速航行的潛艇的優良探測能力。"愛宕"級上裝備的反潛武器是RUM-139"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MK-46 Mod5型及73式輕型反潛魚雷。同時,還裝備1架SH-60J多用途反潛直升機。RUM-139"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最遠射程28千米,可對處於水深40-1000米的潛艇展開攻擊。其戰斗部為一枚MK-46 Mod5型反潛魚雷。"愛宕"級有16個MK-41垂直發射單元裝備"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備彈16枚。日本目前正在以國產97式魚雷為戰斗部研製國產新型反潛導彈。MK-46 Mod5型反潛魚雷最高航速44節,射程11千米/40節,作戰深度6.1-457.2米,其制導精度很高,並具有多次重復攻擊的能力,制導系統在丟失目標後可重新進入搜索狀態,直至動力耗盡為止。"愛宕"級的近防系統是2座MK-15 BlockⅠB型"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布置位置為艦艏、直升機庫上各一座。電子戰裝置為NOLQ-2綜合電子戰系統和4座MK-36 Mod12型箔條誘餌發射裝置以及魚雷誘餌。對海作戰武器則是8枚90式反艦導彈。而"金剛"級上裝備的則是美國的UGM-"魚叉"反艦導彈。
此外,"愛宕"級的艦體也在"金剛"級的基礎上做了重大改進。如增設了直升機庫,桅桿改為迎風傾斜式整體桅桿等。
Ⅲ 2021年10月14日普京向日本發射了多少核彈
沒有發射一顆,因為截止目前為止核彈用於戰爭的只有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其他都沒有再使用過核彈。
Ⅳ 日本那麼大 需要用多少導彈才能炸平 求解 最好清楚點的 帶解釋 我是說一分鍾內炸完
從發射架起算的話,一分鍾內是不可能了。多少導彈這是很籠統的說法,因為沒有計算彈頭和導彈種類根本無法回答。
不同彈頭效果完全不一樣,而且各種不同戰斗部還要計算當量,戰斗部有常規TNT戰斗部、白磷戰斗部、鋼珠戰斗部、核戰斗部等等等等。舉個例子,常規TNT戰斗部如果當量夠大以噸計算(在現役彈道承受范圍內)那麼它的傷害不小,毀滅范圍不會很大,通常不會超過幾公里。如果用核戰斗部,毀滅范圍可以在理論范圍的幾公里至幾百公里內。
不同的導彈的載彈量也不一樣,如果按樓主所說以最快的速度擊毀日本的話,最好用的應該屬於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容易被攔截)。
常規戰斗部的導彈需要數量如2樓所說。
戰略導彈的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毀滅日本,以40萬當量為單位一個核彈頭可以毀傷70(粗略計算)萬平方公里,毀滅日本大約需要6枚此類導彈。即使加上復雜地形和失誤幾率20枚足夠了。
Ⅳ 日本有導彈嗎
眼下,日本正在積極踐行著其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的要求,即使其防衛政策有所轉變,使武器裝備由防衛型向攻擊型邁進。此舉破壞了"和平憲法",也讓眾人認為日本自衛隊已經脫離的"自衛"范疇。日本的武裝力量的任務面不再被局限,將涉及到更遠的地區,更廣泛的作戰范圍。
在這種政策下,日本防衛省於近日還決定研製一款空基巡航導彈,其射程據稱達到了400千米左右,可以在周邊海軍作戰艦艇的防空圈外實施打擊。
掛載ASM-3的F-2戰斗機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這款導彈一旦研製成功會首先裝備到日本F-35隱身戰斗機上,導彈也可以由日本國產F-2戰斗機掛載。
日本是一個典型的二戰戰敗國,該國沒有任何權利研製或者裝備攻擊型武器,這也是日本沒有任何一款射程超過300千米的導彈的原因。在"冷戰"的高峰期,蘇聯和美國各自裝備了大量的500千米以上射程的各型導彈,但日本也只有120千米射程的導彈用作自衛。在近些年,美國愈發認為亞太地區的威脅日益突出,因此也放寬了對日本的限制,希望日本能為美國分擔防務壓力,日本在今天也就更有底氣研製射程更遠的新型導彈。
Ⅵ 關於南宮是否有日本留下來的四十枚導彈
二戰時只有德國擁有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日本人沒有導彈。所以南宮也沒有日本留下來的四十枚導彈。
Ⅶ 小日本有多少導彈能打到我國,我國有什麼對策
由於戰後條約的限制
日本是不能公然發展攻擊性武器的
尤其是遠程導彈
不過
日本一直沒有放棄稱霸世界的野心
大隅登陸艦
金剛驅逐艦
H2運載火箭
都是隨時可以作為攻擊性武器投入使用
尤其是H2運載火箭
可以把5噸以上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也就是說
H2完全可以搖身一變
作為液體發動機洲際導彈
將數噸彈頭投射至8000千米以外的目標
而日本一直在大力發展核工業
隨著一大批快速增殖反應堆的投入使用
目前的核儲備已經完全達到核大國的水平
加上日本是除美國外唯一擁有依靠計算機就可以模擬核爆炸的國家
製造核彈頭對它沒有任何困難
在必要的時候
日本完全可以製造將近6700枚2萬噸級的原子彈
一旦和H2火箭結合
日本的洲際打擊能力將大大超過"專屬防衛"的限制
成為一個擁有強大威懾力的軍國主義國家
這是任何人----除了日本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以日本目前的工業能力
在戰時狀態
日本可以在一個月內製造至少10枚H2洲際導彈
對中國的壓力可以...
Ⅷ 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多少導彈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有過9艘導彈艇
50噸級I型導彈艇的3艘(已退役)
200噸級隼級導彈艇的6艘(現役)
Ⅸ 日本導彈部隊每次試射多少枚導彈呢
日本導彈部隊每次試射10枚導彈。1992年進行了作戰適應性試驗,分為掛載飛行、實彈發射兩部分,載機為F-4EJ和T-2改型機,共發射10枚導彈其攻擊包線、命中概率和破壞威力均達到了設計要求。
Ⅹ 日本有多少枚核導彈
美國防止日本擁有核武器,所以日本本身也不想擁有核武器,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所以研製熱毒素武器,這種武器光殺死生物,不毀滅礦藏。日本迫切想要這種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