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字假名怎麼表達意思
1. 日語的假名什麼意思
不是名字的意思。。。。。
沒有真名。。。。。。
假名 相當於中文裡的拼音,
假名 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相當於英文的大寫和小寫,是一一對應的。
但是日文的假名可以直接用於書寫,而拼音則不能。。。。
你可以理解成就是日文里的拼音
2. 日本片假名是什麼意思
片假名(片仮名 カタカナ katakana)是日文的一種,與平假名合稱「假名」。片假名在平安時代為了訓讀而產生,但片假名字形在明治時期才統一確定下來,此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
主要用於以下的情況:
1、外來語:外國人(除日本人外)的姓名、外國(除日本外)的地名、所有的外語詞(除日語外)等專有名詞
2、擬聲語:擬態語。例如:狗叫:ワンワン、貓叫:ニヤーニヤー、青蛙叫:ケロケロ等等。
3、生物·礦物的日文名(日本政府曾建議學術方面的動植物學名,應以片假名來表示,但個人使用習慣不在規范之列)
4、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公式文書(與漢字並用)
5、1988年8月以前的電報·不支持雙位元組的電腦系統中(使用半形片假名)
6、行文中對某詞(可以是漢字或原本用平假名書寫的詞)表示強調時。
特殊假名小知識
此項為曾經存在或現今仍在使用的假名、日本國字漢字以及日文符號。
1、wi「ゐ(ヰ)」,we「ゑ(ヱ)」,ye「𛀁(𛀀)」在現代日語中已經很少使用,僅存於特殊環境。や行え的發音/ye/在歷史上是存在的,到十世紀後半葉消失了,但是它的假名表記是江戶時代至明治初期發明的。
2、合略假名:𪜈=トモ,𪜊=𛀀(ye),ゟ=より(由"與"演變),ヿ=こと,〼=ます。
〆(乄)=しめ或して(現如今常用和字,"締め切り"常作"〆切",中文"乄切")
3、疊略字:々(漢字疊略字,如:人々、日々,常用符號,也存於中文手寫體中)
假名疊略字:ゝ(平)ゞ(平濁)ヽ(片)ヾ(片濁)
4、小寫ヶ=漢字「個」,不算假名,為「箇」的略字。讀音根據「箇」的情況發か,が,こ,ご等音。
5、半形片假名カタカナ,可縮短外來語長度,例,プロジェクター會寫成プロジェクター
6、小寫的ァィゥェォ(ぁぃぅぇぉ)、ャュョ(ゃゅょ)、ヮヵヶ(ゎゕゖ),為拼讀或外來語等使用,如ヴァ
7、為拼寫外來語的ヷ(va)、ヸ(vi)、ゔ(vu)、ヹ(ve)、ヺ(vo)、已廢棄,當前僅使用ヴ(vu)拼寫,常讀作ブ
8、詞並字有漢字詞的「㍿」,也有假名的「㍕」「㌍」「🈀」等。
9、而わ行う(wu)、や行い(yi)的發音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但也有假名表記,同樣是江戶時代至明治初期發明的,計算機無法輸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假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片假名
3. 假名是什麼意思
日語的表音文字。
假就是借,名就是字。意思就是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從而叫做假名。注意假名的假字不表示假冒、虛假、非真的意思,所以日語中沒有所謂的真名。假名主要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這兩種。平假名起源於漢字草書,正式使用的時間約為公元九世紀起。片假名起源於漢字楷書,正式使用的時間約為公元十世紀起。因為早期的日語沒有完整的文字體系,所以漢字傳入之後就用漢字書寫。當時的日語和漢語的文字都是單一的,約公元九世紀,日本出現了假名,從此有了記錄語言,並排列成五十音圖。
關於假名的創立,說法有很多,主流的主張是片假名由遣唐使吉備真備簡化漢字楷書而創,平假名則由遣唐學問僧空海簡化漢字草書而創依據近幾年的考古文獻顯示,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唐代時期的音符而已,是日本人借用了樂譜上的音符以此來記錄日本人的語言。
4. 日語中的假名是什麼意思,平假名和片假名又是什麼意思
一般的日文就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有些是異型體)組成的。
簡而言之,假名就相當於英文中的字母。不過是英文字母單獨不能表示什麼意思,而單個假名有時可以表示一些意思,如:ひ就是「日」的意思。這里的「ひ」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成的,而片假名則是由漢字的楷書演變而成的。平假名可以說是日文的主體,很多句子,很多詞語都是由一個或幾個平假名組成的,當然,其中可以攙雜一些片假名和漢字。對於由平假名組成的單詞,一般是純粹的日本詞語,而片假名組成的單詞則大部分是由英語等外來語的發音所造的,如:ラブ的日語讀音是rabu,是由英文中love的發音造出來的。而漢字詞語的意思大部分和該字在中文中的意思差不多,不過也有些更中文中的意思風馬牛不相及,如:「手紙」在日本就是「信(封)」的意思,「勉強」在日本就是「學習」的意思。
這些應該夠樓主想半天的了吧,希望能夠受用。
5. 有沒有人知道日語假名是什麼意思啊
假名是「假」的「名字」嗎?
「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漢字的意義,所以叫「假名(kana)」。假名,日語的表音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假名的「假」,不是假冒、虛假、非真的意思,因此日語中沒有所謂的「真名」。
假名的由來
遠古之時,日本人雖有自身的語言,卻沒有記錄的方法,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
漢字傳入之後,日本以漢字為用,興起了「文言二途」之制。也就是說:口語使用日語,書寫時則只能使用漢文。最初,日語的文字是全部使用漢字的。
但是,漢語和日語的表達方式畢竟不同,因此完全用漢文書寫,很難和日語的表達對應起來。因此,為了補足用漢文記錄日語的不足,為了方便口語和書寫一致,到了大約公元9世紀,日本出現了自己的表音文字——「假名」,開始用「假名」記錄語言,並逐漸統一、排列成現如今的「五十音圖」。
如果您打算開始學習日語,但幾乎還沒什麼基礎的朋友,首先是明確自己學習日語的目的,哪怕只是為了興趣也沒關系,並制定自己的階段計劃,比如大約學半年去考4級,學1年考3級,學兩年後考2級,有目標方向才能有動力,以後學習中請經常提醒自己的目標尚未實現,仍需努力。推薦一個裙開始是七一二,中間是五七六,末尾是四八二,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裡面有教程資料大家可以領取,能夠對日語的學習提供很大的 幫助。
假名究竟是誰人所創,說法有很多,主流說法是:
一、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
遣唐學問僧空海簡化漢字草書所創。
筆畫圓潤,正式使用約從公元9世紀起。
現代日語中假名的使用場合
1、平假名:形容詞詞尾、動詞詞尾、助詞、副詞、助動詞、無漢字或漢字難讀難寫的單詞等。
例如:高い、起きる、が、に、と、で、を、しっかり、いつも、いくら、もたらす(齎す)……
2、片假名: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等。
例如:アメリカ(America)、ニコニコ、ドキドキ……
本期我們了解了日語假名是什麼、假名的由來、平假名片假名的分類及使用場合。下一期,我們將進入日語五十音圖的學習,了解每一個假名的發音、平假名片假名寫法。
6. 日語假名是什麼意思
日文是由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羅馬字組成的。我將通過下面的例子來介紹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和漢字。
例: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
(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發音「kao
lei」註:拼音)就是「這」的意思(相當於英語中的「this」);の(發音「孬」)是「的」的意思,最後的「です」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和「日本語」。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拼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只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他們並不一是一回事,只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彙。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音「太K絲頭」)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漢字
例中的「日本語」是漢字。「日本語」就是「日語」的意思了,但它的發音卻不是中文發音了。「日本語」的讀音為「にほんご」(發音「你好恩高」)。在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當於日語中漢字「日本語」的拼音了(當然它並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它們大部與其漢語意思有關,但往往不同。
句子結構的特點
在例中,「です」是「是」的意思,這句話逐詞翻譯就是「這_日語課本_是」。看到了吧,日語的謂語是放在後面的。
羅馬字
這幅圖片上的人是誰呢?他就是日本頭號球星「中田英壽」。他的英文名字叫作「Nakata」(球迷的話應該知道的吧?)那麼這個英文名字是怎麼「造」出來呢?其實「Nakata」是由日語的又一組成部分——「羅馬字」構成的。日語中的每個假名相對應的都有一個「羅馬字」,比如「Na」對應「な」,「ka」對應「か」,「ta」對應「た」,三個假名連起來「なかた」(發音「那卡它」)就是日本姓氏「中田」的讀音了
7. 日語是如何表達意思的
日語分5段、10行和一個撥音ん,日語假名的書寫有兩種,一是平假名,二是片假名,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來的,而片假名是有漢字部首等組合而來的。平假名一般為漢字詞彙或日本固有詞彙,而片假名一般為外來語,大部分外來語為英語、德語和法語。
日語中也分母音和輔音,母音是五個,即あ/ア(a)、い/イ(i)、う/ウ(u)、え/エ(e)、お/オ(o)。[平假名/片假名/羅馬字書寫形式]
就像上面的人所說,日語是黏著語,靠助詞、介詞來連接有50個平假名構成的詞,片語、句子、短語。確實,日語的單詞完全是由假名組成的,只要把假名寫出來,就是一個詞彙,比如て(手),め(眼睛)等等,只要假名記住了,單詞就沒有問題了。
有時候我們看到書上或動畫里會出現漢字,大部分漢字詞彙是與中文意思一樣的,比如家(うち)、貓(ねこ)等等,但有些也是完全相反,比如頑張れ(がんばれ),它的意思就是加油、努力的意思了需要大家特殊記憶咯~~
呵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好好學日語哦~~
很有意思的..
8. 日語中的假名是什麼意思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即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這些漢字後來逐漸演變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義的漢字叫真名。這樣,一篇文章中並用真名、假名,顯得非常混亂。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漢字很多,加上漢字筆劃多,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後來就把假名逐漸簡化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現在的「假名」。
假名是由漢字演變來的,所以寫法和漢字的書寫要領大致相同,即筆順一般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平假名象寫漢字的草體字那樣,有輕有重,有連筆。片假名是楷體。
日語的假名(仮名かな)其實相當於英語中的字母,假名分成的「平假名(平仮名ひらがな)」和「片假名(片仮名かたかな)」又相當與英語中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具有相同的讀音,只是書寫方法不同。
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在書寫的時候與漢字的書寫筆畫有相似之處。例:ぁ→安
片假名是由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演變而來的。例:ィ→伊
此外,還有羅馬字拼寫假名,叫「羅馬字拼音」。
平假名多用於書寫本土語言,而片假名多用在書寫外來語和一些特殊的字元,就像大家最熟悉的:
CONAN→コナン(笑~~~~)羅馬字拼音一般用於拍發電報,書寫商標、名片,以及縮寫外來語詞彙等,使用范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日語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共有142個,包括清音、濁音、半濁音和撥音。把清音按發音規律排成十行,每行五個假名,最末排上一個拔音「ん」,這樣排成的表叫「五十音圖」或「五十音表」。
五十音圖中,豎排的叫行,橫排的叫段,共十行,五段。每行每段都以一個假名命名。如あいうえお叫あ行、かきくけこ叫か行、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叫あ段、いきしちにひみいりい叫い段,其他類推。拔音「ん」獨立於行、段之外。
日語詞典均按五十音圖順序排列,日語動詞詞尾也按五十音圖的行、段變化,因此必須按行按段背熟五十音圖。
日語只有あ、い、う、え、お五個母音,其它各行有假名,大部分由輔音K、S、T、N、H、M、Y、R、W、G、Z、D、B、P和五個母音拼成。因此,准確地發好五個母音,非常重要。
や、ゆ、よ、わ是復母音。や、ゆ、よ是母音「い」分別和母音あ、う、お復合而成。わ是母音「う」和「あ」復合而成的。
假名是音節字母,除拔音「ん」不能單獨構成音節外,每個假名代表一個音節。 (相信大家在《月亮·星星·太陽的秘密》中就知道了)
か、さ、た、は各行假名,都有相對的濁音。は行還有半濁音。濁音和半濁音共有五行二十五個假名。濁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濁音符號「」」表示。闐濁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闐濁音的符號「。」表示。濁音中ぢ和じ,づ和ず同音,所以實際上只有二十三個音。現代日語只有七十一個假名,六十八個音。
鼻濁音 が行假名出現在單詞的中間或末尾時,應帶點鼻音,讀做 nga ngi ngu nge ngo .這種讀法叫鼻濁音。
母音的無聲化 和母音「I、u」拼成的假名,如:き、し、ち、ひ、ぴ、く、す、つ、ふ、ぷ、等,後面遇到輔音為p、t、ts、k、h的假名時,則把「I、u」讀的很輕,或者不發出聲來。這種現象叫母音的無聲化。
拔音 「ん」是有聲鼻音,是輔助音,不能單獨使用,只能附在其它假名的後面,共同構成一個音節。
長音 把一個假名的母音拉長一拍發音叫長音。標記的方法是:あ段假名後加あ,い段假名後加い,う段假名後加う,え段假名後加い或え,お段假名後加う或お。外來語一律用長音符號「-」表示。羅馬字在字母上用「∧」或「-」符號表示。
促音 發音的時候,用發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堵住氣流,形成一個短促的頓挫,然後再使氣流急沖而出。這種音叫促音。促音只能在か、さ、た、ぱ四行假名的前面,用小字的「つ」來表示。「つ」不發音,只作為促音符號。
拗音和拗長音 い段假名和復母音や、ゆ、よ拼成的音叫拗音。表示拗音的や、ゆ、よ要寫得小而靠右(橫寫要靠下側)。拗音雖有兩個假名,但要讀成一音節, 共佔一拍時間。拗音共有三十六個,因其中有三個對發音相同,實際上只有三十三個音。
把拗音拉長一拍,叫做拗長音。や拗音的長音以「あ」表示,ゆ拗音和よ拗音的長音以う表示。
拗促音 在拗音之後再接促音時,則構成拗促音。
拔音 在拗音之後再接拔音時,則構成拗拔音
9. 日文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什麼意思
日語的假名是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但不管是哪個,都是由古代的中國漢字變過去的。 \x0d\x0a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轉變過去的,所以平假名較片假名而言,彎、弧要多一些。 \x0d\x0a而片假名是由漢字的部首變過去的,所以相較平假名而言,要更加工整。 \x0d\x0a\x0d\x0a有一點要講一下,日語其實又分為四種:漢語、和語、外來語、混種語 \x0d\x0a漢語 一般來說都是音讀詞語,而且全部是用漢字組成的。例如:勉強、復習 等等。(漢語在日語的名詞和sa變動詞中比較多) \x0d\x0a和語 一般來說都是訓讀詞語,而且是由單個的訓讀漢字,或全部是用平假名拼寫的的,和語總體來說比漢語要更地道。例:話、小さい \x0d\x0a外來語一般都是用片假名拼寫的,是用於從西方國家傳到日本的日語。例:セ_タ_(sweater)、ピアノ(piano)。 \x0d\x0a混種語一般就是 漢語或和語與外來語的組合,例如:フランス語、デザインする \x0d\x0a\x0d\x0a所以,平假名主要用於寫和語和漢語,而片假名主要用於寫外來語和混種語。 \x0d\x0a\x0d\x0a以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10. 日本假名是什麼
假名為日本獨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萬葉假名等不同的表記法。
「假名」的名稱由來,是因為相對於「真名」(即漢字)。現時「假名」的日語讀音是「かな」,但其實古時「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後簡化成為「かんな」,再簡化成今日的讀音。
起因
論及假名之起因,則不得不提「萬葉假名」之行程。遠古之時,東亞洲除中國之外,並沒有文字。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雖有自身的語言,卻苦於沒有紀錄的方法,僅能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
漢字傳入之後,各國紛紛以漢字為用,日、韓皆興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語使用自國語
言,書寫時則只能使用漢文。類似中國近代白話文運動之前,人們說話為白話文而書寫則以文言文為主。)然而,中、日兩國之文法結構迥異,全以漢字行書,有難以表達之處。
遂有萬葉假名之發明,以補足用漢文紀錄日語之不足。萬葉假名者,是將漢字視作單純表音符號的一種表記法。例如「與」→「よ、ヨ(YO)」、「乃」 →「の、ノ(NO)」之類。眾人抄寫萬葉假名之時,因作為萬葉假名之表音漢字並不需要如表意漢字般嚴謹,各種簡化方法遂漸漸出現。
如「與」→「與」→「よ、ヨ」之儔。在約定成俗的簡化之後,漸漸成為現代所見之假名。不過,一直到近代統一假名之前,假名仍有多種體系,正是上述假名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的佐證。
男文字,女文字
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同處漢字文化圈,三國的古籍或古代公文,甚或近代公文,皆以漢字寫成。但由於古代漢文經典的文言文極為難解,漢字筆畫又多,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非常難學,便間接造成只限一小部分耐得住十載寒窗的書生,或有錢有勢、能雇家庭教師讓子女進修的貴族階層,得以識字書寫外,其餘大部分民眾均是漢文文盲的結果。此外,更衍生「精通漢文的文人」掌握政治的弊害。於是,「脫漢」風潮也就油然而生。
朝鮮半島的「脫漢」運動,由十五世紀中旬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帶頭倡導,制定了所謂「訓民正音」的「諺文」(Hangul),不過,公文還是以漢文為主。十九世紀末,廢除了漢文公文制度,改用「國漢文混合體」。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韓民國才公布「Hangul專用法」,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也採用純粹的橫寫韓文。如今,南韓或北朝鮮的年輕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以韓文書寫,形成只識「國字」不解漢字的現狀。
越南則於十二世紀左右便出現口語俗字「字喃」(Chu Nom),然正統文字依舊非漢字莫屬。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創造了越南羅馬拼音;十八世紀才完成現在的越南羅馬字。二十世紀初,「國字」普及運動興盛,推展到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越南新生代也無法用漢字書寫自己的名字了。
至於倭國,「脫漢」成果是「假名」(かな,kana),但與韓文、越南羅馬字相異之處,是「假名」又分「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鈣�倜�梗ē�駿�剩琸atakana)。為什麼「假名」有兩種?又,「平假名」與「片假名」有何不同?
若要用一句話來說明,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平假名」是「女文字」,「片假名」是「男文字」,如此而已。那麼,明明是「脫漢」而形成的「國字」,為何又分「女文字」、「男文字」?答案也很明了:當初二者的造字目的不同。
「平假名」是為了書寫和歌、物語而誕生;「片假名」則為了解讀漢文而出世。前者的主要書寫者是女人,後者的棟梁是男人。簡而言之,便是「女文字」、「男文字」。
由於宮廷女人長年抄寫《萬葉集》,而「萬葉假名」的漢字,都有固定字音,寫著寫著,無形中便簡略了漢字,變成類似草書的字體,積年累月,就成為「平假名」。
另一方,必須學漢文的宮廷子弟或考上大學的菁英,為了將漢文念成倭國固有語音,只好在漢文旁加上種種拆解漢字而成的助詞與記號,這些助詞與記號,正是「片假名」。例如,「百聞不如一見」,日語念法是「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ひゃくも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hyakumon wa ikken ni sikazu)。有趣的是,當時的菁英「作弊」方式跟現代學生學外語時的「作弊」方式大同小異。現代學生有鉛筆,可以在「Good morning」旁暗自寫下「古的模寧」,事後再用橡皮擦毀滅證據。而古代倭國學生,雖然沒有鉛筆,卻懂得用竹簽在漢文旁加上補助記號,算是一種「隱形文字」,不仔細看的話,還真看不出「作弊」痕跡。
因此,九世紀中旬以後的倭國,有兩種書寫文字,一是漢文,另一則是「平假名」文。《竹取物語》、《古今和歌集》、《伊勢物語》、《土佐日記》、《蜻蛉日記》、《枕草子》、《源氏物語》等,均是無標點符號亦無漢字的「平假名」文。而這個時期,也是男、女文字勢不兩立的時期。
《伊勢物語》中,和歌非常多,可以說是用和歌編纂成的故事,全篇以「平假名」書寫也是理所當然。然而,《土佐日記》卻是和歌名人紀貫之假冒女人身分所寫的游記。
為什麼紀貫之必須假冒女人身分?因為這時期,除了和歌,男人在紀錄或書寫文章時,一律習慣用漢文。站在當時的男人立場來看,「平假名」是女人專用的玩意兒。就像某些腦筋打結的人,堅持古典音樂比流行歌曲高尚、世界名著比少女漫畫尊貴一樣。
可是,游記、日記、隨筆等,是一種隨意自由抒發日常生活、個人內心感情的散文體裁,用漢文來寫,未免太礙手礙腳了。總不能寫成孔老夫子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那類的文體,更無法學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詩體。因此,紀貫之只好假冒女人身分用當時的口語(平假名)紀錄下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沒想到,正因為紀貫之首開紀錄寫下了《土佐日記》,宮廷女人們才創下王朝女流文學。
既然如此,那麼,男人所發明的「片假名」呢?難道「片假名」只能屈就於「隱形文字」的地位?當然不是。只是,「片假名」堂皇正大出現在書中的時期,比「平假名」晚了二百年左右。首先出現於《今昔物語集》,再過百年後,才又在鴨長明的《方丈記》中露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