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爆倖存者多少能正常生活
⑴ 日本廣島和長崎被投了原子彈,為什麼還能住人
原子彈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發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能夠會造成巨大的殺傷和破壞,在核武器的歷史上,只有在二戰期間美國在廣島市和長崎市投放過原子彈,其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兩個城市基本上被完全毀滅。至今為止廣島和長崎的因為受原子彈爆炸而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5萬和14萬,並且他們因原子彈轟炸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也受到了癌症、白血病、皮膚灼傷等後遺症。
在人體正常可以接受范圍之內,而切爾諾貝利目前還是正常大氣輻射水平的1400倍,這也就造成了兩者之間的差距。不管怎樣,核技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夠提供龐大的動力,提供人們生產力,另一方面不經意中也可以造成巨大的殺傷,希望全世界各國能夠理智地處理好人與核能的關系,這樣才能夠達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⑵ 廣島長崎核爆炸之後的恢復用了多少年
廣島,長崎在核爆炸後5年內快速完成了城市重建工作。
20年內重建也算可以,畢竟核爆炸會有很多污染與輻射,但是短短5內完成了城市重建,而且還綠樹成蔭。到現在還看不出這個美麗的城市曾經遭受核爆炸。
核爆會污染,但本身就會消散,只不過過程緩慢一點而已,而且當時是空爆,再考慮到當時的地形和天氣因素,所以核輻射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廣島原子彈後遺症:
廣島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處爆炸。在閃光、聲波和蘑菇狀煙雲 之後,火海和濃煙籠罩了全城,在方園14平方公里內有6萬幢房 屋被摧毀,廣島30萬居民中有將近一半遭致死亡。
14萬人死於廣島原子彈爆炸,其中許多人死於爆炸之後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之內的核輻射。爆炸之後,許多爆炸倖存者飽受輻射後遺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
(2)日本核爆倖存者多少能正常生活擴展閱讀: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
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盡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
此前,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