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有10萬個姓氏
① 日本姓氏的由來
日本姓氏的由來十分復雜,一般來說,來源主要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以及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展來的。
日本姓氏的來源是什麼
日本姓氏由來有自己起的,天皇或自己上級賜的,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日本姓氏一般由一至三個漢字組成(如泉、佐藤、宇佐美等),少數也有四至五個漢字的(如長宗我部、勘解由小路等)。
日本姓氏數目約十四萬,最常見的有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等。
② 日本的姓氏為何有十三萬個之多這些姓氏的來歷是怎樣的
這是因為日本大部分人的姓氏全部是自己隨意取的。據資料了解,日本明政府就開放了取名取姓的政策,鼓勵平民百姓給自己取一個自己的姓氏,但是當時日本百姓已經2000多年沒有姓氏,人們不知道姓氏對於自己到底有什麼用,所以老百姓們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姓氏。不理會政府的開放政策。政府發現百姓的態度一點也不積極,就在明治八年頒布了苗字必稱令,用法律的形式強制規定百姓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姓氏,如果發現你沒有自己的姓氏,就將你抓起來坐牢,這樣強制性的法律措施,讓百姓們都害怕了,趕緊回家,為自家取個姓。但是2000多年以來,日本人都沒有姓,不知道如何去取姓氏。但是人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那就是隨意!
總結歸納日本百姓在取自己的姓氏後,發現還是有些規律可以探究的。
最常見的就是景觀類,比如當你在你家附近看到有啥景觀就取啥作為姓氏,比如你住在稻田裡,就叫田中,如果你家附近有座很高的橋。就叫高橋,如果看到你家院還裡面有棵快要枯死的樹,就叫荒木,諸如此類
第二種是動物類,當你突然看見有一隻鶴飛到了田裡面,你就會姓鶴田,如果你還看到了一隻熊,跑到了田裡面,就會姓熊田了
有的日本百姓為了表達對子孫的祝福會用一些祝福型的姓氏,比如說吉澤,三好等
當時中華文化對日本也有一些影響,所以有些日本百姓會姓張,王,劉等中國的百家姓
還有一些百姓懶得去取自己的名字,直接抄襲現有的姓,如宮本,武田等。
③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想給自己取姓。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隨夫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於藤原秀鄉,即藤原家中擔任擔任過左衛門尉的人的後裔。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託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於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經常出現諸如川、田、山、野之類的字眼,有人認為與他們民族嚮往自然不無關系。但主要是因為《苗字必稱令》的關系,當時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採用他們熟悉的名稱。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自然現象等等皆可以為姓。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鵜飼則是飼養魚鷹的漁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沖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裡是流求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裡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展來的。
1.他們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豐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別取自當時織田信長重臣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的姓。)
2.還有天皇或自己上級(一般是大名)賜的,豐臣就是。
3.雖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④ 日本的姓氏為什麼特別多
日本姓氏數目超過十萬(而在中國,漢族常用的姓氏只有約三千個),一般由一至三個漢字所組成,少數也有四個漢字的。1870年,為了徵兵、征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布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容許包括以前不準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並不熱心,故創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因此,於1875年明治天皇又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 在日語中,苗字(みょうじ,myoji,也寫作名字)是中文「姓氏」的意思;而中文的名字則是名前(なまえ,namae)。日語還有姓氏這么一詞,指的是氏族,包括了源氏、平氏、藤原氏和已經沒落的菊氏,也就是古時曾掌握過政權的氏族。 日本人結婚後,因為法律上禁止夫妻別姓的原因一般妻子改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贅的女婿則改為女家的姓氏。 此外,日本天皇並沒有姓。據估計,日本居民目前使用的姓的數量之中,不低於95%取自明治維新之後這一時期。這一數字目前缺乏權威統計。
⑤ 歷史上日本的姓氏為何超過10萬個,姓氏「蒼井」是貴族姓氏嗎
在我國,我們常說百家姓,並且還有“500年前是一家”的說法。然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大不一樣,他們有成千上萬個姓氏,據不完全統計數目超過10萬個,而且是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那麼,為何日本有超過10萬多個姓氏呢?還有,就是蒼井空的姓氏“倉井”到底是貴族姓氏嗎,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雖然日本有這么多的姓氏,但是日本真正的貴族姓氏還是屈指可數的。日本的老牌的貴族姓氏有四種,分別是:“源、平、藤、橘。”例如: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豐臣氏、德川氏等,這些都是日本古代的老牌貴族,都是日本的權貴。而我們熟知的日本女星蒼井空的姓氏“倉井”並非是日本的貴族姓氏,應該是明治維新後,才在日本出現的姓氏,並且在日本有這個姓氏的人不多,還有這只是她的藝名罷了。
日本的姓氏之所以會超過10萬個,都是明治天皇惹的禍,非要讓日本人都有姓氏,被逼沒辦法的日本人就很隨意的,給自己起了這成千上萬的奇葩姓氏。日本的平民不太重視自己的姓氏,以後日本可能還會有更多新的姓氏。總之,不要低估了日本人的想像力。
⑥ 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的姓
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奇葩的姓,當你了解日本姓氏文化後會認為他們就是骨子裡的戲精
哪怕不是非常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姓超級多,資料顯示是十萬。不僅多,還特么非常奇葩,什麼松下、原野、前田、小島、谷口。你是不是覺得取這些姓簡直任性的可怕,感覺都是村口的老伯伯們隨口取一個就算了。可事實真的就是如此么?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的奇葩姓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也就是古代的日本平民是沒有姓的,因為對當時的日本來說,「姓」是那種有頭有臉大人物才配擁有的身份象徵。因為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日本最早出現的是象徵著社會地位的姓和氏。
雖然我們說姓和氏在日本是地位的象徵,代表著日本最高地位和天神後裔的天皇其實是沒有姓和氏的,只有名。日本政治下令百姓把自己的姓取起來,讓每個人都有姓,是平等的第一步。可是日本平民那個朴實啊,由於長期的習慣,許多人根本不在意給自己取姓。
為此,頭疼的日本政府在明治八年(1875)年決定所有國民必須要有姓。但是大家都是干慣了農活的人,有幾個能夠有文化給自己取一個非常帥,非常炫酷的姓呢?苦思冥想下,一個人說我家住在山下,那麼我就姓山下吧;一個人說我喜歡白鳥和它的寓意,那就姓白鳥吧;又有一戶家裡是宗教人士的,於是便取名叫做小野寺吧。而更詭異的操作是,從日本史上的大名大姓裡面取一個字,合成自己的姓,比如松前這個姓就是德川家康舊姓松平中取了松字,前田利家中取了前字,於是自己就姓了松前,而這一還真的有提高威望的作用。
總而言之,日本人的名字並不像中國人名這么簡單,朴實,而且幾乎可以跟著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隨意更改,我們如今叫做個性化定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姓為何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
看了這一篇文章以後,我怎麼感覺日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好低哦。差不多和我們中國的小學生相提並論了。
⑦ 日本人的姓為什麼這么多
因為日本人的姓是你愛取就取,無所謂!你喜歡叫阿貓阿狗,沒有什麼人會管你。慢慢的就會衍生出,日本的姓看起來的特別的多。基本上多,都是由於各自取的多了,而產生多的結果。
日本人的姓氏繼承並不多,因他們講究的血統沿襲,非常的要求嚴格。繼承的人不多,那等於就是原來少數量的姓無法被繼承,只能隨便取其他的姓,姓就會被不斷的增加。
只能說日本人的姓跟中國人的姓真的不一樣,中國的姓都是由皇帝恩賜的,而日本由天皇恩賜的只有一小部分。除此以外的大部分,就是你隨意,你愛取啥就是啥,根本不重要,天皇不會管。
總之,這就是日本的一種歷史文化。姓的多少都是由統治者的政策所決定的,反正姓在他們看來也不是家族的繼承,完全就是名字元號的存在而已。
⑧ 日本人的姓為什麼這么多
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人的姓氏有很多,都很奇怪。日本人通常都會把自己的姓氏寫在門口,所以,你站大街一路走來發現沒幾個一樣的,但是你沒想到的是100多年他們之中很多人都還沒有姓呢,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古代日本人,只有貴族有姓。原來的貴族姓氏來源,與中國的姓氏來源相類似,有的來自官職,有的來自居住地、有的來自統治地的地名。但當時稱為「氏」,一個貴族集團就是一個「氏」,一般他們是和天皇有血緣關系的部族。當時的日本四大家是:源氏、平氏、藤原氏和橘氏。後來,這些部族,又繼續發展他們的下線,對隸屬朝廷的許多姓氏按與自己的親疏、血緣遠近、功勞勢力大小,分別賜予「姓」,以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類似我們的爵位。有部分流傳到了現在,比如「織田」、「藤原」、「佐藤」、「鈴木」、「北條」。不過,長期以來,尋常百姓都是有名無姓的。所以,當時只有指直呼名字,如:八郎、三郎,秀一,秀二等等。當時一進村口叫一聲一郎,可能出來七八個人。
後來到了明治天皇大力推廣明治維新,一心學習西方,這人要是沒姓就太落後,太不文明了,所以,明治維新其中一項舉措是頒布《平民苗字許可令》(苗字:日文念MYOUJI,意為姓氏)。可是由於人們長期居住偏僻,民風不開化,也都習慣了「行就一名,絕不起姓」現狀。為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強制命令「凡國民,必須取姓」(《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
這時候,人們才匆忙響應了起來,可是一下子上哪找姓呢?見什麼姓什麼,在哪姓哪,干什麼姓什麼,用經常所見到的起居的地方為姓,一時間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行不改名,坐地起姓」的熱潮,這年有史可考,正是明治八年(1875年)。從那時起,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家外四面農田包圍的就叫「田中」,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有水的就叫「川口」;旁邊有座橋的叫「大橋」或「小橋」。從事紡織的姓「服部」,從事風月場所的就叫「那妓男」;屋子在江邊姓「近江屋」;更有甚者以廁所為姓,姓「御手洗」(日文廁所的意思)。
日本的姓氏,大體可分14類型,十三萬余種姓氏:地名姓、國名姓、古姓、譯音姓、氏姓、職業姓、特別稱謂姓、略姓、信仰姓、佳稱姓、復姓、間接稱呼姓、外來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體、屋號、商業、抽象用語等)。
由於政府並沒有統一的姓氏劃分,都是民間自己取的姓,日本一下由原來幾乎無姓,變成了姓氏多如牛毛,據21世紀統計不到2億的日本人,日本姓氏多達15之多,而我國10幾億的人口就5000多個姓。
另外,還有一個造成姓氏增多的原因,是日本人不像中國人和同樣使用漢字的朝鮮人那樣是祖祖輩輩都使用一個相同的父姓,在日本人中不用父姓的佔有不小的比例,爸爸姓「中村」,我現在不在中村了,我現在在村頭了,改姓「村口」,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姓氏的數量不斷增加。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數量多,在其讀音,漢字的寫法上也相當的復雜,讀音相同的姓氏,漢字有幾種甚至是十幾種寫法,而相同的漢字也會出現好幾種讀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讀做以下幾個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貴,陵,雀等等。姓為ごとぅ的日本人,用漢字來寫會有以下幾種寫法:後藤,五藤,吳藤,梧藤,梧桐,江藤,牛頭,五島,後島等等。
⑨ 日本有多少姓氏
日本姓氏數目超過十萬,一般由一至三個漢字所組成,少數也有四個漢字的。常見的有如下姓氏:
一、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
二、在既有氏、姓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姓。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皇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三、除了正式名與非正式名以外,有些日本人還有號。武田信玄、大友宗麟、齋藤道三,人們便是以"號"稱呼;穴山梅雪即是穴山信君,梅雪是他號的簡稱,全稱為梅雪齋不白;本願寺光佐,光佐是名,顯如為法號,事實上本願寺光佐即本願寺顯如;同樣道理,本願寺光壽即本願寺教如。
拓展知識:
日本姓氏的讀法十分復雜,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徹地弄明白。同一個讀音可能對應了幾十個漢字的寫法,而同一組漢字又可能有好幾種讀法,甚至根本毫無規律可言。這可能間接造成日本社會對於名片非常依賴的現象:大眾需要名片上的羅馬拼音或振假名才能准確讀出對方姓名。(當然,名片文化與日本嚴格的階級社會亦有關。)
以日本第二大姓氏鈴木為例,同樣讀作suzuki者,尚有壽壽木、鈴樹等八種。而同樣的漢字「鈴木」又有十四種不同的讀法。
另外一個經典的範例:「小鳥游」讀作takanashi,讀音和漢字完全無法對映。這時需要像猜謎語般地來解析:taka是日語中老鷹的意思,而nashi是日語中的否定文語的終止型,寫為漢字即為「鷹無」,「因為沒有老鷹,所以小鳥能出來玩」,故曰「小鳥游」。
⑩ 日本有十多萬個姓氏,這和徐福東渡有啥關系
我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葉小舟便可越洋過海,到達對方國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發生過我國人移居日本的事。其中最初是吳王泰伯、仲雍的後裔移居日本,後來又有會稽東冶縣的漁民在入海打魚時因遇到大風而漂流到日本。對此,在《梁書》和《晉書》中都有記載。那時的日本還帶有母系社會的殘余,國王也是一位女性,他們派到中國的使節還經常自稱是「吳太伯之後」。那麼,吳王泰伯、仲雍的後齋是怎樣到日本的呢?
目前,日本人使用的姓氏有10萬多個,幾乎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姓氏的總和。其姓氏的來源80%以上出自地名。此外如藤原、酒井等姓源於古代武士的姓氏;近衛、衛、武部、等姓源於貴族官職;長野、宮崎、山口等姓源於縣名;牛養、陶器所等姓源於職業;普門寺、佛光寺等姓源於寺廟;牛尾、豬、鴨等姓源於動物家禽;草野、櫻等姓源於植物;田中、龜井、松下、渡邊等姓源於居室附近的自然現象;鬼熊、鬼生等姓源於宗教信仰。可見,日本的姓氏及其取名習慣盡管有自己的特點,但仍帶有受我國影響的痕跡,尤其是早期貴族或武士的姓氏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