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隔代教育怎麼解決
Ⅰ 隔代教育矛盾多,雖然看不慣,但又離不開,教你哪幾招來巧妙應對
隔代教育矛盾多,雖然看不慣,但又離不開,教你哪幾招來巧妙應對?
1、深刻理解老人
無論有沒有沖突,年青父母和老人的心靈都是為孩子好,僅僅很有可能想法不一樣而已。老人也沒有明確說一定要幫忙帶孩子,我們在埋怨老人帶孩子問題時,也應當體諒一下老人的辛勤付出。沒戴過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帶孩子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要時時刻刻當心孩子是否會受傷害。想處理沖突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懷有感恩之心,這樣才可以和老人心平氣和的講理,解決困難。
(2)借別人的嘴說他想說的話
老人是會講道理的,只不過是你的話不權威性,換句話說老人不相信你講的,因此老人偶爾會依照個人經驗去照顧孩子。我們可以收集一些權威專家說的育兒常識與經驗,並給老人收看,那樣老人較為容易認可。
(3)「吃大虧」是福
老人也要臉面,我們在和老人討論育兒理念時,沒必要把老人積累的經驗講得一文不值。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對老人一部分讓步,那樣不僅可以解決沖突,也可以讓老人帶孩子更為放在心上。
Ⅱ 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中國的特殊國情導致了隔代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孩子交給老人帶,自己當甩手掌櫃,教育出現問題就說是老人帶的,那麼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呢?和我們一起看看吧。
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1
1、老人家對於孫子孫女總是特別關愛,有的時候甚至於到了溺愛的程度,只要是小孫子孫女的要求,老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達成,雖然這份無私的愛讓人感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輕易能夠滿足他們願望的溺愛對其成長其實沒有幫助。
2、隔代教育最為常見的就是寵溺,過分關注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因此家長無論多忙碌,孩子的幼年教育不能夠全權委託給老一輩。
3、隨著時代變遷,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明顯的區別,年輕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品質培養,而老人家則更加看重給孩子的生活照顧,尤其是對於孫子孫女,很多老人簡直已經寵愛到沒邊了,這對於父母施教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有些孩子一看自己父母生氣了,馬上跑到爺爺奶奶的懷里,自然而然的躲過了父母的責罵。
4、誠然,老一輩的教育已經凸顯出了很多的弊端,但是年青一代的家長處於尊重長輩的念想,也不直截了當的指出其教育方式上偏頗,兩代人的教育方式其實都有可取之處,只是彼此都要尊重和認可對方,即使有出入,也要帶著理智的態度來對待。
5、老一輩長輩在年輕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偏袒照顧孩子,孩子不怕犯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年輕父母的教育重於理性和智慧,很多家長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側重於說理性,而不會有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老一輩長輩也不要太過於擔心。
6、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要有溺愛的`成分,這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惰性,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獨立擔當的信念,他生活上難以自理,將來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多的局限,家長在了解孩子個性和心理的情況下,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可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點。
7、另外,精神上的富養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有需要,善良禮貌,謙和大方的孩子情商高,家教好,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和尊重。
隔代教育問題如何解決2
一、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
由於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寶寶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寶寶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寶寶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寶寶的事情上,兩代人要盡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寶寶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盡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二、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祖輩在養育寶寶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則。否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寶寶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輩和父輩之間很容易爭搶寶寶的愛,出現親子嫉妒的現象。寶寶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因此,無論祖輩還是父輩都要冷靜地看待寶寶,積極創造機會,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盡可能多接觸家庭里其他的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三、承擔必要的責任
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盡量多抽時間與寶寶在一起,不要以忙為借口,把對寶寶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寶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寶寶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Ⅲ 面對隔代教育存在的矛盾,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晚婚晚育,並不是因為她們要求苛刻,找不到合適的伴侶,而是害怕婚姻、育兒的確帶來了重重困難。現在大部分工作都是朝九晚五,偶爾還要在公司加班通宵,咖啡續命、頓頓外賣已經成了習慣,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和孩子,孩子與老人長期待在一起,隔代教育的難題該如何解決呢?
面對隔代教育的矛盾是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即使老人帶的真的很糟糕,我們也要利用下班和休息的時間去和老人做溝通,我們要知道老人也是人,是人就可以溝通,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最重要的是,做家長的要學會放手,給老人多一點信心。
Ⅳ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現代生活壓力大,寶寶時常帶給父母輩帶,祖輩可以給予寶寶的安全感和愛心 ,讓在工作的年輕人給與放鬆的機會。看看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1
1、要設法提高祖輩的養育水平,轉變觀念,講究方法,提高素養,懂得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可以在社區、鄉鎮家長學校中開辦祖輩學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進行培訓,提高老人綜合素質。
2、建立一種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輩與父輩要相互配合。缺少親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的照料會讓他日後產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少母親的關心會讓她缺乏幸福感和親切感。
所以年輕父母不論多麼忙,都必須抽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全部交給老人,同時在教育觀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要多與老人探討、溝通以期達到統一,否則當父母與老人發生爭論和吵架時,會讓孩子顯得無所適從,難以取捨。
3、積極建立從嬰幼兒到學校的全程教育體系。國外的隔代教育現象為什麼很少,原因是很多西方國家孩子一斷奶就交給親子園、幼兒園、小學,這些園、校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有完整系統的教育推進計劃,包括親子活動、家長培訓,這樣使孩子的教育一開始納入了較科學的系統中,解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也有利寶寶健康成長。
總之,隨著隔代教育的普及,必須構建一種科學的模式,讓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各自定好位,各自發揮積極的科學的教育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走出「隔代親」教育誤區,才能提高我們養育孩子的整體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質量。
隔代教育怎麼做最好
對祖輩而言
1、學慣用現代的記錄工具,如照相機、DV等,多為父母記錄下孩子的成長變化,以幫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對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長足跡。
2、多關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別看孩子小,他們有一顆敏感的心,當他們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接送幼兒園,也會有想法的。所以祖輩可以在與孩子的游戲里,幫助他們宣洩,聽他們的心理故事。
3、多帶孩子到外面玩,幫助孩子發展與同伴、他人的關系。來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關愛也會帶給孩子溫暖,有助於他對人的信任與開放,利於日後的親子相處。
4、平時多給孩子講講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時候的故事,增進孩子對父母的了解,激發孩子對父母的好奇與尊敬。
5、與孩子父母原來的好朋友保持聯系,最好他們有孩子,可以定期帶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們家裡去玩,讓孩子熟悉與父母同輩的人,熟悉與父輩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買的玩具、看父母買的圖書,幫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腳」。
7、在孩子能與父母相聚的日子裡,盡量讓父母帶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電話里或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少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孩子,免得讓孩子覺得「都是父母讓我難堪的」,多給親子相處創造快樂。
9、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僅有利於他的自我發展,而且減少了日後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潛在壓力。
10、給自我留出適當的休閑與社交時間,為以後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備。
對父母而
1、記錄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給日後孩子閱讀,以便讓孩子懂得「父母是多麼地想他、愛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問祖輩,感謝並理解祖輩的隔代教養,利於祖輩在孩子面前多說自己的好話。
3、在電話里如果孩子不說話,可以給他講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減少他對著電話說話的「焦慮感」,激發他想聽你說話或者和你通話的興趣。
4、控制給孩子買玩具、衣服等物質,免得孩子過度將你和物質聯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處時,有意識地帶給孩子驚喜,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輪、玩嘉年華等,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時的不一樣感覺。
6、做好與孩子分離的過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來又離去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分離前與孩子的交流、與祖輩的銜接。
隔代教育的對策與建議2
好動的.孩子教育的方法
1、我們來正確認識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很調皮,萬事皆有因果,有可能是性格、家庭環境、周圍接觸的人等,這些都是有導致孩子頑皮的因素。要分析好孩子這種因素才能正確採取相應的措施讓孩子更好的與他人一起成長。
2、我們作為家長的要理性的看待孩子頑皮的性格和行為。充滿好奇心,什麼都想去嘗試一下這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看來這一切都值得去探索,就應該去做一做,但在家長看來感覺這是一種幼稚的調皮的行為,就應該制止。
3、對待孩子因認識不夠而做的調皮的事情要採取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學習,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家庭中大人的縮影。所以大人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一定要講誠信,講道理,否則孩子一旦發現就容易跟著模仿,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4、對於天性好動頑皮的孩子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一般家長對於頑皮好動的孩子都很習慣採取責罵、懲罰的這種教育方法,應該分析道理給他聽,讓他自己做決定,從而讓他逐漸有自我意識和責任感。
5、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應該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讓孩子學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6、家長們要知道愛動、頑皮的小孩子同時也是最聰明的,他們有一顆好奇心,一顆探索世界的心,同比與同齡人,他會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較聰明。家長應該對此加以鼓勵與支持。
孩子為什麼會好動
1、注意力能力時間短
成年人都知道學習要專心才能記住,專心就是注意力集中,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有限,有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只有20分鍾,那麼孩子注意力集中20分鍾之後就不會重新注意力集中。
2、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孩子多動比較大的原因之一,兒童多動症是指孩子的大腦有生理缺陷。
3、缺乏自我控制力
孩子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有求必應,讓孩子喪失了自我的約束和控制,孩子過於隨意,孩子自我控制力失控就會出現多動不能控制約束的情況。
Ⅳ 有沒有關於日本隔代教育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如何解決的案例
日本人以「核心家庭」(即是父母+孩子)為單位生活。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之外,日本人不會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直系親屬間互相探親、拜訪時——比如:父母帶孩子去祖父母家玩;祖父母來子女家做客,順便看看孫子孫女——會小住一段時間,但不會長住。
日本人一般也沒有「幫子女帶孩子」的想法,主要是因為:
祖父母有自己的生活;
祖父母能夠、也習慣了獨自生活;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
所以,在日本除了特殊情況,一般不存在「隔代教育」的現象,自然也沒有隔代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