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野人山干什麼
① 二戰時期,遠征軍為啥要走野人山路線回國
其實是被逼的,外面有強敵追趕,所以才被迫走這條路線的,要不然那麼危險誰會選擇這么一條路呢。
日本軍隊佔領了緬甸,並封鎖了緬甸路以封鎖外國長老,但現在英國聯合我們的部隊,與日本人作戰,以使日本受益於印度。在緬甸與日本軍隊的戰斗曾經令人困惑。戰前,國家軍方沒有對司令官發出良好的命令,也沒有對司令官進行優先排序,這給戰斗帶來了不利的後果。
即使戰鬥技巧出色,但小於自然界也需要人們知道肉身戰斗方法,杜玉明的進攻極大地減少了士兵的數量,從野人山逃脫的士兵很幸運。
② 為什麼日軍能進野人山
因為日軍是在英帕爾戰役中被迫走進的野人山。
1944年3-7月,日軍十萬餘人在印度英帕爾地區對英印軍發起進攻。英軍則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逃跑,一路跑的日軍連蹤影都找不到。
輕敵的日軍一路追擊,不知自身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再加上路上還有盟軍飛機的轟炸,日軍的情況嚴峻。
更加糟糕的是,此時已經到了印度雨季,乾涸的河床變成洶涌的急流,日軍雖然對英帕爾地區完成了包圍,但是由於沒有了糧食,部隊的戰鬥力大大減弱,很多日軍士兵忍著餓和英軍作戰。
而且,隨著雨季的到來,數萬日軍患上了瘧疾、痢疾、霍亂、流感、傷寒等疾病,又缺乏有效的醫療措施,只能等死。日軍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2)日本人在野人山干什麼擴展閱讀:
不止日本人進入過野人山,中軍進入野人山是在日軍之前。
在緬甸戰場,由於英軍的戰斗不力,節節潰退,而且英軍並未也全力以赴,最後導致羅曼德計劃落空,英國人認為固守曼德勒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決定放棄緬甸退守印度。於是接下來的就是中英聯軍大撤退。這也標志著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
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日軍截斷,由於日軍已經佔領了回國的路線,中國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決定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把這支中國的精銳部隊帶回國去。但是回國的路線都被日軍堵死,所以要想回國只能冒險穿越野人山。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
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葯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支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英軍投入兵力4萬人,撤到印度只有約13000餘人。日軍則傷亡約4500人。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③ 怒江之戰廖隊長怎麼死的
是被日本人打死的。
怒江之戰的劇情簡介· · · · · ·
1942年,十萬中國遠征軍潰敗怒江,五萬英靈長存邊緬。時隔一年後,遠征軍軍部得到密電,日軍正在野人山中研製一種毒氣彈,如果被日軍得逞,怒江沿岸局勢堪危,將直接影響到反法西斯戰局。於是,軍部決定派遣一支特別小分隊,跨過怒江,潛入野人山阻止日軍的陰謀。特別小分隊的隊員們克服野人山嚴苛的自然環境,步步為營,與日軍鬥智斗勇,展開了激烈而悲壯的抗爭。與此同時,駐守怒江沿線的國軍第36軍與騰沖中共地下黨緊密合作,營救人質,牽制日軍,為小分隊的行動提供了掩護和支援。幾經坎坷磨難,特種小隊二進二出野人山,終於在危機爆發關頭摧毀日軍的陰謀,為戰局的扭轉做出了重大貢獻。不久後,遠征軍以野人山為突破口,拉開了滇西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鏈接: https://pan..com/s/1JL_zJIUzCuAOI3dOcSv9_w
④ 3萬人進山,出來僅3000人,野人山到底多恐怖
在我國抗日戰場上,多少偉大的中華兒女為了保衛國家而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台兒庄戰役、長沙戰役,淞滬戰場這些大規模戰役背後,無數的軍人前赴後繼,然而我們同樣也不能忘記在外作戰的那支部隊:中國遠征軍,
他們的艱辛,也一點都不比在國內的環境差,對於不少老兵來說,野人山,更是成為了無比可怕的存在。
1942年,日軍繼續進攻東南亞地區,然而因為英軍指揮官亞歷山大未曾阻止像樣的抵抗,導致在3月8日,盟軍喪失了東南亞重鎮仰光,從而促使和中英等軍隊向後撤離,此時入緬甸作戰的中先頭部隊200師退路和補給均被截斷,緬甸公路也被佔領,於是杜聿明下令,第5軍軍部和新編第22師殘部3萬多人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從而撤退到國境雲南,此時的遠征軍將士尚且還不知道,他們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野人山位於緬甸最北方,是以北未曾開發的原始山林,再往北走,就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此地條件,極其惡劣,山大林密,瘴癘橫行,更是有一些尚且處在原始部落時期的野蠻族群,故而得名野人,其山脈長度,達到了200公里。
第五軍是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機械化部隊,然而崎嶇的山路,讓汽車輪子成為了廢鐵,大部分士兵只能靠著雙手來轉移輜重設備。
因為日軍佔領了附近的機場,發現他們後,也時不時的對這支部隊投下炸彈進行騷擾,不少將士都死在了空襲當中,然而比起這更可怕的,是糧食的短缺,以及山上各種惡劣的環境。在太陽光遮蔽的叢林深處,是螞蟥和蛇等野生動物的天下,那些附在身上吸人血的螞蟥,讓人不寒而慄,人們只能用煙火來進行熏烤,然而過密的濃煙,又會引來日本人的飛機。。。
在山中,大部分部隊斷水斷糧斷葯,不少人,因為吃下了有毒的野菜,最終死去,更多的人,因為長期得不到營養,而得了水腫,還有人直接倒在了行軍的路上,此外,軍中流行的痢疾,也成為了殺傷這支部隊的頭號大敵,最終有不少人,選擇開槍結束自己的性命。
既然猴子能吃,那麼人應該也能接受,正是抱著這種思想,李明華咬了下去,此時猴子早就不知所蹤,想來成為了前面士兵的盤中餐。疲憊的李明華,歷盡艱辛,總算到了邊境收容站,此時已經是深夜,她看到一處屋子,房門大開,裡面有一處空地,睡著許多人,李明華想也沒有想,就倒下去閉上了眼睛,一覺醒來,李明華卻聞到臭味,眼前一幕讓她心驚,原來這里早就成為了一個停屍房。。。
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昔日的勇士所受到的苦難,也希望後人,能夠牢記這些歷史。
⑤ 遠征軍 為什麼會進入野人山 進入後遇到了哪些困境
是這樣的,當初組建遠征軍以後,英國人一直擔心中國人會在緬甸反客為主,結果一直拖延,直到仰光淪陷,才讓遠征軍進入緬甸
而且是分批進入的,結果遠征軍陷入被動。雪上加霜的是史迪威的指揮,結果遠征軍被日本人抄了後路,敗下陣來。殿後的66軍和6軍率先跑路,從西雙版納方向,在日本人合圍之前先跑回國了
而5軍和直屬部隊被困住了,當時原先准備向北,通過滇緬公路回國,可在密支那遇上了日本人的阻擊,遠征軍怕日本人的老毛病又犯了,猶豫不決
這時候遠征軍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去印度,還有一條就是走胡康河谷(野人山)路線回雲南
結果就分道揚鑣,孫立人的新38師去了印度,5軍軍部、22師爬野人山
遇到的困境就是事先准備不足,士兵沒有接受過熱帶叢林生存訓練,糧食不足,又迷路了。恰好遇上緬甸的雨季,結果大量人員死在野人山
⑥ 遠征軍穿越野人山時,到底有多悲壯
抗日時期遠征軍第一次回國,他們的經過就是無比悲壯的場面。
當時出征的時候,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約有15000人,他們回國時選擇的穿越野人山,大概有600公里的山路。
野人山裡倒是沒有敵人,但是,蚊蟲叮咬,瘟疫肆虐,自然環境十分的惡劣,暴雨整體夏個不聽,吃喝用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的,重型武器裝備也都給丟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部隊歷時一百一十多天的時間,才成功穿越了野人山到達中國邊境。
為何說是無比悲壯的場面呢?
杜聿明並沒有向他們屈服,我們來打仗就是想要取得勝利的,若是繳槍給英國人,和在國內繳槍給日本人,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所以,杜聿明帶領著他的第五軍,穿越凶險的野人山最終以悲壯的場面到達了中國。
這也是杜聿明不願回首的一段往事。事後,他回憶說若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絕不會選擇野人山這一條路。
回國肯定是要回國的,選擇有日本人把手的地段,和日本人死拚傷亡也不會這么大。
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最遺憾的是在野人山穿越的過程當中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將軍被日軍的炮彈擊中,犧牲在了這里。
戴安瀾將軍也是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唯一一個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
從長城會戰,到台兒庄戰役,從武漢會戰,到昆侖關大捷,從同古阻擊戰到棠吉反擊戰。每一次戴安瀾都是重創日軍,從來沒有退縮,更沒有失敗,這就是一個對日作戰的常勝將軍。
⑦ 日本人是從哪裡打進中國的
分好幾批呢。
甲午戰爭階段,朝鮮半島突發襲擊,並自旅順(大連)入侵並製造了旅順事件。同時在戰爭末期南下奪取澎湖
馬關條約(乙末戰爭)階段,自澳底,基隆一帶登台島,後援軍自布袋咀,枋寮上岸,最終占據台島
日俄戰爭階段,自旅順北上,攻佔沈陽
一戰階段,自膠州灣一帶登陸,攫取山東半島利益
沙俄10月革命階段,日美「干涉軍」自海參崴上陸,幾乎佔有外東北區域以及東北所有鐵路干線(不過這次入侵最後在1922年撤退)
九一八事件,自遼東半島大量增兵,奪取遼寧及東北鐵路沿線。直至東北淪陷,偽滿粉墨登場
全面抗戰開始:東北方向日軍西進,與此同時,另一批日軍在上海寶山登陸,淞滬會戰開始
全面抗戰過程中其他入侵點:天津塘沽,膠州灣,廣州,海口,汕頭,潮州,雷州半島,海陸豐,福州,溫州,台州,寧波,廈門
1942年日本自中南半島西部野人山區入侵滇西騰沖。
⑧ 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走野人山遠征軍為什麼要撤退
撤退的原因有3個,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西面防線的英軍在沒有任何通知中國軍隊的情況下撤走了所有部隊,讓5萬多人的中國遠征軍右翼整個暴露給了日軍第18師團.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情報太差.日軍56師團和18師團都是日軍成師團建制的叢林作戰王牌部隊,2個師團加起來7萬多人,他們進入緬甸中國方面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200師在古同和55師團打得旗鼓相當,後來56師團換下55師團進攻200師,200師立刻陷入被動,這時候戴安瀾才意識到對面換了人,這是中國軍隊被迫撤退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咱不得不佩服日軍王牌師團的能力,一面打200師,一面派一個聯隊火速佔領臘戌.正常情況下日軍一個聯隊是根本沒能力擋住一隻5萬人的中國王牌部隊,但是56師團是加強師團,全師團3萬多人,一個聯隊比其他甲種師團的一個旅團人還多,裝備相當精良.遠征軍一交上火就知道根本佔領不了臘戌.實際上走野人山也是個錯誤的做法,因為18師團在野人山也布置了一個聯隊埋伏.走野人山完全是杜聿明的決定.他可以說是蔣介石的終極粉絲,出國之前蔣介石告訴他無論成敗都要把第5軍帶回去.所以他就一個心眼要回國.孫立人和廖耀湘則選擇了更安全的印度.
⑨ 三叔的怒江之戰講的什麼啊
六十多年前,十萬中國遠征軍潰敗怒江,穿越胡康河谷原始叢林的撤退過程中,非戰斗減員將近五萬將士。自此,這片土著口中的魔鬼居住地,再無人敢接近。然而不久後,令人驚詫的事情不斷發生。
遠征軍軍部得到密電,日軍正在野人山中研製一種毒氣彈,如果被日軍得逞,怒江沿岸局勢堪危,將直接影響到反法西斯戰局。於是,新三十八師決定派出一支十人特別分隊,跨過怒江,潛入野人山阻止日軍的陰謀。
特別小分隊的隊員們克服野人山艱苦的自然環境,步步為營,與日軍展開了激烈而悲壯的抗爭。與此同時,駐守怒江沿線的國軍第36軍與騰沖中共地下黨緊密合作,營救人質,牽制日軍,為小分隊的行動提供了掩護和支援。
幾經坎坷磨難,特種小隊二進二出野人山,終於在危機爆發關頭摧毀日軍的陰謀,為戰局的扭轉做出了重大貢獻。不久後,遠征軍以野人山為突破口,拉開了滇西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9)日本人在野人山干什麼擴展閱讀
《怒江之戰》人物簡介
1、趙半括
新三十八師槍械師,中士(二進野人山提升為上尉,同時擔任小分隊隊長)。金牛座、A型血
河南南陽人,本性沉穩老實,初期對任務的認識非常迷茫,是唯一一個什麼都不知道就進入野人山的隊員。正是因為這樣的迷茫,使得其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個人一種懦弱以及排斥人物的感覺。喜歡隨波逐流,但有自己的底線跟原則——生存。
雖然迷茫無措,但是本身戰鬥技能扎實,在首次小分隊對日軍的戰斗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次救夥伴於水深火熱之中。
2、廖國仁
第五軍某游擊支隊隊長,少尉(第一次野人山小分隊隊長,黑暗線索主角,唯一生還者)
職業軍人,冷酷冷靜,穩重深沉,心思縝密,責任感強,善於傾聽和分析問題,堅決執行命令,領袖型人物,剛開始對於任務對於秘密也知道一點點,但有幸於其縝密的分析能力,最終了解了全部真相,大徹大悟後,遠離戰爭,成為小分隊唯一倖存者。
⑩ 現在的野人山有人進去嗎
可以進入。但是裡面危險重重,請慎思。
野人山位於緬甸北部,放到今時今日野人山還是一個未知之謎,因為這里現在還是一片未開發的原始森林。
而當時唯一的一位倖存的遠征軍女兵李明華回憶道,當時杜聿明率領的部隊共計三萬人進入了野人山,最終活著出來的只有三千人,其中殿後的28師進去時只有五千人,出來時不到百人,存活率只有2%。
而早已經見過日寇之兇殘的她,在提及野人山時也說道「野人山比日本人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