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立秋吃什麼

日本人立秋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01 07:43:05

① 立秋有什麼風俗當天應該吃什麼

立秋表明秋天在抬頭,盛夏在走下坡路啦,這個時候再熱好像到晚上都要退涼了。還有就是凶神惡煞的秋老虎要耀武揚威了……

我記得立秋這天吃西瓜是一個習俗,叫做「咬秋」,算是對酷暑的一個告別啦。

過了立秋的這天,再吃西瓜可就沒有那麼好啦,這不僅指西瓜品質也指的吃瓜對人的身體的影響。所以過了今天西瓜販子們也該識相點,西瓜降價吧,現在這里西瓜要兩塊多一斤呢~~~

好像有地方還有吃黃瓜的說法,誰知道咋說法的捏?
農歷七月間(陽歷8月7日)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從唐宋時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日晨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後,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而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食俗。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准。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早在唐宋時,人們立秋這天就要用井水送下7—14粒紅小豆,而且必須面朝西站著,也是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瀉等症。現在我國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時分,許多老皇歷中都標出具體時間),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南通風俗,以立秋節氣的時間在朝或夜,來預卜立秋以後天氣的炎涼。諺語「朝立秋、涼颼颼;夜立秋,熱吼吼」即是此意。從日歷上看來,今年是8月8日早上6 時24分立秋,想來應該是天涼好個秋吧!南通民俗還認為立秋這一天的天氣變化,與秋季農田收成關系極大。如立秋這天聽到雷聲,田裡的莊稼就「秀」(吐穗開花)不好,穀子長不飽滿,癟谷多,將大大減產。又認為:稻秀時節,若濃霧大作並有白虹貫天,這種沙地人叫作「白鱟」的天象,收獲時秕谷必多,俗呼為「天收」。可見民間對立秋日雷鳴和出現虹這類自然現象,甚為忌諱。

南通和江南一帶一樣,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南通及江南地區西瓜旺市在小暑和大暑之間,酷熱的盛夏也在這一時期,而立秋一般在大暑之後的8月7日、8日二日,此時這一帶的西瓜已入末市,瓜的甜度和質量也明顯下降,氣候亦將告秋,所以立秋食西瓜應是於理不通。但是為何會有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呢?原來,西瓜雖從宋代傳入中原,但種植並不普遍,所以那時並沒有產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但在西域,西瓜原產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因西域地處中國的西北,緯度較高,立秋前後西瓜剛進入採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種嘗鮮。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而此時江浙滬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種種解釋。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後,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別之意。

立秋以後,如天旱少雨,赤日炎炎,產生連續酷熱天氣,就把伏天拖長了,即所謂「秋老虎」,意謂炎勢如虎,反常的酷熱不遜於大暑。此時人們更感到悶熱難當。當然秋天的炎熱畢竟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立秋後如逢雨水多,下一陣雨涼一陣,處暑後,暑氣當已消退,確實進入秋季了。

② 民俗立秋吃什麼

飲食文化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型大小肉食櫃台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③ 立秋吃什麼有什麼習俗,立秋吃什麼有什麼講究

立秋風俗食物如下:
1、吃西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
2、吃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餃子。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
4、吃小赤豆。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④ 立秋吃什麼傳統美食 立秋的風俗食物

導讀:眼看立秋將至,但從氣候上來說,我國各地區暑氣並未完全消去,當然炎炎夏日除了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感之外,也是養生的最好時節,而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些關於立秋的風俗食物,大家知道立秋吃什麼傳統美食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1、吃秋桃

江南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2、吃西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3、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4、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型大小肉食櫃台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5、餃子

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餃子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食物,立秋吃餃子叫做「搶秋膘」,你搶我一個餃子,我搶你一個餃子,人們認為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身體健壯。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8、吃「福圓」

立秋時節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之後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忌吃過燥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另外,為迎接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熱量的攝取大於散發,稍不小心,體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應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紅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

忌盲目控制飲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為了控制體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這種做法不可取。無論任何季節,忽視主食進行減肥的行為都極其不當。人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儲備應全面而均衡,必須通過豐富的飲食提供,主食更是不可缺少的營養來源。此外,常被減肥一族鄙視的肉類,也同樣含有其他食物無法替代、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盲目改變飲食結構,對於身體有害無益。

⑤ 什麼飯比鰻魚飯好吃

窩蛋牛肉飯,台山黃鱔飯

⑥ 立秋吃什麼

江南有在初秋吃西瓜的習俗。立秋吃水果被稱為「咬秋」。以前杭州流行秋桃。當大人和小孩在初秋吃秋桃時,每人一個,吃完後保留果核。等到除夕,把桃核扔到爐子里,燒成灰。人們認為這將拯救一年的瘟疫。
在北京、河北,民間流行「貼秋膘」,吃好吃的,當然首選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人家吃燉肉,講究的吃白切肉、紅燒肉,還有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