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數碼家電是什麼產業
1. 日本的BCN是什麼 或者說代表的什麼意識。 還有GFK是什麼 越詳細越好、
BCN組織是1981年成立的,是專門調查數碼家電市場動向的民間調查組織,主要實施IT(信息技術)產業系的市場調查等等工作。自成立以來,BCN的市場分析數據往往比較及時,雖然不及PMA的權威市場調查那麼有影響力,但是在不少消費品領域,BCN的調查視點往往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比如BCN組織的對日本單反消費市場的調查,統計了幾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排位,是日本消費者選購此類產品的必選。
2. 日本數碼家電有利因素
日本家電企業確立國內外分工生產體系,並且應用了適應國際化要求的低成本策略,還有政府的支持。二戰後, 日本的經濟處於 崩潰狀態,百廢待興,日本對家電產品存在大量的需求。而那時候,日本經濟構造有兩大基礎:一是確 立外向型的經濟導向;二是建立以加工裝配型產業為核心的產業結構。日本家電產業是體現兩大構造的核心產業,在日本產業界居於「領頭羊」地位,對日本經濟成長和開拓國際市場發揮了「 領頭羊」的作用。因此,家電產業一直是日本的支柱產業之一。
3. 日本為什麼發展數碼產業
日本IT業發展龜速,主要原因可能是日本IT業定位太過奇葩。分析全放在下面。
所以,如果你當真要接著閱讀,將遭遇以下問題的答案。
在日本,比起選擇IT行業,更好的行業選擇是什麼?
如何各用一句話定位「印日美歐」四地的軟體行業?
順道談談中國;
日本的IT行業是如何起步的?
日本的編程能力到底是不是渣渣?
日本企業眼中的IT工程師是什麼價值?
日本IT產業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風險提示完畢。請確實,是否繼續?(Y/N)
Y
好的,前方正文。
+++
提到美國的科技企業,首先想到的是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提到中國的科技企業,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網路、騰訊、新浪等IT企業。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比較純碎的IT企業。並且,在這兩個國家裡,談到「科技」,很多時候都是在指IT,尤其是在中國。
那麼,提到日本的科技企業呢?
索尼、松下、三菱、東芝、富士通、軟銀……
如果是在日本學習情報專業(日本的IT稱為情報)的學生,畢業後的目標必定是以上企業。但是,這些企業是IT企業嗎?想想它們提供的產品: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屏、游戲機。雖然很多時候,它們也被稱為IT企業,但顯然與谷歌、騰訊這一類企業有著明顯的區別。它們更多地被歸屬於「製造業」。
換句話說就是:
在日本大學里學習IT的學生,畢業後優先選擇製造業,而非IT行業。
其中內涵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此文打算以此為引,通過近幾年在日本生活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從日本的產業結構、企業風氣、國民性格等多個方面,探討一下日本IT技術的現狀和未來。
IT產業在日本被看做什麼?麻省理工學院的Cusumano教授說過一個比喻,是我平生所見對各國軟體行業最恰當的。他說:
在歐洲,Softwareasascience(軟體即科學)
在美國,Softwareasabusiness(軟體即商業)
在印度,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
在日本,Softwareasaproction(軟體即製造)
歐洲是現代自然科學的發源地,在他們看來,IT就是科學的一種延伸。因此,他們編寫的軟體很講究數學公式的構造、數字化的檢驗方法。他們會花費超出必要的時間去構造盡可能接近完美數學化的軟體,盡管其與盈利可能並無關聯。其結果是他們的軟體可被稱為藝術,但銷售量完全無法與美國競爭。
美國人把IT看成是賺錢的手段,一切以盈利為目的。因此,他們對軟體品質的要求,會優先停留在「能夠賣出去就好」的階段。盡可能早地建立各種標准,思考各種商業模型,為了盡早商業化注入一切力量。其結果是美國是信息時代的主導。
印度是全球著名的軟體外包基地。在他們看來,恐怕提供優質的軟體與提供優質的酒店服務差不多。傾聽顧客的要求,然後不顧一切地去完成顧客交給的任務,並以良好的服務接受客戶的反饋。
再來看看我們此次的關注對象:日本
日本的IT行業有其獨特之處。他們把IT看做是製造業的一種。因此,他們在做軟體的時候,其態度就像在造數碼相機、醫學儀器一般。幾近瘋狂的品質管理,非把bug一個個找出來不可。低質量的軟體絕對不允許進入市場。從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到發布,一整套流程就像豐田汽車的生產車間一般,所有人都各就各位充當一顆完美的螺絲釘。因此,他們的軟體品質很高,bug很少,但是開發周期過長,具有很大的市場延遲性,這也是他們在日新月異的IT行業很難占據領先地位的原因。(這句就是在點題!)
多問一句,中國呢?
中國更像美國,不像日本對品質要求那麼高,也沒有歐洲的數學化思維。中國人更多地把IT作為一種商業手段,以賺錢為目的。但是,與其說是像美國,不如說是在刻意模仿美國,因此很多產品的相似度極高。不過我不是在說模仿不好,其實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探討「仿造」的問題,所提出的觀點是「後發國家在追趕先進國家的過程中是必然涉及模仿的,因為這么做是效率和成本折中的一種最佳選擇」。
日本真正的IT企業是如何發展的?
中國的IT產業起步不晚,在這次產業革命中並未落後於日本。但是,在IT產業發展的初期,由於兩國產業結構的不同,導致兩國的IT企業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
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在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製造業,其產品品質世界馳名,而中國的製造業卻很弱小。
那麼,問題來了!
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的初創IT企業,為了能夠更快地收益,該怎麼做呢?
很自然的想法是:與製造業的大企業綁在一起。
由於它們的產品能夠賣得足夠好,那麼如果我能為它們提供服務,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收益。因為,如果說要推出一款面向民眾的產品,誰都沒有把握。對性格相對保守的日本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很自然地會把眼光聚集在能夠獲得巨大效益的製造業。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比起前瞻性,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日本製造業的能力之強,使得IT企業能夠從製造業獲得足夠的單子。於是,產生了兩個效果:
IT企業從製造業穩定接單,以保證自己的生存;
IT企業沾染了製造業的作風,並與之趨同。
中國與日本相反,由於製造業不夠強大,IT企業不能獲得足夠的單子,自然會把眼光聚焦在民眾身上,讓民眾來買單。
其結果就是,中國的IT產業更面向民眾,日本的IT產業更面向企業。
由於面向民眾的產品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熟知,再加上中國市場的規模也遠大於日本,因此中國的IT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遠大於日本。但是,絕不是說日本的IT企業就很弱小,它們與製造業綁在一起,它們的影響力便融入了家用電器、電子元件、數碼相機等製造業產品。你今天所見到的高質量的日本產品,背後就有無數個IT企業在支援它。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中國的IT產業是「天動說」,彷彿其他產業都圍著它轉。日本的IT產業是「地動說」,它圍繞著其他產業轉,默默地支援其他產業。
日本人的編程能力很弱嗎?
我是軟體專業出身,在中國讀本科,在日本讀碩士。與兩國的IT學生長期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了兩件耐人尋味的事。
1)日本很少有為了編程而編程的學生。
編程是一件很有趣味性的事,我也甚是喜愛。在中國,很多學生或開發者存在一種「為了編程而編程」、「為了IT而IT」的思維,或者說「我就是喜歡編程」。也有人以自稱「一個編碼15年還沒編夠的程序員」而自豪。至於如何通過IT來盈利,如何進行產品的市場定位,卻考慮得較少。
日本人本來就把IT看做是支援製造業的手段,因此很少有「為了編程而編程」的學生,在他們看來編程和扭螺絲釘可能差別不大。因此,如果不能明確要支援的目標是否能盈利,他們就不會去做開發。
2)初看日本學生覺得他們很弱,但越接觸得久越不這么認為。
我初到日本的時候,對日本學生的編程能力評價很低,過了一年就完全改觀了。
第一,即便是學生製作的小軟體,與同等級的中國學生製作的,在軟體質量上差別很多。簡短地說就是,中國學生可以只花很少的時間就能用新技術製作一個軟體,但日本學生確善於用成熟技術做出品質很高的軟體,雖然他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品質管理,彷彿是連從未進入企業的學生都知道的。
第二,看日本人寫的編程教程,簡直是一種享受,其簡單易懂的程度令人吃驚。我也長期在網路發表教學文章,也出版過書籍,非常明白創作者的感受。只有對一個技術掌握得越好,理解地越深,才越能寫出簡單易懂的教程。如果說一個作者在寫作時模糊其詞,很大的可能是作者也一知半解,而不是技術內容很深奧。
近兩年,我在學習新技術時,基本都是優先選擇日本人的書籍。為什麼呢?因為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學會這項技術。(這是不是一個省時建議?你也可以試試這么干。)
日本企業如何看待IT工程師?
在日本企業里,軟體開發員的地位不高。與其說不高,不如說與擰螺絲釘的差別不大,也就是說擰螺絲釘的地位也很高。而在中國,前者的社會地位明顯是要高於後者。因此,所有開發人員的目標,都是管理崗位,不會在開發崗位長期逗留。在日本,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大於35歲還在做開發,那你的人生就完全失敗了」。
比起做軟體開發,日本人更喜歡寫Word文檔,整理PPT報告,將數據整理到Excel表格。「能用Excel表格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編程呢?」如果一個找工作的學生在面試的時候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編程能力,很可能面試官會笑著回答「我不編程,也能工作」。
在日本人的心中,生活中是可以沒有IT的,因為IT僅僅是為了支援製造業。在中國就不同了,IT成了陽光、空氣和水。支付寶可以付手機費,還信用卡,甚至可以交水電費。總之,一切可以在網路解決的問題,中國的年輕人習慣於盡量在網上解決。日本則正好相反,一切可以在線下解決的,盡可能不在網上解決,因為線下很方便。這也反映出中國線下服務質量不高的現狀。
日本IT產業的未來展望
日本的IT產業是典型的「支援型產業」,在未來十年內,我認為這一點並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IT產業本身的成就一定不大,不會有類似Facebook、Twitter、Google這樣的企業產生,IT商業化的新模式也不會首先誕生在日本。但是,IT產業的成就會融入其他產業,預測一下,最能受益的是以下三類。
1)藝術設計類產業
隨著IT技術的發展,基於計算機的藝術表現能力、製作效率會大幅提升。虛擬現實(VR)、擴張現實(AR)等新技術會率先為藝術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動漫、電影、廣告等產業會藉此得到飛躍性的發展,孕育出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2)高端製造業
憑借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發展,製造業會更加智能化。IT企業為製造業提供技術支持,使其生產過程、管理、人機互動等全面優化,效率和品質大幅提升。日本的製造業在未來十幾年內仍會作為世界的「領跑者」。
3)醫療產業
IT企業將為醫療儀器、葯物的研發提供便利。圖像解析、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會加快醫療顯像儀器以及葯物的研發,計算機全息生成(CGH)計算會為醫生判斷病因提供極大便利,患者將享受到如科幻電影般的醫療服務。
總結
本文多次對比了中日兩國的IT產業,其目的不是說哪一種發展模式好,而是把它們總結出來,讓人知道IT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會根據國情、產業結構、國民喜好產生巨大差異。
當年華山之巔曾有「劍宗氣宗之爭」(金庸《笑傲江湖》),兩方均通過極其殘酷的手段去爭論武學之道的根本是「劍」還是「氣」。殊不知,無論是「天羅地網」,還是「重劍無鋒」,都是武學發展的正途。此文認為無論是哪種模式,都是國家發展進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都是合適的。
由極客邦科技、七牛雲以及XNode共同發起的「ChinaTechDay中國技術開放日2016」即將於5月12日正式啟航,帶領中國技術力量出海,首站日本。這也是中日兩國企業和開發人員交流的一個良機。
想要更近一步探索了解日本,戳這里:中國技術開放日
本文原材料作者:呂之華,《精通D3.js:互動式數據可視化高級編程》作者。2012年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同年獲日本政府國家獎學金赴日,就讀於日本岩手大學設計與媒體專業,2015年獲得碩士學位。目前正攻讀博士學位。
---彩蛋時刻---
技術干貨接著讀,再來2篇:
專訪鏈家鳥哥:技術人員如何保持進步?
開源項目的正確打開方式:如何發明完美符合自己業務特點的輪子?
4. 日本家電市場堪稱世界頂級,為何海爾家電如此成功
日本家電之前的時候也是十分的厲害的,但是現在卻並不是這樣。一些業內的人說最近的幾年因為全球經濟形勢的問題,整個家電行業都是受到一些的波及,市場銷售表現的十分的不理想,但其實橫向比來看中國的企業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好一點,受沖擊更嚴重的典型是日本的家電企業。
近30年來世界家電巨頭像三星,飛利浦等等都是躊躇滿志地進入日本市場,然後悄然地無聲退出。其中就屬三星最強三進三出日本市場,但是三星的家電到現在也沒能在日本站住腳。在海爾總裁的新中一定是有一個夢想的,那就是進入日本的市場,但其實這又何止是她整個亞洲製造業的企業家們都想在成功後,去日本顯擺顯擺,因為他們曾經是製造王國,所以我們一定要滅滅他們的威風。
5. 日本的前十大產業是什麼
汽車、家電、鋼鐵、旅遊、動漫、零售商業 數字媒體 娛樂 服務業
6. 數碼產品屬於什麼產業
數碼產品屬於信息產業。
通常說的「數碼」指的是[含有「數碼技術」的數碼產品,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學習機、數碼隨身聽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的出現、發展帶動了一批以數字為記載標識的產品,取代了傳統的膠片、錄影帶、錄音帶等,我們把這種產品統稱為數碼產品。
數碼產品主要有以下種類:攝像頭、攝像機、數碼相機、音箱(如看戲機唱戲機等)、MP3、MP4、MP5、手機、錄音筆、掃描儀、DVD機、儲存卡、子母電話機(有數字的也有模擬的)、機頂盒(數模轉換器)、衛星接收裝置、電視機(過去的不是,因為那是波形電路的,電視機都是採用數字信號處理的)、數控家電。
7. 日本人生產的數碼產品有哪些
日本是生產數碼電子產品的大國啊,比較著名的有:
索尼SONY:生產收音機、電視機、錄影機、相機、手機、PS3和PSP游戲機、MP3\MP4、隨身聽、 筆記本電腦,還有唱片機,CD機,有好多產品。
松下Panasonic:松下以前主要是以家電為主吧,後來也做手機、相機什麼的,手機一般,但是相 機lumix系列都還挺不錯的。在軍用方面松下的通迅設備和各類戰斗機水平達到世界一 流水平。
任天堂Nintendo:任天堂主要做游戲的,像超級瑪麗,俄羅斯方塊等經典游戲都是他家出的,後來 也出了游戲機,在中國叫紅白機吧。
佳能Canon:主要產品包括照相機及鏡頭、數碼相機、列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廣播設 備、醫療器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不過在中國還是相機比較有名吧。
尼康Nikon:尼康致力於光學和影像產品的研究開發,其產品包括照相機、望遠鏡、顯微鏡和測量儀 器。在中國也是相機比較有名。
東芝TOSHIBA:液晶電視機、工業和監視攝像機、硬碟與DVD刻錄機、硬碟驅動器、手機、筆記本電 腦、電腦伺服器、業務電話系統等。
卡西歐CASIO:手錶和計算器很有名,最近除了一款平板電腦哦。
JVC:這個在中國不是很有名,主要做一些留聲機、相機、顯示屏、電腦設備、編輯設備,還有耳機
富士通FUJITSU:主要是半導體,電腦,通訊設備吧。
還有夏普,好像液晶屏很有名,還有列印機,愛普生也是做列印機的。
額,日立:好像被收購了還是怎麼回事,不太清楚,做投影儀的吧。
我就只知道這么多了,純手打,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