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秋文化是什麼
A. 中日韓三國在中秋的時候分別有什麼樣的習俗
韓秋夕去掃墓、修墳頭,舉行有趣的民俗活動、唱歌跳舞;我們向月亮祭祀、賞菊,登高,吃螃蟹吃月餅;日本舉辦隆重的歌舞晚會,慶祝豐收 ,喜歡進行祭祀。
B. 日本過中秋節嗎
日本過中秋節。
在日本其實是有中秋節的,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日本人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他們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這個習俗在日語里被稱為「月見」。
日本的中秋節,首先是從祭供月亮開始。祭月既是對自古就有的月亮信仰的繼承,也融合進了慶豐收的內容,而且它主要是一種感謝上天佑助豐收的祭禮,這時月亮成為上天的代表。所以最熱鬧的不是家庭,而是神社。人們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擺上芒草或其他鮮花,供上剛收獲的農作物。
日本各大神社都會舉行賞月晚會,叫「祭月」。晚會上會表演傳統的歌舞,譬如巫女們表演嫦娥,許多人都會去神社參加祭月活動,觀看歌舞表演。
日本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就是賞月啦,在日本也不例外,被人們稱之為「月見」(月見/つきみ),這一天夜晚的月亮稱作「中秋名月」(中秋の名月)。
在日本,賞月可不僅限於中秋。除了農歷八月十五以外,農歷九月十三日被稱為「十三夜」。這是日本本土傳統的賞月日,而十五夜則是從中國傳入的。只在十五夜或是十三夜賞月在日本稱作「片月見」,據說這是不吉利的,所以一般來說,日本人在這兩個夜晚都會賞月,這才算是完整的中秋活動。
由於中秋時期正好是各種農作物的收獲季節,日本人會在這一天舉行祭祀祈禱豐收,向神明進獻貢品,來表達對自然的感激之情,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除了上貢以外,日本人還會掛芒草,因為芒草具有保佑五穀豐收的寓意,除此之外芒草還被視作驅邪避凶的植物,因此祭月之後的芒草仍會被留在家中,寓意著驅除災難,守護家園平安順利。
日本過中秋,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不吃月餅。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唐朝中秋節被傳入日本時,月餅還沒有誕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盛產稻米而很少有麥子,做不成月餅。盡管中秋沒有月餅,日本人依然有他們獨特的傳統食物,那就是月見團子。
C. 中秋節傳到日本,是在哪個時期
中秋節在我們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歷史非常的長,中秋節現在在我們國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法定節假日,我們每家每戶都會過中秋節。中秋節甚至在很多別的國家也會過。因為文化是傳播的,那麼我們古代的中秋節是在什麼時候傳到日本的呢?中秋節大概是在唐朝後期傳入日本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代,對外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頻繁。唐朝的經濟文化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有很多中外的使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秋節傳入日本的吧。但是日本並沒有嫦娥奔月的這個說法,而且日本對中秋節的重視遠遠不如我們,中國人對中秋節更為重視。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中秋節是會賞月的,日本的中秋節,日本人也是會賞月的,而且他們也會擺一桌子的美食,這個就是受我們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吧。
D. 中秋節是哪個國家的習俗
中國的許多文化,在古時就流傳至今,影響至今,其中就有一些節日,影響著一些國家,那麼世界有哪些國家過中秋節呢?哪些國家有中秋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歷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修造吉日
世界哪些國家過中秋節
中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
韓國在歷史上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一直到日本殖民時期,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漢語中稱呼「中國人」為「deigoren」,意思是從大國來的人,可見當時中國文化對韓國影響之深刻。
在韓國,中秋節非常隆重,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與父母團員,出現了返鄉大潮,有點中國春運的味道。中秋節韓國放假2天,如果趕上了周末,就是4天的小長假。在韓國中秋節也是祭祀的日子,在這一天的一大早,各家各戶就會擺上很多的貢品還祭祀逝去的祖先。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出行吉日
越南
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深刻。越南人也過中秋,不過文化氛圍比起韓國日本要少很多,商業氛圍很濃,是商家促銷的好日子。在越南,中秋節更多的是孩子們的節日,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中秋節越來越成為越南年輕人嚮往的一個節日了。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領證吉日
馬來西亞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
日本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
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E. 日本中秋節吃什麼
日本是沒有吃月餅這個概念的。他們在賞月時吃的是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一些餐飲品牌,會推出「賞月限定」產品。比如金拱門每年都會有的月見漢堡,各種食物都是圓月的造型,看上去溫暖又溫馨。
在十五夜,日本鄉村民眾有一個習俗就是祭月、慶豐收,為了對自然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人們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擺上芒草或其他鮮花。供上剛收獲的芋頭、紅薯、白蘿卜、豆子等。用新糧做的食物,如團子、饅頭、年糕、米飯、面餅等,還有蘋果、梨、柿子等水果。
有的地方還擺上水酒,旁邊放上燈籠。在這些供品裡面,最重要、最有十五夜節日特色的是芒草(ススキ)、芋頭(里芋 さといも)、月見団子。
在日本也有中秋賞月的習慣:
據說這習慣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唐朝),從中國傳入的。在日本後來與農業活動相結合,也稱「芋明月」,或中秋明月。
起初,貴族們在中秋時一邊欣賞倒映在水面和酒杯里的月亮,一邊聆聽詩歌或用管弦演繹風流韻事。這種賞月活動得到廣泛舉行,是在江戶時代,但賞月這種風雅之活動,也被演變成「慶祝收獲、祈禱來年豐收的收獲祭」了。
F. 日本和韓國的中秋節分別叫什麼有什麼習俗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3天假。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松餅。
G.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嗎
日本不過中秋,但在舊歷8月15至16日的晚上、9月13日至14日的晚上會舉行賞月活動。在日本國民談論有關賞月的話題時,如果提到「十五夜」「十三夜」時,便指的是這兩個時間段的賞月了。據稱,日本大約從繩文時代就開始有吟月的習慣。
恰好在8月15日賞月的日子裡,也是日本收獲芋頭的時節,日本有吃芋頭的習慣。隨著賞月的市民化,在江戶時代前期,八月十五之夜,人們吃著煮芋頭、糯米團子,夜遊賞月的做法成為一般大眾普通接受的方式。
在日本使用農歷的時候,將八月十五之夜的月亮稱為「中秋的明月」(中秋の名月·ちゅうしゅうのめいげつ)。
如果天公不作美,中秋晚多雲遮住了月亮,日語中稱為「無月」( 無月·むげつ);中秋晚上遇到下雨,則稱為「雨月」(うげつ)。
H. 中秋節傳到日本,是在什麼時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別稱有女兒節,八月節、秋夕等。在中國,「中秋」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八月因其恰值三秋之半,這也是「中秋」在中國最早的含義;二是指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
所以中秋對日本人來說不僅意味著賞月,還要向神明進獻貢品,感謝神明的賞賜,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I. 中秋節在日本又稱為什麼
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等國的傳統節日。
韓國人又稱中秋節為「秋夕」或「感恩節」。中秋節在中國不是法定節日,韓國則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長的節日。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
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泰國人民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 朝鮮稱中秋為「秋夕」,時在農歷8月15日。金風盪暑,五穀豐登, 月圓又明,喜氣洋洋。 此外,中秋節在印度稱「明月節」;尼泊爾叫「德賽節」;印尼 稱「大月節」;寮國呼「月福節」等等。雖說名目各異,但祭月、祈 月、賞月、團聚等風情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