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打歐洲球
㈠ 為什麼日本的年輕球員總是喜歡到歐洲踢球
日本是一個足球氛圍很濃厚的一個國家,近幾年日本的足球水平得到了飛速發展,在諸多國際賽場上,日本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整體水平的提升也帶動了日本國內很多球員的水準,如今在很多歐洲高水平的聯賽中都能看到日本球員的身影。而日本球員之所以喜歡到歐洲踢球主要與日本足球施行的制度有關,在日本不僅會培養球員的技術,還會培養球員對於足球這項運動的熱愛,此外,到歐洲踢球還能夠顯著提升球員的收入。
為了能夠培養球員,很多日本俱樂部會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將球員送達歐洲去,這樣的做法無論是對日本本土的俱樂部,還是對歐洲的俱樂部而言都有好處。首先,在這樣的舉措下,日本可以發掘出一批有能力的年輕球員,這些球員在返回日本後身價能翻數倍。對於歐洲的俱樂部而言,他們能夠以極低的價格獲得一批有潛力的年輕球員來為自身效力,對俱樂部的發展是極好的。
㈡ 日本年輕球員,為什麼他們都喜歡到歐洲踢球呢
日本的足球隊在世界的足球領域上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因為日本的足球體制以及球員也希望提升自身的足球技術,所以很多年輕球員都會喜歡到歐洲踢球。日本的足球隊之所以非常強,是因為他們在足球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方案上有非常成熟的體制,而且日本很多年輕人也很喜歡踢足球,所以在足球方面,日本一直都是有一個很高不可撼動的地位。
日本的球員去歐洲踢球,不只是因為日本的足球體制,很多的日本球員也是非常想要去國外去更大的世界舞台去歷練自己,提升自己的實力。特別是現在的歐洲,足球聯賽已經是算是世界足球的最高聯賽了,所以歐洲有太多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去歐洲踢球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更快的提升自己。
㈢ 日本年輕球員為什麼喜歡到歐洲踢球
日本足球採用雙軌制:俱樂部和校園足球。 年少時,若足球天賦異稟,可申請加入俱樂部訓練。 日本目前多達56人在歐洲各級聯賽效力。原因何在? 嚴格薪資,鼓勵球員外出留洋。 J1球員的平均收入是3500萬日元,約合230萬元人民幣。年紀越輕,薪資越低。反之,亦然。20左右的球員,大部分只有360至480萬日元收入(約合人民幣23萬至30萬) 因此有足球才華的年輕球員,願意到歐洲去闖盪。 對比我國,不說為好。
首先去歐洲踢球並不是想去就能去的,畢竟歐洲足球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成熟的體制,完善的梯隊很適合年輕球員發展!
日本足球近年來的飛速的發展,在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技術足球的代表,所以拋開民族恩怨不說,足球方面必須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所以日本年輕球員去歐洲踢球,無論是俱樂部的一線隊,還是青年梯隊。對自身的發展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國家隊效力,使國家隊整體實力得到提升,在國際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題主問「日本年輕球員為什麼喜歡到歐洲踢球」?
咱們可以先來個橫向對比,那就是先了解下「為什麼咱們國足球員們不喜歡到歐洲踢球呢」?
對比過後, 咱們就可以得出日本球員喜歡旅歐的結論。
實際上,足球是一項競技項目,你去不去歐洲踢球,並不是憑借「喜歡」兩個字就可以了,除非你像咱們以前中超球員那樣到歐洲中資球隊「出口轉內銷」,那另當別論。
論歐洲主流足球聯賽的整體水平,肯定比亞洲的中超或J聯賽高很多。
你在國內聯賽能稱王稱霸, 到了歐洲主流聯賽,說不定你連個看飲水機位置都擠不上。
沒錯,對於咱們中超的球員來說,在歐洲各大聯賽基本上是打不上主力。
就拿咱們現役最強的球員武磊來說, 武磊在西甲保級隊西班牙人,也不過是輪換球員,更何況是其他中國球員呢?
在歐洲打不上主力不要緊, 大部分時候在歐洲踢球的工資還沒有在中超那麼高, 歐洲五大聯賽對於外援的吸引力更強,他們並不需要用高薪來吸引亞洲球員。
對於大部分中超聯賽球員來說,留在國內,猴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錢多事少離家近,既能當球霸又能領高薪,何苦去歐洲五大聯賽過著打替補又拿不到高薪的日子呢?
這就可以回到題主問的問題,說為什麼日本年輕球員喜歡去歐洲踢球?
那是因為這些年輕球員具備了在歐洲五大聯賽立足的實力,而且日本J聯賽的工資也不高,他們也沒必要為了更高的薪水而留在國內聯賽。
歸根結底, 球員轉會無非就是圖這幾點,要麼嫌錢少,要麼嫌隊爛,要麼嫌打不上主力,而對歐洲聯賽來日本球員來說,歐洲聯賽球隊顯然不是這種情況(相比起J聯賽,歐洲球隊錢不少,隊不爛,還能打主力)。
既然他們具備了立足歐洲五大聯賽的實力,那麼他們自然就會選擇去歐洲五大聯賽踢球。
在歐洲踢過球的亞洲球員當中,你覺得誰的經歷最為成功的?歡迎一起討論。
日本年輕球員為什麼喜歡到歐洲踢球?這個問題需要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回答。有傳承、有夢想、有收入、有經紀人的持續培養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
首先,日本足球的教育模式不只培養球技,更培養精神和熱愛日本足球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推行50年計劃,從此開始深度紮根青訓,不斷改變青訓模式,不管成年隊、J聯賽遭遇到多大的困難,資金出現過什麼問題,都沒有改變過對青訓的重視和培養。
像《足球小將》這種漫畫,宣傳的不光是對勝利的渴望,其實更多是足球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而這正是日本足球教育的精髓。
他們從小看重的,不只是培養所有小球員的技術能力,更希望所有年輕人可以有夢想、有追求、有毅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對於所有小球員來說,能站上歐洲最高的巔峰,自然就是一種從小被培養被灌輸的夢想。
本田圭佑小學畢業時的作文題目叫《我的夢想》,裡面已經寫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球員,參加意甲聯賽,穿上10號,成為首發,每年掙40億日元,參加世界盃,身穿10號成為國家隊主力,等等等。
而他最終靠著一步步努力實現了很多夢想,這種榜樣無疑是給後來的年輕人提供了學習和參照的依據;後輩們一代代的傳承,更是讓這種精神成為日本足球的一部分。
其次,日本球員想提高收入,必須要去歐洲踢球權威數據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 體育 收入報告,明確列舉出來中超和日本J聯賽的工資收入差異,其實已經說明問題。
中超2019年的一線隊共有486名球員,球員的平均年薪高達超過120萬美元(96.5萬英鎊),同比增加了20.8%,當然,其中大頭都被超級外援們拿走。 中超的中位數年薪也達到了36.6萬美元(29.3萬英鎊),中位數收入達到了257萬人民幣。
相比之前,日本J聯賽18支球隊的一線隊共有524名球員,平均年薪只有32.7萬美金,除了少數幾個球員,大多數外援的收入遠低於中超。同時,J聯賽的中位數年薪只有13.6萬美元(10.9萬英鎊),這個收入只有中超聯賽的三分之一多一點。 也就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中位數收入都不到年薪100萬人民幣,很多球員的年薪非常少。
而日本足球推行的是校園足球模式+職業化球隊梯隊建設的雙軌模式,小時候的青訓人數非常多,隨著球員年齡不斷長大,淘汰率非常驚人,最終能夠變成職業球員的,都是精英球員,都有非常強的天賦和抱負,當然所有人都會希望去更高的舞台展示自己,希望拿到更多的收入。
最後,引進日本球員已經變成一項收入豐厚的買賣為了鼓勵年輕小將有更高的追求,為了鼓勵日本球員去歐洲發展,日本足協、日本球隊這些年都不會給球員轉會設置什麼障礙,便宜成為最主要的利器。
2020年年初,日本身價排名前25名的球員,統計他們首次到歐洲的轉會費,有2人是租借,4人自由轉會,100萬以下還有7人,真正200萬以上的只有武藤嘉紀和昌子源2名球員,其中武藤嘉紀直接500萬歐元加盟美因茨,昌子源300萬歐元轉會法甲圖盧茲。
由於大量日本球員到歐洲時非常便宜,導致了他們加盟歐洲的時間越來越早,目前日本前25名身價的球員里,23歲以下已經留洋的人數多達15人。
很明顯,這是一門好的生意,經紀人把年輕球員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賣到歐洲中小球隊,經過培養,雖然有一定的失敗率,但真正成才的球員會以10倍、20倍的轉會回報,去更高的球隊。球員收入暴漲、夢想實現,經紀人得到足夠多的利益,日本足球實力越來越強,多方共贏。
因此,日本上下都很願意宣傳去歐洲踢球的夢想,也有意從小給所有球員灌輸去歐洲踢球的夢想
瑞士一家 體育 機構CIES報告,2019年全球132個頂級或次級聯賽中,一共有55865名球員效力,其中日本球員達到了1047人,排名世界各國的第9位,甚至超過了義大利、德國、葡萄牙等足球強國。
除了日本聯賽提供了大量踢球崗位,分布在歐洲的幾十名日本球員,同樣讓人羨慕。
綜上所述,這就是日本足球幾十年的努力傳承、大局觀、全民的意識、對足球的熱愛,等等等等,所有原因綜合在一起,成就了如今的日本足球,讓日本青少年球員一直夢想去歐洲踢球,並願意為了這個夢想做出努力。
光羨慕是沒有用的,中國足球各個方面都不具備模仿日本的能力,只照貓畫虎去學一個青訓體系或者青少年聯賽的制度,完全不會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中國足球真想培養青少年的足球氛圍,首先要從意識、從精神、從所有小孩的追求和抱負入手,讓所有小球員在從小接觸足球時,已經具備了充分的思想准備,未來才有可能不被各種現實條件誘惑,才能真正有希望朝著超級球星的方向發展。
中國足球現在誘惑太多,小球員們從小到大面臨太多其他的選擇,一旦早早成名就會有各種利益誘惑,破壞他們的成功之路,這一切都是日本足球幫助小將們隔離的事情。因此,中國足球不缺少小時候的天才球員,卻缺少把小將培養成人的能力。
這也是日本足球最值得學習的部分,他們真正找到了把年輕人集體培養成長的辦法,真正付諸行動,並真正收獲到了成功的果實,這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地方。
樂學 體育 ,每天分享精彩 體育 新聞。
刨除 情感 來講,不得不說日本足球的強大,日本足球應該算是亞洲一流強隊,世界准二流強隊。
20年前日本足球和我們同時起步,甚至國際排名比我們還底下,現在日本足球和我們已經不是一個檔次,比我們高出很多了,現在日本足球世界排名28(積分1500,亞洲第一),中國足球排名76(積分1323,亞洲第九)。
題主問為什麼日本年輕球員喜歡去歐洲踢球?
第一 ,歐洲足球是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也是未來足球的風向標,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都有站在最高舞台的夢想。
第二 ,日本國情和體制,"逼」著球員去留洋。一般而言各國足協對未成年留洋都有均採取保護措施,連巴西足協也有未滿18歲不得效力海外的禁令。但日本足協則不然,他們對少年天才的留洋夢想不但不扼殺,反而採取的是一種鼓勵並且想盡各種辦法保駕護航。
現在歐洲五大聯賽均有日本籍球員,這正是他們踏踏實實做青訓取得成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Sao課足球。
日本隊FIFA排名28位,亞洲排名第一,在日本最新一期公布的世預賽名單中,23人的總身價高達9305萬歐元,是中國隊的4倍!而23人中更是有19名球員效力於海外聯賽……英超,西甲,法甲,德甲,意甲,荷甲,葡超,比甲等歐洲主流聯賽都有他們的身影,所以,這些國家隊的主力球員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日本的年輕球員更傾向走出國門去「看一看」。
2019年9月2日,18歲89天的皇馬外租球員久保健英迎來了自己的西甲首秀,他也刷新了日本球員旅歐最年輕出場記錄。久保健英出道於巴薩青訓,雖然身材不高,身體也略顯單薄,但他擁有極其出色的盤帶能力和不俗的左腳能力,球風很像梅西,不過之後選擇加盟了皇馬,目前已經是馬略卡的絕對主力。久保健英是日本天才球員的代表,影響著很多更年輕球員旅歐的決心。
2020年1月28日,瑞士超級聯賽錫永俱樂部官宣從J聯賽湘南海洋簽下18歲日本前鋒若月大和,去年U17世青賽上,身高僅170的若月大和兩度攻破荷蘭球門,僅僅三個月後,剛剛高中畢業的他便實現了兒時的夢想—留洋歐洲!
日本足壇一直對球員留洋持開放態度,如果說之前香川真司在曼聯和多特踢出名堂是在國內J聯賽的鍛煉,如果說南安普頓主力中衛吉田麻也和萊斯特城奪冠主力岡崎慎司都是經過國內聯賽的洗禮才能慢慢走上更高的職業舞台。那麼,近些年日本球員的留洋年齡越來越趨於年輕化,20歲的球員前田大然(波爾蒂芒)、安部裕葵(巴塞羅那)、食野亮太郎(曼城),還有19歲的西川潤也(巴薩)等等……
截止目前,五大聯賽有日本留洋球員12人
英超3人:南野拓實(利物浦)、武藤嘉紀(紐卡斯爾)、吉田麻也(南安普頓)
西甲2人:久保健英(馬略卡)、乾貴士(埃瓦爾)
意甲1人:富安健洋(博洛尼亞)
德甲3人:長谷部誠(法蘭克福)、鐮田大地(法蘭克福)、大迫勇也(不萊梅)
法甲3人:酒井宏樹(馬賽)、昌子源(圖盧茲)、川島永嗣(斯特拉斯堡)
日本足球也是經歷了陣痛期,也有過迷茫期,但他們靜心搞青訓,人才不斷涌現,國家鼓勵留洋,甚至承擔有天賦球員的留洋費用,這就更加堅定了日本年輕球員去歐洲踢球的決心!而且,有前面這些旅歐豐富經驗的老大哥為榜樣,讓他們比我們的年輕球員更加有自信心!
最後,不得不嘮一下咱們的年輕球員,中超聯賽也是一個不錯的鍛煉舞台,但是我們不能圖安逸,能出去咱們就要出去,需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只有不斷完善強大自己,才能永遠不落後……希望中國足球能學習鄰國,應該腳踏實地,少年強則國強!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觀點,我是Sao課足球,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和指正,謝謝!
這還拿來提問?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勢所必然。
日本球員相對來說,腳下技術非常的細膩,腳下非常的靈活,有很強的一腳傳球能力和組織能力,水平比較高,去歐洲踢球有利於他們的足球生涯的發展,成名的有本田圭佑,三都主都非常的不錯
這是歐洲足壇對日本年輕球員的認可,你這問題問的怪怪的,日本球員去歐洲踢球是為了夢想踢球,願意在歐洲足壇紮根,中國球員過去是鍍金,只要混個幾年,哪怕連主力都踢不上,回國就能拿個幾千萬年薪。
謝謝您的點名邀請!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誰的水平高,成績好(這個要是國際世界公認才行)拜師學藝的追求者就多,不單單是日本,全世界都知道歐洲的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足球運動水平高,超級聯賽辦得精彩,辦得有聲有色、讓世人矚目,所以世界上有天賦、有夢想的年輕運動員,要想出人頭地、要想超越取得成績和被人認可,就要到那個世界上最高的足球平台去學習、錘煉、提高自己!我們國家的年輕球員,也都想去!願意去!
人往高處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小日本兒,水平還不高,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們走的是請進來的基礎之路,請當時非常有名的巴西球星,有白貝利美譽的濟科當教練,也請過(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的足球水平高於日本)我們國家足球隊的沈祥福、李輝、楊朝輝等去培養指教他們的年輕學員!為此,為了追求足球夢想,提高足球水平,有很多日本年輕學員,都是到巴西去深造學習,甚至有很多日本人,移民到巴西!
只要是你水平高,成績好,就有人學習、就有人追求,我們國家的健力寶不也是去巴西深造和學習!也有很多去南美阿根廷學習的!
去哪兒學習,是雙方的選擇,歐洲高水平的足球學習培養也是管理、制度、方法很嚴格的!為了比賽的競技精彩、訓練協調一致、互相促進、同步有效,他們在青少年培訓方面,是分等級的!不同年齡、不同等級,服務、待遇、包括場地設施的應用是有區別的!向義大利、西班牙等超級倶樂部,他們每一個年齡段的梯隊,根據身體、素質、技術和思維意識等等的能力和水平,都分有abcde等七、八支隊伍,想去比賽、訓練學習,是要對號兒入座的!所以走出去學習,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條件、素質、水平、財力等實際情況,以及是否對自己的發展、鍛煉、提高更有利,或者更適合自己,不要跟風或盲目!否則勞民傷財,訓練效果不明顯,耽誤了孩子!
㈣ 日本足球的傳控打法在對陣歐洲強隊時,有哪些優勢
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第二輪最後三場比賽將全部結束,其中H組的兩場比賽引人注目。首輪勝出的日本將險勝塞內加爾,勝方無疑將在排位賽中領先;另一個游戲可以稱之為生死之戰。首輪失利的種子隊波蘭將遭遇哥倫比亞,失利一方小組出線希望將變得非常渺茫。日本打塞內加爾搶佔先機,整體傳控PK天賦非凡日本是整個亞洲最強的球隊,他們也為亞洲球隊完成了16強的最後一輪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日本在小組賽擊敗丹麥和喀麥隆,以2勝1負的戰績突破小組。然而,在接下來的1/8決賽中,他們點球擊敗巴拉圭,錯過了最後8場。2014年fifa世界盃,亞洲隊的表現極其慘淡,12場比賽很難拿下一場,完全淪為送男生的角色。
扳平比分後,日本隊依然堅持實施戰術。在中後場,日本隊通過直接長傳打在對手後面。日本隊利用原地前場跑動迎接他們,不斷尋找進攻機會。小組賽第一場,日本遇到南美勁旅哥倫比亞,面對這個不敗對手,日本最終笑成2-1。雖然這場勝利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其中一個對手在前三分鍾吃到了紅牌,也給了日本隊一個點球,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隊在哥倫比亞瘋狂反擊時的整體傳球控制給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隔八年日本隊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㈤ 為什麼日本球員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在意甲 德甲立足身體還單薄
關鍵是意識和思路,日本球員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說白了,日本人踢球的時候跟歐洲球員的思考方式是一樣的,而技術上的雕琢,只要小時候有一個比較好的訓練環境,是很容易達到的。況且現在小日本的身體已經不想以前都是小矮個了,也很好了。
踢過球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你有隊友身體素質很好,但是腦子不好使,你同樣不願意把球傳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