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中國哪些機構叫法出自日本

中國哪些機構叫法出自日本

發布時間: 2023-01-05 17:58:34

『壹』 日本外務省相當於中國什麼機構部門

日本外務省是日本政府機構里主管外交事務的單位,相當於部委,相類似的還有經濟產業省,通產省,厚生勞動省,法務省,財務省等。
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全國共有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個縣。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43個縣是:愛知、宮崎、秋田、長野、青森、長崎、千葉、奈良、福井、新舄、福岡、大分、福島、岡山、岐阜、佐賀、愛媛、沖繩、群馬、崎玉、廣島、滋賀、兵庫、島根、
茨城、靜岡、石川、櫔木、岩手、德島、香川、鳥取、鹿兒島、富山、神奈川、和歌山、高知、山形、熊本
、山口、三重、山梨與宮城

『貳』 日本在中國的銀行機構有哪些

日本八十二銀行在上海設有代表處。大連代表處是該行在境內設立的第二家代表處。
東京三菱聯合銀行在中國的業務也將進行整合。
日本國際協力銀行
日本農林中央金庫
日本瑞穗實業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日本三菱東京金融集團
日本住友信託銀行
日本福岡銀行

『叄』 聽說中國很多詞彙是從日本引進的什麼政治,科學.警察,政府....等詞彙我中國五千年文明是怎麼了

兩地文化類似,所以互相使用詞語是很正常的現象。跟中國還是日本國國力無關。你舉的幾個例子,政治,科學,政府兩詞源於中國,但意思並不完全是現在的意思,後被日文借用,賦予新的意思,清末又被留學學生從日本文獻中翻譯而來,例如政治一詞就是孫中山翻譯的,科學一詞是康有為翻譯的。
警察一詞源自西歐,後由日本借漢字進行日文翻譯,中國也是直接從日本拿來這個詞語用了

『肆』 抗日期間日在華的四大特務機關是哪些

抗日期間日在華的四大特務機關是特高課、梅機關、竹機關、岩井公館。

1.特高科。
特高課是日本間諜組織,建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隸屬於日本內務省。最初,特高課是一個特高課首腦(土肥原賢二)應付國內事變的機構,但隨著日本侵略中國和遠東的需要,日本政府開始逐漸轉變特高課的職能。比較顯著的一個標志是:日本駐外國的使領館官員在搞情報工作的同時也配合其他間諜情報機構進行諜報活動。

2.梅機關。
梅機關是抗戰期間,日本政府和參謀本部於1939年08月22日,在上海建立的一個特務機關,主要職責是負責扶植、監視以汪精衛為首的偽國民政府。日本的軍部派出了以影佐禎昭為首的一批軍政人員,以上海東體育路7號為據點,謀劃支特江精衛成立偽政權的各項活動。同年08月22日,正式成立了特務機關,影佐禎昭少將擔任機關長,其他成員包括來自陸軍省、海軍省、外務省、興亞院的代表,並有所謂的民間國會議員、「新聞記者」等30多人,其中幹部階層有犬養健(首相犬養 毅的三子)、清水董三(日本大使館書記官)、須賀彥次郎(華北日本海軍特務部代理部長)、西義 顯(「滿鐵」上海事務所南京支所所長)等人。

3.竹機關。
1938年年中,以陸軍參謀本部的一個課長岩黑秀夫大佐為首的小組終於認識到,如果帝國陸軍要達到它在中國的目的,王克敏和梁鴻志(偽華中維新政府的頭頭)都不足以勝任首腦。尤其是如果打算要把幾個傀儡政權聯合成為某種全國性的政府的話,那就必須有在聲譽和領導才幹方面都更勝一籌的人物。所以,岩黑秀夫和他的小組建議成立一個各軍種混合組成的工作小組,來探索搜羅有名望的政治家和領導人出山的可能性。1938年7月26日,五大臣會議同意了這個建議,並授權這個新的小組,根據五大臣當時正在草擬的政策,『制訂出對華的重要戰略』和『建立一個新的中國中央政府』。這個新的小組由五大臣直接領導並正式命名為『在支特別委員會』。

4.岩井公館。
岩井公館是1938年4月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建立了外交口的專門特務情報機構,由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後升任總領事)岩井英一統領,稱「岩井公館」。「岩井公館」的活動,可概括為四方面:政治、情報、文化、武裝。四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分別在「岩井公館」的四幢樓房內工作,又互相交叉溝通。袁殊對「岩井公館」內外由總負責,翁叢六負責人事和經理部門,惲逸群負責文化、教育事業。

『伍』 近代中國有哪些詞源於日本

服務、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
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封建、美學、文學、美術、抽象,規定,經驗,現實,形成,個人,工業,幸福,重要,速度,地球,代表,製作,發展,物質,溫度。等等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曾經有大批的學者從事外來語漢字化的工作,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定下了一大批近代常用的各種詞彙,後來又流入了中國。

據說現代漢語裡面的日語詞彙最多能達到70%

http://..com/question/17154464.html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4651

『陸』 日本的鎮級、市級、省級都怎麼稱呼還有日本的「省」貌似是部門的稱呼

應該是 想當於部的意思 外務省就是相當於中國外交部這樣的機構

日本的行政區劃設置為「都、道、府、縣」四級,不存在「省」這個級別。
日本的省相當於我國的「部」,如外務省就相當於外交部,以此類推。最高長官也不叫「省長」而叫「大臣」。
因此,日本的「省」並非行政區劃,而是一級行政機構。

實際上 我國古代 對於行政機構也是用省來描述的 例如 中書省

行政區劃: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1都,1道,2府,43縣。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島 (34)
東北 - 青森縣 - 岩手縣 - 宮城縣 - 秋田縣 - 山形縣 - 福島縣
關東 - 茨城縣 - 櫪木縣 - 群馬縣 - 崎玉縣 - 千葉縣 - 東京都 - 神奈川縣
中部
甲信越 - 山梨縣 - 長野縣 - 新潟縣
北陸 - 富山縣 - 石川縣 - 福井縣
東海 - 岐阜縣 - 愛知縣 - 靜岡縣
近畿 - 三重縣 - 滋賀縣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庫縣 - 奈良縣 - 和歌山縣
中國 - 鳥取縣 - 島根縣 - 岡山縣 - 廣島縣 - 山口縣
四國 (4) - 徳島縣 - 香川縣 - 愛媛縣 - 高知縣
九州島 (8) - 福岡縣 - 佐賀縣 - 長崎縣 - 熊本縣 - 大分縣 - 宮崎縣 - 鹿兒島縣
沖繩 - 沖繩縣

『柒』 日本國家機構的"省",相當於中國的哪些"部委" 日本的國家機構,政治制度,跟中國有哪些區別(差異)

日本是採用立憲君主制的立憲君主制國家,但有共和制,君主制,民主制等其他說法

日本的中央行政機關有:
內閣----(國務院)
內閣官房
內閣法制局
安全保障會議----(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
人事院
內閣府----(公安部,監察部)
總務省----(工業和信息化部)
法務省----(司法部)
外務省----(外交部)
財務省----(財政部)
文部科學省----(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
厚生勞動省----(民政部,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農林水產省----(農業部)
經濟產業省----(國土資源部,商務部)
國土交通省----(鐵道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環境省----(環境保護部)
防衛省----(國防部,國家安全部)
會計檢查院----(審計署)

『捌』 中日民間組織有哪些

中國的:
1、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2、 國際紅十字會
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4、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5、 中華慈善總會
6、 中國福利會
7、 中國收養中心
8、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9、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
日本的:
1.日本國際勞動財團(JILAF)
2.富士山俱樂部
3.日本NPO中心
4.日本國際協力NGO中心
5.日中新世紀協會
6.日本亞洲文化教育支援協會
7.日本和平之舟

『玖』 中國的衙門,在日本、歐洲、美洲分別叫什麼

中 外 歷 史 大 事 年 表

世界
中國
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明朝(1368-1644年)
1405-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87-1488年
迪亞士航行到達非洲

1492年
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

1497-1498年
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
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53年
葡萄牙租佔澳門
倭寇大舉登陸
16世紀
西歐宗教改革

1565年

倭寇基本肅清
1566-1581年
尼德蘭革命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
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

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殖民擴張

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4年

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

1689年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世紀後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727年

清朝派駐藏大臣
1757年

清朝粉碎准噶爾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62年

清朝設伊犁將軍
1775-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年7月
法國大革命開始

1792年9月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94.7
法國雅各賓專政

1794年
法國熱月政變

1799年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海地宣布獨立,拿破崙稱帝

1810-1826年
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1831、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望夏條約》《黃埔條約》簽訂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53-1856年
克里米亞戰爭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
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總理衙門建立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0年
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年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
法國最終確立對越南的統治

19世末20世初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世紀初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
列寧主義形成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三國協約最後形成

1910年
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1年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

袁接受「二十一條」、護國運動、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7.11.7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
巴黎和會;第三國際成立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底
華盛頓會議召開
中國共產黨「一大」
1922年
墨索里尼在意上台;蘇聯成立
中共「二大」
1924-1927年

國民革命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3年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
福建事變
1935年
共產國際「七大」
一二九運動;瓦窯堡會議
1935-1936年
意埃戰爭

1936-1939年
西班牙內戰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七七事變,中國全面抗戰開始
1938年
德國吞並奧地利;慕尼黑會議
台兒庄戰役;廣州、武漢淪陷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1940年
敦克爾克撤退;法國投降;不列顛之戰
棗宜會戰;百團大戰
1941年
蘇德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
皖南事變;民盟建立
1942年
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
1942.7-43.2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
義大利投降;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1944年
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豫湘桂戰役
1945年
雅爾塔、波茨坦會議,德國投降
中共七大,日本投降
10月
聯合國建立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6年

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
杜魯門主義提出,冷戰開始
解放軍轉入反攻
1948年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三大戰役開始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七屆二中全會;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
1950-1953年
朝鮮戰爭

1951年
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
1954年
日內瓦會議
一屆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5年
亞非萬隆會議;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年
蘇共20大;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完成
1957年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1958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廬山會議和反右傾斗爭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一月革命」和「二月逆流」
1968年
布拉格之春

1971年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九一三事件
1972年
尼克松訪華,上海聯合公報發表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中美建交聯合公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中美建交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91年
蘇聯解體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共十五大
1999年

澳門回歸

『拾』 中國的哪些詞是由日本傳過來的外來詞

1、納尼

「納尼」一詞來自日語(日語假名:なに),拼音為nà ní,是中國的一個網路用語,在好奇、疑問、憤怒時使用。

2、醬

「醬」來源於日語「ちゃん」的諧音的網路新詞。無論說話者是男是女,都可以這么說對方。

3、桑

「桑」來源於日語「さん」(讀sang)的諧音的網路新詞。醬(ちゃん),君(くん),桑(さん)都是對人的稱呼。但是根據不同的身份也有不一樣的用法。

4、控

「控」源於英文單詞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con),日本人借用過來(コン),按照日語語法形成「某某控」的語言景觀重構。

5、嗦嘎

嗦嘎,是中文諧音的日語,在口語里是「原來如此」的意思,一般在日語中比較書面表示「原來如此」的意思發音是「哪裡糊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