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山西日本進口喉塞價格多少

山西日本進口喉塞價格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29 16:09:39

『壹』 這里是山西:五嶽之一話恆山

恆山,亦稱「太恆山」,又名「元岳」 「紫岳」,漢代改稱「常山」。據史書記載,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封為北嶽,它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

恆山東跨河北,南屏三晉,西銜雁門,北臨燕雲,108峰延綿數百里,奔騰起伏,橫亘塞上。主峰坐落在渾源縣城南4公里處,海拔2017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自古名揚天下,一直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游覽勝地,歷代帝王多曾來此祭祀。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秦始皇東游海上,路經恆山觀其景;西漢太初三年(前102),漢武帝東游泰山後到常山(即恆山)祭祀埋玉;清康熙皇帝祭祀恆山親書「化垂悠久」四個大字,其木匾至今懸掛在恆山廟的大殿上。

主峰東面的天峰嶺,西面的翠屏峰,雙峰對峙,爭高斗峭,溪水中流。青天線,形成了自然的天險門戶,為南北交通的喉塞。古代詩人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山居其北。岩巒疊萬重,鬼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恆山的日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擬也。」足見北嶽恆山的險峻和雄偉氣魄。常言道:「名山僧多佔」,唯北嶽恆山以其關隘、險峰之眾的特殊地理位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北魏道武帝曾發兵數萬在恆山劈崖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朝楊家將鎮守雁門關,在恆山屯兵把守,據為抗遼要地,至今還流傳著穆桂英大戰洪州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將領王震、楊成武等率部到恆山開辟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恆山地險山雄,風景秀麗,薈萃了歷代眾多的文物古跡。西漢初在恆山主峰上始建寺廟,北魏太延元年(435)又建恆廟,後經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各代毀而復修多次。山上寺廟、亭台樓閣36處,廟宇82間,故有「三寺四祠七宮八洞九亭十二廟」之說。不少殿宇、亭閣和樓台,背崖臨谷,巧為構築雄視南天的恆宗殿,負崖高聳;隱入幽處的北嶽寢宮,嵌入石窟;上應北斗的魁星閣,獨立險峰;下臨深淵的三清殿,巧建絕壁。諸景中,有的以山水之秀而迷人,有的因洞窟之幽而醉客,有的以傳說之美而動情,有的因建造之險而稱奇,貫以恆山十八勝景而著稱。

恆山由來

據《尚書》記載,「北嶽」之稱先於「恆山」之名,舜帝巡狩四方,東至「岱宗」,南至「南岱」,西至「西岱」,北至「北嶽」。現在聞名天下的五嶽當時只有四岳,以四岳代表四方。「岳」者,山之高大者也。北方之山因其地勢高、山勢更高,故統稱之為「北嶽」。把恆山尊為北嶽之名始見於《周禮》和《爾雅》。《周禮·大宗伯》中,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的禮儀,這是第一次出現五嶽的概念。在《爾雅·釋山》中,第一次完整地解釋了《周禮· 大宗伯》中所述的「五嶽」:「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嶽,衡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此後,大禹登恆宗而得靈寶;周成王狩岳會諸侯;秦始皇路經觀風光;漢武帝親臨主祭祀;北魏太武帝五登北嶽;隋煬帝二祀恆山神;唐太宗撰文稱頌,宋太祖頂禮致祀。到明清兩代,差不多所有皇帝都遣大臣赴恆山御祭。

恆山氣候

恆山地帶,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少雪而又漫長。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古人所吟「雁門關外野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詩句就生動地反映了一日內氣溫的變化之大。春季氣溫最高為14.8℃,最低為-0.8℃;夏季氣溫最高為24.9℃,最低為11.5℃;秋季氣溫最高為8.5℃,最低為2℃;冬季氣溫最高為-1.5℃,最低為-17.5℃。年極端最低氣溫-37.3℃,極端最高氣溫35.9℃。

恆山宗教

北嶽文化,不僅具有歷代王朝留下的深刻的政治烙印,而且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與其他四岳一樣,恆山為我國最早的道教聖地之一,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五洞天」,早在漢代就出現了道教活動。恆山的佛教活動,可能也在漢代發端,最遲不會晚於北魏時期。恆山的道教和佛教,在我國宗教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恆山成為全國尊崇的神山,遠早於道教和佛教的傳入,後又被道家封為神,被唐、宋、元幾代王朝奉為帝王。北嶽恆山之神千古受尊,香火不絕,在恆山宗教發展中,始終是北嶽恆山之神獨尊,不僅佛、道信士推崇它,儒家人士推崇它,當時所有的老百姓都信奉它,有著廣大的信眾。儒釋道三教互補、三教融合是五嶽宗教和許多宗教名山共同的特點,這也是中國宗教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趨勢,但這宗教融合多體現在教義上,即宗教理論上。而在恆山則直接體現在寺廟設置和供奉教主上,其具體體現是在著名的懸空寺內直接設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三教殿。類似於懸空寺三教殿的廟宇殿堂在恆山一帶還有多處。

恆山景區

狹義的恆山僅指渾源縣城南4公里的一段山嶺。恆山主峰位於渾源縣之腹心地位。清順治《恆岳志》記載:「恆山:自州南十里入磁峽,又五里至岳廟山門,又十里陟山巔。巔高入天際,松檜蔽雲,風聲若濤,群山羅列,擁衛若眾星拱極。」此即恆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山勢雄峻,凌峰秀立,被稱為「人北天柱」「絕塞名山」。

天峰嶺由5座山峰組成。中峰,即玄岳峰,又名恆宗,為恆山極頂,峰陽有北嶽主廟恆宗殿。東峰,又紫微峰,位於玄岳峰東,與玄岳峰比肩,峰陰石窟有五嶽宮。南峰,名飛石峰,像一道丹壁,屏立在玄岳峰南,有飛石窟。北峰,名香爐峰,似一柱高香立於玄岳峰北。西峰,即翠屏峰,與玄岳峰隔瓷窯峽東西相望。兩峰之間,形成一道陡崖緊束的萬丈峽谷,成為恆山的天然大門,同時也成為了千秋萬代控南制北的絕塞天險。有名的「恆山十八景」集中在兩峰一峽之間。恆山十八景為: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危岩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雲,紫峪雲花,石洞流雲,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鳴琴,岳頂松風。

在紫微峰東,還有一座凸起的山峰,名白雲峰;在玄岳峰北,有雙峰若乳,名玉華峰。五峰再加上這二峰,七座山峰的布局天設地造組成天上北斗七星的形狀,紫微、白雲、飛石、玄岳四峰組成方形之斗,香爐、玉華、翠屏三峰組成弓形斗柄。因此,恆山主峰又有七星峰之稱:天上北斗,地上北嶽,七星七峰,天地相照。

『貳』 山西大同必買特產

大同特產有哪些?

大同是山西省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它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山西、河北、內蒙古三省交界處,黃土高原的東北邊緣。它實際上是整個山西省的屏障和北上的門戶,是山西、河北、內蒙的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北鑰」。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同特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同特產有哪些文章?

靈達威羊

靈大圍羊是山西省的優良綿羊品種,是以產肉為主,毛皮為輔的兩用綿羊品種。生長速度快,育肥效果好,肉質鮮嫩,毛皮質量好。成年羊,身高62厘米以上,體重50公斤左右,尾長18-21厘米,尾寬19-22厘米,尾厚5.5-7.9厘米。大尾羊一般11個月後就可以出欄了。九隻羊在一次試驗中被宰殺。每隻羊飼養13.5個月,平均活重66公斤。屠宰後胴體重38.42公斤,其中凈肉33.3公斤,肉脂2.7公斤,尾脂8公斤,頭蹄4.07公斤,內臟總量5.56公斤。尾羊皮板緻密、蓬鬆、純白,粗細毛比例適中,達到目前采購一級皮的標准。按12張羊皮計算,平均長87.7cm,寬48.7cm,面積4366.7cm2 .羊毛品質:根據對10隻成年母羊側白羊毛的分析,被毛屬於異種羊毛。

楊長城羊肉

羊昌城羊肉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經常有人說,不吃陽高縣長城鄉的羊肉很可惜。的確,長城鄉的羊肉如玫瑰般鮮嫩可口,潔白如玉的羊肚鮮美爽口,不同方式的羊雜鮮而不嫩,令人印象深刻。洋縣長城鄉大力發展規模養羊業,因地制宜創新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發展養殖業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鄉已發展養羊戶300餘戶,養羊戶總數達4萬餘人。其實,陽高縣不僅僅是長城鄉。近年來,該縣抓住「增、擴草、提質、強防、精耕」五大關鍵環節,從技術支撐、項目支撐等方面著力發展羊產業,基本形成了長城鄉、油仔鎮、王官屯鎮等養羊專業鎮和黃岩峪、劉嶺山等羊肉品牌。2015年,陽高縣惠農楊洋專業合作社申報的「陽高長城羊肉」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並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保護。

左庫橋

苦蕎是七種營養素的組合。它不是葯品、保健品,而是可以當飯吃的食品。然而,它具有極好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治療效果。與大家熟悉的「何首烏,大黃」有親緣關系,被國際糧農組織認定為優良的葯食兩用糧食。是中醫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體現。苦蕎麥,素有「五穀之王」之稱,是三大保健食品(降血壓、血糖、血脂)。它主要產於高山地區。《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性苦、平、寒,「健胃、益氣、養神、益耳目、訓五臟穢」,「降氣、寬腸、磨滯、消熱、消腫、風痛」。現代臨床醫學觀察表明,苦蕎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治療胃病、祛濕解毒、治療腎炎、吃掉體內壞肉等功效。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和胃病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左雲苦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山西省左雲縣九個鄉鎮,包括馬道頭鄉、水窯鄉、小井庄鄉、張家場鄉、三屯鄉、關家堡鄉、雀兒山鎮、雲興鎮、店灣鎮。

大同黃花

黃花,學名萱草萱草,俗稱黃花菜,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在《神農經》中的《養生論》有「萱草忘憂,喜食」的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專門論述,說它有利尿健胃的作用。大同縣是山西省黃花的主要產地之一。自明代以來,這里就享有「黃花之鄉」的美譽。大同的黃花有三個優點:一是色澤黃亮,干凈無霉變,色澤金黃,很少出現黑斑和霉變;二是角長,肉厚,紋路粗,肥肉齊;三是油脆嫩,不能久煮。所以大同黃花是素上品,深受外商歡迎,成為山西省骨幹外貿商品之一。

凌大為羊羊

廣達味羊肉是山西大同廣靈縣的特產。靈大圍羊歷史悠久。據說是漢代從蒙古傳入的。由於時代的變遷和經貿的互動,以常年放牧為主的蒙古羊從草原傳入農區。長期以來,在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下,以及養殖戶精心的養殖管理和飼養,長期鎖定在養殖。物理外觀和生產性能趨於一致,逐步形成生長發育快、育肥效果好、產肉率高、肉質鮮嫩、毛皮質量好、毛束結構、乾死毛少、耐粗飼、抗寒性強、適應大陸性半乾燥季風氣候的地方優良品種。成年羊,體高約65cm,體重約55kg,尾長18-21cm,尾寬19-22cm,尾厚5.5-7.9cm,自漢代起被當地人命名為大尾羊。自1968年以來,山西農學院畜牧專家徐金友、省畜牧學校校長俞大家教授和《畜禽品種》編委會的同志們一直在培育大尾羊。

斗山杏仁

光斗山的杏仁被譽為山西特產三寶之一(山西特產三寶:杏仁、核桃、大紅棗)。廣陵地有刮金盤的歷史,杏仁久負盛名。之所以優於普通杏仁,是因為廣靈地位於太行山北端,恆山東麓,北緯39度線上(俗稱杏果生長黃金線)。另外,廣嶺兜山海拔2000多米,溫差大,日照充足。更重要的是,在廣靈斗山腳下,劉虎河旁,廣靈斗山的微量元素含量很高,受到了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綜上所述,廣嶺兜山被稱為杏仁生長的黃金點。嶺兜山杏仁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中國杏仁和美國杏仁的區別。中國杏仁是薔薇科杏的種子,叫杏仁;所謂「美國杏仁」,是薔薇科桃的種子,也叫桃仁。范圍:山西省廣靈縣一斗泉鄉北部,有一座山,形似「斗」,故名「斗山雪」,是廣靈八景之一。

大同小明綠豆

大同小明綠豆主產區在大同縣,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較大。它是該縣的傳統名優特產和出口拳頭產品。這個縣的小明綠豆顆粒飽滿,色澤深綠,發芽率高,營養價值高。經測定,蛋白質含量為25.6%,脂態含量為0.7%,還有VA、VD等其他成分。綠豆芽中VC的含量為6mg,是茄子的兩倍。綠豆葯用價值高,能消腫降氣,清熱解毒,利尿止渴,消暑解暑。大同綠豆覆蓋了大同縣周石庄鎮19個村、聚樂鄉15個村、鮑旭鄉20個村、於風鄉17個村、吉家莊鄉23個村、杜庄鄉4個村、西平鎮6個村、瓜源鄉11個村,共計115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 20′00″~ 113° 35′00″,北緯39° 43′00″~ 40° 16′00″。產品特徵外部感官特徵:大同小明綠豆顆粒飽滿均勻,色澤鮮綠,手感柔軟,具有黃土高原特有的清新氣味。


渾源黃芪


黃芪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葯,具有滋補強壯、益氣的作用。渾源黃芪以條索長而光滑,皮亮,粉大而空心小而著稱。其葯用價值高於普通黃芪,被稱為黃芪。廣袤的恆山地區是著名的「黃芪之鄉」。渾源黃芪加工廠是中國黃芪出口加工的主要工廠之一,年加工能力達百萬斤。這些黃芪遠銷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家換來了大量的外匯。得天獨厚,渾源1966平方公里的土地自然資源豐富,黃芪就是其中之一。渾源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形特徵為南山北坡中部盆地。全縣海拔1018—2333m,垂直高差大,氣候差異明顯,適宜各種中葯材的生長和種植。

小光

凌霄蜜,久負盛名,曾在清朝康熙時期的貢米、晉京擔任朝廷要職。1961年改良培育出水稻中最好的新品種「東方梁」。這種小米顆粒光潔,色澤金黃,營養豐富。煮飯和煮稀粥都是黏滑的,香甜可口。測試:廣靈小米含碳水化合物76.1%,蛋白質9.7%,脂肪1.7%,粗纖維0.1%,灰粉1.4%。含有鈣、磷、鐵、胡蘿卜素、硫明膠、核黃素、煙酸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13和維生素B15。產婦喝廣靈小米粥,可以增加乳汁分泌,加快身體恢復;還可用於治療肝病、心臟病、風濕病和貧血。因此,廣靈小米的名聲已經遠播省內各縣,京、津、唐等地。想要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不失眠的話,粥里加白蓮。腰酸腎氣虛,粥小米。清暑解毒,綠豆粥更好。烏發補腎,核桃仁粥。春季預防1、薺菜粥好。

歷史和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屬於晉語。就所有晉語而言,按照目前普遍接受的說法,大同話屬於大同包頭片(主要分布在晉西北和內蒙古中部);就山西方言而言,大同方言屬於以大同為中心的雲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大同市、大同縣、天鎮、陽高、左雲、右玉、殷珊、懷仁等地區。渾源方言和靈丘方言屬於山西五大方言,廣靈方言屬於河北語系,屬於北方官話區。民間習俗

旺火:大同煤炭資源豐富,必然與當地人民的衣食住行有著各種聯系。所以煤的作用早在古代就已經滲透到習俗中,其中生火是當地的一種習俗。在春節的除夕,每家每戶都要在庭院前用大塊的煤建造一座塔,稱為旺火,以帶來好運,祝賀一年到頭的繁榮。等到午夜,鞭炮齊鳴,點燃旺火。被點燃後,火焰從無數孔洞中噴出,猶如一個漂浮的身影,禦寒壯觀。孩子們圍成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來取暖,以求「一飛沖天」。平時誰的火大,誰的火旺,誰的火也旺。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通特有的民俗活動,始於明代。每年正月初八,當地人都會扶老攜幼聚集在寺廟和道觀里,祈求來年健康平安。有句話說「你可以去八仙治百病」。大同市街頭,人頭攢動,市民們紛紛出門感受春節的歡樂。在市區的華嚴寺、圓通寺,拜佛祈福一年平安的人絡繹不絕,寺廟里座無虛席。

假日和節日

大同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每年的第一個月

介紹:廟會匯集了秧歌、二人台、鑼鼓、川劇等多種藝術表演。,並展示各種民間或地方手工藝品和特色小吃,如剪紙、泥塑、刺綉、果凍等。

大同雲岡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八月

簡介:主要展示中國傳統宗教文化和塞外美景。旅遊節包括晉北景點展示、文體賽事展演、城市聯絡、攬勝推介、大同旅遊項目招商。

手藝

大同青銅器

大同青銅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歷史上有「五台山拜佛,大同市買銅」的說法。大同青銅器有25個系列,235個品種,458種顏色,主要有火鍋、酒具、宮廷餐具、青銅牌匾等。大同青銅器不僅暢銷中國,還暢銷日本、馬來西亞、德國、香港和澳門。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曾贈送大同銅火鍋。

廣靈剪紙

作為中國民間剪紙的三大流派之一,廣靈剪紙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和染色、精細的包裝和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申報項目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同特產2有哪些文章

大同炸糕

大同、雁北地區盛產小米,亞麻油產量也很高。所以,炸糕是大同雁北地區人民非常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炸糕是頭等美食。這里的炸糕軟而油,炸糕脆而嫩,松軟可口。並配以精緻的豆餡、薯餡、韭菜、肉餡,更有風味。

雲岡絲綢人

明清時期,大同地區有在廟會上購買「泥人兒」和「布娃娃」以求好運的習慣。解放後,「泥娃娃」已被淘汰,而「布娃娃」卻越來越精緻。大同絲綢藝術家康巧玲以《縫娃娃》為基礎,展示了戲劇人物的面容、服飾、人物,以及雲岡石窟、華嚴寺的各種佛像、威武菩薩、飛天樂師等絲綢人物。

絲人由絲、絹、緞、紗、縐、錦等材料製成,具有地方特色,被譽為「雲岡絲人」。

購物推薦:大西街

價格:10—50元。

膜莢黃芪

恆山是最適宜種植黃芪的地區,山腳的渾源成為中國黃芪之鄉。黃芪是一種葯用價值很高的中葯材,也是人們烹肉、泡酒、做菜、煲湯的佳餚。其特點是長而直,皮薄光纖,黃亮色,大粉小空心,是國際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正北芪」。

大同藝術瓷器

大同生產陶瓷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大同就曾生產過軍用的「瓷雷」。

現在的陶瓷廠一般都建立在大同、懷仁、朔州等地。主要生產的產品有飛躍杯碟、繩邊碗、河口湯盤、山西蓋杯、小棱鏡杯、提亮茶具、五合一圓壺、各種佛像、兒童玩具等。其陶瓷具有瓷質優良、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的特點。

購物推薦:四牌樓商業街

大同黃花

黃花,黃花菜俗名,學名黃花菜。明末清初由內蒙古傳入大同縣。

大同黃花具有苗大苔多、肉厚角長、雌蕊七黃、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堪稱「中國之最」。黃花菜不僅可以作為高檔菜餚品嘗,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可以製成健腦、降血壓、利尿、安神、防癌等多種滋補品。

『叄』 日本神話中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日本書紀》)或稱天照大御神(《古事記》)、天照皇大神、皇大御神、天照坐皇大御神、天照日女之命、大日孁貴神、大日女尊、大日靈、大日女、天照孁女貴,天照是日本神話里三貴子之一、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的神格化。她被奉為日本天皇的始祖(皇祖神),也是神道教最高神。

日本最核心的神——太陽女神。被奉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為神道教的主神。據《日本書紀》記載,伊奘諾尊在逃離「黃泉國」的歸途中,在日向國的橘小戶阿波岐原,洗刷污穢時洗左眼生出一美麗女神。因女神出生時光輝耀天照地,伊奘諾尊甚喜,將其命名為天照大神,送她八坂瓊曲玉,並命其司理高天原(諸神所居之處)。

天照大神在高天原開墾田地,傳授養蠶、織布技藝,治理有方,使諸神過著安逸和平的生活。後來,天照大神派天孫·瓊瓊杵尊(天忍穗耳命之子)去管理日本國。從此以後天照大神的子孫就一直治理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萬世一系之神裔的傳說便是由此而來。天照大神的主要祭祀地是伊勢神宮,以八咫鏡為神體。

很久以前,世界剛剛從混沌的泥漿固化為天地。天,叫做「 高天原 」。有一男一女兩個神靈從高天原降到了地上。男的叫做 伊邪那歧 命,女的叫做 伊邪那美 命。他們站在天浮橋上,用矛把漂浮的國土往回拉。就這樣滴水成河、聚少成多,他們用滴落的水漬形成了淤能碁呂島。後來,伊邪那歧命和伊邪那美命就在那裡結婚了,生下了大八州和諸神,這就是最早的日本。

伊邪那歧 命和 伊邪那美 命結合後,生出了海神、河神、山神、雨神、風神、田神等各路神祇。但是,在最後出生火之迦具土神的時候,伊邪那美命被孩子的火燒死了,她的生命走上了黃泉之路,一去不歸。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生者和最早的死者。

伊邪那岐命很想見到他的妻子伊邪那美命,便一直追到黃泉國。

在黃泉國大殿門前,伊邪那美命從殿內開門相迎。這時伊邪那岐命和妻子商量說:「我親愛的妻子啊,我和你創造的國土還沒有完成,請跟我回去吧!」

伊邪那美命回答說:「可惜呀!你沒有早些來,我已經吃了黃泉的飯食。不過,既然是你特意來找我,我也願意回去啊!讓我和黃泉的神商量商量。但是在這期間千萬不要看我呀。」

這樣說過之後,伊邪那美命就回到了殿里。

時間過了很久,伊邪那岐命實在等待得不耐煩了,就取下左發髻上戴著的多齒木梳,折下一個邊齒,點起火來,到殿里去看。只見伊邪那美命滿身蛆蟲蠕動,氣結喉塞,全身纏繞著大雷到伏雷共八個雷神。

伊邪那岐命看到這種景象大吃一驚,十分害怕,轉身便逃。伊邪那美命羞憤交集,立即派 黃泉醜女 在後面緊緊追趕。

最後,伊邪那美命親自追來。伊邪那岐命用千引石堵住 黃泉比良坂 。他們隔著 千引石 面對面地站著,發出夫妻決絕的誓言。伊邪那美命說:「我的夫君呵,你既然這樣待我,我就在你國每天殺死千人。」伊邪那岐命說:「我的妻子呵,你如果那樣做,我呢,就每天建立一千五百個產房。」這樣每天必死千人,每天也必生一千五百人」,因此,伊邪那美命就被稱為黃泉津大神。另有一說:因為她追趕到這里,所以又叫做道敷大神。堵住黃泉比良坂的千引石,封為 道反大神 ,又名塞坐黃泉戶大神。所謂黃泉比良坂,就是現在 出雲國 的伊賦夜坂。

從黃泉國回來的伊邪那歧命,在築紫日向的橘小戶阿波岐原進行 禊祓 ,洗臉時左眼生出了天照大神,右眼生出了 月讀命 ,鼻子生出了 須佐之男 命。

根據《 日本書紀 》與《 古事記 》記載,天照大神是從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之祖 伊奘諾尊 (《古事記》里稱為 伊邪那岐 )眼中誕生:伊奘諾尊思念難產而死的愛妻 伊奘冉尊 (《古事記》里稱為 伊邪那美 ),親赴 黃泉國 。但看見她腐爛而醜陋的身體後,因感到惡心與畏懼,遂逃離黃泉國。憤怒的伊邪那美派出數將追擊,但被他用計甩開,最後在黃泉比良阪用大石堵住陰陽兩界之路,才停止這場災難。

這時疲憊的伊奘諾尊停在 日向國 的橘小戶阿波岐原休息,他脫去身上的衣物跳入河流中游洗滌,於是他脫掉的衣物與洗滌的部位頓時生出二十多位神祇。最後洗臉時,左眼生出掌管太陽的天照大神,右眼生出掌管月亮的 月夜見尊 (《古事記》里稱為月讀命),鼻孔生出 素盞嗚尊 (《古事記》里稱為 須佐之男 )。伊奘諾尊便令天照大神治理高天原,月讀命治理夜之食原,須佐之男治理海原。

瀨織津姬 與天照大神頗有淵源,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 荒御魂 。在 神佛習合 時期,天照大神被視為是 大日如來 在日本的化身。

天照大神也被視作 太陽神 ,掌管天上和葦原中國的光明。

須佐之男是伊耶那岐在洗臉時從鼻子生出來的,伊耶那岐讓他掌管滄海之原。《 古事記 》記載,分封領地後,須佐不停哭泣想到 黃泉國 見母親。他的哭鬧造成大地震動不已,所以伊耶那岐將他放逐。須佐去找母親之前,想再見姐姐一面,就去高天原找天照大神。

然而他所到之處天地震動,萬物不安,甚至連高天原上的天照大神也感到不安。擔心須佐強奪高天原,於是天照大神身著弓箭鎧甲,全副武裝迎接須佐到來。

須佐到高天原後,天照大神詢問其前來目的,須佐說他只想多敘姐弟之情。但天照大神仍十分疑惑,經過一番對談後,最後兩神決定合生子女以為互不侵犯盟約。於是天照大神拿須佐之 十握劍 ,折成三段後放入天之真名井洗滌,然後放入口中咬碎,最後吹出霧氣生三女神(即 宗像三女神 ),同樣的,須佐求取天照大神左發髻上的 八尺瓊勾玉 的玉串振響,放入天之真名井洗滌後咬碎,最後吹出霧氣生五男神。

不過證明了自己清白的須佐就呆在高天原不走了。他到處破壞天照大神的田地,填平灌溉用的水溝,甚至趁天照大神於神宮中到處撒糞,然後把天斑馬馬皮自屋頂上丟入紡織房,一名織女因驚嚇不慎被梭刺入而死。天照大神賭氣躲進天岩戶里,天地陷入黑暗,惡鬼群集,災禍繼發。為了重現光明,八百萬諸神於天安河邊商議引出天照大神,並命 天鈿女命 手持竹葉、站在倒放的桶子上跳舞。因為跳得太賣力,衣服松開半裸著身體,眾神看了鬨堂大笑。天照大神好奇自己不在為何眾生還能如此快樂,眾神表示來了一位比天照大神還要美麗還要強大的神,天照好奇這位新來的神的樣子,從打開的岩縫向外窺視,這時眾神抬出神鏡,天照大神看到的是自己的儀態,頓時心生歡喜,從天岩戶出來,大地才重現光明。因此,天鈿女命被認為是 日本舞蹈 的起源,發展成祭祀活動用的「 神樂 」舞。

天照大神發怒後躲進了 天岩戶 ,閉門不出。因為她是掌管光明的神,高天原和葦原中國都陷入和黑暗,禍害橫流。所以八百萬神聚集到天的安河原,來商量該怎麼辦。他們做了很多儀式,還有準備了道具,想把天照大神「請」出來,或者說「引」出來。其中有一個就是 天鈿女命 ,她把桶倒過來,踩的嘣嘣響,敞開胸部,把衣服的鈕子一路解到,然後開始跳舞。見此八百萬神一齊鬨笑起來,震動了高天原。

躲在天岩戶里的天照大神於是開始覺的好奇,她想,我躲起來了,天地應該陷入一片黑暗,怎麼天鈿女命還跳的那麼興高采烈,八百萬神還笑的這么開心?於是她把門開一條小縫,問是怎麼回事。天鈿女命就騙她說:「那是因為有比你更尊貴的神降臨了,大家正高興呢」。說著伸出一面鏡子給天照大神瞧「你看,就是這位尊神」。天照大神為了看清楚,不覺又將門開大一些,又走出來一些,於是一直埋伏在旁邊的天手力男神,就扯住天照大神的手,一直把她拉出來。另有其他神立刻在洞口拉一根繩子,道:「這個裡面不可以再進去了。」(一說天照大神看到鏡子里是自己的儀態,頓時心生歡喜,從天岩戶出來) 就這樣,由於天鈿女命的舞蹈, 天岩戶 開啟了,天照大神重新出現,天地也恢復了光明。

『肆』 法國的「法」應該讀第幾聲調

法國的法讀應該是第三聲。把法國的法讀成第四聲的一般是南方方言區的人,一般是港台地區。是因為他的普通話不過關。

其實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所以其他地方方言的發音就有可能和普通話不同,上面三個字就是如此,如果是港台播音員,由於歷史原因我們不好說什麼,但是國內播音員讀錯,則是他的普通話不過關。

北京話法讀去聲可能跟以前讀書音的偽入聲有關。所謂偽入聲就是口語中已經沒有入聲,但讀書時將古入聲字讀成一個似去聲而短的調子,甚至就讀成去聲。這方面的記錄很多。

從前讀經書作詩賦都講究平仄。北方雖實際上讀不出入聲,但為記牢平仄和對入聲心嚮往之起見,總要讀成短促的去聲。縱使極普通的字,口語上已不習慣再讀得短促,而在讀書時也必須用另一種讀法。

黎邵西先生《京音入聲字譜》中有許多陽平字都有去聲的又讀,就因為他所根據的書籍都是記載十五年前的現象的原故。上表中字有由陰陽平轉去聲的,其理由也就在此。現在不然了。學校興,讀經廢,平仄的講求,已大不似從前。入聲既沒人注意,讀音時一隨口語而變遷,演變的路徑一定也就不能規則了。

我們才知道當時順天官話的入聲字的讀法已經跟現在的北京話大同小異了。全濁入聲全歸在的如聲,就是今音的陽平聲。次濁入聲差不多全歸在去聲。這是跟今音全然相同的,收聲已經失去。惟有清入聲的歸在平上去聲,跟今音相差得很遠。

歸在去聲的佔十分之六以上,今音只佔十分之四。各個字的讀法,在這兩個時期也不全然一致。例如今音讀去聲的,那時候不讀去聲。據他自己的解釋,好像當時讀成如聲的濁入聲真的變成長音的陽平聲,讀成去聲的次濁入聲字也真的變成長音的去聲。

惟有清入聲好像還是短音。之所以把清入聲字大部分歸在去聲的緣故,是因為短音入聲很像去聲的前半截。這樣的短音字也許還保存喉塞的收聲,例如現在的山西方言,然而很可能的,連喉塞都已經失去了,只有短音而已,例如現在的某種冀南方言。

『伍』 元江縣說四川話的人多嗎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

僅僅在雲南16個州市

至少就有16種語言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雲南

是個多民族的省份

少數民族佔全國56個民族的40%以上

少數民族人口1415萬佔全省人口的1/3

所有市縣都有少數民族分布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在雲南的少數民族中

可以把雲南的少數民族語言分為

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4種

在25個少數民族中

除回族、滿族、水族使用漢語外

其餘22個少數民族有26種少數民族語言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份

自認為最難聽懂的雲南方言排行

快來看看

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NO.1納西話

納西語

納西族本民族的語言

其語系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彝語支中一種獨立的分支語言

同彝語、哈尼語以及拉祜語

等有著非常密切的親緣關系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納西語可劃分為

東部和西部兩個方言區

金沙江以東的納西族住區

以瀘沽湖畔摩梭人語言為代表

說這種東部方言的約有5萬人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金沙江以西的納西族住區

以麗江大研鎮的語言為代表

說這種西部方言的約有25萬人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納西語有納西語口語

和納西語書面語

即東巴文,又稱納西象形文字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納西語在語音方面的特點是

輔音分清濁,其中濁輔音較多

韻母以單母音為主

復母音較少

而且母音往往不分松緊

麗江方言

簇瞌睡--想睡覺

彎酸--不直接了當

撇妥--爽快

這稍--這時候

翠些--現在

三不打失--偶爾

扎實--非常、很

有點哈數--有分寸

羅寡--稍微

麻精--不會害羞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NO.2傣族話

傣族語言屬於東亞(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

傣語分為大泰方言、蘭納方言、暹羅方言等三大方言

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個地區方言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大泰方言(德宏方言)、蘭納方言(西雙版納方言)

是中國境內最主要的兩種方言

方言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為語音和詞彙上

語法基本是一致的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兩大方言中

德宏方言使用最為廣泛

除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的傣族使用之外

保山、思茅、臨滄地區等縣市

傣族居民也用該方言

文字方面使用的是

約500年歷史的拼音文字

「傣那文」意為「上方的傣文」

現稱德宏傣文

下面一條傣文新聞

給大家感受一下

德宏方言

咩日--明天

晚心--晚上

搞莫子--搞什麼

你怕是--用於威脅的語氣

鬼火綠--生氣

埋埋塞--表示驚訝

克哪點--去哪裡

給活--對不對

版納方言

男生叫--貓哆哩

女生叫--騷哆哩

京豪--吃飯

老乖--老公

(年齡較老的男人,則是叫「老倌」)
老伯--波桃

傣族女人稱呼--滅桃

普洱方言

尼格認得--你知道嗎

我啊吃--我想吃

足呢腳柔--豬腳肉

辦尼摸買洞西唉--幫媽媽買東西

心昌都不有--沒心情

給你兩腳爪出克--把你踢出

NO.3彝語

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6個方言

彝族文字是一種音節文字形成於13世紀

在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彝族群眾使用的文字又叫「爨(cuàn)文」、「韙(wěi)書」

彝文的歷史非常久遠

明清兩代不少書里說

這種文字「字如蝌蚪」

「字母一千八百四十」

隨著時間的推移

有彝族集聚的地方

經過若干年的方言變化

形成帶有當地為主的彝族風情

說話的質感也更多一些

相對於偏硬朗些

楚雄方言

老表--兄弟、朋友

不二--北、白

熱頭--太陽

給是--是不是

扎精--斤斤計較、難纏

相因--東西價格便宜

腫脖子--吃飯(不耐煩、反對的說法)

被折(she)子--罵小孩的話

曲靖方言

尾噠--跟著

殼起頭--膝蓋

篩你--打人

攪得很--難處

子弟--帥氣

qio--鳥

gang--彩虹

樂huohuo--樂呵呵

保山方言

克了--走的意思

物件--這里指的是食物

干--吃

瓦--我

如:瓦爹、瓦媽

招呼--小心

兩巴坨--兩拳

砍靠--去哪裡了

固喏--未開的花朵

開反--正在開放的花朵

西丫子--未婚生出來的孩子

干壞--損壞

越天--蝴蝶

抵得--很像

雞日--今日

NO.4白族話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

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

使用人口約100萬

分南部、中部、北部3個方言

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相比

白語的方言總體上看差別不大

各地白語的語法系統基本一致

詞彙大部分相同

只是在語音上有一定的差異

白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

一般都以白語為主要交際工具

縣以下白族聚居區

群眾活動都使用白語

由於受白語影響

大理州境內的一些

漢族人口也兼通白語

居住在大理市境內的回族

也以白語為主要交際用語

白族有兩種民族文字

即老白文和新白文

老白文是在漢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新白文則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拼音文字

白族方言

shua --學白族話

nao wei ni--謝謝你

gai--雞

kuang--狗

Lao mie hai--你叫什麼名字

hai lai--什麼

biao--不是

shua hai lai--說什麼

da xia--來我家玩

a da yin--來我家吃飯

Lao la--你要去哪裡

NO.5  傈僳族語言

傈僳族語言

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傈僳族是語言比較統一的民族

內部沒有語支

方言分怒江、祿勸兩個方言

怒江方言又分為兩個土語

各種方言、土語的語法

差別不大,詞彙也基本相同

歷史上,傈僳族沒有創立文字

只能口耳相傳、刻木記事

20世紀初,維西縣傈僳族青年

旺忍波創制了

共有1030個字的象形文字

這是傈僳族歷史上的第一種文字

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

各民族通用

大家一起來感受

傈僳語的新聞

傈僳族還創造了許多

民間文學作品主要是口頭文學

以歌唱和講述的方式

口耳傳承下來

怒江方言

sa孩--拖,拖鞋

孩子zha開了--鞋子裂開了

pao--膀胱

水噗出來啊--水溢出來了

幫我bi丟下--幫我把水瀝干

這肉好pa--這肉燉的好爛,軟

我chen哈腳--我伸展一下雙腿

腳--跛腳

NO.6 佤語

佤語屬南亞語系孟

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原稱佤-崩龍)

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的滄、西盟以及孟連、瀾滄

雙江、耿馬和永德等縣

緬甸境內也有這種語言的使用者

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濁

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妱外

所有輔音都有送氣與不送氣之分

有-m、-n、-嬜、-p、t、k

-妱、-h等輔音韻尾

佤族文學屬於民間口頭文學

內容包括神話傳說、故事

童話、寓言、諺語等等

佤族人民通過各種文學樣式

展示了佤族的審美觀念

道德觀念、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臨滄方言

三國形--三角形

帽時--差一點

大神幾吧屎--大笨蛋

死眯羊眼--精神不振

小死丫子--混蛋

改手--上廁所

渣媽蟲--蟑螂

格早--虱子

鍋鍋--哥哥

渣詩--小氣,愛炫耀

怎麼樣,是不是已經被繞暈了

對於這些方言,你能聽懂多少

又或者你說的方言是屬於哪一類

▍來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並永久保存
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雲南方言排名,猜猜曲靖排第幾?
(英)艾磊 Bryan Allen 丨白族文化正面臨危機
中國56個民族一家親
孫宏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語言?
我的兩位恩師——李新魁與高華年教授(下)
原石印面,漢印朱文印集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搜索
雲南哪個地方正宗方言雲南元謀元江元陽哪個更好雲南元江羊街哈尼山歌雲南玉溪元江哈尼族糯美支系雲南方言最像普通話雲南元江哈尼族視頻大全雲南元江方言元江方言買菜怎麼讀我看看有多少人能聽懂雲南方言雲南元江羊街哈尼族過年視頻

首頁萬象文化人生生活健康
教育職場理財娛樂藝術上網
留言交流回頂部
聯系我們
觸屏版| 下載APP

京ICP證090625號      京ICP備05038915號

京網文[2022]3822-110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0377號

關注公眾號
保存2
生成長圖
分享

『陸』 漢字的字音的四種音調叫四聲是什麼

漢字的字音的四種音調叫四聲指:平 上 去 入 現代則分為: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介:

四聲是中古漢語聲調的四種分類以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平聲、上聲、去聲又稱舒聲,入聲則為促聲。舒聲韻尾以母音或者鼻音結尾,促聲韻尾以塞音結尾。入聲除了是一個聲調,還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韻母的統稱。現代普通話已經失去了入聲。唐宋以來,漢語在四聲的基礎上區分聲母清濁對應的陰調和陽調形成八聲,也就是四聲八調。

含義:

四聲,指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南北朝時,梁武帝曾經問周舍什麼是"四聲",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an)子(zi)聖(sheng)哲(zhe)";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個不同的聲調。根據日本《悉曇藏》卷五記載:"平聲直低、有輕有重。上聲直昂、有輕無重。去聲稍引、無輕無重。入聲徑止、無內無外。平中怒聲、與重無別。"現代吳語中的紹興方言和閩南語的潮州方言區分陰陽二類聲調,陰調對應清音,陽調對應濁音。

構成:

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里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來說,共有四個聲調: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1 )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 )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3 )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4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個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里,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大部分(從湖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但西南官話岷江片、常鶴片、麗川片全片以及黔南片、昆貴片、岑江片一些點還有獨立入聲調,岷江片大部分仍有聲門關閉不嚴的喉塞音結尾。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已無法得知。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個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 應該是一個降調,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這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和韻

四聲和韻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什麼字歸什麼聲調,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還保存著入聲的漢語方言里,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清楚。我們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一字兩讀的情況,有時候,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 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用作動詞的時候解作"做",就讀平聲(陽平);用作介詞的時候解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在古代漢語里,這種情況比現代漢語多得多。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坐騎。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譽,平聲,動詞,稱贊;去聲,名詞,名譽。

污,平聲,形容詞,污穢;去聲,動詞,弄臟。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如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曬),不及物動詞,衰 落。

變化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後來變為去聲,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嘆","看"都屬於這一類。"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有讀去聲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詩中,往往也還讀平聲(讀如刊)。在現代漢語里,除"看守"的看讀平聲以外,"看"字總是讀去聲了。也有比較復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時有平去兩讀,至於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關系:

中古四聲與普通話四聲的關系

在普通話中,中古全濁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聲在普通話里變為陰平(普通話第一聲),中古濁音平聲變為陽平(普通話第二聲),中古全濁上聲在普通話里變為去聲(普通話第四聲)。同時入聲在普通話里消失,中古全濁入聲變為普通話的陽平(普通話第二聲),中古次濁入聲變為普通話的去聲(普通話第四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