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不進口糧食有什麼影響

日本不進口糧食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1-23 19:32:35

Ⅰ 全球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將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何種影響

日本《讀賣新聞》4月17日刊登題為《13國限制糧食出口引G20擔憂》的報道稱,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至少有13個國家為確保國內糧食供應採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類似行動,可能會影響全球糧食穩定。二十國集團(G20)將在下周召開緊急農業部長會議,屆時可能就保護主義傾向表達擔憂。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截至本月14日,已有俄羅斯、越南、泰國、柬埔寨等13個國家出台了限制農產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這被認為是因擔憂疫情蔓延導致經濟活動停滯和產量下降而採取的應對措施。

報道稱,各國限制出口的品種不盡相同。其中俄羅斯將在6月底前針對小麥、大麥和玉米設置出口限額。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糧食生產國發生食品供應危機時,有權暫停出口。但是鑒於各國紛紛出台限制出口措施,世貿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3月底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不要採取過度的限制措施。

就比如越南大米出口,越南政府從3月25日暫停簽訂新的大米出口合同,隨後取消大米出口禁令,但4月出口限制40萬噸大米。

羅馬尼亞是黑海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出口小麥玉米,埃及是羅馬尼亞小麥的頭號買家。4月10日羅馬尼亞宣布對非歐盟目的地小麥和其他食品的所有出口限制,但這一限令很快於4月16日宣布取消。

一些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將帶來各國連鎖反應,甚至引發糧價上漲、糧食短缺的恐慌效應,以糧食進口為主的國家將不可避免受到沖擊。

報道稱,在下周的G20農業部長視頻會議上,能否得到俄羅斯等國家的回應或將成為最大課題。此次俄羅斯不僅跟哈薩克等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在禁止黑麥等穀物出口方面採取協同步調,還單獨限制了小麥等產品的出口量。G20能否展現團結避免限制行動規模進一步擴大,將考驗各國政府的協調能力。

Ⅱ 如果我國不進口糧食會怎麼樣

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談談自己的觀點

不進口糧食,我們有飯吃,但是生活質量將會嚴重下降。

我國水稻,小麥,玉米的儲存量,大約為一年全國人民的口糧。我們吃的主糧,即口糧,儲備充足,能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現時牢牢端穩了中國碗,這點大家可以絕對放心。

據有關方面報道,我國平均每

如果我國不進口糧食,勢必產生以下5種可能。

一、如果不進口糧食,糧食價格平衡或被打破,從而傳導糧食價格同步上漲。

糧食進口是穩定糧食在全球價格同步的穩定計。我國當前糧食自給自足率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說生產的糧食基本可以保障14億人的口糧需求。

然而我國在個別農作物品種上還是存在較大需求的,比如大豆。大豆需求廣泛,幾乎生活中都會用的大豆。因此,若不在進口,大豆勢必率先漲價。

農民看到大豆價格不錯,很可能會放棄種植小麥或玉米去種植大豆,從而傳導至小麥及玉米漲價。

五、如果不進口糧食或對糧食利用較大的生產企業進行“限量生產”。

如果不進口糧食,在現有的內需出現稍稍緊張的情況時,很肯定對加工及生產糧食較大的企業進行“限量生產”。

比如造酒企業,白酒作為我國最受歡迎的酒品之一。白酒的生產對糧食的需要還是挺大,具體有多大呢,比如我國自古有一句話說3斤糧食出1斤酒。

三斤糧食,可以使一個成年人吃幾天了,然而卻只能釀造一斤酒。可見釀酒對糧食的需求有多大了。

因此如果不進口糧食的話,未來也不排除對一些對糧食需求大的企業進行限量生產,從而保證糧食的安全。

當然以上僅外假設的情況,實際當前我國早已經與全球經濟緊密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認為不進口的可能性並不存在。

然而實際上我國糧食連年增長,自給自足。即使如此,早在多年前國家就提倡“光碟行動”。旨在杜絕浪費,雖然糧食完全夠吃,可也不能對糧食進行浪費呀,畢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

愛惜糧食,是對勞動成果最大的尊重。講文明,樹新風,節約糧食,從而做起。

年進口大豆,玉米,油菜籽的總量約為1.05億噸,其中大豆的進口量就佔有約8900億噸。這些輔助糧食,主要是為發展養殖業所需,生產肉、魚、蛋、奶,為人民餐桌增加動物性高蛋白食品。

干嗎要進口呢,我們自己生產不行嗎?

我國農業耕地有限,耕地紅線為18億畝,我國人均耕地在世界排名是126位,屬於倒數行列,這寶貴的耕地首先被安排種植人們生活所需的口糧,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如果再生產出1.05億噸輔糧,就需要增加5.5億畝土地,顯然要增加這么多土地難度極大,幾無可能。

反觀國際糧食貿易市場,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人少地多,加之農業發達,生產成本低,他們的大豆、玉米、油菜等生產大量過剩,我國農產品進口充分利用國際分工合作,可以進口遠低於我國生產成本的這些農產品。因此,這部分農產品是買方市場,至於進口哪個國家的產品,還要看我們國家的臉色。

綜上所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一日三餐,不是吃碗米飯或者面條了事,還需要餐桌上有豐富的肉魚蛋奶,糧食進口不可或缺。

Ⅲ 日本不進口糧食會餓死一半嗎

不會試驗的。不進口糧食就會餓的出口人

Ⅳ 日本為什麼不從中國進口大米我有個朋

因成本高日本的米價幾乎是中國的十倍(但日本大米確實非常好吃),如果允許外國米無限制輸入,則日本絕大多數農民幾乎都要破產。為了保證本國大米在任何時候都基本能自給自足,日本每年對進口大米的數量有嚴格的配額限制,進口數量非常之少,而且這些米日本人基本都不吃,一般用來作為其它食品的原料,給北朝鮮的援助米有不少也是從這里來。只有歉收年代從外國進口的米才多些。美國、韓國、泰國等已經與日本吵了許多年,要求日本對大米更加開放,但日本在此方面讓步甚少。

Ⅳ 日元持續貶值,會對該國的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貨幣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准,當前日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對日元的換算匯率也即將突破20元大關,對美元的換算匯率也達到了127.48元。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會對日本的經濟造成哪些影響呢?我個人認為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總結

日元持續貶值,會對該國的經濟造成的影響如下: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日本對外出口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升日本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其次,不利於日本對外進口資源,對外進口成本上漲。

Ⅵ 日本和韓國的糧食是不是不夠自給,必須進口

日本完全可以自足,你可以看看日本的農村。他們的水稻之類的糧食種的十分好。之所以要進口,是因為國內雖然可以自足但是這樣的話物價就會更高。但是如果要進一步種植就會破壞生態環境。所以日本人選擇進口,但是不放棄農耕。
韓國人就不知道了。沒住過。不談論。

Ⅶ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糧食,會導致哪些後果我國的存糧能支撐多久

最終導致部分國家糧食供應量不足,生產量和儲存量無法滿足居民所需,多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根據我國相關部門公開的信息,以中國小麥和中國稻穀的儲存量為例,可以支撐全體中國居民一年的糧食消耗量。

隨著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居民正常地開展農耕生活,部分國家的糧食產量迎來新低。部分糧食產量比較充足的國家,為保證國內居民的正常生活,適當的宣布暫停出口糧食。許多與之建立合作關系和進口糧食關系的國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部分國家十分依賴於進口糧食。當一個國家無法進口大量的糧食,卻無法生產和儲存,滿足於居民生活的兩室,只會造成部分居民挨餓。

總的來說,糧食和水源是地球村居民生活的基礎,可是部分國家卻出現了糧食短缺的狀況。除了疫情因素外,部分國家害怕糧食儲備量不夠用,暫時不再開通糧食出口通道。那些擁有大量農耕面積和糧食產量的國家,不太會受到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Ⅷ 「抵制日貨」對中國都產生了哪些影響

抵制日貨的口號和相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青年的愛國主 義情感,但是,情感不能完全驅除理智。抵制日貨,不管它是不是不利於日本,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不利於中國的。 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人們的需求卻是多樣的。這決定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生產該國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這就意味著進口。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就需要從別國進口農產品,如果它自己生產,就需要把沙漠變成綠洲,資源代價(資源包括勞動力、資金。技術等)將是十分高昂的,遠不如把資源用於石油開采,然後出口石油,進口糧食來得容易。所以,對沙特來講,進口是最便宜的解決其吃飯問題的手段。
退一步講,即使一個國家擁有各種資源,能夠生產所有的商品和服務,它也不應該去生產全部的東西。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即生產的直接成本都低於所有其他國家,如果一定要在每一種商品生產上都親力親為,也同樣造成資源的浪費。
所以,任何國家,不管生產水平,技術水平有多高,都需要從別國進口;同樣,不管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多麼低,它也可以根據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出口產品。所以,中國和日本都可以從進口中獲益,日本需要從中國進口,雖然它在許多方面的技術水平高於中國,中國也需要從日本進口,雖然我們自己能生產。比如日本從中國進口農產品,如山東的大蔥;中國從日本進口汽車等 還有一種日貨,也是占更大比例的日貨,是在中國本土,由在華的日資企業所生產的。例如東芝筆記本電腦就是在上海製造的;索尼電子的許多零部件都是在廣州和上海等地生產的;佳能的光學儀器又都是通過在江蘇、大連的等地投資生產的。這種本地化的生產就更直接的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社會,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增加就業,如何解決失業人口的問題。迄今為止,日本在華投資企業已有26,600多家,投資額達666美元,有兩百多萬中國工人在這些日資企業工作。在此情況下,如果「抵制日貨」果有成效,那麼這些在日資企業的中國員工就會失業,政府解決就業的難度就更大了。只要是在中國本土生產的東西,無論是日本的品牌,還是美國的品牌,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是中國的產品,而不是外國產品。這些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消費,最終結果是增加我國的GDP、稅收和就業,有利於促進我國某些地區經濟發展。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有利於中國人民的。日本資方當然也會獲得利益,但是資本總要獲得回報,否則就不會有人來投資了。
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國際貿易是雙向的。中國從日本進口,日本也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產品。如果我們強烈抵制日貨,拒絕從日本進口商品,終究會影響到日本從中國的進口。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合作。日本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GDP的增長,同時也為中國的部分地區增加就業有貢獻。從1993年到2003年,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日貿易在中國整體對外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到20%的份額。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及香港)與日本2004年總貿易額首次超過美國,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日本經濟與中國經濟的存在很大的相互依存性。由於中日兩國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因而兩國存在優勢互補的可能,可以發展更多的合作關系,而不只是競爭關系。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紡織品等輕工業品、一般耐用消費品以及農產品;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主要是高技術產品。 比如日本從山東進口的大蔥,就為當地的農民創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機會。所以,如果抵制日貨,最終也會引起日本的不滿,遭到日本的報復,那些本來靠出口維持生計的中國人,就會失去收入來源。從而更大程度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這樣的結果對兩個國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中國人買不買日貨,對日本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大,日本經濟的崛起,是在中日貿易大規模出現之前就實現了的。如果我們拒絕日本生產的商品,日本人就有能力換個名字,在美國或者別的國家生產,但如果我們又需要這些產品的話,我們就要以更高的價格從美國或者別的國家進口它們。最終受傷害的將是中國的消費者。 過去的歷史不應該忘記,但是不忘記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自己未來更好,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是最根本的。而實行開放,包括對日本開放,是我們強大的必要一環。 此次日方扣押我船長事件證明了,我國用經濟來制裁的力量有多麼大,只有讓日本對我國產生依賴,把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綁在我國這艘大船上,才能使它服服帖帖。 韓國人是在抵制日貨,但是他們所買的的國貨裡面都是日本零件組裝的。有個數字:和中國人比起來,平均到每個韓國人頭上,購買的原裝進口日貨大約980美元,占當年韓國人均收入的10%。而同年,中國從日本進口人均僅57美元,僅占人均收入的5%略強。從這個比例數字來看,韓國人對日貨的熱愛程度,是中國人的整整兩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