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孩子怎麼過春節
A. 日本過新年的方式
日本過新年是在1月1日,他們會從前面就開始放假,然後准備新年:
1、提前購買或者准備【御節料理】,日本1月1日~1月3日是不能開火做飯的,都是食用御節料理;
B. 日本春節習俗
過年蕎麥面條、除夕鍾聲、初詣(新年首次參拜)、初日日出、壓歲錢、拜年、搶購福袋等。
1、過年蕎麥面條: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裡有吃「過年蕎麥面條」的習俗。據說蕎麥面條必須在零點前吃完,吃不完的話,第二年就不會有金運。之所以是吃蕎麥面,據說是因為蕎麥面又細又長,在日本文化里代表著細水長流與健康長壽,人們希望像蕎麥面條般活的長久。另外,因為蕎麥面條易斷,日本人希望將一年的辛苦與煩惱做一了斷,不帶到新年裡。還有一點是希望像蕎麥這種植物那樣,生命力頑強,不畏貧瘠,不怕風雨。
2、除夕鍾聲:除夕夜,日本的寺廟里都要敲鍾,共敲108下。據說這是源自《佛經》里聞鍾聲,煩惱清「之句。佛教認為,人間的苦惱有108種,因此新年的鍾聲要敲108次,以此為人們消除各種煩惱。因為每敲一下都需要等上次的鍾聲完全靜下來才行,所以敲108次大約要持續1個小時。據說,敲鍾時要在除夕夜零點之前敲107次,剩下的一次在零點之後敲,這樣,就可以不再受過去一年的舊煩惱所擾,無憂無慮地迎接新年。
3、初詣(新年首次參拜):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習俗。除夕夜鍾聲響後,成百上千萬的日本人一齊湧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簽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為初詣」(即新年裡第一次參拜)。為此,日本交通部門在除夕夜是徹夜營運,各神社也都打開大門迎接參拜。
4、初日日出: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風俗,拜祭日出的地點,往往是海邊或者山上。人們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願望就能實現,並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靈氣。
5、壓歲錢:同中國一樣,日本人過年也給孩子壓歲錢。過去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為邪所傷。為了驅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長,大人將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來後分給孩子們,後來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6、拜年:過去在新年之始,日本人一般要到夫妻雙方的父母家及生活和工作中給予自己關照的人家拜年,比如去媒人或上司家恭賀新年。拜年一般選在元旦至3號之間進行。但現在,由於很多人在除夕熬夜守歲或出去參拜神社,元旦早晨才回到家裡休息,所以現在很少有人再去家裡拜年。
7、搶購福袋:「福袋」是日本商人的一種促銷方式,現在已經變成日本的年俗。1月2日開始,日本各大百貨公司都會推出各種福袋。福袋裡面商品的詳細雖然不清楚,但是所裝商品往往是福袋標價的幾倍,等於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福袋數量有限,為了買到優惠的商品,也為了給新的一年討頭彩,日本人會早早排隊,在商店開門的一瞬間,拚命跑向福袋擺放櫃台搶購,謂之「搶福」。
C. 日本過春節嗎
日本不過春節。
日本新年指的是公歷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其他東亞地區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歷修改而來的陰陽歷計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歷之後,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除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諸島等地外)。普通的企業在新年期間一般都休息。
日本新年習俗
1、發年賀狀
日本新年期間有發年賀狀的習俗。年賀狀也就是我國的賀卡,每年新年時,日本家庭就會為遠在外地的親友寄一封年賀狀,上方會有主人親筆書寫的祝福,帶有滿滿的誠意。
2、發壓歲錢
日本新年期間,家裡的父母會給孩子發零花錢,也就是我國的壓歲錢,而且當天孩子就會前往商鋪,用壓歲錢購買心儀的玩具或者書籍,並且日本人在新年期間會吃蕎麥面條、觀看電視節目,直到零點來臨。
3、吃惠方卷
日本人在新年要吃惠方卷。粗大的壽司卷是日本人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日本人有吃惠方卷迎接春天的習俗。
D. 日本人是如何過新年的呢
日本的新年就是一月的一日到一月三日。日本的新年是整個日本和世界大和族的新年。明治維新後改用格里歷,其實日本的新年跟我們國家的新年差不多,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日本人在過年的時候會寫年賀狀,就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的祝福語。把帶走誠摯祝福的美好祝願和問候寫在賀卡上面,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像在中國一樣,日本的過新年也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會給孩子們准備新衣服,大人孩子們在過年的時候也會表演各種各樣的節目。有穿著傳統和服的民族舞蹈中國人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日本則在晚上吃面條,然後在看著電視機里的節目。
在日本的新年裡,每家每戶門口都會起一天用草編的繩子或者草圈,以表示美好的寓意。在日本,向父母百年的時候要吃煮的年糕湯。日本的新年也會准備很多好吃的點心和各種豐盛的飯菜。
E. 日本是怎樣過新年的
和民族是個善變的民族,明治維新前日本多以過中國人的春節,明治維新後東西方的文化對日本影響逐漸消減。也是在這以後日本開始將陰歷計日改為陽歷,在每年的陽歷一月前後是日本人的法定新年休息日。
日本新年掛門松、喝屠蘇、逛神宮。
掛門松就是像基督教徒過聖誕節一般,商店門面上都會擺著聖誕樹,讓人誤以為是西方基督教紀念耶穌,但不同的是他們用竹子架起來內裹松枝,用梅和草繩捆在一起,中間放上一個橘子,與吉祥同義。
喝屠蘇酒有防病祛災的功效,也是日本接待客人以表敬意。
新年參拜神功是熱鬧非凡,神宮內新年幾日燈火通明,來的人也是擁擠。日幣如雨的飛進財箱,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討個好彩頭,為來年生活能風調雨順。
還會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除夕夜」吃一頓空心面,以祝新的一年裡健康平安。
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在了解交流的同情一定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
F. 日本過春節嗎
不過。
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來是農歷的一月,明治維新後改用公歷,則用於稱新歷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稱為正月。
農歷的正月則稱為「舊正月」,現在日本人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除琉球群島及一些農村地方外)。
(6)日本的孩子怎麼過春節擴展閱讀;
在日本,每年12月29日至1月3日是法定的新年假期,日本人會在新年假期里舉國同慶,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元旦,也是日本人過的新年「正日」。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
其實日本是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是個非常重視保持傳統文化的國家。許多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本社會都能看到其濃郁的影子。但是日本人早已上不使用農歷,也不過春節,包括重陽節等風俗節慶都一起搬到陽歷的日子。
G. 日本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人們也用敲鍾的方式辭舊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這個取名為joya no kane的習俗,要求在除夕與新年交際之時敲擊寺院大鍾108下。每一聲的鍾鳴就代表人內心中的一種煩惱罪過的消除,以避免被誘惑拖入深淵。這些罪惡可能包括憤怒,嫉妒或者慾望。至於飲食方面,在傳統上人們要吃一種名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條),來期待來年的財富就像面條一樣綿長。
日本人稱河豚為「珍味」,不是誰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會做一頓非常豐盛的年飯。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料理中熱食不是很多,吃時大都不用加溫,拿來即食。他們把年飯盛在雙層漆盒裡,每層中又分出兩個或者4個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裡面。年飯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與「辛苦、認真」諧音。還有一種小魚的名字叫Tasaku,諧音「多作、豐收」,也是年飯中必定出場的一道菜。
過年蕎麥面條:如同中國在除夕夜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一樣,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裡有吃「過年蕎麥面條」的習俗。據說蕎麥面條必須在零點前吃完,吃不完的話,第二年就不會有金運。之所以是吃蕎麥面,據說是因為蕎麥面又細又長,在日本文化里代表著細水長流與健康長壽,人們希望像蕎麥面條般活的長久。另外,因為蕎麥面條易斷,日本人希望將一年的辛苦與煩惱做一了斷,不帶到新年裡。還有一點是希望像蕎麥這種植物那樣,生命力頑強,不畏貧瘠,不怕風雨。
同中國一樣,在日本過年的習俗中,日本人過年也給孩子壓歲錢。過去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為邪所傷。為了驅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長,大人將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來後分給孩子們,後來逐漸演變為壓歲錢。祈望發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盞」。漆器製成的盛酒的小盤,三個一摞放在一起。屠蘇酒也是裝在漆壺中。主客從上至下拿出小盤,主人便在盤上點一些屠蘇酒,客人喝下後再點一次,一個盤子飲用三次,最後完成「三三九盞」的儀式。剛剛用過的盤子經簡單擦拭後,下一位客人接著用,包括孩子在內,喝屠蘇酒也是每年過年的一個重要內容。
H. 日本人是怎麼過新年過幾天幾號開始過新年
日本新年三件事:掛門松、喝屠蘇、逛神宮 又到了中國春節的時候了,橫濱、神戶、長崎等地方的唐人街(日本稱之為中華街)舞獅子、掛燈籠熱鬧非凡。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實行陰歷,維新後徹底改用陽歷,春節只能在唐人街能見到了。 當然日本也過新年。日本的基督徒人數並不多,但每到聖誕節,像點樣的商店街都會建聖誕樹,在樹上掛滿了彩燈,讓人錯以為這里是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但聖誕節還沒有過完,家家戶戶的門口已經擺上了門松,就是住公寓的人,也在門上掛一個像聖誕節掛在門前的松枝與金鈴一樣,掛著一棵微型門松。 中國古代文人中愛松竹梅的很多。日本的所謂門松是把中國文人的高雅集中到了一起,用竹撐出一個支架,內裹松枝,最後再用紮成梅花結的草繩將竹、松捆在一起。用這種方法把歲寒三友的用意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日本人更在意的是在松枝上掛上橘子,橘在中國南方口音中與「吉」相近,取其吉利之意,日本也「進口」了這個概念。特別是那些掛在門上的微型門松,橘子佔了很大一塊地方,松竹梅則不那麼顯眼了,更像是聖誕節門上掛著的金鈴。 門松中的橘子所代表的吉利,甚至超越了歲寒三友的意味,新年前後幾天中,將其掛在車頭上的人特別多。日本人也對門松簡化了許多,一些人用稻穗編一個圈,將一個橘子綁在中央,就算是有了一棵掛在車頭的門鬆了。到了新年,大街上盡是這樣的汽車,而發自內心的祈求吉利的願望,沒有商店街上聖誕樹的銅臭味,讓人看了喜洋洋的。 現在中國在過年時還保持喝屠蘇酒的家庭,恐怕已經很少了。日本過去在春節前將屠蘇泡在酒里,封好瓶子以後,沉入井下,到春節時分才從井下取出飲用,如今在日本找井很困難不說,就是去買屠蘇,也已經非常困難了。好在商店裡有現成的屠蘇酒,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是買來喝的。 請貴客來家裡作客,喝屠蘇酒是要「三三九盞」的。家中置一個大漆盤,上有漆壺,壺邊上是三個落在一起的酒盤。上面的小,下面的大,最大的也只有兒童的手那麼大。與其說是往酒盤上倒酒,不如說是點酒,只有一小口。客人先拿最上面的小盤喝三次酒,接著是中盤,最後為大盤,三三九盞要全過的話,估計能喝不到一兩的屠蘇,就是沒有酒量的人,也不會醉的,到是先用隆重儀式,喝下九盞屠蘇,主客之間的感情一下子充實了起來,話也談得特別投機。 古書載屠蘇可防病去災,入酒後清香潤口。日本的年飯特別講究順口,比如用大豆,諧音為「做事認真」,盒菜內有一種小魚,味道一般,但能諧音「農田豐收」,用栗子或者是金黃的紅薯做成「金堆」,黃澄澄的當然看上去有發財之意。但到了正式用餐的時候,並不上屠蘇酒,而是來真格的啤酒或者是清酒。 新年參拜神宮則更是熱鬧非凡。早在年前,很多神宮的大殿前就已經准備好了一個供參拜的人施捨的敞口財箱。大殿有多寬,這個財箱就能有多長。大年三十就有無數香客來參拜,硬幣紙幣如雨般地飛入財箱。到了午夜鍾聲響過之後,正式的參拜才開始,神宮內燈火通明,那些擠不到前列的人,遠遠地從後面向財箱貢獻凈財時,往往會落在前面香客的頭上,不過這無關緊要,人少的時候,神宮的人會代為投進去的。 「五日元」在日語里諧音「有緣份」。就是有錢人,平日去參拜大都只貢獻「五日元」,到了新年參拜的時候,則會大加施捨。成百萬日元的現金、中了彩的馬票都會飛進財箱中。此時紙幣也大大地超過了硬幣的數量。 新年一來,人們都想討個大吉大利。掛門松、喝屠蘇酒、參拜神宮,這些是日本人討吉利的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I. 日本的過年習俗是什麼
日本的過年習俗有很多,比如:
到寺院去抽簽,許願,聽新年的鍾聲
元旦的凌晨去看日出
打年糕,吃年糕,吃橘子
吃新年料理(通常有:昆布,年糕,鯛魚,魚丸等)買一大木桶的清酒,然後將木酒桶的蓋子砸開,喝酒慶祝預示著開運大吉。
門口擺放或懸掛門松(一種用松枝竹筒做的裝飾)
到寺院送走舊的達摩像,祈福,然後請回一尊新的達摩像
小孩子打羽板球
走訪親友,互致新年問候和禮物,可口頭可信函。
穿和服
NHK電視台將舉辦一年一次的《紅白歌會》相當於中國的「春晚」電視節目。
J. 日本過春節是怎麼過的
元旦是日本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也是最長的公眾假日。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
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新年裡,日本各戶門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條草繩或用草繩編的圓圈,稱為「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叫做「門松」。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動物剪紙貼在住宅內外,祈禱平安。同時還根據十二生肖,刻個年肖,相互贈送。郵政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郵票」。
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之間,互贈賀年片成了最熱門的祝賀方式,日本人稱它為「飄舞的風箏」,遙致深情。在新年裡收到誰收到的賀年片多,誰就會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財運亨通,格外喜悅。新年裡,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孩子之間拜年的習慣仍然盛行。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恭賀新年」。日本人很有生意頭腦,每逢新年,日本許多百貨商店都回售賣福袋,縱使購買者不知是什麼東西,但是裝載福袋裡的商品價格肯定超越了福袋的價格。每年元月二月許許多多的日本婦女都會一早就蜂擁至百貨商店競相購買福袋。
每逢年暮,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會參與忘年會,在忘年會上敬請享受飯菜和酒,忘去過去一年的不利,迎新春得一年來臨。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品嘗「正月料理」,早餐是很豐盛的,
吃沙糖芋艿 蕎麥面 吃專門為新年做的菜:青魚子 黑豆 用醬油和糖煮的小魚乾等,予以子孫繁盛,身體健康。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到神社或寺廟里參拜,大部分人去神社參拜,這是是巫女忙碌的時候了。
拜完年之後,一般人們都會去求個神簽占卜一下來年命運程。做法事先從神社的簽桶里抽一個木簽,然後按照目前上的號碼可以得到一張紙簽——「神簽」。根據日本的習慣,如果前上的結果不太理想,則將簽系在神社或者寺廟內的樹上或其他指定地方,以此來祈禱事態好轉。
新年大竹班子也是日本人過新年的娛樂,打羽子板原先是中國的游戲,室町時代傳入日本。輸了的那一方要受罰,在臉上畫圈圈。
除了羽子板,新年那天大家還可以一起玩日式紙牌 轉陀螺 拍花皮球 放風箏等日式傳統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