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些城市適合被原子彈轟炸
Ⅰ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的是那兩個城市
二戰日本被原子彈炸的是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日本被投放原子彈的城市是什麼和什麼它直接導致幾人在爆炸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被投放原子彈的城市是廣島與長崎。
Ⅲ 二戰中,美國向日本的哪個城市投了原子彈
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國一架B-29轟炸機飛到了日本廣島,對這座城市投下一枚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TNT量為1.5萬噸。炸彈爆炸,整個城市瞬間淪為廢墟,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並且這個數字在不斷增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戰使用原子彈的戰役 ,它的威力讓整個廣島淪為人間地獄。可是日本還是拒絕投降,於是美軍決定投下第二枚名為胖子的原子彈,這次選擇的日本城市是長崎。長崎是日本的發達城市,整座城市的建築物非常牢固,但在原子彈的打擊下,還是遭遇到「滅頂之災」。長崎市60%的建築物被毀,統計傷亡人數8.6萬。
Ⅳ 知道為什麼當年美國原子彈炸日本的那兩個地方嗎
當年美軍選擇的投放原子彈的城市有京都、新瀉、廣島、小倉等城市,長崎是後來才加上去的,當第一枚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日本還是拒不投降,美國決定把第二枚原子彈投向小倉,但是小倉的上空有霧,飛行員無法准確投彈,最後沒有辦法,才把原子彈投向下一個目標城市長崎,廣島當時是一座陸軍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所在地,廣島附近還有著名的吳海軍基地,擁有日本第一流的海軍造船廠。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倉則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兵器工業城市。備選目標:新潟也是兵器工業城,還是化學工業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轟炸中被美軍故意遺忘,積累了大量從周邊遷移過來的兵工廠和居民。東京則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
Ⅳ 日本原子爆炸兩個地方
廣島和長崎
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在廣島上空三萬一千英尺呎(9000米)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八時十五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死傷20餘萬人;8月9日向長崎投放第二顆「胖子」
核武器爆炸,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圍不大的范圍內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沖擊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還會在周圍空氣中形成火球,發出很強的光輻射。核反應還產生各種射線和放射性物質碎片;向外輻射的強脈沖射線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造成電流的增長和消失過程,其結果又產生電磁脈沖。這些不同於化學炸葯爆炸的特徵,使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沖等殺傷破壞作用。核武器的出現,對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產生了重大影響。
原子彈主要是利用核裂變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來起殺傷作用的一種武器。它與核反應堆一樣,依據的同樣是核裂變鏈式反應。按理,反應堆既然能實現鏈式反應,那麼只要使它的中子增殖系數k大於1,不加控制,鏈式反應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則最終會發生爆炸。也就是說,反應堆也可以成為一顆「原子彈」。實際上也是這樣,若增殖系數k大於1而不加控制的話,反應堆確實會發生爆炸,所謂反應堆超臨界事故就是屬於這樣一種情況。反應堆重達幾百噸、幾千噸,無法作為武器使用。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裂變物質的利用率很低,爆炸威力也不大。要製造原子彈,首先要減小臨界質量,同時要提高爆炸威力。這就要求原子彈必須利用快中子裂變體系,裝葯必須是高濃度的裂變物質,同時要求裝葯量大大超過臨界質量,以使增殖系數k遠遠大於1。
原子彈的裝葯,能大量得到、並可以用作原子彈裝葯的還只限於鈾235、鈈239和鈾233三種裂變物質。鈾235是原子彈的主要裝葯。要獲得高加濃度的鈾235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是因為,天然鈾235的含量很小,大約140個鈾原子中只含有1個鈾235原子,而其餘139個都是鈾238原子;尤其是鈾235和鈾238是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它們的化學性質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質量差也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