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二戰十一軍多少個師團

日本二戰十一軍多少個師團

發布時間: 2023-02-03 09:15:08

『壹』 二戰中日軍的師團編制

日本帝國主義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時期總兵力已近600萬,擁有200多個師團的番號。其陸軍常備主力師團(師)下轄有兩個步兵旅團(旅),每個步兵旅團(約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團),每個步兵聯隊(約3870人)下轄三個步兵大隊(營),每個步兵大隊(約1215人)下轄四個步兵中隊(連)和一個重機槍中隊,每個步兵中隊(約250人)下轄三個小隊(排),每個小隊約70人。另外,師團還直轄騎兵聯隊(約1400人)、炮兵聯隊(約2500人)、工兵聯隊(約1500人)、輜重兵聯隊(約2800人)及通信隊(約650人)、衛生兵(約500人),野戰醫院(約150人)等。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萬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支、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故這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日本陸軍第一至第二十師團、近衛師團及中日戰爭爆發後由近衛師團擴編的近衛第二、第三師團,而後組建的戰車(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師團和一度由常備主力師團的預備役部隊編成的8個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

1938年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兵力消耗極大,其後組建的第二十一師團至四十九師團均取消了旅團級建制,由師團直轄三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同時指揮炮、工、騎、輜重兵聯隊等單位,全師團定員減至1.8萬人,配備軍馬2065匹、步騎槍8940支、擲彈筒216個、輕機槍216挺、重機槍54挺、平射炮18門、山炮12門等武器裝備,這種類型的日軍師團稱為乙種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戰線再度拉長,兵員更加缺乏,於是又開始組建丙種師團。這種被稱為丙種師團的部隊又恢復了旅團建制,但取消了旅團下面的聯隊,即每個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直轄四個步兵大隊,全師團共八個步兵大隊,加上師團直屬的炮兵大隊、工兵大隊、輜重兵大隊、通訊大隊等單位,全師團定員1.3萬人,配備軍馬2550匹、步騎槍6500支、擲彈筒192個、輕機槍192挺、重機槍48挺、平射炮16門、迫擊炮32門、野炮12門等武器裝備。日軍第五十師團至第一0九師團均屬這種編制的部隊。

至1944年秋,盟軍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為准備「本土決戰」,又開始組建丁種師團。丁種師團的建制定員與丙種師團大致相同,只是特種兵和自動火器、重火器很少,番號在第一一0師團以後的各師團都屬於這種編制的師團。

另外,日本陸軍部隊中還有獨立步兵混成旅團、獨立警備隊、騎兵旅團、野戰重炮旅團等編制的部隊。步兵獨立混成旅團下轄五個獨立步兵大隊及炮兵、工、通、輜重隊,全旅團約8280人,配備軍馬1800匹、步騎槍4050支、擲彈筒120個、輕機槍120挺、重機槍30挺、平射炮10門、山炮20門、野炮12門等武器裝備,是具相當野戰能力的作戰單位。而日軍獨立警備隊一般管轄六個獨立步兵大隊,共有兵員5450人,配備軍馬420匹、步騎槍3660支、擲彈筒144個、重機槍24挺。由於這種部隊沒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擔任後方警備任務。日軍騎兵旅團一般下轄兩個騎兵聯隊,共有兵員5600人,配備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支、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日軍野戰重炮旅團是其陸軍預備隊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餘人,配備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或加農炮70餘門,常用於重點攻堅任務。以上這些部隊常隨作戰任務的變化,配屬各部隊作戰。

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有一支規模不小的坦克部隊。日本軍方自1925年開始研製坦克,1929年組建坦克部隊。但初期多以坦克聯隊為建制配屬於陸軍師團,至1936年後才開始在中國東北公主嶺組建日軍第一坦克旅團。1942年6月,日軍在中國東北的寧安、勃利和綏遠的包頭又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戰車師團,1944年在其國內組建了第四戰車師團。日軍戰車師團一般裝備輕型坦克100輛、中型坦克335輛、各種汽車1272輛、加農炮36門、高射炮12門、野炮4門、速射炮12門、平射炮6門、重機槍18挺、輕機槍144挺、步騎槍2900枝等。在日軍准備「本土決戰」時期,他們還陸續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個獨立戰車旅團。但由於日軍的坦克裝甲車在火力、速度、裝甲防護力等方面均與歐美先進工業國有一定的差距,故在二戰中對蘇、對美的歷次戰役均顯得不堪一擊。

日本陸軍在二戰期間也組建過摩托化部隊。1941年夏,日軍首批改建四個師團為摩托化師團,它們是近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和第四十八師團。

日本陸軍師團以上的單位是軍,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曾出現過近60個軍的番號,但用數字序號表示的軍的作戰單位報轄師團數不盡相同,有的軍轄二至三個師團,是典型的軍級單位,也有的軍指揮四至五個師團。更有的軍管轄指揮著九個師團,兵力多達數十萬,這種軍顯然已屬於兵團級的作戰單位了。如侵佔中國武漢地區的第十一軍,就曾指揮過九個陸軍主力師團、四個混成旅團及大量特種部隊。

日本陸軍軍以上作戰單位是方面軍,二戰時日本陸軍曾出現過近20個方面軍的番號。而方面軍以上就是大戰略區的指揮機構,如日本關東軍、日軍另派遣軍、日軍南方軍、日軍第一總軍、第二總軍等,其再往上就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戰時大本營了。

『貳』 日本二戰時所有甲級師團的介紹

總共十七個甲種師團

近衛師團
第一師團 東京師團
第二師團 仙台師團
第三師團 名古屋師團
第四師團 大阪師團
第五師團 廣島師團
第六師團 熊本師團
第七師團 旭川師團
第八師團 弘前師團
第九師團 金澤師團
第十師團 姬路師團
第十一師團 善通寺師團
第十二師團 久留米師團
第十四師團 仙台師團
第十六師團 京都師團
第十九師團
第二十師團

第十九和第二十師團是為了駐守朝鮮而組建的

『叄』 二戰時的日軍一共有多少個師團

在抗戰初期,就是1941年左右,日軍共有51個師團,
再加上其他各種特殊用途的炮兵,騎兵,反飛機和裝甲部隊,
共有170萬左右的部隊。

在抗戰最後時期,1945年左右,日軍共擁有200多個師團的番號。
總兵力在600萬左右
當然這時候的數量和質量都無法與剛開戰時相比

按照其師團番號,可分為以下幾種
1.常備師團
由第1至20,還有僅為第一,第三師團構成
2.二十字型大小的師團,
是用剩餘的步兵連隊改編,曾設的新師團
3.三十字型大小的師團
是駐中國佔領區的治安師團
4.五十字型大小的師團
是永久駐扎在滿洲部隊的補充兵團
5.四十字型大小的師團
是以動員為目的的常設師團
6.六十字型大小的師團
是在中國戰場的獨立混成旅團改編,性質和三十字型大小師團一樣
7.七十—九十番號系列師團:
是內地兵強化師團
8.100番號系列師團
菲律賓現地獨立混成旅升格而成的師團
9.110番號系列師團
昭和十九年七月編成之師團
10.120番號系列師團
是關東軍現地編成師團
11.130番號系列師團:
是關東軍動員編成師團
12.140-160番號系列師團
是海岸防衛部隊師團
13.200-210番號系列師團
是本土決戰機動師團
14.220-230番號系列師團
是本土決戰動員師團
15.300番號系列師團
是最後海岸守備師團。

『肆』 二戰時間日本第十一軍

應該是長沙保衛戰里的11軍,由幾個精銳機動野戰師團組成,日軍全靠11軍攻佔大型城市,戰鬥力可想而知

『伍』 二戰時期日本共有多少個師團結局如何

根據記憶,和平時期就四個主戰師團,這四個是主力戰鬥力最強的。但是呢隨著鬼子侵略戰爭的進行,一直擴軍,戰爭快結束近50個師團,戰爭中間一直維持在30~40個師團。一直有退伍和招兵所以軍團數量一直有浮動,最後都戰敗解散成為自,&慰隊了

『陸』 二戰時日本一共有多少個師團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

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

師團平時編制:

指揮官為: 中將 11340人

轄:

步兵2個旅團、炮兵1個聯隊、騎兵1個聯隊、輜重1個大隊、彈葯縱列1個大隊、軍樂隊;戰時:增加大小橋梁縱列各1個大隊、野戰衛生部

2、旅團編制:

指揮官為: 少將 5690人

轄:

2—4個聯隊,包括騎、工、炮及其他兵種

3、人員計算:

(一)分隊:

(二)小隊:(排)三至四個分隊;騎兵為50人;步兵為70人;指揮官為:中、少尉

(三)中隊:(連)三至四個小隊;騎兵為150—200人;步兵為210—280人;210人為:大尉指揮官

(四)大隊:(營)二至四個中隊;騎兵為300—600人、400—800人;步兵為420—840人、560—1120人;630人為中佐、少佐指揮官

(五)聯隊:(團)三個大隊;騎兵為900—1800人、1200—2400人;步兵為1200—2400人、1680—3360人;1890人為大佐指揮官

『柒』 二戰中 日軍共有多少個師團

自明治維新起,日本開始大力學習西方。在建軍方面,普魯士模式成為日軍的楷模,師團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1888年,日本陸軍將國內原有的6個按地域劃分的鎮台改稱師團,番號從第一至第六。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師團編制採取兩旅團、四步兵聯隊(相當於團),再加炮兵、輜重和騎兵聯隊,平時兵額1萬人,戰時足額則超過2萬人。甲午戰爭前成立的這7個老牌師團,後來一直被日本陸軍視為第一等部隊,裝備優先保障。

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師團。佔領朝鮮後為鎮壓當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師團。被日軍視為二等師團。「大正裁軍」時這類師團解散了4個,剩下10個同原有的一等師團共17個,這些是日軍戰前的「常備師團」。

戰前,日本財力有限不能多養兵,卻要多訓練兵員。為此陸軍服役期僅兩年,復員官兵稱「在鄉軍人」,編為預備役。各師團管區預備役人員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訓練一個月,並有庫存裝備,臨戰可迅速組成一個新師團。1937年侵華戰爭開始,日軍17個常備師團便立即由一變二(此外還恢復了裁撤的4個二等師團)。這些新建的番號一零零之後的師團稱「特設師團」,如第一零一師團、第一一四師團分別由第一師團、第十四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組建。在日軍建制中,這類部隊屬第三等師團。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從1938年至1941年間,日軍主要採取從常備師團中抽出一個精銳聯隊為基幹再徵集補充兵的方式,陸續組建了番號以二十打頭的新建師團和番號在三十至五十之間的「治安師團」、番號在五十以後的「補充師團」。這類師團採取國際通用的「三聯制」(師團內不設旅團直轄三個聯隊),兵額也只有1.4萬人。番號從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師團被視為第四等部隊,不過因軍官出自常備部隊,兵員也年輕,戰鬥力往往高於第三等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感到已有的五十一個師團不夠用,由混成旅團擴編或從老部隊抽調骨幹作基礎,建立了大量「增設師團」,番號大都在六十至一零零和一二零之後。這類師團在日軍中屬於第五等師團,缺乏重裝備,兵員年齡少至16歲,老可至45歲,卻因其軍官、士官都有戰斗經驗尚能有效組織作戰。

至日本投降前,陸軍作戰師團(不含航空和坦克等特種兵)達169個,增設師團成為軍中的主要成分。日軍侵華時後方遇到廣泛的游擊戰,感到重炮、汽車較多的師團不太適應「治安戰」,便從各師團中抽調軍官、士官為骨幹組建了幾十個獨立混成旅團,直屬各軍。混成旅團下轄5個步兵大隊,另有炮隊(下轄3個中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編制為4900人。這類部隊重火器少,主要配備騾馬,比較適合山地和輕便行動,可以姑且算作日軍的山地作戰師,從戰鬥力看另有特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