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進攻美國多少個師
❶ 二戰美國陸軍投入多少軍隊打日本
在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歐洲戰爭結束時,美國陸軍在歐洲戰區總共投入61個師:15個裝甲師、42個步兵師和4個空降師(13空降師沒有投入戰斗)。
美國陸軍在歐洲有53個坦克殲擊車營,31個獨立坦克營,在太平洋戰場有6個坦克殲擊營和13個獨立坦克營。而獨立兩棲裝甲營則都在太平洋戰場。
❷ 二戰時期日本共有多少個師團結局如何
根據記憶,和平時期就四個主戰師團,這四個是主力戰鬥力最強的。但是呢隨著鬼子侵略戰爭的進行,一直擴軍,戰爭快結束近50個師團,戰爭中間一直維持在30~40個師團。一直有退伍和招兵所以軍團數量一直有浮動,最後都戰敗解散成為自,&慰隊了
❸ 二戰日軍的作戰軍,大概由多少師團組成結局如何呢
1937年,日軍開始侵略中國,中國抗戰全面爆發。侵華日軍率先在我國華北組建了日軍第一軍,總部設在河北保定(後來遷移到太原)。由香月清司擔任司令長官,麾下有4個師團,5個旅團,1個混成旅。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後,這個軍團終於投降,中方受降長官是山西太原的閻錫山。
二戰日軍投降後,日軍師團結局如何?
二戰期間,日軍的常設師團總共有17個:1個近衛師團,16個步兵師團。
近衛師團是負責日本天皇的安保工作的,長期駐扎在東京。類似於我國古代皇宮的御前帶刀侍衛!
❹ 二戰時期日本投入了多少軍隊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本軍人數最多時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中國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本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38931次。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損失戰機2468架。日軍八年在中國戰場之傷亡,負傷131萬8670人,陣亡177萬9774人。這一數字不包含同時期內未正式加入國軍的強拉壯丁的傷亡,也不包括在後方編訓時的非正常傷亡。根據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一書中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人員損失統計》,中共軍隊八年損失統計為:傷290467人,亡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蹤87208人,共計584267人。
❺ 日本武器差:日軍幾個師才能和1個美軍師打平
日軍是師團,比我們的師要大,比我們的軍要小,拿二戰硫磺島戰役說,美軍都是在擁有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依然與日軍的傷亡比打成了1:1.23,兵力對比如下取自網路,硫磺島派遣軍
第51特遣隊
第53特遣隊
第54特遣隊
第58特遣隊
第56特遣隊
第5兩棲軍(總兵力61,000名)
第3海軍陸戰師(第9、21團、第12炮兵團、第3坦克營)
第4海軍陸戰師(第23、24、25團、第14炮兵團、第4坦克營)
第5海軍陸戰師(第26、27、28團、第13炮兵團、第5坦克營)
日本:
陸軍 (總兵力 13,586名)
混成第2旅團 (旅團長:千田貞季少將、旅團司令部附:厚地兼彥 大佐、旅團司令部附:堀靜一 大佐)
獨立歩兵第309大隊 (大隊長:粟津勝太郎 大尉)
機關槍中隊 (中隊長:阿部武雄 中尉) - 阿部中隊長被俘。
獨立步兵第310大隊 (大隊長:岩谷為三郎 少佐)
獨立步兵第311大隊 (大隊長:辰己祭夫 少佐)
獨立步兵第312大隊 (大隊長:長田謙次郎 大尉)
獨立步兵第313大隊
獨立步兵第314大隊 (大隊長:伯田義信 少佐)
旅團炮兵隊 (隊長:街道長作 大佐)
旅團工兵隊 (隊長:大冢家一郎 中尉)
旅團通信隊 (隊長:小園二三夫 大尉)
旅團野戰病院 (病院長:野口岩 軍醫大尉) - 4月16日投降。
步兵第145聯隊(聯隊長:池田增雄大佐)
戰車第26聯隊(聯隊長:西竹一中佐)
獨立混成第17聯隊 (聯隊長:飯田雄亮大佐)
第109師團(師團長:栗林忠道中將、參謀長:高石正 大佐、師團司令部附:大須賀應 少將)
小笠原兵團(兵團長:栗林忠道中將,兼任第109師團長)
海軍 (總兵力 7,347名)
第27航空戰隊(司令:市丸利之助少將)
硫磺島警備隊 (司令:井上左馬二 大佐)
海軍乙航空隊
第204設營隊大隊
換句話說日軍只能是讓美軍付出很大的傷亡,但是想和美軍打成平手至少是5個師團以上才有可能的事情。歡迎追問
❻ 二戰時日本一共有多少個師團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
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
師團平時編制:
指揮官為: 中將 11340人
轄:
步兵2個旅團、炮兵1個聯隊、騎兵1個聯隊、輜重1個大隊、彈葯縱列1個大隊、軍樂隊;戰時:增加大小橋梁縱列各1個大隊、野戰衛生部
2、旅團編制:
指揮官為: 少將 5690人
轄:
2—4個聯隊,包括騎、工、炮及其他兵種
3、人員計算:
(一)分隊:
(二)小隊:(排)三至四個分隊;騎兵為50人;步兵為70人;指揮官為:中、少尉
(三)中隊:(連)三至四個小隊;騎兵為150—200人;步兵為210—280人;210人為:大尉指揮官
(四)大隊:(營)二至四個中隊;騎兵為300—600人、400—800人;步兵為420—840人、560—1120人;630人為中佐、少佐指揮官
(五)聯隊:(團)三個大隊;騎兵為900—1800人、1200—2400人;步兵為1200—2400人、1680—3360人;1890人為大佐指揮官
❼ 日本全軍覆沒的師團,二戰期間日本有多少師團
二戰前(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前)日本有17個常設師團,戰爭期間先後組建156個師團,共計173個師團。其中從未調出本土參戰的所謂本土師團50個,投入海外戰場的師團123個。戰爭期間因全軍覆滅被日本正式撤銷番號的師團有24(沖繩戰役)、29(關島戰役)、43(塞班島戰役)、62(沖繩戰役)等4個師團。另有109、114師團於1939年復員撤銷,101、106、108師團於1940年復員撤銷(註:108、109、114、師團後於1944年先後被重建)。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時,日本陸軍尚有164個師團。在緬甸、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中太平洋各島、日本西南諸島作戰以及遠東戰役遭受打擊而殘缺不全甚至瀕臨潰散的諸多師團,因番號尚存均包括在164個師團之內。詳細資料請網路搜索亞太戰場123個日本陸軍師團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