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燒哪裡最好
1. 既然日本明治維新是正確道路,為何要火燒京都
京都是日本幕府統治時期的統治中心,他是將軍勢力最集中的地方。日本由於長期處在幕府的腐朽統治,造成日本自身的落後,面臨著嚴重的統治危機。特別是在佩里叩關之後,人們更是意識到了日本的落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一部分傾向於資產階級的中下級武士和新興資產階級發動了倒幕運動,而火燒京都是為了從根本上動搖將軍在日本的勢力。
2. 日本戰國時期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火攻戰例
日本戰國時期,比較著名的火攻戰例有:
1565年,松永久秀火燒東大寺。被很多人認為是「大惡人」的松永久秀,燒毀、破壞了日本著名建築東大寺,實施縱火者松永久秀眼見東大寺在烈火中銷於無形,結果是犯下眾怒。
1571年,織田信長火燒比睿山(此山也叫比叡山)。在火攻比睿山時,織田信長命令織田軍大肆捕殺山上的一切人員(山上的非織田軍的僧俗、男女、老幼一概不放過)。
1582年,織田信長火燒惠林寺。織田軍在攻擊武田家各處領地時,攻滅武田家,武田家遺領惠林寺裡面的眾人不願投降。織田信長下令放火焚燒惠林寺,致使寺內眾人與寺同滅。其中,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的「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這句話,流傳至今。
1598年,文祿·慶長之役(也稱作萬曆援朝戰爭),大明軍隊進攻日軍島津義弘所部駐守的泗川。激烈戰斗中,明軍施放眾多大炮,炮轟泗川。突然,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泗川一帶出現了強烈的大地震動!不是地震了,而是明軍的火葯庫因為失火而造成了大爆炸,明軍因此被炸死、炸傷不少士兵,部隊大亂。日軍島津義弘一看,反攻的機會來了,帶著僅有數千名日本士兵集體沖出了城池,向明軍奮力沖殺,中朝聯軍於泗川之戰大敗,此路明軍暫時撤退了。 島津義弘因此戰而在日本國內名聲大噪,被日本人尊稱為「鬼石曼子」。其實,主要是明軍的火葯庫爆炸、島津義弘的運氣好到爆,才出現的日軍反攻轉機。此戰可以看作是明朝軍隊「被火攻」的代表戰役。
日本戰國時期,各路日本諸侯逐鹿日本,很是精彩。要更深入了解日本戰國與同時代的中國明朝的歷史,可參看《日本戰國與中國明朝》系列書籍。
3. 歷史上火燒桂林城有幾次
火燒桂林出現在《桂林戰役》, 1944年夏季,日寇大舉進軍湘南,在衡陽會戰後繼續進犯廣西。廣西抗日軍事在白崇禧的策劃下,導演出桂林「焦土抗戰」的慘史。
當衡陽會戰時,第四戰區長官部召集了一次軍事會議,黃夢年亦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決定:擬以第十六集團軍所轄三十一、四十六兩軍為守備桂林部隊;以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為桂林城防司令;桂林市除市政府、警察局留在城內協助守城,市民每戶留壯丁一人在家看守財物外,其他各機關團體市民全部疏散,離開桂林城,以免作無謂的犧牲。會後即命韋雲淞到桂林成立城防司令部,籌劃桂林守備事宜,並調集三十一、四十六兩個軍到桂林構築守備防禦工事。韋雲淞領到城防工事費二千五百萬元,只使用極少數的工事費構成野戰工事,大部城防工事費納入他的私囊。
白崇禧當湖南抗日軍事緊張的時期,由重慶回到廣西。他認為第四戰區長官部所決定的以三十一、四十六兩個軍守備桂林的作戰計劃不恰當,並對這個作戰計劃有所改變:由三十一軍抽出一三一師、四十六軍抽出一七零師配屬七十九軍一個團及炮六團一個十五榴彈炮兵一連為守備桂林部隊,將四十六軍軍部及一七五師(師長甘成城是夏威的姨甥)、新十九師和三十一軍副軍長馮璜以及一三五師(師長顏僧武是他忠實走卒)、一八八師(師長海競強是白崇禧的外甥)調出了桂林。但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的戰鬥力最差,而一七零師(師長許高陽)又系全部新兵的後調師。計劃改變後,守城官兵都認為無異把他們送葬於桂林,憤憤不平;因此軍心渙散,士氣低落,紀律廢弛,逃亡日多。白崇禧又命柳慶師管區徵集新兵補充桂林守城部隊,以未經訓練的補充兵馬上作戰。他下令守城期限為三個月,屯集三個月糧彈,但實際上所屯集的糧彈不足一個月之用。而當桂北軍事緊張時期,他就回重慶去了。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對白崇禧一意孤行、改變他的計劃,深為不滿,因而對桂林守備事宜也置諸不問。
衡陽失陷後,張發奎即命令九十三軍在黃沙河構築防禦工事阻止敵人南進,掩護桂林市疏散及作戰准備。9月敵軍進至黃沙河,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放棄黃沙河退守大溶江,桂林呈現緊張狀態。陳牧農就下達緊急疏散命令,各機關團體紛紛搶占交通工具。市民無運輸工具者,丟掉財物,攜男抱女地向南逃難。桂林一時大紊亂,民怨沸騰。結果陳牧農被槍斃。
桂林市原計劃留市政府、警察局在城內維持城內秩序,協助守備部隊作戰,每戶留壯丁一人在家守備私人財物。誰知桂林緊急疏散時,桂林市長蘇新民、警察局長謝豐年(他們都是白的親信)向白崇禧請求疏散離城,白為了私情也批准了。因此市府、警察局、留戶壯丁,在疏散時都跑光了,桂林城內除守備部隊外,沒有其他機關存留。守城官兵,紀律廢弛,各人打各人的主意。如城防司令韋雲淞、軍長賀維珍、師長闞維雍、許高陽等,領得全軍三個月薪餉及主副食費到手,百分之九十付回家裡,僅攜帶百分之十的經費入城,他們是准備桂林失守而發國難財的。下級官兵每晚四齣,到民房去倒籠翻箱、搜尋財物,見雞殺雞,見狗當狗。把居民留在桂林的財物搶得精光。
燃燒中的桂林市
巢威當時是一七零師少將副師長,10月13日當巢由桂林西門進城時,在西門外民房,看到骷髏躺在竹床上無人收屍;家家大門打開,物品丟得亂七八糟,民房燒去十分之七八。巢會見韋雲淞時問他,何以敵人未來,桂林已變成一片焦土,韋無言可答。桂林市城內外除麗澤門外留下十餘間完整的房屋外,其餘全部燒光。
4. 二戰時期日本火燒東京慘烈還是廣島慘烈
從死亡人數和毀壞的面積來說還是火燒東京慘烈,只是火燒東京用的只是普通的燃燒彈,屬於常規武器,而廣島用的是原子彈,造成的沖擊更大而已。
5. 為什麼日本侵略軍要火燒圓明園
因為日本人它媽的賤,看不的別人好,不屬於自己的就要給毀掉。
6. 火燒比叡山
比叡山是日本的佛教聖山,它是奈良平安時代日本佛學大師最澄的開山之地,距離戰國已有八百年之久。
最澄二十二歲時,就已經是日本《法華經》的研究專家,當時他就在比叡山開了一座寺廟,朝廷方面為嘉獎他在佛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高深造詣,特別准許用天皇年號給寺院命名,這座寺廟就叫做延歷寺。公元804年,最澄隨遣唐使一道入唐參研佛法,一年後學成歸來,在短短時間內,他已經精通了禪宗、密教、戒律、天台教等佛學,並將此四樣在日本傳播,延歷寺也因此成為日本最大的佛學院,之後,源源不斷地產生了無數個凈土宗和禪宗的宗祖輩人才。
姊川合戰失敗的朝倉、淺井敗兵逃亡比叡山,最重要是沖著凈土宗三個字去的。延歷寺的的凈土宗僧人,不單純只是念經的和尚,還包括一大部分的僧兵和尚。眾所周知,寺院是比較有錢的,延歷寺這種宗師級別的寺院更是富裕,和尚們拿著大量地金錢糧食揮霍,姦淫擄掠、殺人放火,無所不用其極,佛教教義早已經被他們拋諸腦後。之前三河國爆發的一向一揆叛亂,背後黑手就是凈土一向宗,德川家康平叛之後做了一項舉措:毀廟、收地、驅趕和尚,目的就是徹底清除寺廟這種藏污納垢之所。而如今,同樣的一幕又發生在延歷寺。
家康燒的還是三河本地的小寺廟,當時都已經引起眾和尚的強烈憤慨,現在織田信長做得更絕,他准備放火燒掉整座比叡山,當然,也包括延歷寺,誰讓他們窩藏朝倉、淺井家的逃兵呢?既然這里的和尚要蹚這趟渾水,就要付出蹚渾水的代價。
之前信長上洛控制了幕府將軍和天皇,足利義昭發動了「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中,其中也有凈土宗和尚的身影。位於大阪的石山本願寺發起了針對信長的全面宗教戰爭,隨之響應的還有戰國第一鐵炮雇傭兵集團——雜賀眾。當時,織田、德川聯軍剛打完姊川合戰,無暇顧及,本願院寺的僧兵們攻入近江,負責防守的織田方大將森可成戰死。
信長為了專心對付朝倉、淺井兩家,採取了穩敵策略。他找到了當時的正親町天皇。1570年,天皇親自下詔書調停織田家和本院寺家的戰爭,勒令雙方停手,誰敢再打誰就是朝廷公敵,天下共同討伐。就這樣,本願寺軍才停手。
止戰是為了積蓄力量進行更大的戰爭,這句話是最適合織田信長的。在追擊逃兵的同時,信長下令給木下秀吉,讓他封鎖大阪一帶的水陸交通,目的是切斷本願寺和朝倉淺井的聯系,封鎖非常嚴厲,只要發現可疑人物,立刻就地處決。同時,他還切斷了淺井家佐和山城的糧路,並散播流言說佐和山城的城主磯野員昌要投靠信長,原本正想打通糧路給佐和山城送糧的淺井長政信以為真,立刻取消了原定計劃。戰場上勇猛無敵、連破信長十一陣的磯野員昌在失去主公信任、無炊無糧的雙重絕境下,投降了信長。
磯野員昌的投降,對淺井家影響巨大。失去了佐和山城,長政所在的小谷城就直接暴露在織田軍的眼皮子底下,信長可以隨時隨地率軍進攻淺井長政。淺井家也沒有閑著,開始背後捅刀子,又聯合在伊勢長島的一向宗發動一向一揆叛亂,進攻織田家後方領地,守將柴田勝家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左防右防,還是沒防住朝倉淺井和和尚們的勾結,既然比叡山就在眼前,乾脆徹底放火燒毀它。表面是放火,實際上是徹底地摧毀和尚們的精神意志。
1571年,信長將比叡山通往四處的一切路口封死,率領三萬大軍,將自己的大本營安在三井寺內,目標非常明確——延歷寺。面對這項史無前例、影響惡劣的行動,織田家眾家臣紛紛上書勸諫信長停手,佛教在日本影響深遠,很多大名以及大名家臣都是佛教的信徒,延歷寺作為全國有名的佛教聖地,無論是出於公心還是出於私心,都燒不得。信長悉數列舉延歷寺的種種罪行,以堵悠悠眾口。
1、收容朝倉淺井敗兵;
2、勾結本願寺和尚攻打織田領地;
3、背後操縱一向一揆發動叛亂;
4、頂佛家之名,藏污納垢、飲酒淫亂;
5、搶占民田,攻打大名。
種種惡行,罪不容誅!
1571年九月十二日,信長下令攻打比叡山。大軍先從坂本、堅田處開始放火,然後進攻比叡山,僧兵拚死抵抗,無奈兵力懸殊,很快就失去了反抗能力。攻上比叡山的織田軍將山上的寺廟、禪院、佛像、佛堂、經卷通通付之一炬、一個不留。對於山上很多吃佛飯的平民和拜佛的香客,信長也展開了瘋狂的屠殺,不管男女老幼,抓住後當場砍殺。屠殺一直持續了四天,死者高達三千人。
這把火過後,舉國上下震驚。作為日本宗教界的大腕,本願寺顯如拍案而起,嚴厲斥責了織田信長這種反人類、反社會的殘暴行徑,並且給了他一個新的外號——佛敵。
另一位憤怒的是武田信玄,他也是一位和尚,信玄其實是他的法號,他的俗名叫做武田晴信。作為甲斐之虎的信玄,可不單單只是憤怒這么簡單,織田信長冒犯了自己的信仰,他一定以牙還牙、以血換血。他決定先拿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開刀,敲山震虎。
自今川氏滅亡後,信玄和家康的聯盟也不復存在,家康還趁信玄回兵救援甲斐之際吞佔了自己辛苦打下來的駿河國,這種坐收漁翁之利的行徑,信玄早就對家康很不滿意了。信玄開始舉兵,大規模入侵家康的領地!
7. 「火燒東京」是日本永遠的痛,而美軍實施的「飢餓戰役」更狠
眾所周知,1945年3月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的「火燒東京」戰略,讓東京仿如成為人間地獄,成為日本永遠的痛!
然而,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的「飢餓戰役」更狠,差點幫助日本實現二戰期間「一億總玉碎」的豪言壯志!
那麼,美軍在1945年對日本實施的「飢餓戰役」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略打擊,為何比「火燒東京」還狠!
1945年,隨著美國與日本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美國開始實施了轟炸日本本土的戰略。
美軍B-29轟炸機這是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遠程轟炸機,它的問世讓日本嘗到了什麼叫血債血償!
美軍B-29轟炸機編隊,起初轟炸日本主要的工業區,想讓日本喪失生產能力,以此切斷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武器供應。
結果,B-29轟炸機前期的戰果並不是很理想,日本的重工業損失很小。
後來,美軍得到情報,日本的武器零部件都是在日本民間作坊生產,然後再送往兵工廠集中組裝。
於是,美國人決定轟炸東京居民區內的作坊,美軍將航空炸彈改成燃燒彈,在起大風的夜晚出發!
1945年3月9日午夜,大批的B-29轟炸機到達東京居民區上空,扔下了將近2000噸的燃燒彈。
再加上那天東京起大風,結果這場人類 歷史 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轟炸行動,讓東京差點毀於一旦!共計傷亡10萬餘人,損失慘重!史稱「火燒東京」!
在此我認為,美軍對日本實施的火燒東京戰略打擊,是為了切斷日本國內武器生產線,沒想到會日本民眾造成如此慘重傷亡的代價!
再加上日本民居都是以木頭為主,那不得燒成人間地獄,日本人終於嘗到了血債血償的苦果!
美軍為了加快日本投降,除了轟炸日本本土之外,還實施了鮮為人知的「飢餓戰役」!
何為「飢餓戰役」?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切斷日本外界的糧食供應,讓日本國內爆發大飢荒,活活餓死頑抗到底的日本人!
那麼,美軍是如何實施「飢餓戰役」的呢?
一、日本在二戰期間,國內的口糧主要是靠船運進口,主要以朝鮮和滿洲的航運線為主!
美國動用飛機、潛艇、水雷等將日本的航運噸位從戰前的1000多噸毀壞到可憐的150多噸。
可以說,日本就算在海外殖民地囤積了再多的糧食,也無船可運到日本本土!
二、美軍後期直接切斷了日本內海的航運線,將日本變成孤島死島,斷了日本本土的糧食供應!
三、日本本土糧食供應開始出現危機,人均口糧標准降了一半,而且可怕的嚴冬即將到來,如果沒有糧食,估計日本人真能實現「一億總玉碎」的豪言壯志!
美軍實施「飢餓戰役」不到4個月,日本高層就堅持不住了,他們在7月份的高層會議上說道:「不能再打了,糧食供應已經出現危機,如果不及時處理,明年開春日本只剩下兩種人:死人和即將餓死的人!」
在此我認為,美軍的「飢餓戰役」太狠太絕了,直接抓住了島國日本的「命脈」!
沒有糧食人都餓死了,還打什麼仗,只能說美國抓住了日本的「命脈」!
最後,隨著兩顆原子彈的降落,日本裕仁天皇終於扛不住了!
在1945年8月15日的那篇《終戰詔書》中公開承認, 「若繼續戰爭,勢必造成我民族之毀滅」。
這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秉性,不見棺材不落淚,再不投降不用說別的,只靠美軍實施的「飢餓戰役」估計日本人就很難挺過1945年的冬天!
總之我的觀點是,島國日本資源貧乏,戰爭資源幾乎靠進口才能維持!這是日本的軟肋也是「命脈」!
不管日本軍隊在戰場上多麼為天皇效忠,斷了你的口糧,自然就服服帖帖的,由此看來美國實施的「飢餓戰役」戰術確實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