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歪把子機槍子彈匣在哪裡
❶ 槍械普及帖,何為歪把子機槍,它的彈夾在哪裡
正式名稱叫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沒有彈夾,從上方的小坑往裡填子彈
❷ 歪把子機槍子彈放在哪
供彈設計比較有意思,側面供彈,但是又和別的側面供彈的槍械不太一樣。在槍身中部左側,一個專門的彈斗,彈夾放在裡面。這是一種,還有一種特別設計的供彈裝置,彈匣,由於這東西和三八大蓋一個口徑,子彈通用,可以把5個三八大蓋彈夾並排放在一起,裝載彈匣里。不過歪把子結構復雜,故障多,是二戰最爛的機槍之一。
❸ 二戰時日本歪把子彈夾多少發子彈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為了達到戰技要求,該型輕機槍採用了一個能從上面裝入6個彈夾(每個彈夾5發子彈,合計30發槍彈)、形狀酷似「漏斗」的裝彈機。在這個裝彈機的前面,裝有一個帶彈簧軸的壓彈蓋板,當要向裝彈機中裝入槍彈時,先向前上方扳開壓彈蓋板,接著向裝彈機中放入6個彈夾,然後扳回壓彈蓋板,使裝彈機中的槍彈被蓋板壓住。既可確保槍彈不致從裝彈機中掉落出來,又可使槍彈穩固地保持在進彈位置上。
❹ 鬼子的歪把子機槍為何看不到彈夾或是彈鏈
看到紅圈裡面那個東西了嗎,那是歪把子的供彈漏斗,可以放六個五發彈夾,彈夾與38式步槍通用。
❺ 日本的歪把子機槍是怎樣裝彈的
歪把子機槍有兩種型號,一種是翻蓋式子彈內置的,一種是彈夾式的。影視劇裡面的歪把子大部分都是翻蓋式的,把歪把子上方的斜口上翻蓋打開,一發一發的上子彈,就像上步槍一樣。不過現實中日軍通常使用子彈條,一次上10發,共計能容納20發
❻ 二戰時期日軍機槍
二戰期間,在日本陸軍中,步兵被稱為「軍的主兵」,在戰場上承擔著最多的任務。裝備日本步兵的最為重要的輕武器是步槍、刺刀、輕機槍、榴彈發射器和手榴彈。簡單地說,在1930年,日本陸軍裝備還算較好,但到1943年,盟軍輕武器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要遠遠超過日軍,此時雙方根本就不在同一個檔次。本文將介紹幾款二戰時期日軍常用的輕、重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
1922年(大正十一年)日軍採用的第一種制式輕機槍,因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被設計成向右彎曲的式樣,在中國被俗稱「歪把子機槍」,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是日軍侵略中國時日軍步兵班主要的輕機槍之一。
十一年式輕機槍自動方式為導氣式,冷卻方式為氣冷式,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發射三八式步槍用的6.5×58毫米步槍彈,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這種機槍最為獨特的是彈斗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斗容量為30發,彈斗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裝彈夾。彈鬥上方的壓彈蓋板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的空彈夾打完後從彈斗底部開口漏出,上面的彈夾在自身重量和壓彈蓋板的壓迫下進入進彈位置。彈斗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彈口,然後推彈入膛,依次反復。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容易造成退殼不暢。理論上只要不斷向彈斗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葯裝填煩瑣,實際射速很難達到理論射速500發/分。在實戰中亦存在槍管過熱(槍管固定,不能更換)、結構復雜易出故障、槍托歪使得射擊出現偏向等問題。十一年式輕機槍從1923年,即大正十二年開始裝備部隊,當時日本各地所有部隊都以1挺/大隊的比例裝備十一年式輕機槍,到第二年,每個中隊都裝備了1挺。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共生產和裝備了5000挺十一年式輕機槍。但在實戰中,這種機槍暴露出各種缺點,由於彈斗完全暴露在外,沙塵落在彈殼上,機槍很容易出現故障,後來被九六式輕機槍所取代,但該機槍仍在繼續使用。十一年式輕機槍從1923年到1941年連續生產了18年,共生產了29000挺。
【九六式輕機槍】
1936年,日軍針對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綜合了十一年式及捷克ZB26輕機槍的特點,由南部麒次郎創立的中央工業會社設計了九六式6.5毫米輕機槍。
九六式輕機槍採用30發彈匣供彈,彈匣裝在機匣上方,由於其提把、小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