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石井明為什麼切腹

日本石井明為什麼切腹

發布時間: 2023-01-27 02:42:10

① 問個白痴問題..= =

幕府
沖田 總司(沖田 総司、おきた そうじ、1842/1844 ~ 1868)是江戶時代後期,幕末的新選組隊士、局長助勤、一番隊組長、劍術指導。一說生年為天保13年6月1日(1842/7/8), 一說生年為天保15年(1844)。 生於江戶(東京舊稱)白河藩宅(東京都港區),慶應4年5月30日(1868/7/19)卒於江戶。本名沖田宗次郎藤原春政、後改為沖田總司藤原房良。
*圖為 新撰組異聞錄 里的沖田總司
備註:沖田總司未在歷史上留下任何照片。
生涯沖田生為陸奧國白河藩士沖田勝次郎之長子、有兩個姐姐。 1845年時父親去世。大姐沖田光與沖田林太郎(本名井上林太郎)結婚後繼承沖田家戶主。九歲左右(1850年-1850年其間)成為江戶天然理心流道場——試衛館主人近藤周助(阿光形式上的養父)的內弟子,同時和日後組織新選組的重要人物近藤勇等人成為同門師兄弟。沖田憑出色的工夫在1861年拿到"免許皆傳", 年紀輕輕就成為天然理心流試衛館塾長,被稱為無比的天才劍士。據說塾長在任期間沖田指導劍術的方式相當粗暴。
1863年, 沖田總司與沖田林太郎一起加入浪士組前往京都。(上京之後, 林太郎又回江戸成為新徴組組頭)。沖田在浪士組分裂之後和近藤勇等人留下來組織新選組、之後成為新選組副長助勤。在這個時期,沖田親自參與了新選組局長芹澤鴨、內山彥次郎的暗殺行動。
1864年,沖田活躍於池田屋事件,砍倒數名尊王攘夷志士。史上吉田稔麿不是沖田斬殺的。(沖田斬殺了吉田是子母澤寬與司馬遼太郎的虛構。) 沖田在池田屋中突然因肺結核暈倒(有各種說法)。但是在那之後的新選組歷史中,沖田依然相當活躍,實在很難想像在那一天曾經發病。
1865年新選組隊士再編成沖田成為一番隊組長。 沖田所領導的一番隊總能完善達成重要的任務,據說即使在劍豪雲集的新選組之中,劍技也是數一數二。
1865年2月,在新選組總長山南敬助的脫逃事件中,沖田被遣去追返,在近江草津將其逮捕。2月23日(1865/3/20), 山南在沖田介錯之下切腹。(介錯 意指待在將切腹的人身邊,在那個人舉刀刺向腹部同時,斬下其首級,助其死亡的人。)雖然沖田一直都像對待兄長一樣地仰慕山南,但是在他的家書中關於山南的死卻僅輕輕帶過。
1867年以後,由於病情,沖田由最前線沉寂下來。鳥羽伏見之戰,沖田因無法參戰而被護送至大坂。敗戰之後,他和隊士沿海路回到江戶,在參加甲陽鎮撫隊途中不得已而脫隊(有各種說法)。在江戸開城舊幕軍北上前後, 林太郎和阿光忍痛把沖田一個人委託在江戶療養, 一家趕赴支配新徴組的庄內藩(1872年林太郎一家回東京)。之後沖田便投靠幕臣松本良順,被藏匿在淺草今戶的松本良順家(一說為千馱谷植木屋平五郎家的客舍),於1868年,在近藤勇遭斬首2個月後仍未獲知死訊的情況之下死去。同日夜間遺體被送到現東京都港區元麻布三丁目的専稱寺. 悄悄埋葬了。専稱寺寛永年間起是沖田家的菩提寺(沖田家累代之墓)。
[編輯本段]人物
傳說中,有一次,佐久間象山的兒子三浦啟之助被某個隊士侮辱了。後來有一天,土方和沖田正在下棋時,不遠處,三浦從背後砍了那個隊士。沖田怒不可遏,大喊「你這個渾蛋」,扯起三浦的後領,把他的頭強押在榻榻米上來回拖行,三浦的鼻子於是被磨得赤紅。沖田並不是因為同伴被攻擊而暴怒,而是憤怒於三浦從背後攻擊他人的那種膽小而不光明的行徑。 據說在臨死之際,沖田欲斬殺出現在植木屋庭院的黑貓,但無論試了幾次都失敗了。痛感己身衰微的沖田於是嘆道:「啊啊,斬不動了。老婆婆(照護沖田的老太太),我已經斬不動了。」(但是,有人認為這是子母澤寬的個人創作) 也有人傳說,一直到死之前,沖田仍然「近藤老師不知道被如何處置了?還沒有消息嗎?」地不斷說著擔心近藤的話。因為關於近藤的死,身旁的人皆被嚴厲告知保密,因此沖田才會在不知道近藤已死的情況下逝世。 據說在這之前,甲陽鎮撫隊出戰之際,近藤前去探視沖田時,只有在這個時候,素來相當開朗的沖田不禁泣不成聲。
劍技
沖田有名的招術是「三段突刺」。由左八相的架式開始,只聽到一次腳步聲,但是在那之間連出三招突刺,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在對手意識到中了一招突刺的瞬間,攻擊早已結束(由於在那之後沒有人了解此招,因此真相仍然不明)。 但是和那樣的劍南轅北轍地,沖田這個人是一個言談幽默、笑口常開的人,也常和屯所附近的小孩子們玩,因此作家司馬遼太郎要執筆寫作以新選組為題材的作品時,還請教了小時候曾和沖田一起玩的老婆婆(那時為1960年前後,由於明治維新是1868年前後開始,因此可知歲數相當高)。 有關沖田的劍術,也有來自新選組內部以外的聲音。文久2年(1862年)新選組結成前, 小島鹿之助在「小島日記」中記述道:「以這個人的劍術,晚年必成臻完善境地之人」;對於新選組處批判態度的西村兼人在「壬生浪士始末記」中道:「他是近藤關愛有加的部下,同時也是隊中第一流的劍客。」而且,和新選組敵對的阿部十郎也在「史談會速記錄」說:「沖田總司,他啊,身為近藤(門中)的一弟子,還挺不錯的。」、「沖田總司、大石鍬次郎這些年輕人,不過是稍具才能,劍術之類倒使得不錯。」、「大石鍬次郎、沖田總司、井上這些人,不分是非對錯,不計後果地斬殺人。」等等,能特別看見站在敵對立場的劍客筆鋒所帶的挑釁感。另外,千葉彌一郎(新征組隊士,沖田姐夫林太郎的同僚)說道:「在我們看來,他充其量是目錄(低段位)左右的實力。」這是對其唯一否定的見解。
[編輯本段]刀
在小說中,沖田總司持有的刀是被稱為「菊一文字則宗」。根據子母澤寬等人的作品「沖田的刀是『菊一文字細身造』」,而在後來司馬遼太郎的著作「新撰組血風錄」中,這樣的觀念被普及。但是則宗打造的刀對慣用日本刀的當時來說是相當貴重的古刀。無論是以經濟觀點或實戰必要性的觀點來看,沖田持有此刀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因此在研究者之間首先這樣的說法就不被採用。現在一般認為沖田實際持有的刀是「加州清光」。又或者,也有人推是則宗以外的人打造的紋有「菊間一」的幾把刀之中的一把。無論是哪種,和其他隊士一樣在京中交換過幾次刀的可能性也很高。
(右圖為菊一文字則宗)
[編輯本段]美少年
自作家司馬遼太郎的作品以後,沖田在小說、影劇等的構築世界中頻繁地被賦予美少年的形象。有關沖田的容貌,現在殘存的沖田的肖像畫,是在昭和4年,以沖田家的人為基準繪制。根據八木家的人或與新選組有關的人所言,並沒有「美少年」這樣的概念。據載,沖田「臉平色黑」、「肩膀強健」、「駝背」、「高大」。(在「交給龍馬!」、「月明星稀——再見新選組」中正是使用類似這樣的說法)在這樣的記述下呈現的形象,也對美少年的說法抱存疑義。沖田是美少年這樣的印象,是因為他有著劍術高超,但卻不幸肺癆早逝這樣富含戲劇性的生涯,再加上演出這樣戲劇性一生時的需要,於是由司馬遼太郎的「燃燒吧劍」為首,承繼著這種趨向的「幕末純情傳」等等許多的作品中定位了「劍術超乎常人地強,有著開朗的性格,但在另一方面,卻是病弱蒼白的美少年。」這樣深植一般人心中的印象誤解。還有人認為,多數的電影等影像媒體中總是讓年輕美男子飾演沖田的角色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有關沖田的肖像,1977年出版的「激錄新撰組」(原康史著 東京運動新聞社刊)的表紙中刊載了宣稱是沖田的照片。書中收錄了許多宣稱是新選組隊士的年輕武士照片,照片中也能看見和沖田同年代武士的姿態,研究者中有不少是抱存疑慮。
戀愛
在創作世界中的沖田,自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以後,一般都被刻畫成純情的青年。因此幾乎都是被描寫成和鎮上醫生的女兒心靈間純純的愛戀。但是實際上沖田身邊並沒有花街柳巷的女性走動,近藤或山南,土方等人則否。不過在壬生光緣寺的冥帳中有寫著「沖田氏親」的女性記錄。根據研究,這位女性是一位名叫石井秩的寡婦,有一個女兒。雖然有人說沖田和這名女性在一起的期間生下一女,但缺乏證據。而且,在新選組中還有一個姓沖田的隊士「沖田承之進」(慶應元年4月、土方等人在江戶募集的隊士之一),有人認為冥帳中的「沖田氏」是他。
[編輯本段]發病時期
提到沖田總司,在創作作品中描述他在池田屋的戰斗中激烈地咳血、倒下已經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但是現在上述的說法在研究者之間並不被採信。因為明確紀錄沖田曾喀血的是子母澤寬的「新選組始末記」,但沖田在事後仍加入追捕長州殘黨(也就是名保野亭事件7/13 池田屋事件為7/8),翌月的禁門之變仍有沖田和近藤、土方、武田、永倉共同出動的紀錄(西村兼文的「甲子戰爭記」),如果病情已進展到喀血的程度,實在無法想像還能勉強硬撐出動。 一方面,慶應2年(1866年)左右,幕府御醫松本良順在為新選組集體檢查診斷之際,記下了「有一名肺結核患者」,有一說認為這就是沖田總司。小島鹿之助的「兩雄實錄」寫道,慶應3年2月(1867/3)左右沖田罹病,周圍的人都能察覺其明顯的發病。而且在小島鹿之助給近藤的信中還能看到他對沖田身體異常的關心。西村兼文的「壬生浪士始末記」中則說其在將屯所移轉至不動堂村的9月左右患了大病。自此,一般認為沖田難以承受戰斗,陷入病重狀態的是在慶應3年秋冬左右。而且,有人認為以「新選組始末記」為首,成為池田屋喀血、昏倒場面的由來是永倉新八的「新選組顛末記」,但是在那本書中沒有「吐血」、「喀血」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沖田昏倒的記載。這被認為是由於在初夏悶熱異常的高溫之下戰斗而引起的暫時性中暑症狀等,至少是對近藤、永倉等周圍的人來說肺方面不會感覺異常的狀態之下。
[編輯本段]提及新撰組與總司的一些動漫等作品
《銀魂》[總悟的原型就是總司]
《幕末機關說·伊呂波歌》
《浪客劍心》
《新撰組異聞錄》
《光之風》
《幕末志士傳》
《機動新撰組》
《幕末戀華新撰組》
《天保異聞妖奇士》
《修羅之刻》
《尋找前世之旅》
《淺蔥色之風——沖田總司》

② 諾敏汗戰役

諾門罕戰役,起因於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

戰場
【概述】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攻擊偽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諾門罕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東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此次戰役不亞於歐洲戰場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拯救了蘇聯和蒙古(俄蒙聯軍的勝利保證了蒙古國的獨立),也拖慢了日軍侵華的速度。[6]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7]這是蒙古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之一,蒙古國為戰爭爆發70周年作紀念活動。
【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沖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面的日俄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范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日本的滿洲國。中國的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布獨立,成立聽命於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
1935年起,日本關東軍駐海拉爾的部隊以及興安騎兵部隊,便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借口,不斷在中蒙邊界地帶進行挑釁,以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從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發生多次軍事沖突,規模逐步升級。1936年3月30日,日本關東軍澀各支隊1500人乘汽車50輛、裝甲車12輛、坦克4輛,入侵蒙古境內阿達格多蘭地區,被蘇蒙軍隊擊潰。同年3月12日蘇蒙簽訂互助協定,不斷加強邊防。1938年7月,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開進海拉爾。同年10月,蘇蒙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雙方議和停戰協定。
【事件經過】

第一階段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諾門坎戰役地圖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4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佔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騎兵聯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騎兵、裝甲軍隊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准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聯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東八百藏中佐聯隊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被擊斃。

第二階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辟野戰軍用機場,蘇戰斗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多人向諾門罕進發,同時出動的還有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7師團主力。日軍吸取了上次沒有裝甲兵力的教訓,派出了裝甲部隊,增強了炮火支援。關東軍司令部調第1坦克師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斗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後,蘇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斗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布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盡快發動地面攻勢。兵力共計3.6萬人、182輛坦克、112門各種火炮、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7月1日,日軍在小林少將的指揮下,1.5萬人的部隊向哈拉哈河西岸攻擊,中午時攻佔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它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拙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此次關東軍損兵3000人,折將40(大約少將以下40名軍官陣亡)人。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旅順要塞調野戰重炮第3旅團,從內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沈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劃。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碇長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隻膠皮般頂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裡,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竟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第三階段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8萬兵員,近200門各種大炮和大量對付坦克的速射炮,全線發動總攻擊。24日,蘇軍發動反攻,日軍退回原地。25日,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停止進攻,構築陣地」的指示。
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集團軍(轄第23、第7步兵師和第8國境警備隊,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5.9萬人
為早日解決諾門罕地區戰事,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別軍擴編成第1集團軍。這是臨時組織的具有獨立作戰職能的多種合成的大兵團。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第四階段

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蘇蒙軍發起總攻戰役。日軍第6軍前線各部隊不少將校級軍官到海拉爾休假。日軍的防禦設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時45分,蘇蒙軍開始炮擊日軍陣地,150架轟炸機和100架戰斗機向日軍轟炸掃射。日軍綿延40公里的前沿陣地,籠罩在濃烈的煙火之中,日軍的觀察所、通訊聯系及炮兵陣地全被摧毀。8時45分,蘇蒙軍分為3個集群,從南路、北路和中央3個方面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
8月23日,日軍第6軍組織反攻,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全線潰敗。為此,日本參謀部決定從本土抽調第5師團開赴滿洲里,增加關東軍的防衛力量。關東軍在8月底集結4個師團在諾門罕地區,並命第6軍制定新攻擊的作戰計劃,准備與蘇軍決戰。8月24日,蘇軍南北兩翼在諾門罕合圍。兩個日本關東軍師團(第七師及第二十三師)的主力被包圍。8月27日,日軍試圖突圍失敗。朱可夫在日軍拒絕投降後,以火炮及空軍集中殲擊被圍的日軍。9月9日,日軍第6軍各師團已在戰場集結完畢。
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凌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戰役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沖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議。
諾門罕之戰,歷時135天。雙方投入戰場兵員20餘萬人,大炮500餘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亡6萬餘人。
【傷亡】
蘇聯方面:在四個月的戰事中,三萬名參戰的日軍中約八千人死亡,九千人受傷。蘇軍投入約五萬七千名步兵、五百輛坦克及三百五十輛裝甲車;官方宣布人員損失為九千人傷亡。但據1991年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顯示,蘇軍真正死亡人數約為七千人,超過一千人失蹤,另外一萬六千人受傷。
日軍方面,戰後,第6軍的軍醫部公布了日軍的陣亡人數為7696人,負傷人數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數為1021人,出動兵力總數為 58925人。這個數字咋一看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稍一推敲就可以發現其中是有一些疑問的:負傷的人數與陣亡的人數太接近了,如果將陣亡人數加上失蹤人數,兩者幾乎相等,而且陣亡失蹤人數比負傷的人數還多,這在戰爭中應該是比較少見的,除非負傷者都有刻意自殺的動機,否側負傷人數應比死亡人數大得多才是。緊接著日本陸軍當局發表了一個籠統的傷亡數字,將陣亡和負傷的人數一並發表為傷亡18000人,大概還是將第6軍的上報的傷亡人數簡單相加,然後發表出來的,這個數字的可信度有多少,也就非常明白了。
1966年10月12日,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舉行了一場「諾門罕事件戰沒者慰靈祭」的活動,第二天,報紙上發表了這一次活動公布的戰死人數為18000人,日本歷史學家五味川純平在他1975年發表的著作《諾門罕》中有這樣的評論:「對熱衷於打了敗仗就又遮又蓋企圖掩人耳目的軍政當局來說,有必要把數字過小發表,但是對靖國神社來說,卻完全沒有必要把數字過大發表。」
國際上比較公認的是日本損失了近50000人(死亡的以及喪失戰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師團、第7師團、第8郭敬守備隊、第一獨立守備隊和第1坦克師團幾乎全軍殆盡,11個特種兵連隊徹底喪失了戰鬥力。高級軍官的傷亡也是空前的,日本報紙哀嘆:「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的傷亡是日俄戰爭後從未有過的。」
諾門罕前線日軍最後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來的只有騎兵聯隊百十人。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斬斷。這場戰爭讓日本的優秀指揮官損失殆盡。而最讓日本人傷心的莫過於觀戰的德國軍官在給國內發回的報告中稱日軍的戰術水平至多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
【對二戰的影響】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蘇聯從而避免了與德、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當時拚得燈盡油枯,幸虧關鍵時刻蘇聯抽空了遠東邊境的二十個亞洲師調往歐洲,才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扭轉了歐洲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沒有諾門罕之戰,斯大林絕不敢冒此奇險。另外,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我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諾門罕戰爭後,一貫驕狂的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心理障礙,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東京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英美,不久日軍便奇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最終日本兵敗亞太戰場。可以說,諾門罕戰爭是二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
從軍事角度上看,蘇聯通過此戰檢驗了陸、空軍的各種新裝備,鍛煉了「大清洗」後新提拔的年輕軍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氣。特別是發掘了一代名將朱可夫,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儲備好了帥才(朱可夫後來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每每都能化險為夷,被譽為「蘇德戰場上的消防隊員」,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戰就是諾門罕戰爭)。蘇軍還在此役中首次實施了空降作戰,首次使用了「進攻防禦」和「夜間強光照明」的戰術,首次採取了電子干擾戰和心理戰,後勤部門還創造了超遠距離連續補給的世界奇跡。所有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得以廣泛採用,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打擊。

【外界評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泄著憤怒」。直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日本的作戰對象,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這個彈丸小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美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諾門罕戰役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沖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③ 老版《精武門》(甄子丹主演)中那個日本人石井英明 切腹自殺的是哪一集啊

19集

④ 老版《精武門》(甄子丹主演)中演日本小帥哥,喜歡萬綺文,最後切腹的,那人是誰

石井英明 演員叫林志豪 還演過《千王之王之重出江湖》里的閘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