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高山茶怎麼製作

日本高山茶怎麼製作

發布時間: 2023-01-20 06:44:05

① 茶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茶葉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本文對六大茶類的基本製作工藝流程作簡單的介紹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1、綠茶
01
鮮葉-殺青-揉捻(做形)-乾燥
綠茶是以採摘鮮葉為原料,綠茶的製作流程主要包括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藝。綠茶的最大的品質特點就是「三綠」,即葉綠,湯綠,葉底綠。綠茶的花色
品種都很多,按照殺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炒青綠茶和蒸青綠茶;按照乾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為炒青綠茶,曬青綠茶以及烘青綠茶;按品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名優
綠茶和大宗綠茶。綠茶又分為炒青、烘青、曬青、蒸青。
2、黃茶
01
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它的最主要特點是「黃湯黃葉」。黃茶的分類按照採摘鮮葉的嫩度以及芽葉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即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黃芽
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黃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陽黃湯,蔚山白毛尖等;黃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燈。
3、黑茶
01
鮮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類中原料最為粗老的,成茶色澤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為堆積發酵時間較長造成的。黑茶根據產區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湖南黑茶,四川邊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貴黑茶等。
4、白茶
01
萎凋-乾燥(新工藝白茶:萎凋-輕揉-乾燥)
白茶是我國的主要茶類,是由宋代三色鮮芽,銀絲水芽演變而來的。白茶的最大特點是「銀葉白湯」。白茶按照茶樹品種與鮮葉採摘的不同可以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銀針等,葉茶主要有白牡丹,壽眉,貢眉等。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5、烏龍茶(烏龍茶)
01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乾燥
青茶最初起源於福建省,迄今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國特色茶之一,它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特點,既有綠茶
的清香,同時又有紅茶的濃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點是沏泡後的葉底「綠葉紅鑲邊」。清茶根據產地以及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
烏龍茶以及台灣烏龍茶。

② 高山茶的資料

「高山茶」是台灣近幾年最熱門的茶品,在市面上常見許多茶冠上高山茶的名號,如高山烏龍茶、高山金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許多剛入門的茶友會以為高山茶是專指某些地方所生產的茗茶,就如同台北的文山包種茶、鹿谷的凍頂烏龍茶,但其實「高山茶」是與「平地茶」相對的一個概念名詞,並非專指否一地所製作的茶葉。 高山茶以海拔高度定義高山茶,是目前比較認同的說法。但在高度上,雖有人以海拔800公尺開始算起,但大體而言仍以生長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制的茶葉稱為高山茶。從產區海拔800公尺的凍頂烏龍茶到海拔2600公尺的大禹嶺茶,都有人歸類為高山茶。
高山茶會受到歡迎主要的因素,除了行銷人員的推廣,還要歸功於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台灣現有的高山茶園多是原本的林地竹地開墾而來,多年的有機質堆積使得地力雄厚,能夠提供充足的養份,成為植茶的最佳地點。此外高山植茶還有下列兩項優勢,一是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過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的優點。高山茶生產上的困難處,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種茶與制茶的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須現地現做,而高山地區午後經常性的起霧環境,時常影響後制茶葉的成功率,所以頂級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臉色,這些都是高山茶製作上需要克服之處。

③ 茶葉製作流程簡介

茶葉製作的流程有哪些,茶葉的製作過程是如何。茶葉製作的主要步驟是什麼。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茶葉製作流程簡介,希望你們喜歡!

茶葉製作流程簡介

1、采青

茶只能採摘嫩葉,老葉無法用,這些細嫩的部分,採下來後稱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葉為一芯一葉;多采兩片葉為一芯兩葉。) 芽茶類:以嫩芽做原料 茶性比較細致

葉茶類:以葉做原料 茶性比較粗獷

2、萎凋

萎凋:茶青採下來後,首先要放在空氣中,讓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這個過程稱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進行的為室外萎凋;在室內進行的為室內萎凋。 萎凋的過程:水份的消失必須透過葉脈有秩序的從葉子邊緣或氣孔蒸發出來。每部分的細胞都必須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發酵作用 。

失 水:葉子曬干曬死 造成味薄

積 水:沒有攪拌 造成苦澀萎凋就是靜置與浪青交替進行。

靜 置:就是放置不動,讓水份補給到邊緣的地方,當然也讓已經可以發酵的部分慢慢發酵。

浪 青:就是攪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後借葉子的互相摩摩

擦,促進氧化。

3、發酵

發酵:指茶葉的面份與空氣起氧化作用,這個過程稱發酵。 發酵使茶發生變化:

香變:不怎麼發酵的,喝起來是股菜香;讓它輕輕發酵就會轉化成花香;發酵變重後會轉化成果香;如果讓它盡情的發酵就會變成糖香; 香氣是發芽、開花、結果的變化。

色變:香氣的變化與顏色的轉變是同步進行的。菜香的階段是綠色;花香的階段是金黃色;果香的階段是桔黃色;糖香的階段是朱紅色。 味變:發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發酵越多,離自然越遠,加工的味道越重。

4、殺青

殺青:是用高溫殺死葉細胞,停止發酵,這個過程叫殺青。

炒青:就是下鍋炒,也可是滾筒式,炒的茶比較香。市場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氣把茶青蒸熟,蒸的顏色比較翠綠,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來的細胞纖維。

5、揉捻

揉捻:殺青過後,要將茶葉像揉面一樣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 揉破葉細胞,以利於沖泡。

第二、 成形。

第三、 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包括:手揉捻、機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數越多,茶性就會變的越低沉。

揉捻分:輕揉捻,輕揉捻製成的茶成條形狀;中揉捻,中揉捻製成的茶成半球狀;重揉捻,重揉捻製成的茶成全球狀。

6、乾燥

乾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這時要把水份蒸發掉,這個過程稱為乾燥。

乾燥分:火爐上烘乾、手搖式乾燥機、自走式乾燥機。

7、初制茶

初制茶:乾燥過的茶就可以拿來沖泡飲用,可是這種茶外型不好看,品質也還不穩定,一般稱為初制茶。

8、精製

銷售之前,最好再經過一番精製,它包括:

A、篩分:將茶篩分成粗細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較細的條形時,可用切碎機將它切碎。

C、拔梗:將部分散離的茶質分離出來。

D、覆火:乾燥不夠時,再乾燥一次,也稱補火。

E、風選:將精製過的茶用風來吹,碎末和細片就會分離出來。 經過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製茶。

各種茶製作過程

一、綠茶製作過程

我國茶葉生產,以綠茶為最早。自唐代我國便採用蒸汽殺青的方法製造團茶,到了宋代又進而改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國又發明了炒青製法,此後便逐漸淘汰了蒸青。我國目前所採用的綠茶加工過程是: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1、殺青:殺青是形成綠茶品質的關鍵性技術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徹底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獲得綠茶應有的色、香、味;二是散發青草氣,發展茶香;三是蒸發一部分水分,使之變為柔軟,增強韌性,便於揉捻成形。鮮葉采來後,要放在地上攤涼2—3小時,然後進行殺青。殺青的原則一是“高溫殺青,先高後低”,使殺青鍋或滾筒的溫度達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壞酶的活性,然後適當降低溫度,使芽尖和葉緣不至被炒焦,影響綠茶品質,達到殺勻殺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殺青的其二原則是要掌握“老葉輕殺,嫩葉老殺”。所謂老殺,就是失水適當多些;所謂嫩殺,就是失水適當少些。因為嫩葉中酶的催化作用較強,含水量較高,所以要老殺,如果嫩殺,則酶的活化未被徹底破壞,以產生紅梗紅葉;殺青葉含水量過高,在揉捻時液汁易流失,加壓時易成糊狀,芽葉易斷碎。低級粗老葉則相反,應殺得嫩,粗老葉含水量少,纖維素含量較高,葉質粗硬,如殺青葉含水量少,揉捻時難以成形,加壓時也易斷碎。殺青葉適度的標志是: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無紅梗紅葉,手捏葉軟,略微粘手,嫩莖梗折不斷,緊捏葉子成團,稍有彈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

2、揉捻;揉捻的目的是為了縮小體積,為炒干成形打好基礎,同時適當破壞葉組織,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沖泡。揉捻一般分熱揉和冷揉,所謂熱揉,就是殺青葉不經堆放趁熱揉捻;所謂冷揉,就是殺青葉出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攤放,使葉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揉捻。較老葉纖維素含量高,揉捻時不易成條,易採用熱揉;高級嫩葉揉捻容易成條,為保持良好的色澤和香氣,採用冷揉。目前除製作龍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絕大部分茶葉都採取揉捻機來進行揉捻。即把殺青好的鮮葉裝入揉桶,蓋上揉捻機蓋,加一定的壓力進行揉捻。加壓的原則是“輕、重、輕”。即先要輕壓,然後逐步加重,再慢慢減輕,最後部加壓再揉5分鍾左右。揉捻葉細胞破壞率一般為45—55%,茶汁粘附於葉面,手摸有潤滑粘手的感覺。

3、 乾燥:乾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乾機或烘籠烘乾,有的用鍋炒干,有的用滾桶炒干,但不論何種方法,目的都是:一、葉子在殺青的基礎上繼續使內含物發生變化,提高內在品質;二、在揉捻的基礎上整理條索,改進外形;三、排出過多

水分,防止霉變,便於貯藏。最後經乾燥後的茶葉,都必須達到安全的保管條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葉能成碎末。

二、紅茶的製作過程

紅茶的基本製造過程是: 鮮葉(1)萎凋(2)揉捻(3)發酵(4)乾燥 。紅茶對鮮葉的要求:除小種紅茶要求鮮葉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紅茶和紅碎茶都要有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葉為標准。採摘季節也有關,一般夏茶採制紅茶較好,這是因為夏茶多酚類化合物含量較高,適制紅茶。

1、 萎凋: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葉片變軟,青草氣消失,並散發出香氣。鮮葉採摘後,要均勻的攤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機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長10米、寬1·5米,盛葉框邊高20cm。攤放葉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風機氣流溫度在35℃左右,萎凋時間4—5小時適度。常溫下自然萎凋時間以8—10小時為宜。萎凋適度的茶葉萎縮變軟,手捏葉片有柔軟感,無摩擦響聲,緊握葉子成團,鬆手時葉子鬆散緩慢,葉色轉為暗綠,表面光澤消失,鮮葉的青草氣減退,透出萎凋葉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2、 揉捻:揉捻目的一是使葉細胞通過揉捻後破壞,茶汁外溢,加速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為形成紅茶特有的內質奠定基礎;二是使葉片揉捲成緊直條索,縮小體積,塑造美觀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於葉條表面,沖泡時易溶於水,形成外形光澤,增加茶湯濃度。紅茶的揉捻機一般都比較大,多使用50cm 以上甚至90cm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適合度,以細胞破壞率90%以上,條索緊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於葉表面,用手緊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3、 發酵:發酵是功夫紅茶形成品質的關鍵過程。所謂紅茶發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類化合物氧化為主體的一系列化學變化的過程。發酵室氣溫一般在24—25℃,相對濕度95%,攤葉厚度一般在8—12cm為宜。發酵適度的茶葉青草氣消失,出現一種新鮮的、清新的花果香,葉色紅變,春茶黃紅色、夏茶紅黃色,嫩葉色澤紅勻,老葉因變化困難常紅里泛青。

4、乾燥:發酵好的茶葉必須立即送入烘乾機烘乾,以制止茶葉繼續發酵。烘乾一般分兩次,第一次稱毛火,溫度110℃—120℃,使茶葉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稱足火,溫度85℃—95℃,茶葉成品含水量為6%。

三、青茶的製作過程

烏龍茶的製造工藝,要經過:采青、涼青、曬青、涼青、做青(搖青攤置)、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制烏龍茶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制,高山茶分春秋兩季。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為夏茶;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為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准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采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公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1、采青(採摘):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時採摘的鮮葉質量最好,採集時不能在下雨天及陰天中採摘,否則將很難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氣;而且茶葉的鮮嫩度要適中,一般選三葉一芽,枝梗宜短,細小。這樣枝梗的含水量才會少,製作出來才會形成高檔氣質。采青很辛苦,采青的最佳時間也正是太陽正烈的時候且全靠手工一葉葉的採摘,因此需要很多人手,烏龍茶採摘講究一芽兩葉或一芽三葉開采,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長了枝梗粗壯不利於粗製,太短了葉片太嫩做不成茶。

2、曬青:茶青採下來後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避免陽光爆曬,當茶青積累到一定量(一般夠做十來斤毛茶)就運回家裡置於空調房內。等到夕陽西下時,在將其薄薄的攤涼在地上曬

青。曬青形式有很多種,有的是攤在水篩上架在架子進行;有的是直接攤鋪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鋪上竹篩進行。主要還是根據當時的氣溫來。曬青的目的是先利用地熱、柔和的夕陽和晚風使箐葉蒸發部分水分,為搖青作準備。此時的關鍵是葉片上的泥土味、雜味等要去盡又不能曬死。

3、晾青:茶青經過曬青後,將茶青置於竹篩上,放入空調房靜置,茶青經過曬青時,會蒸發部分水分,青葉成遢軟樣,在空調房靜置時,葉梗、葉脈的水分這時會往葉面補充,這時,葉面又會挺直起來

4、搖青:當茶青晾青後,根據青葉的水分變化情況,就可以決定是否搖青了。將竹篩中的茶青倒入竹製搖青機中准備搖青,在搖青的過程中,通過“聞青葉香氣,看青葉顏色變化”來決定搖青的次數和輕重。一般要重復2到3次的搖青,每次搖青間隔個把小時。具體的要看茶青的質量和當天天氣。這一環節在反復的搖青和靜置中決定了茶葉的質量,為制茶中最關鍵的部分。將搖青過的青葉移入青間,放在水篩架上靜置。這時在搖青時青葉散發的水分通過靜置,又會從葉梗、葉脈往葉面補充散發,到完成最後一次搖青已是夜深人靜,這時要將茶青靜置到第二天使其發酵。

5、殺青(炒青):到了第二天茶農就要不時通過對茶青的看、聞、摸、試,來決定是否要炒青。這一環節將最終決定烏龍茶的質量,也決定毛茶價格。有經驗的茶農都能把握時機製作出優質烏龍茶。由於殺青後葉子上會產生一定的紅邊此時還要將紅邊去除否者會影響茶葉質量。

6、包揉成型:把殺青後的茶葉包在特製的布里(俗稱茶巾),利用“速包機”把整個茶葉緊包成球狀。從這個環節開始其目的就是製作外形和顏色。

7 、揉捻:將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機”中進行揉捻使茶葉成型 。茶球在緊包的狀態下在揉捻機中滾動,裡面的葉子受到擠壓會慢慢形成“顆粒狀”,從葉狀到顆粒狀的神奇之作全在這里,當然是要經過很多遍的操作。

8、打散: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以便重復進行包揉和揉捻。

9、焙火: 將茶揉捻到有一定濕潤並有一定色澤後就要將其焙火,把茶團解塊後攤鋪在竹篩上放在鐵架上,至於爐中焙烤。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復進行的,這些過程重復得多了將使茶葉顆粒暗淡無光色澤不活,重復次數少了又會使顆粒蓬鬆顏色發白。應適可為此直到外形滿意為止。

10、烤焙:當茶葉最終成型就要放要進行烤焙將茶葉中的水分烘乾。這將影響到茶葉的存儲時間保證在茶葉的存儲和轉運中不變味。一般要進行一個小時。

四、白茶的製作工藝

白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貢眉、壽眉,不同的白茶品種加工工藝各不相同。採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銀針白毫;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白

牡丹或新白茶;採用菜茶的一芽一二葉,加工而成的為貢眉;採用抽針後的鮮葉製成的白茶稱壽眉。但是從製作工藝步驟來說,卻有著細微的差別,白毫銀針製作工序為:茶芽、萎凋、烘焙、篩揀、復火、裝箱;白牡丹、貢眉工藝為:鮮葉、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或篩揀)、復火、裝箱。 其中的關鍵在於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和加溫萎凋。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復式萎凋為佳。白茶的製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

1.採摘:白茶根據氣溫採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採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後,根據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都需進行並篩。

3.烘乾:初烘:烘乾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鍾;攤涼:15分鍾。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保存: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後打開,進行包裝。白茶主產地在福建省,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合茶樹的生長,後來的採摘以及製作工藝更加考究,傳統採摘方法有"十不採"的約束,所以每個細節都決定了茶葉的質量。

五、黃茶獨特的“悶黃”製作方法

黃茶是我國特產,屬於六大茶之一,因黃湯黃葉而得名,其製法採用獨特的“悶黃”製作工藝,利用高溫殺青破壞酶的活性,其後多酚物質的氧化作用則是由於濕熱作用引起,並產生一些有色物質。製作步驟:殺青、悶黃、乾燥、揉捻。

1、殺青:黃茶通過殺青,以破壞酶的活性,蒸發一部分水分,散發青草氣,對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悶黃:悶黃是黃茶類製造工藝的特點,是形成黃色黃湯的關鍵工序。從殺青到黃茶乾燥結束,都可以為茶葉的黃變創造適當的濕熱工藝條件,但作為一個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殺青後悶黃,有的則在毛火後悶黃,有的悶炒交替進行。針對不同茶葉品質,方法不一,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形成良好的黃色黃湯品質特徵。

3、乾燥:黃茶的乾燥一般分幾次進行,溫度也比其它茶類偏低。

4、揉捻:黃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並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

六、黑茶的製作方法

1.殺青:由於黑茶原料比較粗老,為了避免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 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於殺青能殺勻殺透。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捻機轉速以40

轉/分左右,揉捻時間15分鍾左右為好。待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3.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渥堆要在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後的茶坯,不經解決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1米左右,上面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勻。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水珠,葉色由暗綠變為黃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伸入茶堆感覺發熱,茶團粘性變小,一打即散,即為渥堆適度。

4.復揉:將渥堆適度的茶坯解決後,上機復揉,壓力較初揉稍小,時間一般6~8分鍾。下機解塊,及時乾燥。

④ 台灣高山茶怎麼沖泡

台灣高山茶的泡茶步驟 ?1+1種泡法,請參考. 台灣高山茶的沖泡方法:高山烏龍茶, 投葉量約8分之1到10分之1 ( 100CC小茶壺約10克到12克)。 茶壺以「宜興紫砂壺」為最,茶杯以小白磁杯搭配聞香杯為一套四組,可觀其湯色, 聞其香氣,每杯約5cc - 8cc注入之茶水以高山礦泉水最適宜,因高山礦泉水含豐富的礦物質,水質微顯甘甜。 泡茶的水溫是個絕對值,避免使用100°C的滾燙沸水,直接高沖,如此高溫的沸水,是將水給煮老了。使得水中的氣體都隨蒸汽給跑光了,因溫度過高易破壞丹寧茶香。 如何觀察最適切地沖泡溫度?掌握水滾熱時的推力,讓這股無形的推力,將茶的韻給推出來,才是泡茶的重點,基本的原則是讓水稍微的燒開使其輕輕冒煙至95°C即可,也就是開蓋觀察茶壺底有珠眼生,(指滾動的小汽泡), 此時是最佳的溫度,如採用透明的玻璃壺更能觀察水滾的狀態,千萬避免將水燒過頭。 沖泡時,先進行溫壺洗壺的動作,續投茶葉三分之一,切記無需洗茶, 進行消除農葯的殘余(茶菁在製作過程中,許多的步奏都在高溫下進行,炒菁的溫度甚至高達攝氏160°C,時間長達10分鍾,精製烘茶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100°C 需要進行,才能完成) 其實第一泡茶有如人參那樣補,所浮泡沫是"皂素",對身體是有相當的幫助,首泡約45秒 - 50秒,前五泡都可維持在1分鍾左右,自第6泡起,浸泡的時間可拉開至1分30秒,往後每泡增加30秒計算,直到浸泡後仍味淡如水,使可換茶,一般梨山烏龍茶都可泡到12 - 15泡,仍然味足。泡茶三要素,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三者共同配合。此三要素無硬性的規定,忠於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 個人建議,除了趁熱聞其茶湯面之香氣,觀察茶湯的透明度,品嘗其喉韻與活性,簡單說來就是滿口生津,舌有餘甘,回味無窮香氣與滋味,觸感是相當的綿密,好茶即便是涼了茶杯底的幽香韻味也不容易散開。 (第1泡 1分鍾, 第2泡40秒,第3泡50秒,第4泡1分,第五泡1分20秒,以下可每泡增加30秒,直到味淡) 冷泡茶泡法:二、 以1500cc冷水,倒入五分之一的金萱茶的比例為原則,隨即放入冰箱冷。理論上冷泡茶,所有的茶葉皆可,只是茶質釋放的時間效率、還有茶葉商品所強調的風味與口感,因為是"冷泡"所以茶葉條索緊結的中焙火茶,以及炭焙老茶這類的茶較不適合,而清香類的包種茶(原味不焙)、綠茶或者條型茶較為適合。****************所謂「冷泡茶」,就是以冷水來沖泡茶葉,可以說是顛覆傳統的一種泡茶方法。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開車族或是登山族,只要有買得到礦泉水,就可以將茶葉置入,靜泡若干個小時後,就可以享受既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以冷水泡茶,味道更香醇甘美,可為炎熱的夏天帶來與眾不同的清爽選擇。◎喝冷泡茶的好處一、茶葉冷泡後可減少茶丹寧酸釋出,飲用時可減少苦澀味,增加茶的口感。二、冷泡的茶葉因人體體溫較茶湯高,帶著香味分子的酮類會在茶湯到達口腔後才逐漸揮發起來更香味更濃盈滿整個口腔,喉韻也更濃重。三、冷泡可降低茶湯咖啡因含量,可減緩對胃的刺激,因此敏感體質或胃弱者均適合飲用。喝冷泡茶的好處: 由於茶葉內豐富的 蛋白質 兒茶素類及 其氧化縮合物等養分未遭破壞,且完全稀釋出來,炎炎暑期,喝冰涼的冷泡茶比其他飲料更有解渴的功效,且製作方便,一舉數得。冷泡茶泡法:一、 准備器材:金萱茶,冷開水(或礦泉水),塑膠瓶或水壺等容器。二、 以1500cc冷水,倒入五分之一的金萱茶的比例為原則,隨即放入冰箱冷。三、 用任何容器均可,以方便倒出茶湯及茶葉為主。四、 約四、五小時後,即可倒出飲用,茶味甘醇可口。五、 未喝完,請即在放入冰箱冷藏,約四、五天不會發酵。六、 離開冰箱,未冷藏,盡量在兩小時內喝完,回溫後口味較差。七、 若要回沖,將茶湯倒出來後,在加入些許新茶葉,冷藏即可。八、 用烘培較重火或輕陪火之金萱茶來浸泡,味甘滑重,口感更佳,此冷泡茶可回沖數次。

⑤ 烏龍茶是怎麼做的

烏龍茶的功效:1、消除危害美容與健康的活性氧:

2、每天喝1公升烏龍茶能改善皮膚過敏:

3、飲用烏龍茶能瘦身:

4、抗腫瘤、預防老化功效

烏龍茶的品種名稱

烏龍茶是青茶
鐵觀音、黃旦(黃金桂)、本山、毛蟹、
武夷岩茶、凍頂烏龍、水仙、大紅袍、肉桂、
奇蘭、 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 、包種 等

中國醫學研究者聲明 烏龍茶其實有瘦身功效
雖然西方一直對「茶的減肥功效」持懷疑態度,但中國醫學研究者日前聲明,烏龍茶確實有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妙效。本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獲獎人郭錫熔認為,烏龍茶含有較多的茶多酶,會有效減少皮下脂肪。
轉自高山茶網
烏龍茶名字的來源: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其最負盛名的要數福建和廣東二地產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岩茶」屈指可數。烏龍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裡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拚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舍, 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嘗野味,已將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復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制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烏龍茶的製法: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葯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嚴格掌握採摘標准;其次是極其精細的製作工藝。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為「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商業上習慣根據其產區不同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等亞類。烏龍茶為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台灣三個省。近年來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烏龍是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據福建《安溪縣志》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台灣。」另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1866年台灣烏龍茶開始外銷。現在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烏龍茶的名貴品種:
1. [武夷岩茶]產自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外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色澤光潤,葉背起蛙狀。顏色青翠、砂綠、密黃,葉底、葉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呈淺綠色。品飲此茶,香氣菠郁,滋葉濃醇,鮮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韻」。

2. [鳳凰單叢茶]產於廣東。茶形壯實而捲曲,葉色淺黃帶微綠。湯色黃艷襯綠,香氣清長,多次沖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

3. [台灣烏龍茶]產於中國台灣,條形捲曲,呈銅褐色,茶湯橙紅,滋味純正,天賦濃烈的果香,沖泡後葉底邊紅腹綠,其中以南投縣的「凍頂」烏龍茶最為名貴。

4. [鐵觀音茶]閩南安溪產。「鐵觀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樹品種名。此茶外形條索緊結,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狀似晴蜒頭,由於咖啡鹼隨著水份蒸發,在表面形成一層白霜,稱作「砂綠起霜」。此茶沖泡後,異香撲鼻,乘熱細啜,滿口生香,喉底回甘,稱得上七泡有餘香。

5.[東方美仁]產自廈門

6.鳳凰水仙 產於廣東潮安鳳凰鄉的條形烏龍茶,分單叢、浪菜、水仙三個級別。有天然花香,蜜韻,滋味濃、醇、爽、甘,耐沖泡。主銷廣東、港澳地區,外銷日本、東南亞、美國。鳳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譽。茶條肥大,色澤呈鱔魚皮色,油潤有光。茶湯澄黃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烏龍茶食療功效:
烏龍茶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因為它溶解脂肪的減肥效果,這種說法也確實有科學的根據。因為茶中的主成分--單寧酸,證實與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實驗結果也證實,烏龍茶的確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減肥茶。

大家都知道,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但其實烏龍茶只是總稱,還可以細分出許多不同類別的茶。例如:水仙、白牡丹,以及適合配海鮮類食物的鐵觀音等等,種類多樣,可以任君挑選。

實驗證明,每天喝一公升烏龍茶,有抑制膽固醇上升的效果。雖然飲用量應該依各人身體的狀況決定,但是當食物太油膩時,最好也能夠搭配烏龍茶,不但有飽腹感,還可以去除油膩。
烏龍茶的保健功能:茶功如神,早已為人們所知。唐代詩人盧全是這樣形容茶葉功效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宋代吳淑《茶賦》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茶苦而寒,陰中之陽,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烏龍茶是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一、防癌症
1998年6月15日《健康報》(記者鄭遠翔)報道:不久前,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學研究室副研究員韓馳和她的助手徐勇,進行茶葉在動物體內的抑癌試驗。他們分別給大白鼠喂安溪鐵觀音等五種茶,同時給予喂人工合成的純度大於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亞硝膠。三個月後,大白鼠食道癌發生率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數為2.2-3個。而未飲茶的大白鼠食道癌發病率為90%,患癌鼠平均瘤數為5.2個,五種茶葉抑癌效果為安溪鐵觀音最佳。與此同時,他們還進行另一種試驗,即用亞硝酸納和甲基卡膠做致癌前體物,結果發現,飲茶組的大白鼠無一發生食道癌,未飲茶組發生率為100%。這一結果證明,茶葉可全部阻斷亞硝膠的體內內源性的形成。轉自高山茶網
二、降血脂
1981年,日本和洋女子大學宮川豐美和川村一男教授,就烏龍茶對動物脂肪代謝的影響進行試驗,證明能顯著抑制血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增加。1983年,福建省中醫葯研究所觀察了一組血中膽固醇較高的病人,在停用各種降脂葯物的情況下,每日上下午兩次飲用烏龍茶,連續24周後,病人血中膽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進一步的動物試驗表明,烏龍茶有防止和減輕血中脂質在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飲用烏龍茶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紅細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微循環。這對於防止血管病變,血管內血栓形成以及中醫?quot;瘀血症\"均有積極意義。此外,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也表明烏龍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醫葯研究所進行抗衰老試驗表明,他們分別加喂烏龍茶和維生素E的兩組動物,肝臟內脂質過氧化均明顯減少,這說明烏龍茶和維生素E一樣有抗衰老功效。人體試驗還表明,在每日內服足量維生素C情況下,飲用烏龍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而維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證明。因此,飲用烏龍茶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人體抗衰老能力。1985年10月王澤農教授訪問安溪茶鄉時,賦詩一首,對安溪烏龍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葯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
【烏龍茶基本成份及功效】
飲茶有許多益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飲茶為什麼會有許多好處呢?這對一般人來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隨著科學的發展,到了19世紀初,茶業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烏龍茶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葯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錳、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烏龍茶喝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⑥ 請你寫一篇短文,介紹一下茶的歷史,並簡要說明如何沏茶。字數:80左右。

茶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茶湯、茶の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
日本茶道
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現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備茶與點心(和果子)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日本鐮倉時代的臨濟宗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起源。18
日本茶道歷史
世紀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4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以下流派都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間消失或者幾乎消失,僅在竹貓神社的《竹間十日談》有詳後隨著戰後日本經濟復甦有些留言逐漸又出現世人眼前。流派記載下面做簡單敘述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藪內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之一,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藪內紹智開創。紹智先隨其養父藪內宗巴學習茶湯,後成為紹鷗弟子。該流代代均受到西本願寺的庇護,保留著書院茶點前的古法。因家元居於京都下京,又稱「下流」(笑),代表茶室「燕庵」。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安樂庵流:安樂庵流,創始人安樂庵策傳,在江戶時代流行於伊勢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個古典分派。安樂庵策傳,1554年-1642年),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僧侶、茶人及作家。 安樂庵策傳非常擅長說笑話,他寫於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話集的先驅,對於後來的日本文學有非常大的影響。
怡溪派:[1644~1714]江戸中期的茶道禪僧。江戸品川東海寺高源院的鼻祖。茶道學習石州流。開創了怡渓派。之後成為大徳寺住持。法忍大定禪師。
上田宗個流:又稱為「上田宗箇流」,是宗箇發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戶時代通過淺野家向外傳播,就成了「上田宗個流」這個茶派,這一茶道流派以廣島縣為中心,至今仍有許多門人學習此道。活躍在京都一帶,是由武家茶發展而來。
有樂流:是由利休的高徒織田長益所創。
江戸千家流:創始人川上不白,受表千家流七世如心齋宗左命,於江戶時代開設的分派。不白去世後,又形成了新的分派。
織部流:由一族豐後中川藩古田家繼承,該流派主要在九州存續。
細川三齋流:創始人細川三齋忠興,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謹守利休茶湯的正統,在武家大名間廣為流傳。
肥後古流:江戶初期,肥後細川藩在三齋、忠利父子的影響下,茶道盛行,代表者為以古市流為首的肥後古流三家。
小堀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小堀長齋(與小堀遠州可不一回事)為宗庵高徒。
萱野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萱野隠齋為宗庵高徒。
宗和流: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日本江戶時代諸流派三齋系,創始人金森宗和,金森長近子,以織部流為本,吸收道安流和遠州流精華,是江戶初期武家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
不白流:全稱為「江戶千家流不白流」,是從其「江戶千家流」中分化出來的。但較之更為風雅,朴實,更接近於日常生活。創始人川上宗順,是江戶千家流的分派。與松尾流、三谷流、久田流等同屬「表千家系」。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松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
藤林流:創始人藤林宗源,大和小泉藩家老。繼承了石州茶系的直系茶風。又稱石州流宗源派。與
鎮信流、清水流、新石州流、古石州流、不昧流和石州流同屬「石州流系」,又稱「道安系」。鎮信流:創始人松浦鎮信,肥前平戶藩主,師從繼承了石州高徒藤林宗源的茶法。在江戶時代初期建立分派。
奈良流;或稱珠光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村田珠光創始於室町中期的東山時代,是茶事日本化的開始,建立茶事禮法,通過進行茶事活動表達對心的珍視、追求「侘」的理念。開創了茶室採用草庵式建築的格局。
宗徧流,其實應是宗遍流,創始人山田宗遍,千宗旦的高徒,從宗旦流處傳承了千利休正風之稱的茶法。其實宗遍流所傳的思想,就是千利休的思想,就是日本茶人名家所要發揚的思想,同樣也是茶道發展千古不衰、使之走出誤區,不被世俗腐蝕並逐漸被大眾人士廣泛接納的原因之一。本派堅持沿用古法用御守塩和裙帶菜來煮新茶碗。
普齋流:隸屬江戶時代諸流派,宗旦流系(少庵系),創始人杉木普斎,千宗旦的門人,傳承了宗旦古淡的「侘」之茶風。
清水派:又稱清水流,創始人清水道閑,仙台藩茶頭。受主命向片桐石州學習茶道,歸藩後建立分派,家元世代以道閑為名,世襲仙台藩茶頭。此派多用御守塩煮過的竹子製作茶道用具
宗旦流:千宗旦,利休之孫,江戶初期創始。宗旦有「乞食宗旦「的別稱,對「侘」之理解可謂透徹。
南坊流:或稱立花流,創立於江戶時代,創始人立花實山,築前黒田家家臣。以《南坊錄》茶風為代表,主張回歸利休的茶風。
野村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常在夏日薄茶里點一粒綠豆粒大的御守塩,靜置到茶水溫和後品嘗。因此派深信茶味的深邃和變化在加入御守塩後才可以感覺到
速水流:創始人速水宗達,繼承了里千家八世家又玄齋宗室的奧義開創的分派,是岡山池田藩的茶頭,以岡山為中心,傳播甚廣。其古式的點前作法至今尚存。屬「江戶諸流派」「千家系」的「里千家系」,全稱為「里千家系速水流」。所傳至今,法嗣七代。皆以速水冠名,第七代是速水宗樂。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松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
茶道·蒙漢良書
堺流:武野紹鷗繼承了奈良流的精華,於室町末期在界町創立,或稱紹鷗流。
藤林流:屬於「江戶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風格與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變化古市流:創始人古市宗庵,江戶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頭,開創的古市流是肥後古流三家之首。與小堀流、萱野流並稱為肥後古流三家。
不昧流: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於日本江戶時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創始人松平不昧,出雲松江藩主。最初學習一尾流,後來向伊佐幸琢學習石州流,加入自己獨特的茶風開創的分派。
堀內流:創始人堀內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須是俱攞缽,茶道風格更像是一種祭祀儀式,後因為二戰爭造成俱攞缽產量急劇減少所以此派消失
松尾流:遷玄哉(?至天正四年1576十一月十日)。京都德連歌師、茶人。屋號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吳服商人。師從紹鷗學習茶道二十年。被稱為紹鷗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評價其「茶湯天下一之下手」,從紹鷗處得到《珠光一紙目錄》,曾指導利休檯子之古法,後來千家稱該技法為「墨屋傳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樂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時,改姓松尾,稱松尾流茶道,玄哉被尊為松尾流的始祖。
利休流:千利休師從紹鷗,集珠光流、紹鷗流之大成,於桃山時代建立。門徒遍布天下,流派分支眾多。
壺月遠州流:全日本26%的陰陽師慣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風格奇異多參雜祭祀內容1:每個茶碗10克御守塩調和洗米用過的水煮。(日本古代用御守塩配合海帶一起煮)
2:鍋底需要放入毛巾墊著,以免茶碗底部加熱過快爆裂。
3:煮開之後微火再煮20-30分鍾,然後自然放涼使用即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打開鍋不然茶碗會爆裂。分為中日兩種中國鐵壺保養使用鐵壺原因:具有陶瓷不容易破碎,導熱速度快,保養目標是養壺如新。需要去掉鐵壺中的沉澱物和鐵銹。操作方法:1:利用絲瓜瓤加水,將壺內的銹斑剝落,反復多次直到再無鐵銹脫落。
2:發酵程度低的茶類為主。例如:高山茶、綠茶、普洱新茶等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加水蒸煮約10分鍾。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綉;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後將壺內水倒掉,每天重復2-3次,持續15天左右直至水質清澈即可使用。
日本鐵壺保養使用鐵壺原因:雖然鐵壺很早傳入日本但是一直沒有廣泛傳播。到18世紀中期日本茶道開始形成統一的意識,他們發現煮茶最好的水源的河床都有大量鐵砂成分,用鐵壺煮水可以提高茶味品質。因此18世紀開始大量仿造唐代鐵壺,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茶道
操作方法:1:10克御守塩調和200克醋(白醋為佳),放入壺中小火煮,不能幹燒。(御守塩與醋混合加熱時產生次氯酸消除壺中細菌群落,御守塩沒有海塩那樣的強腐蝕性所以日本茶道多用)
2: 5克御守塩配合200克清水與15克裙帶菜(或海帶),放入壺文火中煮。(在御守塩促進下海藻會釋放岩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塩鈉,這個本身可以在壺內形成包漿,而且岩藻多糖成分在現代醫學中發現是抑制和預防癌細胞生長的)
3: 放入竹節、竹根、竹葉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壺里煮30分鍾。
4:擦乾後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飲用編輯本段茶道名器《東洋見聞錄》記載如下:
乙御前釜
茶湯釜的一種,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較豐滿之物。織田信長所持,贈於柴田勝家,此外也有一些相關的記載。[2]大井戶加賀
大井戶的朝鮮茶碗,加賀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同類中的最上品,別稱獅子,與喜左衛門、細川並稱天下三井戶。
紹鷗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紹鷗所有,因此得名。是飴色小茶器,被列為天下四茄子之一。
松屋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別名松本肩沖,奈良塗師松屋從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許多大名、富豪企圖得到這一名品,都未能如願。
一重切園城寺
竹製花器,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石,千利休取伊豆韮山竹製做,贈子少庵。據說此物妙處就在那略微漏水之處。
曜變稻葉天目
最有名的曜變天目茶碗,為淀藩主稻葉家所有。茶碗內側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紋,因此得名,後從稻葉家轉賣於別家。
松花
中國南部所做的葉茶壺,與松島、三日月並稱天下三名壺,從村田珠光經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手,最後流傳至尾張德川家。
國司茄子
漢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原為伊勢國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後為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為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茶[3]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正姿令人聯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經足利義輝、豐臣秀吉之手,最後為加賀前田家所有。
大講堂釜
茶湯釜的一種,最初據說是由比睿山延歷寺的香爐轉用而來的,特徵是釜體上鑄有橫書「大講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碗體塗以純白色的漆粉,原為三好長慶所有,因此得名。經豐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傳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價100貫,別名百貫茄子,與九十九發茄子得名的由來頗為相似,因此得名。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簞
漢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簞之一,上杉景勝所有,取物主之名,別名也稱大內瓢簞、大友瓢簞,後流傳至紀州德川家。二重切夜長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同時所作其他二支分贈其子與秀吉,夜長為利休自己愛用。
三日月葉
茶壺,有七枚大瘤,形似傾斜的蛋黃,因此得名。經由足利義政、三好義賢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九十九發茄子
綽號「流轉的茶器」,戰國時代第一名品茶器。村田珠光以99貫購入,因此得名,曾為朝倉宗滴、松永久秀、織田信長等人所有。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聯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松永久秀拒絕轉讓於織田信長,裝滿火葯將其炸毀。
青磁千鳥
砧青磁香爐,豐臣秀吉所有。盜賊石川五右衛門打算將其從伏見城盜出之際,因蓋上千鳥的飾頭鳴起而事敗被捕。
黑樂大黑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體頗偉,因此得名。從千利休之手經歷諸家輾轉至鴻池家。
松島
葉茶壺,壺面多瘤,使人聯想起奧州的名勝松島,因此而得名。經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織田信長之手,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茶道[4]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據說織田信長家臣瀧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為恩賞,未能如願後大為感慨,本能寺之變中被燒毀。
青磁砧大內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內家所有,因此而得名。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貴。
赤樂早船
長次郎所作的黑樂茶碗,利休七品之一。因千利休為舉辦茶會派人從京都快船取來而得名,由利休轉讓於蒲生氏鄉。
四十石
葉茶壺,足利義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換來此物,因此而得名。豐臣秀吉時代被評為「三日月、松島逝後,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從博多商人島井宗室轉入秋月種實之手,九州征伐之際,作為投降的信物獻於豐臣秀吉,後消息不明。
新田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村田珠光所有,曾流傳於三好政長、大友宗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之手,大坂落城後成為德川家寶。
初花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據說是楊貴妃的油壺,姿態的高貴不亞於初放的花朵,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後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所有。
灰被虹天目
屬於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紋理令人聯想起彩虹,因此而得名。原是東山御物,後流傳於東大寺、京三井家、若狹酒井家。
橋立
七斤重的葉茶壺,在丹後國被發現時,以名勝天之橋立而命名。外表華美,深受千利休喜愛。
朝倉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倉家所有,因此得名。由織田信長捐贈給本能寺,又稱本能寺文琳。
茶文化 速寫[5]
達磨堂釜
是茶湯釜的一種,轉用自京都高桐院清嚴和尚所建堂內的香爐,特徵是鑄有文字「達磨堂」。
雲鶴匹田筒
雲鶴手的朝鮮茶碗,有四尾鶴和四枚菊丸的紋理,為京都豪商匹田宗觀所有,因此得名。後流傳到若狹酒井家。
遲櫻肩沖
漢作肩沖茶器,比初花發現得晚,足利義政便以金葉集中的詩句命名,經藤堂高虎、松平忠明之手,流傳入德川將軍家。
尺八
竹製花器,跟從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從軍之際,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獻於秀吉。據說利休自殺後,此物即為秀吉所毀。
三島桶
三島手的朝鮮茶碗,樣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後經長男千道安之手流傳到尾張德川家。
打雲大海
漢作唐物茶器,柿紅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陰雲紋理,足利義政因此而命名。經過足利義政、豐臣秀吉、京極家之手,後為德川將軍家所有。
蘆屋真型釜
茶湯釜的一種,是築前國遠賀川河口附近某蘆屋所制釜的總稱,是茶湯釜的基本形狀,直到桃山時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廣為製作。
魚屋飯櫃高麗
朝鮮茶碗中的名品,形狀略象湯婆子,因其這一形狀,兼為高麗茶碗,故而得名。經過龜田榮、古田織部之手流轉到芸州淺野家。
稻葉瓢簞
唐物茶器,淀藩主稻葉家所有,因此而得名。天下六瓢簞之一,明治時代從稻葉家轉為岩崎彌之助所有。
貨狄
固定在地板間的舟型花器,以織田信長所持、燒毀於本能寺之變的和茜屋宗佐以600貫購入的二支為名品。
雪姬
竹貓神社第一批燒造成功的俱攞缽,缽體外側如樹干,表面比較粗糙。長期用可以出現少量如春藤一樣的生長現象。雖然品質不如後期製作但是在當時被認為是神器。
寂月
竹貓神社燒造巔峰時期創燒的火缽,基於俱攞缽的燒造工藝的控制,可以讓特定位置出現碳粉生長並且隨著使用時間形成不同的花紋,這個火缽不單獨基於雨漏茶碗原理。編輯本段茶道簡介中國的茶葉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
茶道
。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茶道之本質儒道佛教與茶文化發展密切相關,三家思想的統一形成了今天中國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來源、本質和規律。中國茶道是指飲茶過程中的技藝、美學觀點以及茶禮儀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則。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茶葉栽制,飲用的變革和審美觀點的變化發展,規定和影響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中國茶道的內在本質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統一。編輯本段茶道形式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宋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唐代。
中國茶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工夫茶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⑦ 台灣高山茶的製作

台灣高山茶之所以口感甘醇,香氣獨特,喉韻特強是因為經過繁瑣嚴謹的八道制茶工法。
如此才能展現出中國的質美。津津有味

(1)摘採茶菁: 以雙指尖的彈力,輕柔摘取鮮嫩長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
(2)日光萎凋: 將在茶園接摘下的嫩葉放置窗戶外,在太陽光下曝曬,讓每一片葉子都能照到陽光,不時翻動嫩葉,直到表面呈現軟波浪狀.
(3)室內萎凋: 走水,靜置,攪拌.{靜置}促進水分蒸散又稱(走水),將茶葉攤成薄薄的一片. {攪拌}雙手翻動茶葉,讓葉子中的水分蒸散,再將茶葉放在雙手手掌內,輕微翻拌,使葉緣細胞碰撞摩擦,促進茶葉停止發酵.
(4)急速殺菁: 以高溫將茶葉炒熟或蒸熟,破壞葉中的活性酵素,讓茶葉停止發酵,並去鮮葉中不必要的茶菁味.
(5)適度揉捻:用布將茶葉包成球狀搓揉和滾動.讓茶葉松,緊,密,實,且均勻。茶葉揉壓時,汁液會被擠出來附著在表面上,使沖泡時容易溶解.
(6)均勻解塊: 將揉捻成一團的茶葉分開,呈現揉軟富彈性亦不粘手的最佳狀態.
(7)重復揉捻: 重復多次搓揉和滾動,使茶葉中的水分消散,外觀呈現半球形.
(8)反覆烘焙: 利用高溫將茶葉的水分完全蒸發,且完全停止發酵作用,一般依焙程度可分為1:輕火-生茶:約2-3分熟。 2:中火-半熟:約4-5分熟。 3:重火-熟茶-約6-7分熟。 茶葉的品質保持在理想程度,方便茶葉貯存,運送和銷售.

⑧ 日本抹茶茶道方法步驟是什麼

日本抹茶茶道是日本三大茶道之一,那麼日本抹茶茶道的程序有什麼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步驟
溫壺,燙杯,裝茶,高沖,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沖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沖入,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准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日本抹茶的 飲茶 方法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薄茶。
日本抹茶的歷史
抹茶歷史久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源於中國隋朝的抹茶於唐宋時期達到發展巔峰,至宋朝時,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即點茶)已經出現。令人惋惜的是,明朝以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飲法在中國盛行,點茶的技藝也逐漸被人們淡忘,傳統抹茶粉也隨之銷聲匿跡。而九世紀末隨遣唐使傳入日本的抹茶卻在東瀛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記,被中國人遺忘的點茶卻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進而發展成為日本茶道中的一部分,抹茶(まっちゃ)成為日本 文化 的一個重要標簽為世界所認知。那麼抹茶究竟是怎麼製作的呢,又是什麼原因在中國失傳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抹茶的原料是綠茶,唐詩中詳細記載了抹茶的製作方法。“摘鮮焙芳旋封裹”,將那春天裡茶樹抽出的黃嫩葉片採摘後 烘焙 蒸青處理,然後嚴密封裹起來。“手閱月團三百片”便是形容嫩葉已經製成茶餅後的景象,月團指的是圓形的餅茶。待喝茶的時候,須得再次將茶餅置於火上進行烘焙,然後用石磨細細碾成粉末,這就是抹茶粉,抹茶粉的顆粒遠小於綠茶粉。加水沖泡後茶香馥郁,沁人心脾,入口醇爽,先苦後甘。而這道蒸青散茶的制茶技藝後來傳入日本變成了碾茶之法。

宋朝時茶文化發展更加鼎盛,以茶代酒的茶宴很是為文人墨客所稱頌,甚至有文豪蔡襄著《茶錄》詳述鬥茶方法,書中關於羅茶,候湯,熁盞,點茶等飲茶方法的描寫足以證明宋人對茶藝掌握得爐火純青。而鬥茶中所用的點茶法同我們今天看到日本茶道中知名的抹茶道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不過宋代採用的是團茶,需要碾碎烹煮,日本直接使用抹茶,將抹茶粉加以煎煮。餅茶碾碎後,放入碗中待用。以釜燒水,水微沸時即沖點碗。“茶筅”正是應茶水交融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茶筅由各種材質製成,大部分由竹子製作,用作打茶的工具。

目前日本的茶道中最常用的抹茶受到世界的喜愛,日式茶道源於中國茶道卻又不同於中國茶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講究“清靜和寂”,飲茶時有其一整套繁瑣的禮儀。茶道進行時,風爐的火候,茶湯的溫度,抹茶粉的用量,茶筅擊水的力度和深淺,以及抹茶粉的濃厚與時令相符與否的精緻茶點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由於講究繁文縟節,飲茶之道在中國逐漸刪繁就簡,抹茶也在宋朝之後不可避免地式微,可是一海之隔的東瀛卻將這一傳統保留下來並吸取本土文化發展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抹茶文化。

如今我們提到抹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飲食文化,而茶的好處更是自古就為人們所知,“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的好處,簡而言之,就是可以清心也。大多數中國人喝茶都是飲水棄葉,而如今的科學研究表明茶的營養價值大多都在茶葉之中,因此食用由茶葉碾成粉末的抹茶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想來日本人長壽也和他們經常飲用抹茶有很大的關系。如今日本市場上對於茶道中使用的抹茶也分為三六九等,日本比較知名的抹茶就有丸久小山園抹茶和山政小山園抹茶等。上等的抹茶較一般的抹茶更易回甘,澀味較淺,並且用茶筅打出的泡沫濃厚,筆者在學習茶道的時候就深刻體會到松柏較青嵐味道更為醇正甘甜,而且使用松柏時毫不費力就能攪弄出豐盈的茶沫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