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控制東北三省用多少人
『壹』 918事變日軍出動多少人去攻佔東北
實際上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所有的兵力都算上也不過3個多師團。而當時駐扎在關外的東北軍就有超過10萬人的兵力。如果東北軍奮起抵抗,日軍不一定就能夠打贏。
早在1931年4月,日軍參謀本部就乘關東軍所屬部隊調防之際,將適於在寒冷地區作戰的仙台第二師團調進東北。7月又將兩門24厘米的重炮秘密運到沈陽日本守備隊,而這兩門重炮的炮口對準的就是東北軍的北大營。
等到1931年8月初,建川美次擔任作戰部長,本庄繁和土肥原賢二分別擔任關東軍司令官和奉天特務機關長。這幾個人都是日本內部最為狂熱的法西斯份子。他們身處高位,為日本關東軍發動事變提供了條件。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雖然表面上宣布執行所謂的「不擴大」方針,但實際上日本關東軍仍然在調兵遣將,肆意的入侵我中國領土。讓人心痛的是,短短的4個月18天,日本關東軍就佔領了3倍於日本領土的東北地區。
『貳』 日軍侵佔東北用了多少兵力
日軍兩萬多人,東北當時駐軍16.5萬,河北好像還有10萬多士兵。
『叄』 當年,日本人佔領東北時,東北軍大約一共有多少部隊
918的時候東北軍全部加起來大約三十萬人,其中有十萬人在關內。
日軍佔領東北後,東北軍的主力撤出,殘留的部分奉系部隊聯合了當地的民團軍警組織了抗日義勇軍。抗日義勇軍的規模最大的時候大約有三十萬人左右,但裝備戰力以及戰略組織跟日軍不是一個層級的。
(註:義勇軍不是抗聯,抗聯只是義勇軍裡面發展出來的一個小分支,規模大約只有義勇軍的十分之一)。
『肆』 日軍用了多少人侵略我國東北三省
日本剛開始侵略中國」當在1931年9月18日,那時駐東北的日軍只有第二師團和長春等鐵路沿線的守備隊,按當時日本政府1931年9月24日聲明,「九一八」事變時,日軍在東北兵力「總計不過一萬零四百人」「至九月二十一日,…………由駐屯朝鮮軍派出一個混成旅團――官兵四千人,新撥歸駐屯滿洲軍司令管轄」。日本人可能縮小了侵略軍的人數,但肯定不會超過2萬人,《英雄本色-張學良口述歷史解密》一書說,「九一八」事變進攻中國有8000官兵的北大營的日軍,還不到300人。劉將軍說剛開始侵略中國的日軍,「只有幾十萬人」,沒有任何根據。即使1933年爆發的長城抗戰,日軍也不過出動了8萬多人,而1933年3月4日日軍只用128騎,一槍沒放,就佔領了承德,10萬多中國守軍因為鬧軍餉,不戰而退。這導致了張學良出國留洋。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日本「華北駐屯軍」也才共有6000餘人(據金一南教授研究為8400人,宋哲元29軍有10萬人)。當年日本全國常備軍也才約38萬人。(詳見王厚卿主編的《戰役發展史》336頁)由此可見劉將軍對戰史的無知。
日軍侵略中國:「自始至終也沒有超過一百萬人」更是大錯!
我納悶兒,堂堂的當時成都空軍政委劉亞洲將軍,這點軍史知識都不知道嗎?1945年日本投降時,奉命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本軍隊總共有128.5萬人(不算偽軍),其分布為:
華北地區日第一方面軍32萬餘人;
華中地區日第六方面軍29萬餘人;
京、滬地區日第6軍第13軍共33萬餘人
廣東地區日第23軍及警備部隊共13萬餘人;
台灣地區日第十方面軍共17萬人;
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日第38軍四萬人。
既是刨去台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投降的日本軍隊,在大陸由中國軍隊受降的日本軍也有107萬人。
『伍』 日本攻佔整個東北用了多長時間
在短短的4個月零18天的時間里,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
『陸』 為什麼日軍能佔領整個東北四省
日本在二二六兵變後就開始改變策略向外擴張。而擴張的第一步,就是東北。加上蔣的「攘外必先安內」。東北的礦產,軍工,水利,糧食,全沒了。
那東北與福建對比,而福建有什麼?一個小作坊式的飛機維修部,這東北比它強老了,還有一個海軍廠,這個廠連戰列艦都作不了,這些東北都比它強,還有就是交通便利,東北有倆條鐵路干線,飛機場不下三個,這些閩都不行,還有就是戰略地位上,東北就在日本「門口」,閩就不是,雖有台灣作跳板,但海軍卻不能向打東北那樣方便,國統區是因為有國軍在,而東北沒國軍了,所以造成這種情況。
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迫使張學良撤出東北,導致東北淪陷。這個就是蔣介石的對中國人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9月18日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從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指責蔣介石,因為在「九一八事變」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軍隊上,因此,為了不至於和日本人鬧僵,使自己手忙腳亂分身乏術,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柒』 日本當年是怎樣佔領東三省
1931年9月~1932年3月,日軍發動侵佔中國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後,將侵略中國,變中國為日本的殖民地,作為對外的基本國策。30年代初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日本以沉重打擊,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日本go-vern-ment為轉嫁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加速了以武力侵略中國的步伐。繼"東方會議"、"大連會議"策定《對華政策綱領》之後,陸軍中央部於1931年6月制訂了《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伺機發動戰爭。據此,關東軍相繼製造"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為進攻東北尋找借口,正當其劍拔弩張時,8月16日,蔣介石向張學良下達對日軍的尋釁不予抵抗的命令。張旋即向所部轉達了此令。日本關東軍乘中國國民xxgo-vern-ment集中力量誅除異己和"圍剿"工農紅軍以及東北邊防軍主力部隊入關,東北防守減弱之機,以1.05萬餘人,採取以寡擊眾、先發制人、速戰速決的方針,向中國東北三省19萬守軍發動攻擊。
日軍侵佔遼寧、吉林省主要城鎮9月18日22時2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率數名士兵,按關東軍預謀計劃,炸毀奉天(今沈陽)北大營西南約800米、柳條湖村東側之南滿鐵路(長春-大連)鐵軌1.5米,誣稱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襲擊守備隊。接著,在爆炸點以北3公里待命的第3連立即由西北向北大營中國駐軍發起攻擊。隨後獨立守備第2營主力、第5營先後向北大營攻擊;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19日1時20分至2時,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令第2師主力由遼陽向奉天集中,進攻奉天城;獨立守備第3營進攻營口、第4營進攻鳳凰城、安東(今丹東);第2師第3旅主力、騎兵第2團、獨立守備第1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子、二道溝、南嶺。駐守北大營的東北邊防軍第7旅突遭攻擊,部分官兵被迫自衛還擊,自發抵抗,但在蔣介石不準抵抗的命令下,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幾近潰不成軍撤往撫順、清原。6時30分,日軍僅以24人的傷亡就攻佔北大營。至10時,日軍相繼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丹東-沈陽)沿線18座城鎮。駐守長春地區的東北邊防軍第23、第25旅和炮兵團遭攻擊後,自發奮起抗擊,戰至次日,一部被繳械,一部撤往榆樹等地,長春陷落。10月1日,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旋奉日軍命令派所部3個團向省會齊齊哈爾進犯。16日進至嫩江橋時,被黑龍江省防軍守橋部隊擊退。守軍為阻止日偽軍進犯,將嫩江鐵路橋的第1、第2、第5號橋炸毀。26日,日軍第2師第29團進佔四洮鐵路(四平-洮安)沿線主要車站、城鎮。27日,日本齊齊哈爾特務機關長林義秀以關東軍司令官代理名義向黑龍江省go-vern-ment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黑龍)江副司令長官馬佔山提出:限黑龍江省go-vern-ment於11月3日前修竣嫩江橋,否則,日方將以實力掩護自行修復。這一無理要求被拒絕後,關東軍於11月4日以掩護修橋為借口,令嫩江支隊向嫩江橋北守軍發動攻擊。馬佔山指揮3個旅又5個團共1.6萬餘人進行江橋抗戰,在江橋、大興、三間房、昂昂溪等地予日軍嫩江支隊、第2師以打擊,戰至18日晚,終因傷亡慘重、糧盡彈絕而棄守省城,撤往克山、海倫,並在海倫組建黑龍江省go-vern-ment,繼續組織抗日。19日,日軍陷齊齊哈爾。其間,日本陸軍中央部於11月16日增調混成第4旅到東北。
日軍侵佔錦州、哈爾濱日軍攻佔黑龍江省主要城鎮後,隨即回師奉天,准備進攻遼西地區。12月15日,日本參謀本部令關東軍攻佔錦州。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本土向關東軍增派混成第8旅。隨後又從朝鮮向關東軍增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28日,第2師主力由田莊台、營口間渡過遼河向錦州進犯。30日,混成第39旅由奉天、新民向打虎山(今大虎山)進犯。1932年1月2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由奉天進抵石山(今屬凌海),次日進占錦州。此時,駐錦州的東北邊防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往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今並入遼寧、河北、內蒙古)。之後,關東軍趁中國爆發"一·二八"抗戰,國內外視聽都集中到上海這座中國最大城市之際,於28日晚令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攻,隨即又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北上增援。31日,以原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為總司令的吉林自衛軍奮起進行哈爾濱保衛戰。經五天激戰,自衛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往賓縣,繼續在哈東地區組織抗日斗爭。2月5日,日軍陷哈爾濱。隨後,日軍分兵向退守海倫的黑龍江省go-vern-ment和賓縣的吉林省go-vern-ment進攻。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清廢帝溥儀出任"執政"的偽滿洲國發表"誕生"通電。至此,東三省淪為日本殖民地。
『捌』 二戰時期,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究竟有多少人
就具體多少人而言,日本給出的肯定不是正確的數據,當時蘇聯還派出了自己的軍隊去東北和日本關東軍作戰。這就可以看出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是很多的,幾十萬。
『玖』 日本人統治東三省多長時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就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實行殖民統治,到1945年9月東北解放,整整奴役了東三省14年之久。
日本在完全佔領東北之後,開始對東北進行大規模的掠奪,除了假漢奸之手,日本人更是親自動手。在文化上,日本對東北實行奴化教育,到了大學階段之後所有的課程均用日語教授,孩童們學習滿語和日語兩種語言,再不學習漢語。
日本侵佔東北的一大目的就是為了以戰養戰,東北地區優厚的各類礦產資源,資源對於窮瘋了的日本來說簡直是發現了巨大寶藏。
日本在佔領東北期間,強制農民繳納軍糧,年均提供軍糧數量1000萬噸以上,除此還需負擔日本、朝鮮移民的大量口糧,因而使東北農民自己每年所留口糧甚少,無法滿足正常食用。
據統計,1931—1945年,日本總共向東北地區遷移日本人18萬戶,55萬人左右,強占東北優質耕地152.1萬公頃,幾乎占東北全部耕地面積的10%。
(9)日本控制東北三省用多少人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的東北人民,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涌現出義勇軍、游擊隊、紅槍會、大刀會、山林隊等各種抗日武裝,在抗日救國的目標下,抗日游擊戰爭迅速開展。
東北軍部分將領出於民族義憤,拒絕政府當局的不抵抗命令,奮勇抗戰。其中,以馬佔三江橋抗戰最為激烈、戰績最為顯著、意義也最為明顯。
綠林領袖也奮起抗戰。張海天、高鵬飛、宮長海等率部相繼起義,進行抗戰。被編入偽軍的王德林、田霖等部也相繼起義,參加抗日隊伍。
到1932年夏天,東北義勇軍發展到全盛時期,人數達30萬以上。這些武裝英勇抗日,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發揚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1932年,中共滿洲省委先後建立了磐石、東滿、珠河、密山、寧山、湯原、饒河、巴彥等10餘支抗日游擊隊。
到1933年,這些抗日武裝又進一步的發展,逐漸成為東北人民抗日武裝斗爭的核心力量,活動於白山黑水之間,不斷地向日偽軍發動襲擊,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
『拾』 日本佔領了東北三省多少年
從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共計十四年。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面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10)日本控制東北三省用多少人擴展閱讀
侵略過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國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11月,日軍攻陷南寧。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