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麼論匹
㈠ 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這個原因是有很多種的。
一、日本變得強大
日本在經歷黑船事件後,便開始痛定思痛,發起了明治維新運動,使得日本這個國家高速的發展,無論是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快速提升,逐漸從一個封建弱國發展成為了一個資本主義強國,甚至追趕乃至超過了西方列強。而這些也使得日本自我的信心膨脹,以至於其國內軍國主義橫行,同時也為了確立與自身國力相匹配的地位,日本開始侵略他國,而離他最近的朝鮮和中國自然就成為了他的目標。
二、自身發展的需要
日本在領土上面是一個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6億。而且日本國土面積70%是山地和丘陵,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連糧食大部分都要依靠進口才能生存。更致命的是日本由於處於太平洋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火山地震非常頻繁,火山數量佔了全世界火山總量的10%,而且三分之一是活火山。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種自然資源的支撐,日本也同樣如此。但是現實中日本卻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面對這一窘境,日本很快便把目光投向了自然豐富的中國,希冀於從中國掠的資源發展本國。同時,作為資本主義剛剛起步的日本,它急需擴展海外市場,傾銷商品來發展經濟,而中國這個離它很近又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自然就成為了日本的首選。
三、中國的衰弱落後
清朝建立後,由於其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步伐,開始徹底的落後於世界。當別的國家都在發展、都在進步的時候,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卻沉醉於自我臆想出來的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固步自封,絲毫沒有向前看的覺悟。以至於在與列強的戰爭中屢屢敗北,喪權辱國。而這些也讓日本看到了這個落後的東方古老帝國的虛弱,使得它也像從其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
四、經濟危機的轉移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五、稱霸世界的野心
1929年2月南京的《時事月報》刊出一條新聞:《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這篇報道一出來當時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輿論,各國紛紛都表示驚訝和譴責。
奏摺明確表示:過去的日俄戰爭實際上是中日戰爭,將來如果想控制中國,必須首先打倒美國勢力,這和日俄戰爭大同小異。如果想要征服中國必須先征服滿蒙;如果想要征服世界,必須先征服中國。倘若中國完全被我國征服,其他的印度.南洋等地的民族必然會像我國投降,使全世界認識到亞洲是屬於我國的。而且奏摺對侵略行動從軍事行動.經濟.鐵路等進行了詳細的部署,顯示了日本想侵略我國以及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狼子野心。
㈡ 日料匹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比山羊小的動物用「匹」計算,而比山羊大的動物(如馬、象、恐龍等),以「頭(とう)」來計算,鳥類則用「羽(わ)」。
由於「匹」是使用其中頻率高的,因此本次只介紹「匹」。另外,山羊本身也多用「匹」計算。
用途:用於中小型動物。
例:鼠・牛・虎・蛇・馬・羊・猿・犬・豚・貓・ハムスター等々。
一匹:いっぴき二匹:にひき三匹:さんびき
四匹:よんひき五匹:ごひき六匹:ろっぴき
七匹:ななひき八匹:はっぴき九匹:きゅうひき
十匹:じゅっぴき
單位詞6:人
日文單位詞「人(にん)」,顧名思義,用來計算人數。
用途:用以計算人數。
念法方面,「一人」「二人」「四人」的念法較特別,其餘的和數字念法相同。
一人:ひとり二人:ふたり三人:さんにん
四人:よにん五人:ごにん六人:ろくにん
七人:ななにん八人:はちにん九人:きゅうにん
十人:じゅうにん
㈢ 抗戰時期日本的軍銜怎麼分的啊和中國對照的軍銜怎麼稱呼的
日本:根據「陸軍定員令」(明治23年11月1日勅令第267號)
舊日軍的最小編制是步兵班/分隊,記得是8個步槍兵+2個機槍射手或輕迫擊炮射手
其上是小隊,由3個分隊合成,一般為30人,,視情況可加強至50人,相當於排
小隊上面是中隊,相當於連,一個步兵中隊含將校5名、下士10名、兵卒120名、看護手1名計136名,這里的將校是尉級軍官,指中隊長
大隊包括大隊部(16名,含戰馬3匹)+4個中隊(各136名)及機關槍中隊和步兵炮小隊各一
還有一個和大隊(小、中大隊均為步兵編制)平級的技術兵種編制為連隊,一般為裝甲兵或航空兵採用
大隊的上級是旅團,而旅團可以由連隊或大隊組成,若是大隊,則為旅團本部+4個大隊;連隊則是2個連隊
再往上就是師團了,一個師團下轄三個旅團
基本上到師團級的兵力都以地域劃分了如最廢柴的第4師團亦稱大阪師團
再往上的軍基本上就不是一個固定編制了而是根據戰役目的編制的例如某某派遣軍,其兵力總量不定。著名的關東軍實為5個獨立守備大隊(主要守備南滿鐵路)和4個師團組成(後增至14個師團)
其軍銜基本存在其下對應關系:
下士——伍長
中士——軍曹
上士——曹長
少尉——少尉
中尉——中尉
上尉——大尉
少校——少佐
中校——中佐
上校——大佐
少將——少將
中將——中將
上將——大將(最高軍銜)
沒有元帥軍銜,所謂的元帥乃天皇賜予的榮譽稱號,無實際軍權
各軍階擔當的職位如下:大將為方面軍司令官、中將為軍司令官�9�9師團長、少將為旅團長、中將�9�9少將為各種學校長,大佐為歩兵連隊長、中佐為騎兵�9�9戰車連隊長、少佐為大隊長、中佐�9�9少佐為飛行戰隊長,大尉�9�9古參中尉為中隊長、中尉�9�9少尉為小隊長�9�9連隊旗手,軍曹�9�9伍長為分隊長。 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銜分為3等10級,即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
陸軍軍銜——將官 校官 尉官 文職幹部 學員 士兵
海軍軍銜——將官 校官 尉官 文職幹部 學員 士兵
空軍軍銜——將官 校官 尉官 文職幹部 學員 士兵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不授予軍銜
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為上將
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的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為上將
上將: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的編制軍銜;正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的輔助軍銜
中將:副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正軍職的輔助軍銜
少將:正軍職、副軍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正師職的輔助軍銜
大校:正師職的主要軍銜;副軍職、副師職的輔助軍銜
上校:副師職、正團職的主要軍銜
中校:副團職的主要軍銜;正團職、正營職的輔助軍銜
少校:正營職的主要軍銜;副團職、副營職的輔助軍銜
上尉:副營職、正連職的主要軍銜;副連職的輔助軍銜
中尉:副連職的主要軍銜;正連職、排職的輔助軍銜
少尉:排職的主要軍銜
現行士兵軍銜按兵役性質分為:
1,志願兵役制士兵:六級士官、五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二級士官、一級士官;
2,義務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
1,高級士官:六級士官、五級士官;
2,中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
3,初級士官:二級士官、一級士官;
4,兵:上等兵、列兵。
海軍、空軍士兵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二字。
兵:服現役第一年的義務兵,授予列兵軍銜;服現役第二年的列兵,晉升為上等兵軍銜;
初級士官:義務兵服現役期滿,被批准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級士官軍銜;第一期服現役期滿,被批准進入第二期服現役的一級士官,晉升為二級士官軍銜;
中級士官:第二期服現役期滿,被批准進入第三期服現役的二級士官,晉升為三級士官軍銜;第三期服現役期滿,被批准進入第四期服現役的三級士官,晉升為四級士官軍銜;
高級士官:第四期服現役期滿,被批准進入第五期服現役的四級士官,晉升為五級士官軍銜;第五期服現役期滿,被批准進入第六期服現役的五級士官,晉升為六級士官軍銜。
㈣ 空調製冷5.0,制熱7.0是幾匹的
2匹的
1P空調= 1馬力= 735W,約800瓦的輸入功率。一般認為:2500W=1HP(匹)
這里的W和HP(匹)指的是冷量熱量單位,不是電功率單位。比如一台空調標注的製冷量是5000W,功率是1800W,其中5000W是製冷量,5000W/2500W=2HP。那這個空調就是2匹的。如果是空調標注製冷量為4800W,或者是5200W,人們通常也說是2匹的空調。空調 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以及電控部分。因不同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的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也各有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以國際單位換算應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此類推,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2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
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算。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次類推,則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2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1]
空調的匹數是表示空調的製冷量大小,也就是製冷能力格力空調2匹櫃機的大小。一匹空調製冷量大約是2500W,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兩匹的空調製冷量大約是5000W,適合25平方左右的房間使用。
一般家用可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樓層、朝向、高度等因素,按每平方米配製冷量150-220W計算空調的製冷量大小即可。單純地夏季製冷使用空調,製冷量可適當小一些,如果冬季需要空調制熱取暖,製冷量應適當大一些為宜。房間的密封保溫條件差的,製冷量應適當大一些,密封保溫條件好的,製冷量可小一些。
空調大小不論「匹」
國家標准規定,房間空調器的大小按製冷量參數標注,比如一台型號為KFR-22GW的空調,其中數字「22」即表示這台空調的製冷量為2200W的空調器,可以簡稱為「22型」。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不這么叫,而是叫多少多少「匹」,其實叫「匹」是完全錯誤的。「匹」是一種功率單位,1匹(馬力)=735W(瓦),過去在日本的口頭叫法把輸入功率為735w空調叫1匹空調,輸入功率為1470W的空調稱為2匹空調......,但由於空調輸入功率不一定剛好是整匹,如1400W或1600W就分別稱小2匹和大2匹;介於1匹和2匹之間就稱1.5匹,等等。
由此可見,其實這種叫法是很不科學的。其一:反映的數據並不精確,只是一個大概值;其二:輸入功率並不能准確反映空調的實際製冷量。由於空調的質量不同,其能效比也不同(能效比是反映空調製冷效率的參數,即實際製冷量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如一台製冷量為3000W的空調,其輸入功率為1000W,那麼能效比就是3),在輸入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其製冷量卻並不相同,如一台能效比為2.6,輸入功率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2600W;而另一台能效比為3.5、輸入功率同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3500W.可見製冷量就相差很大了,按「匹」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㈤ 講講日本汽車廠商間280HP君子協定的來龍去脈
不是什麼君子協定,而是硬性規定
2005年前,日本運輸省規定國內車輛的最高馬力不能超過280匹!所有超過這個數量的汽車不準上牌、不準上路,不論是不是量產或是改裝。
但是,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動力和安全都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日本運輸省發現了這個硬性規定的弊端。所以,在2006年取消了對汽車馬力的限制規定。
㈥ 空調的匹數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空調會被論為匹這個匹代表什麼意義
空調的匹數實際上是"輸入功率'的意思.
比方說,1匹空調的意思就是,輸入功率為1匹(735W左右)的空調的意思.
但是,不同空調的COP是不同的(也就是上面的專家說的3~3.5左右),也就是,同樣輸入1匹的電能,所能達到的製冷制熱量是不同的(1匹*3~1匹*3.5左右).
所以,在選購空調的時候,不要簡單的問"是幾匹機",應該關心銘牌上的實際製冷制熱量是多少KW,因為,不同品牌或者不同機型的1匹可能代表著不同的製冷制熱量.
㈦ 為什麼日本車都要限制最大馬力和最高時速
日本內銷的車子有限制是日本的法律所規定的,至於為什麼,我覺得是處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外銷的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其實外銷和內銷的配置一樣的,只是車載電腦的軟體設置不同罷了,就像CPU一樣,限制了頻率,還有日本的輪胎到了一定的時間後,就算沒有用過的也要報廢,這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要不為啥到處都是買日本舊胎的?
拋開民族感情不說,理性的去看待日本車,我覺得還不錯,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好的設計,好的營銷,日本車也不會在世界各地銷售的這么的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生存必有其中的道理
還有一點,基於物理學上的觀點,就是車子越輕,慣性越小,剎車就越好,制動距離就越短。車子越輕,行使的阻力就越小,油耗也就越小,至於高速發飄,完全可以在車身設計上克服這一點,增加下壓力對於汽車製造公司不是什麼難題,我是這么覺得,要不然,F1的車子那麼快,為了不讓車子發飄,車子都造的幾噸重嗎?我看未必吧?
㈧ 日本國是怎麼來的
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思是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因此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而「日本」國名正式記載於史冊是公元720年。這一年,日本用漢語紀傳體編寫成《日本書紀》,把「大和」和「倭」等日本古稱都改為「日本」。
現代日本的正式國名為日本國。自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國名為大日本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1946年頒布的日本新憲法中,改成現今的名字。
(8)日本什麼論匹擴展閱讀:
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
據史書記載,公元3世紀時,日本叫大和國,那個時候它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都向中國朝貢。據《後漢書》記載,當時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接見來中國朝拜的大和國的使者時,親自冊封它的國家的國王為倭王,此後大和國便改成了倭國。
因為當時的日本人普遍都生長的矮小,個子矮矮的,而叫矮國又不好聽,倭這個字形似矮字,所以就取名為倭國。後來,漢代的皇帝還賜給了倭國金印,印文曰:漢倭奴國王印。從引文上看,當時的倭國並沒有獨立的主權,其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諸侯國。後來在日本也出土了這枚金印。
隨著時間推移和中國文化滲透,倭國派遣唐使來到中國,乞求武則天賜他們國家的國名為「日本」。武則天起初不同意,一次倭國使者來求見,哀求武則天賜日本國名,那時武則天正在喝酒,倭國使者來打擾,朦朧之時有醉意,就勉強點頭答應了。於是倭國就正式的改名為「日本」了,一直沿用至今。
㈨ 日本的單位都是什麼列如烏鴉論羽 用日語怎麼說
日語量詞叫:助數詞(じょすうし),數量繁多,約有500種以上。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減少的趨勢,被常用的少數一些量詞所代替,簡單化。
給你一些例子:
アイロン - 一丁(ちょう)
明り - 一燈(とう)
行燈 - 一張(はり)
蟻 - 一頭(とう)
家 - 一戸(こ)、一軒(けん)、一棟(むね)
イカ - 食品の場合は一杯(はい)、生物の場合は一匹(ひき)
囲碁 - 一局(きょく)
遺骨 - 一體(たい)、一柱(はしら)
椅子 - 一腳(きゃく)
井戸 - 一本(ほん)、一基(き)
(ネットワーク上で1秒間に起こる)イベント - 一ボー
衣類 - 一著(ちゃく)
印籠 - 一具(ぐ)
ウサギ - 一羽(わ)
牛 - 一頭(とう)
宴 - 一席(せき)、一獻(こん)
団扇 - 一柄(へい)
うどん - 麺を指す場合は一玉(たま)。一杯(はい)
エビ - 一頭(かしら)、一尾(び)
烏帽子 - 一頭(かしら)
襟 - 一掛(かけ)
演能- 一番(ばん)
斧 - 一丁(ちょう)
帯 - 一筋(すじ)、一條(じょう)
鏡 - 一面(めん)
掛け軸- 一幅(ふく)
株式 - 一株(かぶ)
乾麺 - 一把(わ)
蠶 - 一頭(とう)
神 - 一柱(はしら)、一人(にん・たり)
(特定の場所に祀られている)神 - 一座(ざ)
蚊帳- 一帳り(はり)
銀行 - 一行(こう)
薬 - 一錠(じょう)、一カプセル、一包(ほう)
米表 - 一表(ひょう)/一輿(こし)・神輿/一基(き)
ご飯 - 一膳(ぜん)/一杯(はい)
砂糖 - 一斤(きん)、一叺(かます)、一貫(ぬき)
酒 - 一獻(こん)、一升(しょう)、一斗(と)
詩 - 一篇(へん)
時間 - 一秒(びょう)、一分(ふん)、一時間(じかん)
地蔵 - 一尊(そん)
三味線 - 一棹(さお)
銃 - 一挺(ちょう)
數珠 - 一連(れん)
書物 - 一ページ
川柳 - 一句(く)
算盤 - 一面、一丁(ちょう)
田 - 一反(たん)、一町(ちょう)
大炮 - 一門(もん)
畳 - 一畳(じょう)
鱈子 - 一腹
簞笥 - 一棹(さお)
反物 - 一反(たん)、一匹・疋(ひき、むら)
魂 - 一柱(はしら)
蝶 - 一頭(とう)
提燈 - 一張(はり)、一帳(ちょう)
機 - 一腳(きゃく)、一台(だい)、一卓(たく)
壷 - 一口(く、こう)、一壺(こ)
データ - 通信路上は一オクテット、その他は一バイト、一ワード、一キャラクタ
テープ(音響用、データ用) - 一巻(かん)
手紙 - 一葉(よう)
刀剣 - 一振(ふり)、一腰(こし)、一口(くち)
塔婆 - 一基(き)
投票用紙 - 一票(ひょう)
豆腐 - 一丁(ちょう)
燈籠・燈籠 - 一基(き)
トランジスタ - 一石(ラジオなどに使われているトランジスタの數)
真空管 - 一球(たま)
俳句 - 一句(く)
箸 - 一膳(ぜん)
花 - 一輪(りん)
パン - 一斤(きん)
屏風 - 一台(だい) 一雙(そう)
拍子 - 一拍(はく)
鰭 - 一基(き)
人 - 一人(にん・たり)、一名(めい)
船 - 一隻(せき/船舶、艦船、艦艇など)、一艘(そう/帆掛舟等)、一艇(てい/ヨット、競漕ボート、艦艇など)、一杯(はい/伝馬船、艦艇など)
車 - 一台(だい/自動車)、一両(りょう/鉄道車両など、ただし公営交通事業ではバス (交通機関)も路面電車などを運用していた、または今も運用している時に用いる)
墓石 - 一基(き)
墓所 - 一區畫(くかく)
本 - 一冊(さつ)
料理 - 一品(しな、ひん) 一人前(まえ)
蟲 - 一匹(ひき)
矢 - 一手(て)(矢二本で一手)
和歌 - 一首(しゅ)
此外還有很多,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會慢慢碰到的。對初學者而言,可以先掌握2樓所列的常見的量詞。
其實日本人也未必都能准確的運用地道的量詞,最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㈩ 日本漫畫裡面十八匹目是什麼意思啊
十八頭或者十八匹的意思。那個目沒有意思,就是一個結尾詞表示復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