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投降航空母艦去哪裡了
㈠ 二戰後日本的航母去哪裡了
二戰期間日本有25艘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其中自行設計建造10艘-「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由別的軍艦和民用輪船改裝而成的有15艘-「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一共擁有10艘航空母艦,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在戰爭中建造和改裝了15艘,分別為、「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除了「鳳翔」號、「隼鷹」號、「天城」號、「龍鳳」號在戰後解體外,其餘的都在戰爭中擊沉!
㈡ 二戰後日本的航母都解體了么擊沉的航母如果撈起來都不能用了么
當初日本建造的蒼龍號、翔鶴號等航母全部被擊沉,不過並不是在二戰結束前擊沉的。大部分在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戰中擊沉,只有兩艘在日本本土沒有被擊沉,不過二戰結束後的幾天,美國第八艦隊擊沉了。有一本書,寫山本五十六的,上面有詳細情況。
至於打撈航母,理論上可行,但是費用太高了,差不多是建造一艘同型號航母的二分之一,再加上航母已經過時,武器落後,飛行甲板布局不合理,機艙面積過小等諸多原因,不會有人去打撈的。
㈢ 二戰期間日本航空母艦到底都有怎樣的悲慘下場
二戰日本海軍航空母艦
赤城號(Akagi)滿載排水量41300噸,標准排水量 33,000噸,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艦載機擊中,由驅逐艦舞風號、荻風號、野風號和嵐風號各自發射了一條魚雷後沉沒。
加賀號(Kaga)滿載排水量為42,541噸,標准排水量35,000噸,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上午10點20分被美國艦載機擊中四枚炸彈並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燒了九個多小時後沉沒,814名艦上人員陣亡。
蒼龍號(Soryu)滿載排水量19800噸,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飛龍號(Hiryu)滿載排水量21900噸,標准排水量 16,000噸,中途島海戰中飛龍號最後受到攻擊,之前其艦載機重創了美航母約克城號,隨後被美軍艦載機擊中,第二航空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拒絕離艦,隨飛龍號一起沉沒。
翔鶴號(Shokaku)最大排水量33,200噸,1944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空戰中,翔鶴號被美潛艇棘鰭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隨後燃油爆炸沉沒。
瑞鶴號(Zuikaku)最大排水量33,200噸,1944年10月,在菲律賓戰役的恩加尼奧角海戰中,瑞鶴號作為誘餌被美第3艦隊擊沉。
隼鷹號(Junyo)標准排水量 26,949噸,1944年6月隼鷹號編入第1機動艦隊第2航空戰隊參加馬里亞納大海戰,,「隼鷹」號重創返回日本大修,也因而沒有參加萊特灣海戰而倖存到戰後,1947年被解體。
飛鷹號(Hiyo)標准排水量 26,120噸,1944年6月飛鷹號編入第1機動艦隊第2航空戰隊參加馬里亞納大海戰,20日下午「飛鷹」號被擊沉。
大鳳號(Taiho)排水量35,000噸/37,720噸 ,1944年6月19日,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號魚雷擊中,14時32分被引爆,18時28分,在中雷10小時之後,在塞班島以西沉沒。
信濃號(Shinano)標准排水量59,900噸,滿載排水量73040噸,1944年11月29日,信濃號在瀨戶內海進行試車時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擊中四枚魚雷後沉沒。
雲龍號(Unryu)排水量22,400噸/22,800噸 ,1944年12月19日在上海附近海域被鮭魚號潛艇用魚雷擊沉,艦上官兵1240人全部陣亡。
天城號,排水量22,400噸/22,800噸 ,1945年3月19日於吳縣軍港遭到空襲,被命中一枚炸彈。7月24日的空襲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彈而翻覆擱淺在港內。1946年12月被解體。
「葛城」號,排水量22,400噸/22,800噸 ,1945年3月19日、7月24月和7月28日的三次空襲中,「葛城」號先後被直接命中4彈,喪失了機動能力。戰後經修復,充當了人員輸送艦,接運繳械投降的海外各地的殘兵敗將,1947年被解體。
鳳翔號(Hosho)排水量7,470噸/10,000噸 ,1945年在吳縣軍港被攻擊但倖免於難,戰後用來運送日本海外僑民和戰俘,1946年9月被解體。
龍驤號(Ryujo)標准排水量13,650噸,1942年8月24日在瓜島戰斗中命中魚雷和炸彈沉沒。
龍鳳號(Ryuho)排水量13,360噸/16,700噸,1944年6月菲律賓海海戰中龍鳳被擊傷,1945年3月17日停泊在吳縣軍港的他再次被炸,這次之後就沒有再回到現役,1946年被解體。
瑞鳳號(Zuiho)排水量14,200噸,1944年10月25日萊特灣戰斗中作為小澤艦隊的一員充當誘餌,被多枚炸彈命中沉沒。
翔鳳號(Shoho)排水量14,200噸,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戰中,翔鳳號在從列剋星敦號和約克敦號上起飛的俯沖轟炸機及魚雷轟炸機的飽和攻擊下,被命中13枚炸彈和魚雷而沉沒。
千歲號(Citose)滿載排水量15,300噸,1944年10月25日,在萊特灣海戰中作為小澤艦隊的一員充當誘餌,遭到轟炸沉沒。
千代田號(Ciyoda)滿載排水量15,300噸,1944年10月25日,在萊特灣海戰中作為小澤艦隊的一員充當誘餌,遭到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炮擊,沉沒。
神鷹號(Shinyo)標准排水量17,500噸,滿載排水量20,586噸,1944年11月17日在中國黃海濟州島以西被美國鍬魚號潛艇擊沉。
海鷹號(Kaiyo)標准排水量13,600噸,滿載排水量17,500噸,1945年7月24日被英國飛機轟炸,戰後解體。
沖鷹號(Chuyo)標准排水量20,000噸 ,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島八丈島以東被美「旗魚」號潛艇擊沉。
大鷹號 標准排水量20,000噸,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海軍「紅石魚」號潛艇擊沉。
雲鷹號1944年9月15日在中國南海東沙群島東南被美「石首魚」號潛艇擊沉。
另外在建的三艘雲龍級(笠置、阿蘇、生駒)被暫停建造,戰後分別解體。
㈣ 二戰結束時日夲還剩幾艘航母
戰爭結束時,日本的鳳翔號、龍鳳號、隼鷹號、海鷹號,葛城號航空母艦都保存下來,日本投降後被用作載運海外日軍歸國的運輸艦。隨後都在船廠被拆解了。
㈤ 日本的航母去哪裡了
開戰時小日本擁有11艘航空母艦,其中正規空母6艘: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翔鶴,瑞鶴,輕型空母5艘:龍驤,鳳翔,翔鳳,瑞鳳,千歲。美帝在太平洋戰區擁有5艘空母:薩拉托加,萊剋星敦,大黃蜂,企業,約克城。
小日本之後新建的正規空母有飛鷹級飛鷹、隼鷹,雲龍級雲龍、天城、葛城,大鳳級大鳳,信濃級信濃。
美帝之後新建的正規空母……數不過來了= =
珊瑚海小日本丟了翔鳳,美帝丟了萊剋星敦
中途島小日本沉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美帝沉了約克城
南太平洋美帝掛了大黃蜂
馬里亞納小日本丟了大鳳,翔鶴,飛鷹
信濃下水20小時後在自己家後院遛彎的時候被美帝潛艇幹掉
㈥ 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各艦結局
祥鳳號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擊沉;
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
龍驤號在東所羅門海戰中被擊沉;
翔鶴號、大鳳號、飛鷹號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擊沉;
瑞鶴號、千歲號、千代田號、瑞鳳號在萊特灣海戰中作為小澤艦隊的誘餌被擊沉。
隼鷹號因大修沒有參加萊特灣海戰而倖存,1947年解體;
信濃號於1944年11月在瀨戶內海進行處女航時被美軍潛艇擊沉,成為二戰最短命的航母;
大鷹號、雲鷹號、沖鷹號、神鷹號、雲龍號分別在不同時期被潛艇擊沉;
天城號、海鷹號1945年在吳港遭到空襲而擱淺,龍鳳號受損。分別於1946年解體;
鳳翔號在1945年吳港空襲中倖免於難、葛城號受創喪失機動能力。戰後經修復,充當了人員輸送艦,接運繳械投降的海外各地的殘兵敗將。之後皆於1947年解體。
㈦ 二戰後日本的航母去哪裡了
日本航空母艦投降時僅剩2艘。其餘全部被美軍擊沉和報廢了。以後也只有被解體拆除的命運。
㈧ 二戰日本最後一艘航母叫什麼在哪沉沒
二戰期間日本建造的最後一艘航母是信濃號(Shinano),1944年11月19日服役,11月29日被美國海軍SS-311射水魚號潛艇擊沉於日本瀨戶內海(32°0′N 137°0′E)。
不過戰後日本海軍有5艘航母保存下來,陸續在幾年內被解體,最後一艘被解體的可能是「隼鷹」號或「鳳翔」號(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乃至全世界第一艘專門建造的航空母艦,經過改裝後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直到1947年5月方徹底解體完畢)。
㈨ 二戰日本在無條件戰敗投降後,他的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為什麼不給中國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之後,其武器裝備全部被盟國收繳,日本海軍的各種大小艦船自然也在收繳之列。經過慘烈的二戰,日軍海軍戰艦剩下的大型艦船已經屈指可數,只剩了4艘戰列艦和6艘航母。僅存的這4艘戰列艦,只有長門號狀態還算可以,其他三艘已經接近報廢狀態,除了被拆解賣廢鐵之外沒有其他用處。
美國最終將日本留下的135艘中小型艦船分成了4份,由美英中蘇四國來抽簽決定。中國的手氣還算不錯,抽到了第2份,包括了7艘驅逐艦、17艘護航驅逐艦等在內的排水量共3.5萬噸的35艘大小艦船。其中宵月號和雪風號是日本殘存戰艦當中噸位最大、狀態最好的兩艘。這34艘軍艦分兩批抵達中國,編入了國民政府海軍。但由於我國海軍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宵月號戰列艦壞了之後沒人會修理,最終被拆解。
㈩ 日本戰敗後航母去了
1、鳳翔號航母
鳳翔級是世界上第一級作為航空母艦來建造的艦艇,1945年在吳縣軍港被攻擊但倖免於難,戰後用來運送日本海外僑民和戰俘,1946年9月被解體。
2、隼鷹號航母
1944年12月9日,「隼鷹」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而嚴重受損。但由於中雷時彈葯庫和燃料庫都是空的,因此幸運地沒有步姊妹艦的後塵而發生爆炸。修理完後的「隼鷹」號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戰後於1946年8月解體。
3、龍鳳號航母
「龍鳳」號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艦「大鯨」號,戰後,「龍鳳」號被用於運送海外日本戰俘和僑民回國,最後在1946年4月解體。
4、葛城號航母
在戰爭結束時本艦仍屬於可航行狀態。戰後,由於本艦上有航行能力,被認命為復員運輸艦,到臘包爾等南洋地區載運殘留在當地的日本陸海軍回國,由於本來是一艘航艦,運輸效率極大,運載了近一萬兩千名日本軍人回國。葛城號最後在1946年12月22日,送到大阪日立櫻島工廠解體。
5、三艘未建成航母笠置號,阿蘇號,生駒號(雲龍級)戰爭結束時完成80%,被美軍就地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