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啤酒起源哪裡
1. 啤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啤酒最早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人類在使用穀物釀造酒類飲料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已經知道的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古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在公元前四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經有用小麥、大麥、蜂蜜等食物製作的十六種啤酒,在公元前三千年開始,使用了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的法典中,有關於啤酒的製作。最早的啤酒只是用大麥汁稍微發酵,是帶有一點酒味的飲料。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比較差,大家都不是很喜歡喝開水,於是比利時的一幫和尚,開始煮開的水用來釀造啤酒,這樣既可以當水喝,味道也十分好。英國還有愛爾蘭地區水質更為誇張,這里的人為了掩蓋水質的味道,只可以用烤過的麥芽,這樣可以掩蓋水質的味道,於是就有了波特這種酒。後來,這些人覺得酒中的焦香味不夠爽,於是變成了糊味,就有了世濤這種啤酒。2. 啤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蘇美爾人(也譯作蘇默),黃色人種,建立的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同時也是全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爾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閃族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
發展簡況 世界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崙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劑雖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確使用酒花作為苦味劑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公元1~2世紀,古羅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過啤酒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紀以前,啤酒多由婦女在家庭釀制。到中世紀,啤酒的釀造已由家庭生產轉向修道院、鄉村的作坊生產,並成為修道院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修道院的主要飲食是麵包和啤酒。中世紀的修道院,改進了啤酒釀造技術,與此同時啤酒的貿易關系也建立並掌握在牧師手中。中世紀,在歐洲可用啤酒來向教會交納什一稅、進行交易和向政府繳稅。在中世紀的德國,啤酒的釀造業主結成了堅犟的同業公會。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劑的德國啤酒也已輸往國外,不來梅、漢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榮起來。17~18世紀,德國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氣。19世紀初,英國的啤酒生產大規模工業化,年產量達20Ml。19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洲開始出現下面發酵法,釀出的啤酒由於風味好,逐漸在全國流行。目前在德國,92%的啤酒是下面發酵法生產的。德國在19世紀頒布法令,嚴格規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純度,而且由於實行下面發酵法和進行有規律的酵母純粹培養,從而提高了啤酒的質量,成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譽的基礎。在美洲新大陸,17世紀初由荷蘭、英國的新教徒帶入啤酒技術,1637年在馬薩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廠。不久,啤酒作為近代工業迅速發展,使美國成為超過德國的啤酒生產國。19世紀,釀造學家相繼闡明有關釀造技術。1857年,L.巴斯德確立生物發酵學說;1845年,C.J.巴林闡明發酵度理論;1881年,E.漢森發明了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目前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產量位於前10名的國家見表1 1986年啤酒產量居前10名的國家 。
3. 啤酒起源是哪裡
最開始啤酒的起源地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啤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那個時候還是新石器時代,以游牧民族為主,大家主要靠打獵為生。一次大雨之後,野生的大麥被雨水浸泡之後與空氣中的自然酵母菌融合發酵,散發出一種香味。
這種香味被游牧民族發現,大膽的游牧民族嘗試之後,發現味道有點甜甜的,而且喝了這種水之後讓人很興奮。於是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去收集麥子,嘗試著自己去種植。他們將種植的麥子收割起來浸泡,這就是最早期釀造啤酒的方法。
後來人們開始大量種植穀物,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漸漸走向農耕生活,大家都漸漸的定居下來。隨著不斷的發展,美索米亞平原上的蘇美爾文明,一步步走向了世人面前。
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文明之一,蘇美爾人發明了文字、掌握了雕刻技術,在推進人類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這些,他們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釀造啤酒與喝啤酒。在發現的古代圖案中,有一幅圖是關於喝酒的,這應該是最早關於喝啤酒的記錄了。
4. 啤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啤酒是埃及國家發明的。
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公元前4000年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
5000年前(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最早發明啤酒的文明古國是在尼羅河畔——古埃及王陵的墓碑壁畫,證明了這個事實。人工釀造啤酒,有三個前提:第一是先要進入農耕社會掌握種植麥類(大麥)的技術;第二是要能夠焙制麵包;第三是要培養出啤酒酵母。
這些技術,最早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不久傳到兩河流域。古埃及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製作方法是將發芽的大麥製成麵包,將麵包磨碎,放在敞口的缸里,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發酵,製成原始啤酒。
由於穀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當然不如現在。在古埃及第二王朝時期,就出現了「啤酒」和「甜啤酒」,而且啤酒已為廣大百姓普遍飲用。
5. 啤酒的發源地是哪個國家
啤酒歷史悠久,關於起源說法之一是公元前3000年,巴比 倫已用大麥釀酒,有人認為啤酒起源於巴比倫。
說法之二是公元 9000年前,亞述(今敘利亞)人已會利用大麥釀酒,用作向女神的貢酒:現在除伊斯蘭國家由於宗教原因不生產和飲用酒外, 啤酒生產幾乎遍及全球,是世界產量最大的飲料酒。
我國第一家 現代化啤酒廠是1903年在青島由德國釀造師建立的英德啤酒廠 (青島啤酒廠前身)。此後,1915年在北京由中國人出資建立了雙合盛五星啤酒廠。發展至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啤酒生產大國,1999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
我國啤酒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啤酒年產量約為2000萬噸/年,位居世界前位。但從人均消費量來看,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啤酒廠很多,約600多家,但設備、產量參差不齊。最近幾年啤酒產業正向著規模化、效益化發展。不少的酒廠被大酒廠兼並。這一發展趨勢是符合世界趨勢的。隨著啤酒生產現代化的邁進,我們將會喝到更新鮮、更可口的啤酒。
啤酒最早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於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這一歷史事實可以在王墓的墓壁上得以證實。
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製作只是將發芽的大麥製成麵包,在將麵包磨碎,置於敞口的缸中,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進行發酵,製成原始啤酒。由於穀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可想而知。
公元6世紀,啤酒的製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那時啤酒的製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進行。為了保證啤酒質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釀造啤酒的器具必須保持清潔。
公元11世紀,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於啤酒。
1516年,由巴伐利亞領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純粹法」。
1480年,以德國南部為中心,發展出了下面發酵法,啤酒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製造業空前發展。
1800年時期,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啤酒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量得到了提高,質量比較穩定,價格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國的啤酒技術人員分布到了歐洲各地,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
6. 啤酒起源於哪個國家 啤酒起源於什麼國家
1、埃及。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公元前4000年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 2、公元前3000年起埃及人開始使用苦味劑製作啤酒,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傳到希臘再傳到西歐的。 3、啤酒是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4、啤酒根據工藝可分為純生啤酒、干啤酒、全麥芽啤酒、黑啤酒、不醉啤酒、冰啤酒、果味啤酒、果蔬汁型啤酒、果蔬味型啤酒等。7. 啤酒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發明的。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麥汁稍微發酵,有點酒味的飲料。根據溫度和酵母菌(那時人類還不知道這是啥東東)種類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爾(Ale),它倆的區別在於發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發酵桶的下面低溫發酵,艾爾在上面溫暖環境下發酵。好比男人看見女人的反應,多數都變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爾,拉格要更為普遍。
中國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國啤酒,都屬於這類,簡單無節操。但其實不是如此,拉格其實小批量發酵難度要高於艾爾,因為溫度要求比較低,但後來的工業生產解決了這個問題,拉格發酵溫和、能大批量產、酒體純凈、口味清淡,這是導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
比起拉格,艾爾就文藝的多,荷比盧地區、北歐諸國、英倫都是這種風格,這種酒,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說的啤酒精釀大多數都是指這些。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很差,但大家不喜歡喝開水,於是比利時一幫和尚開始用煮開的水釀成啤酒,這樣能當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覺得啤酒是飲料,所以也無所謂喝啤酒禁令。後來越來越火,於是比利時自成一體,修道院風格(Abbey
beer),我們說的blond(金艾)、double(雙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
結果英國和愛爾蘭那邊水質更誇張,超硬(硫酸鈣),他們為了掩蓋味道,只能用很多烤過的麥芽,降低PH值,用麥芽焦香掩飾水質味道,於是有了波特(Porter)。後來大家覺得焦香味都不夠爽,再來點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濤(Stout),後來更升級為帝國世濤(Imperial
stout),這些酒普遍特點是酒精度偏高。
後來英國殖民印度,啤酒海運過去之後老容易壞,他們發現往裡面使勁兒放啤酒花可以保質,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品種:印度淡色艾爾酒,傳說中的IPA(Indian
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這個酒跟印度半毛錢關系都木有好么。
8. 純生啤酒的起源
純生啤酒是日本人發明的!
時間大約是1975年.
發明的公司不記得了.應該不是朝日就是麒麟
發明緣起是因為地球人都知道生啤酒比熟啤酒好喝.但是一直不能解決生啤酒的保存問題.在那以前如果不進行巴氏殺菌啤酒幾天就壞了.同時當時的無菌灌裝技術也不行.無法控制灌裝中二次污染的問題.所以一直都只能喝熟啤酒.
後來日本人利用膜過濾等技術解決了此問題後,生啤酒就風靡全球了.
現在日本生啤佔90%以上,德國超過50%.
但是中國目前的純生啤酒極少.很多都是忽悠人了.並不是真正的純生工藝搞出來的.因為對設備和工藝要求比較高.最早是10年前珠江啤酒搞的.現在國內真正的純生灌裝線沒幾條.
其它象干啤\冰啤\果味啤酒\全麥\無醇等等都是炒概念.國人太聰明,忽悠比較在行.
9. 啤酒是哪國發明的,它又多久的歷史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當今風靡世界的飲料之一,而說起啤酒的來歷還頗有些傳奇色彩。新石器時代有—一個健忘的麵包師,一天無意中把作麵包用的生面團長時間的放在太陽下曬,生面團逐漸變成液體狀態並開始發酵,由此發現了最早的啤酒釀制方法。關於啤酒的起源,說法頗多,有文獻記載,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亞的亞述(今敘利亞)人向女神尼哈羅獻貢酒,就是用大麥釀制的酒。也有人說,大約4000多年前居住在兩河流域地區的蘇美爾人已懂得釀制啤酒,而且當時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蘇美爾人收藏糧食的一半都用來發麥芽然後釀制啤酒。大約同一時代,據說伊朗附近的閃米人不但會釀制啤酒,且將製法刻在粘土板上,獻給農耕女神,至今在巴黎還保存著這種記載制酒法的文物。巴黎盧浮宮豎立著一塊兩米多高的墨綠色石柱,上面刻著3700年以前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在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Hammurabi,巴比倫第一王朝的第6代國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統治巴比倫)制定了關於啤酒釀造和飲啤酒的法規。另外,敘利亞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飲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質博物館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畫上清晰可見。1994年《華盛頓郵報》載,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南科羅來納大學的考古工作者們,在尼羅河畔發掘到一個釀酒作坊,內有4個酒缸。專家們對酒缸內的黑色物質分析後得知酒缸乃是釀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啤酒起源埃及的說法提供了蜒。
所有這些都說明啤酒及其技術的傳播是很快的。但啤酒的原型到現代啤酒,也並非——蹴而就。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將發芽的大麥,加水貯於敞口容器中天然發酵而成:有的是先將大麥、小米等物製成麵包,粉碎後至於水中發酵而成;還有的人將發酵後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熱後再飲用。公元786年,德國的一個
修道士嘗試把啤酒花用於啤酒生產,使啤酒的質量得到了改善。但直到15世紀,才正式將酒花確定為啤酒的香料。1850-1880年間,法國的巴斯德確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學觀點,並創造了著名的巴氏滅菌法:1878年,羅倫茨·恩茨格爾研製出一種過濾裝置,這種裝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濁物質;1881年,丹麥人艾米爾.克
里斯蒂安·漢森發現了大量的發酵菌種,不久後他又成功地培養了這些菌種:隨後,冷凍機也開始應用於啤酒工業。這些新的技術使啤酒釀造轉入了工業化規模的新階段,現代啤酒基本定型。
縱觀上述史話,不難理解,酒,這種神奇的飲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因此研究酒的歷史,了解酒的現狀,探索酒的未來,都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實用價值。至於酒的起源,還有待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去研究和論證。而對於現代消費者來說,享受美酒帶來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酒的起源--狄儀造酒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這是否事實,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里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醪糟兒。醪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秫",高梁的別稱。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一種說法叫"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能進行這種總結推廣工作的,當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書中認定儀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員,這恐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書載儀狄作酒之後,禹曾經"絕旨酒而疏儀狄",也證明儀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員"。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中的記載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他到底是從事什麼職務人呢?是司酒造業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他生於何地、葬於何處?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那麼,他是怎樣發明釀酒的呢?《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一段記載,較之其他古籍中關於杜康造酒的記載業,就算詳細的了。根據這段記載,情況大體是這樣的:夏禹的女人,令儀狄去監造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做出來的酒味道很好,於是奉獻給夏禹品嘗。夏禹喝了之後,覺得的確很美好。可是這位被後世人奉為"聖明之君"的夏禹,不僅沒有獎勵造酒有功的儀狄,反而從此疏遠了他,對他不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從此和美酒絕了緣。還說什麼:後世一定會有因為飲酒無度而誤國的君王。這段記載流傳於世的後果是,一些人對夏禹倍加尊崇,推他為廉潔開明的君主;因為"禹惡旨酒",竟使儀狄的形象成了專事謅媚進奉的小人。這實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麼,儀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還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鮒,說帝堯、帝舜都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都早於夏禹,早於夏禹的堯舜都善飲酒,他們飲的是誰人製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確切的。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復雜的事,單憑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儀狄再有能耐,首先發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說他是位善釀美酒的匠人、大師,或是監督釀酒的官員,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完善了釀造0方法,終於釀出了質地優良的酒醪,這還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說,"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這種說法似乎更可信。
葡萄酒的起源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難以定論。但我們可以確切地說,7000多年前,人類就已經飲用葡萄美酒了。至少在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AsiaMinon),即今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波斯(今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不久前的考古發現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觀點。新華社1996年6月6日報道:考古學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羅斯山脈的一個石器時代晚期的村莊里挖掘出的一個罐子證明,人類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經飲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發現提前了兩千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麥戈文在給英國《自然》雜志的文章中說,這個罐子產生於公元前5415年,其中還有殘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變成醋的樹脂。
此外,在埃及的古墓中所發現的大量浮雕和壁畫清楚地反映了當時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該國4000年前的一個名叫「麥」(Men)的王子的墳墓中,有一幅壁畫描繪了當時擠取葡萄汁的方法——將葡萄裝於一個袋子中,由人用兩根棍子夾袋中的葡萄使汁流出。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希臘的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和埃及先傳至該國克里特島,而後逐漸遍及希臘及諸海島。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後,迅速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迅速傳遍法國、德國、西班牙和北非的利比亞,並由歐洲的多瑙河谷進入中歐諸國,現在,這些地區均是十分重要的葡萄酒產區。
直到15至16世紀,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才傳入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朝鮮等地。
美洲的葡萄則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由西班牙移民引入的。現今,南北美洲均生產葡萄酒。阿根廷、墨西哥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生產的葡萄酒都聞名於世界。
中國是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國最早對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古人稱之為「蒲陶」、「蒲桃」、「葡桃」等。關於葡萄兩字的來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飲之,則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酣」意為聚會飲酒,而「酮」則作大醉的樣子講。因此,人們借「酣」與「酮」兩字代表這種能釀酒並使人飲後胸然而醉的水果——葡萄。
我國現在栽培的歐亞種葡萄是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38~119年)著名的漢使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國(在今中亞的費爾干那盆地)引入,並招來釀酒藝人,由此開始廠葡萄酒的生產。栽培葡萄由大宛國引入後,先至新疆,經河西走廊至陝西西安,其後傳至華北、東北及其它地區。但直到盛唐時期,我國葡萄酒
的生產司·有了較大的發展,也是此時,如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層出不窮,酒文化漸現成熟之美。
我國葡萄酒雖然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過去——直發展較慢,也未受到足夠重視。直到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台栽培葡萄並建立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後,近代新型葡萄酒廠才陸續在中國出現。
黃酒的起源
晉朝人江統著的《酒誥》中記載:「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最初的黃酒是將吃不完的飯放在桑樹的空洞里,剩飯在空洞里自然發酵成酒,散發出芳香的氣味。魏武帝曹操曾在他的書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但從黃酒的記載看,儀狄或杜康以前早已有原始的黃酒了,杜康只是後來最出名的釀酒者而已,但並不等於他就是黃酒的發明者。
另外,古籍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釀酒有過記載自不必說,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志》中,對杜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白水縣,位於陝北高原南緣與關中平原交接處。該縣因擁有創造文字的倉頡,善制瓷器的雷祥,造紙發明者蔡倫,釀酒「鼻祖」杜康此四大賢人的遺址而蜚聲中外。《酒話》中記載:「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的附近有「杜康溝」、「杜康泉」、「杜康河」,水清洌乾爽,縣志上說「俗傳杜康馭此水造酒」。
無獨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陽縣志》和《汝州全志》也有關於杜康遺址的記載,且此兩縣境內均有諸如「杜水河」、「杜康泉」、「杜康仙庄」等遺址。這里距東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陽王城公園一帶)較近,於是人們如此想像:杜康這位釀酒大師,生於白水縣,為在京師獻藝,途徑洛陽。要釀得好酒,他跋山涉水尋覓優質水源,便來到了伊川和汝陽一帶。
那麽黃酒究竟是如何源起的呢?比較接近實際的情況是勞動人民在經年累月的勞動實踐中,積累下了穀物和剩飯在桑樹洞里自然發酵的經驗,經過有知識有遠見的大師杜康總結完善,後人相襲相傳,又流傳至今。
酒量與飯量一樣不能定義,它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實,專指喝酒時不省人事前,微酣之後所喝下的酒精數。酒量大小據說與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有關,男的較多,女的較少。它們是攻破酒中醉人的成分。但當酒比它們數量占優勢時,乙醇、乙醛(也叫醉)就留在體內,先往上串,後往下走,令人身體呈現「熊市」,不能自己。當「醉」在血中達0.05%,人最舒適,再往後,便呈現為以下步驟:
1、微酣:0.1%進入胡話期,科長會初步覺得自己是處長
2、亢奮:0.2%適宜取錢,所見都為雙份。已經是處長。要求犯罪、打人或被人打
3、失控:0.3%自我操作能力消失,進入「超現實主義」階段,隨意發布命令,以為自己是說一不二的領導人
4、弗洛伊德期,也叫不省人事,不知痛癢,不知死活,全憑下意識0.4~0.5%
5、沉醉,也叫立地成佛,生就是死,死即生0.6~0.7%
以上第2之後統稱「酗酒」,可換算為60公斤/人/天/2兩白酒/一斤黃酒/一斤葡萄酒/2瓶啤酒/1瓶香檳。長期徘徊在2、3、4階段的人,腦積縮小、記憶下降、智力減退,特別習慣於生活在3、4階段的人,陽痿、弱智,甚至連痴呆程度都達不到。
第5期只能享受一次。
酒的趣聞
有道是,「水,為酒之血。」凡天下名酒,無不佔有名泉妙水之地利。貴州「茅台」,四川「五糧液」、江蘇「洋河」、安徽「古井貢」等均可為證。正所謂「山奇生仙,水妙出酒。」
與黃河、長江這些華夏文明的大動脈相比,靜卧在豫東與皖西北交界處的古宋河只能算是一根微血管。然而,河不在大,出酒則名。在這一脈細水上,誕生了安徽的「古井貢酒」和被譽為「中州茅台」的「宋河糧液」,因享用同一水系之利,河南的「林河特曲」也是名傳遐邇。
古宋河畔,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古宋河流經的河南省鹿邑縣,是我國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故鄉。據傳,當年老子曾來到鹿邑縣內如今棗集鎮的地方,以許多的鹿茸獸皮換酒喝。可他只拿了一個奶小的葫蘆作容器,酒作坊老闆很奇怪,無可奈何地將小葫蘆放進酒缸,可沒想到,頃刻之間,一缸酒全裝進了葫蘆里。老子自己痛飲一頓之後,便將葫蘆里剩下的酒一滴滴地倒入宋河之中。頓時,宋河洶涌澎湃,綠波翻滾,老子卻騎著青牛飄然而去。自此,用宋河水造出的酒被稱為「棗子集酒」,其醇香甜透,甘美無比。後人以「一片綠波飛白鷺,半空紫氣下青牛」的詩句,描述這一生動的故事。如今,當外地人來到鹿邑縣停留片日,便會發現這里的井水明顯地帶幾絲甘甜,過口後似乎還留下了點什麼,顯得醇厚、有感。
10. 啤酒的起源是什麼呢
啤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製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並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製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製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
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葯用價值,紛紛用啤酒製作葯物。希臘人也非常熱愛喝啤酒,他們從埃及人那裡學會了釀制啤酒的方法。
(10)日本啤酒起源哪裡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l,1986年產量達到4000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l。
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還較低由於嚴重的供過於求矛盾長期存在,目前我國的啤酒行業是國內飲料市場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
隨著啤酒市場競爭程度的日益加劇,為了能夠更加迅速有效地實現最終消費,越來越多的啤酒企業在市場營銷運作中都將目光集中到了終端,終端的爭奪戰日益激烈,中高檔啤酒市場更是如此。
除低檔的地攤、大排檔、小餐館等外,中高檔啤酒成為餐飲,娛樂終端市場的消費主流,尤其在經濟水平較好的大中城市,中高檔啤酒附加值高,開拓中高檔啤酒市場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而城市市場消費水平較高,中高檔啤酒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