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民工有哪些條件
㈠ 日本打工怎麼樣
打工的話,挺容易找的。工資大概1000日元左右一小時。當然跟你的地區有關,越繁華越高,反之則低。打工的內容多了去了,你想做什麼?如果想要高工資不在乎苦累不在乎工作內容,那可以去居酒屋。如果要體面的工作就有些難度,當家庭教師什麼的。其實留學生最多的還是教語言。英語中文都可以教。個人教的話時薪可以是打工的兩三倍,有資格證書什麼的水平高的話可以是十倍左右。反正打工容易找,如果什麼活都可以的話到處投簡歷,面試一次就能定要不要你,速度很快。你的描述太簡單太籠統,也只能分析到這里。說到底還是得找你喜歡的和適合你性格適合你能力的工作。
中午下課後到晚上十一點前挺好的。很多地方這時間都需要人手。一般來講傍晚和九點以後的夜班最缺人。飯店什麼的都可以,而且招人多。但是你可以試試找英語家教或者教中文。這樣工資高而且不是體力勞動,有利於學業。
㈡ 關於赴日勞務輸出,急需在日朋友分享經驗
先不去分析赴日後的薪水待遇,還是先調查一下那家中介公司的信譽怎樣吧。不過日本的確有很多派遣公司,而且給你的薪水也還可以,真的。剛畢業的日本大學生也就這個水平。
但是,保險應該有區別。我是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在日本結識了幾個像你這樣在日本工作的中國社員,他們都說保險和日本韌的不同。但是也無所謂啦,你有不打算常干,3-5年後賺到錢就OK了。
再說說開銷問題吧,房租4W,交通費2W我感覺足夠了(我原來一天才500日元)。水電費這個不太清楚,(因為都是公司報銷,呵呵!~)但是聽同事說,起碼也要1~2W。寬頻上網5000左右/月,吃喝每天1500算可以的了,再加500零花。一天生活費2000吧。
這個工作聽起來挺誘人的,祝你成功。
㈢ 美國和日本有沒有民工,是什麼令其他國家的人幫他生產,而為什麼其他國家的品牌沒有他們按么出名
首先中國的民工是政策造成的歧視。一個從事工業生產的人,應該是工人,但他的戶籍因為1958年中國頒布的「戶籍登記條例」而固定在農民身份,農民的孩子還是農民,非農戶籍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與他們不同,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歧視政策。農民成為工人,還叫做「農民工」。
另外,民工的概念和農民工應該有不同的,歷代在農閑時,都會征調些農民參與生產或修築工程,這就是民工或叫做民夫。
再說品牌:紐約一個裝修工人,每小時的工資是14美元(法定),不加班,一個月是2240美元。一個在美國打黑工洗盤子的工人每月2500美元,黑工炒菜的廚師4000美元。而一個大陸的產業工人,富士康頂天給到2000人民幣。說到美國這些工人的工資高,還必須有人僱傭他們,因為裝修和炒菜不能外包到國外。而索尼東芝就容易將生產線轉移到這里來。
我曾經做過一家工廠,是從台灣搬到馬來西亞,再搬到大陸的,這只會向成本低的地方轉移。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主要承擔了勞動力密集的加工業,所以成本更低。加上地方政府故意壓低工人福利,壓制工人維權運動,禁止工人組建獨立工會,鎮壓工人抗爭。
最後,中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上做的很差,創新力很差,中國互聯網最大的門戶網站無一不是海外資金海外上市的。因為投資他們不如投資房地產和股票更賺錢。
企業沒有好環境,工人沒有好保障,政府對外奴顏媚骨。這樣可以回答您的問題了吧。
㈣ 日本農民工
國情不同,日本就沒有農民工。
㈤ 農民工、建築工、普工想要出國打工,去哪些國家最踏實
現在都崇尚出國留學,在國外拿到碩士甚至博士學歷後,回國的工作發展,工作待遇都會相應的提高.但是出國工作可能需要好好的考慮一下了.出去工作那麼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在國外,語言會成為很大的問題,又因為國外的假期和國內不一樣,很有可能過年卻無法回家.如果在國內有著幾千甚上萬元的收入,那麼就不必選擇出國了.如果工資才兩三千,那麼可以選擇出國打拚一下,這是一個致富的好辦法.類似還有新加坡,去新加坡相對而言是很容易的,簽證的辦理也方便.雖然剛開始工資可能不高,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穩步提升的.還有一些中國在國外承包的工程.一般都是包吃包住.雖然工作量大,但是每個月到手也有一萬多工資.
㈥ 農民工建築工也可以出國嗎需要什麼條件
目前,外派務工已經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一個新途徑,比較熱門的崗位有:廚師、縫紉工、建築工、海員、中醫師、護士護理員等。民工出國、出境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注意核對組織勞務和外派勞務的公司是否具備相應資質。
2、要通過正規渠道,千萬不能與私人簽定外派勞務協議,因為外派經營公司不授權或委託個人代為招收勞務人員。
3、不能以商務或旅遊的形式簽證出境。
4、要與目的國公司簽定勞動協議。
其實有一技之長也不一定非得到國外去掙錢,在國內也應該有很多渠道的,再就是出國一定要找好地方,路徑,不要被騙了,因為被騙的不少.
㈦ 為什麼日本的街上沒有民工
1. 日本政府對本國的農業是有扶植的,對於本國的農民是有補貼的, 而且日本的農業機械化
程度很高,所以,日本的農民生活很富裕,沒有必要到城市去打工。
2. 日本的體力工作者(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搬運工人等)工作時候都是有工作服的。
下班的時候,工人們都換上自己的便服,和城市裡大街上的普通人沒有兩樣。
3. 日本是一個島國,氣候濕潤,風沙塵土很少,路面干凈,室內塵土也少。加上日本人普遍
很注意儀表,所以,即使是工人也沒有蓬頭垢面,衣著不潔凈的。
4. 日本的農民,建築工人,漁民等室外工作者,因日曬,所以比城市裡的人膚色略微深一些。
另外,言談氣質上日本的工人和白領還是有小小的區別的。僅此而以。作為日本初來乍到的
外國人,一般是在大街上分辨不出誰是日本的工人,除非那個日本工人穿著工作服。
㈧ 日本農民為什麼地位高
日本農民工轉型
如今,中國的經濟大蛋糕越做越大,GDP總量有超過日本的趨勢。日本有一點與中 國很不同,就是在每個大都市裡面都看不見「農民工」獨特的身影。筆者經常聽到日本人 說:「在日本,沒有城鄉差別」。日本化解「農民工」問題的經驗對中國有不少可借鑒之處。 農民工也曾遭遇不平等
來自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表明,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萬「農民工,,進入城市,轉入非農產業部門工作。這段期間,「農民工」占就業總人數的64%。當初,日本「農民工」進城以後,也是絕大多數從事建築業和製造業的工作。統計表明,1971 年,東京橫浜一帶的「農民工」佔全體勞動者的47.4%,東京阪神地帶則佔15.8%。「農民 工」中9成為男性,大多是沒有成家的年輕人。
與中國今天的情形類似的是,日本當初的「農民工」也面臨著從工資到保險與城市工待遇不平等的問題。欠薪事件等經常發生,從事高速公路、隧道建設的「農民工」還身染「塵肺症」等職業病,有的甚至為此死去。但日本畢竟用20年的時間完成了「農民工」的轉型,或者說是在20年的時間里化解了「農民工」問題。
經濟起飛時就開始轉型
日本的做法簡單說來,首先是日本的戶籍制度決定了「農民工」的移動自由。在日本,不存在所謂「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問題。也沒有戶口本,只有所謂的「謄本」。一個人准備長期出行到外地的時候,只要把自己的「謄本」從當地政府登記遷出,再於14天之內到所到之地政府登記即可。這種自由往來的戶籍制度,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勞動力的流動和經濟的發展。
其次,日本城市的住房制度也讓「農民工」安定下來。在日本的城市裡面,有公營住宅、住房公團等對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進行保障住房的制度。這種住宅中有的當初就是為了接受「農民工」而興建的。
再次,日本採取的是全民保險制度,進城的「農民工」都要加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僱用保險等。這種一視同仁的保險制度,看起來是增加企業的負擔,實際上確保了企業的勞動力來源,讓企業不至於出現,勞工荒」。
第四,最為重要的應該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實施九年義務制教育,學齡兒童轉遷之後,必須在3天之內到當地教育委員會報到,由其安排入學。他們不存在借讀和贊助入學問題,更不存在要回到當地參加高考的問題。
重要的在於,日本這些化解「農民工」的制度並不是在日本:經濟發達以後實施的,而是在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就開始逐步實施。因此,說這些制度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應該是公允的。
㈨ 安慶人想去日本務工
最好三思而後行,去日本務工最大的風險就是你自己身體垮了。你在日本是一個人拿著別人一半以下的工資做著比別人累得工作 受著比別人更多的氣。因為你是個務工,無論從簽證上看 還是從公司地位看都是最低的。日本社會比較凄冷,日本人也沒幾個有同情心的。遇到不錯的老闆還好,假如僱傭你得人人品很差。你也不是隨便就能走人的。你在國內交了4,5萬的中介費過去打工。完全是赤壁一戰。沒聽過上次有個中國務工過勞死的嗎。而且你也賺不了很多的錢,三年下來你過著中國農民工的那種節約生活頂多能攢個20萬不到的錢。然後回國後干什麼?沒有人際關系 在中國沒有打下基礎。你起點還是零。別以為去了三年日語就滾瓜爛熟了。在工廠里工作日語根本不可能提高,很多人回來了沒看見二級都考不上么。
㈩ 農民工具備那些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農民。第二個條件是達到法律規定的工作年齡的農民。第三個條件是到城鎮打工求生的農民。這3個條件具備了,農民工就成立了。他與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俊俏美醜.高矮肥胖.有無專長.無關,他們唯有的聯系是在此方面好的,可能獲得相對較多工薪,或者相對較輕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