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兵飯盒多少錢

日本兵飯盒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2-04 02:55:46

Ⅰ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背上背的象鬼殼的物件是什麼

那個東西叫「九九式」單兵背囊。


當時日軍的單兵背囊有兩款:一款是昭和初年,戰爭之初鬼子使用的,帶內部支撐框架的背囊;

昭和17年制99式背囊是日本陸軍在野戰中背負單兵裝具的基本攜行具。


「九九式」 背囊的攜行總重為:1.470公斤

里頭所裝的物品及重量:

襯衣襯褲1套——1.604公斤

襪子2雙——0.134公斤

工具1套——0.87公斤

攜帶口糧2日份——1.704公斤

雨衣1件——0.912公斤

軍毯1條——2.5公斤

合計總重8.411公斤


關於日軍的單兵背囊:

日本陸軍的背囊在明治和大正時期是牛毛皮製作的,據說這種牛毛皮是出自朝鮮。昭和5年制定所謂「昭五式」背囊是用防水的帆布與皮帶製作。由於物資不足,特別是皮革的短缺,昭和13年,即1938年出現帆布與帆布帶組合的背囊。單兵的裝具,如軍毯、攜行天幕(帳篷)、飯盒、小圓鍬等全部用背囊上的帆布帶予以捆紮固定。至昭和15年,即1935年又列裝了「九九式」 背囊,形制與昭和13年製造的帆布背囊大致相仿。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種類似「馬桶包」的試驗用單兵背囊。

Ⅱ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野戰口糧

日軍「代用食器」膠木碗 軍官飯盒也有所謂「新式」和「舊式」兩種。舊式飯盒有鐵制的提手,日軍稱「釣手」,野戰中較為實用。新式的軍官飯盒沒有提手,兩件分離。大的長方形為飯盒,小的橢圓形為菜盒。在我的藏品中有「舊式」的軍官飯盒與「新式」的菜盒,雖不配套,但也反映出日軍軍官飯盒的大體風貌。在我的藏品中還有粗磁製的日軍軍官用的飯碗和菜碗(圖8)以及稱為「代用食器」的膠木製的飯碗(圖9)和鋁制的士兵水杯(圖10)。

日軍士兵的飯盒有明治31年制定的「舊式」飯盒。這種式樣的飯盒在甲午戰爭中日軍已使用。我收藏的日軍明治31年式的飯盒也是沈陽朋友曹健所贈。這個飯盒嶄新,並配有羊毛的保溫套,是當年日本關東軍的遺留物品。日軍在1932年制定九二式「新式」飯盒與「舊式」二重飯盒大同小異,可兩個飯盒同時炊煮,一個煮飯,一個煮湯,並可直立套在一起攜行。新式飯盒有「4食份」和「2食份」的水量線。日軍稱「一食分」為「兩合」,日軍使用舊式飯盒時,二食分野炊的時間要求為:准備給15分鍾,炊飯約18分鍾,蒸熟約7分鍾,總計約40分鍾。飯盒在使用中有所謂「各自炊事」、「組合炊事」、「中隊炊事」等方法。「各自炊事」是各人用飯盒燒飯,用「掛子」即中蓋做副食,也可以米與副食同煮的「雜炊」。「組合炊事」二人以上組合,主食、副食、湯或茶分別料理,最佳的組合是6人一組,即6個飯盒同時使用,分別料理。


當然了,也有一些方便攜帶的食物比如罐頭之類的

Ⅲ 二戰日軍野戰食品是什麼

日本軍隊伙食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准:

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東史郎日記,其中很多地方說到,日軍的戰場後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隊出發的前幾天還可以就士兵自帶的口糧過日子,然後就開始節食減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約0.18升),菜就是鹹菜什麼的,一點奶糖都是十分珍貴的,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動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隊到後方休整的時候才有可能吃能按軍部標准發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隊就地」征發糧食,實際就是搶劫「。現在看的資料上的數字只能是在後方或是在平日演習中才可能吃到的,當時前線日本士兵一個月應該配給兩次奶糖、餅乾和糖豆、豆包、羊羹等甜食,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特別愛吃甜食,估計與生活貧困有關。日本當時的後勤系統相當垃圾,特別是食品配給(小鬼子們都是罵聲一片啊)於是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搶!
中國老百姓的豬,雞可就遭難了,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搶劫可比土匪有過之無不及。
日軍下級軍官在東南亞戰場上的回憶:每次部隊轉移駐地的時候,一般只帶上5左右天的口糧,假如5天內不能到駐地的話,那麼每天下午4點就開始排人進入叢林獵殺或採集野果充飢,並且在第三天開始減少口糧配給;而且裡面也寫到,如果部隊是開赴前線的話,那麼會把駐地的牲口帶上,用來提供肉食,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軍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自己戰友的事!日本舊陸軍的伙食較差,不過也有特例
1944年春季某日的731部隊菜單

高等官早餐:
雞蛋豆腐,豬肉丁醬湯,燒柴魚、腌山榆菜、咸梅子等小菜,水果,白米飯或麵包,咖啡

高等官午餐:
湯或橘子汁,扒燒牛肉,炸大蝦,豬肉燉牛蒡,小菜,水果,白米飯或麵包,冷果子,咖啡

高等官晚餐:
啤酒或白酒,金槍魚生魚片,蒸豬肉豌豆豆腐,醋拌蘿卜絲肉絲,小菜,水果,白米飯,甜食,咖啡


判任官以下早餐:
豬肉丁青菜醬湯,醋拌筍、腌山榆菜、咸梅子等小菜,白米飯

判任官以下午餐:
豬肉炒花生米,燉豬肉,小菜,水果,白米飯,有時有冷果子

判任官以下晚餐:
生烏賊片,蔥頭炒雞蛋,古老肉,白米飯,甜食,綠茶

這與731細菌戰部隊擁有大量做試驗用的動物和食品原料,有很大關系。


日本海軍二戰的飲食
艦上的軍官以上:

早餐
魚干、海苔、味增湯、腌醬菜、白飯(日本人只在生病時吃粥),如果有人想吃西式的,也可以於前一天晚上告訴勤務兵准備咖啡、麥片粥之類的英式早餐,有留洋經驗的軍官並不會排斥這一類西式早餐,但是大多數還是喜歡日式早餐。

午餐-
按照湯、魚、肉次序上菜的西式全餐,不論寒暑用餐時需要穿上外套、並且按照英式餐桌禮儀用餐。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在自己的私室中用餐,有勤務兵隨伺在旁,有時也會在司令官廳用餐,同時招待艦隊要員等一同進餐(按照禮儀,司令長官坐於桌子一邊中央,參謀長跟他對面而坐,其它有資深幕僚人員、副官、艦隊譯電長、艦隊氣象長、艦隊輪機長、艦隊主計長、艦隊醫務長、艦隊軍法長、旗艦艦長等)。
軍官分高低階分別在軍官室跟基層軍官室中用餐,聯合艦隊司令官用餐前五分鍾,軍樂隊集合在後甲板,演奏半古典或歐美的流行音樂,而非軍歌軍樂等,即使在戰中也保持這項傳統,這也算是樂隊每日的練習時間。官兵們多半盡快吃完午飯,到後甲板享受音樂。不過這只有在艦只錨泊的時候才會舉行。


晚餐-
日式,包括生魚片、腌蔬菜、烤魚、蒸蛋、味增湯等日式料理,在軍艦位於不同地方時會有當地風味菜,如龍蝦、鯛魚等。
晚餐後吃不飽的軍官會向勤務兵要剩飯,事實上是伙房特地多煮一鍋來應付這些軍官,另外在加上幾個荷包蛋跟醬油、烏醋等當作第二頓晚餐。
艦上的菜色隨軍艦的大小各異,越大的菜色越好。海軍中以「大和旅館」的菜色最好,但是山口多聞卻抱怨量太少(他是出名的大胃王)。

:軍官必須自付伙食費,年輕的軍官們往往花錢如流水,有家計的特務軍官(從士官升上來的軍官)相較之下比較懂得節約。


一般士兵:
沒像軍官一樣必須吃全套西餐,但是菜色中也是和洋並有,奶油燉雞、咖哩牛肉等洋菜、味增湯、魚、腌醬菜等日式菜。主食是混了大麥的米飯。早餐也以飯、醬菜為主,七點半用早餐,但是在吹起床號前就必須起床值日的時候,為了先填飽肚子,會跑到廚房先要些吃的,通常廚房給他們大麥飯、油豆腐碎片、伴上醬油跟醬菜的雜菜飯。


由於受到傳統飲食的影響,日本的軍事後勤部門一直想盡一切辦法改善飛行員伙食.以執行轟炸重慶任務的飛行員為例,他們的主食是三明治和壽司,喝的是好茶和葡萄酒,以及在當時最高級的乳酸飲料。
此外每個飛行員都另外配發巧克力和優質的糖果。

關押在日本的英美戰俘的伙食

食物方面,早餐有米飯及湯,午餐有米飯及紫菜,有時會有麵包,由戰俘帶到工作地點,晚餐也是米飯、湯及一款蔬菜,例如洋蔥、土豆、蘿卜、捲心菜或茄子,每隔10天會有魚,一個月有一兩次肉。
餐飲方面,由負責管賬的日本兵提供大米及蔬菜,戰俘輪流烹調,食物基本上是日式:一碗白飯、一碗味噌湯及一些泡菜。在部份營舍,一日會有一餐麵包,一個月數次有肉或魚,但隨著日本食物供應緊張,富蛋白質的肉類後來就沒有了。平時戰俘要帶著飯盒工作,在一些情況下,僱用戰俘的公司也會提供一點食物。

戰俘最嚴重問題之一是飢餓及營養不良,雖然日軍聲稱在戰爭最困難時期,已經盡力為戰俘提供食物,但無可否認的是,戰爭結束時,戰俘都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中。

戰俘若偷田裡的蔬菜會被嚴厲懲處,但捕捉蛇、龜及青蛙等就無人理會,在極少數情況下,戰俘還會收到紅十字會的包裹,但也有一些戰俘表示,從未見過紅十字會的物資。
英美平民集中營的物資供應主要由日本軍事當局提供。另外,集中營內設有小賣部,有零星日用品可供購買,允許紅十字會等機構郵寄物品進去。
除了基本的飲食外,允許可以每月一次接受通過國際紅十字會渠道轉寄來的親友的包裹。食品按人定量供應。食堂定有食譜,品種盡管比較單調,但是如果供應正常,則基本營養還能維持。對於、病人、嬰兒,還有些特殊的供應,如牛奶等。
。當戰事吃緊,物質匱乏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1945年春天,隨著戰爭的推進,上海外僑龍華集中營的物質供應陷入困境,煤、食品、水全部短缺:
1945年5月31日,食品配額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早餐:一周四天——長柄杓綠茶;一周三天——一盎司粥。
午餐:一長柄杓水煮洋白菜和一點肚子末,一盎司馬鈴薯和2盎司甜菜根。
晚餐:取消。
總卡路里=300
這些飯菜由炊事班的人送到每棟房子里。一旦離開了每月寄來的包裹,外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關押在日本的中國戰俘和勞工的伙食
日本對中國戰俘和勞工極端殘忍,伙食是橡子面和谷糠等混合的難以下咽的食物,在巨大的勞動強度下,連基本生存都保證不了!


在中國的日本戰俘的伙食
日俘每天的糧食定量是17兩米、8兩面、16兩菜。他們自己種菜,自己油印小報《陣中新聞》。當然他們現在已經不在陣中而是在集中營里了。
日俘患病後,輕者在營房裡休息,重者則可住進傷病兵收容所。那裡的伙食比集中營要好,醫葯治療也很及時。病房裡打掃得很乾凈,每一張病床旁的小櫃子上,都放著一隻啤酒瓶,瓶中插著盛開的菊花。

Ⅳ 二戰日軍的行軍背包到底有多重要,裡面都有什麼

近年來,電視屏幕上,抗戰劇可謂鋪天蓋地。常看抗戰劇的人往往都會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劇中的日本兵無論行軍打仗都會背著一個行軍背包。這不免讓人疑惑,這樣的背包有何作用?為什麼日本兵作戰時也不將它放下?

電視劇中日本兵的行軍背包並非虛構,在真實歷史上,日本軍隊曾經裝備過多種型號的背包和背具,不同的背包有著不同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那麼,日軍的背包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戰場是殘酷而又多變的,要想在戰場上生存,士兵需要的裝備比普通人所認為的「一身迷彩一桿槍」要多得多,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美國,士兵也至少需要背負四五十斤的重量。要帶著這么多的裝備作戰,並不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輕松。日軍的行軍背包,也算是這種不易的一種體現吧。

Ⅳ 二戰期間日軍士兵裝備重量是多少

日本兵的全副裝備行軍時負重40斤一個日軍步槍手(一等兵軍銜),配備明治38式步槍1支,步槍子彈存放於其前腰2個(各30發)後腰1個(60發)的明治30年式彈葯盒「九九式」 背囊的攜行總重為:背囊1個1.470公斤,襯衣襯褲1套1.604公斤,襪子2雙0.134公斤,工具1套0.87公斤,攜帶口糧2日分1.704公斤,雨衣1件0.912公斤,軍毯1條2.500公斤,合計總重8.411公斤。 步兵鍬 +攜行帳篷+水壺+飯盒+風鏡+手套+步槍+彈葯+綁腿+背囊 +鋼盔+急救包+刺刀 步兵帶的東西真不少美國陸軍的單兵負重分三種:1、戰斗負重(fighting load):63磅(約28.6公斤),這是步兵在接近敵人、隨時可能近戰的時候的負重。2、行軍負重(approach load):101磅(約45.8公斤),這是步兵在行軍中的負重,在交戰前要減輕到戰斗負重。3、應急負重(emergency approach load):132磅(約60公斤),這是在困難地形、車輛補給一時上不來的時候的負重。

Ⅵ 二戰時日本侵略中國時期,日本兵吃啥

二戰時期,經歷過多次國際大戰的日本,深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要領,初期,其伙食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甲種部隊伙食遠遠高於普通日本民眾的伙食水平,達到當時日本富裕族的消費標准,普通部隊也遠比普通日本百姓吃得好。二戰時日軍的伙食有兩個標准,一個是價值標准,一個是實物量標准,意思就是說,部隊的吃飯不能低於多少錢,在不低於多少錢的基礎上,還要講究營養、口味、保質和便攜等等。日軍當時的酒、肉、罐頭、維生素等等,堪比中國奢侈品級別。我們看到的日軍搶糧搶牲畜,更多是為了用作原料,或者故意毀損以打擊中國人意志,其實他們的一線士兵,並不缺吃的。到戰爭後期,他們的補給線被中美等過切斷或限制,部隊的伙食問題才突出出來。

Ⅶ 戰斗時期日本兵為什麼每人背個包

背囊是軍人在野戰中背負單兵裝具的基本攜行具。

日本陸軍的背囊在明治和大正時期是牛毛皮製作的,據說這種牛毛皮是出自朝鮮。昭和5年制定所謂「昭五式」 背囊是用防水的帆布與皮帶製作。由於物資不足,特別是皮革的短缺,昭和13年,即1938年出現帆布與帆布帶組合的背囊。

單兵的裝具,如軍毯、攜行帳篷、飯盒、小圓鍬等全部用背囊上的帆布帶予以捆紮固定。至昭和15年,即1935年又列裝了「九九式」 背囊,形制與昭和13年製造的帆布背囊大致相仿。「九九式」 背囊的攜行總重為:背囊1個1.470公斤,襯衣襯褲1套1.604公斤,襪子2雙0.134公斤,工具1套0.87公斤,攜帶口糧2日分1.704公斤,雨衣1件0.912公斤,軍毯1條2.500公斤,合計總重8.411公斤。

Ⅷ 日本士兵每人都背著一個背包,有什麼用

背包里邊的東西太多了,一般來說背包里邊的補給物資是要能夠3天的消耗,包括食品、水、寢具、換洗衣服、鞋、餐具、還有一些個人用品什麼刷牙洗臉的,有的時候還要有一些備用的彈葯。就算現在的各國的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單兵攜行裝具+大背包的做法依舊是普通步兵攜帶物資的做法。

二戰時期,美軍的東西也背了不少,在電影《兄弟連》里邊,E連在諾曼底跳傘前,曾經稱過他們自己的負重,結果是這些負重比他們自己的體重還要重。當然,傘兵要帶的東西要比普通步兵更多,像什麼炸葯普通步兵用不著帶,但是傘兵要帶。

現在的影視劇里邊,步兵一出動,就是把這身行頭穿上,這種情況就是執行一次戰斗的,所攜帶的物資連一天都支持不下來。美國人曾經出過一個戰術設定,就是一個步兵排沒有背包,出現了一個突發情況,美國人認為,這種情況還是盡量避免交火,因為身上沒有任何的物資儲備。

Ⅸ 二戰中日本兵的單兵能力究竟如何分別與美,德,蘇,中,四國比較

在日本擴張的巔峰時期日本步兵還是很強悍的,他們普遍有比較好的槍法,都不懼怕拼刺刀並且有很好的拼刺能力。但是單兵能力不光要看基本素質,還要看武器。如果算上武器日本就不是很占優勢了,三八步槍雖然精度高但射程比較近(我是指有表尺上的射程,你可以查一下,三八式步槍在二戰所有制式步槍中是最近的)而且達能效果不是很好。並且日本是二戰主要參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大規模裝備沖鋒槍的國家,就連國民革命陸軍也從各種渠道搞到了不少沖鋒槍。而日本由於種種原因二戰時期只有百式這一種沖鋒槍而且主要還是裝備傘兵。所以單兵火力上日本不佔優勢,二戰時期老式的手動栓式步槍都有個特點,就是後座力大但射程遠,基本上改一改都可以當狙擊步槍用。但從一戰開始就很少有戰斗需要那麼遠的射程,這才催生了沖鋒槍以及突擊步槍(MP44或者叫STG44)的誕生。不過由於日本資源很缺乏,導致他們盛行一種叫:「既然可以一發子彈消滅敵人,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子彈?」的思想所統治,所以他們很注重訓練士兵的槍法而基本不發展自動武器。
我個人認為二戰時期單兵能力最好的是德國陸軍,尤其是武裝黨衛軍的第1、2、3、5師,那些單位的士兵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讓他們的對手恐懼的異常。舉個例子吧,SS第5「維京」師一直在東線作戰,當他們對面的蘇軍指揮官得知他們面對的是維京師的官兵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呼叫支援。德國步兵和蘇聯步兵不同,他們都受過良好的訓練,加上精良的武器所以能排到第一。
第二的應該是美國,美國大兵擁有很好的武器,由於美國是二戰時期唯一一個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國家所以單兵火力上佔有優勢,德國裝備的還是以毛瑟為主,MP44和G43裝備的比較少,所以有些時候會佔一些便宜。但在訓練上和擁有重視軍事傳統的德國相比就要差一些。
日本在第三位位,原因上面說了說。
我覺得國民黨的軍隊可以在第四,中國當時還是有一些精銳部隊的,新一軍新六軍是完全的美式裝備外加美式訓練,戰前的那堆德式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戰鬥力更是像開了掛一樣。可惜的是缺乏重武器以及空中力量,而且戰爭中期德式師基本就沒有了。
蘇軍雖然有不少很不錯的裝備,例如SVT40和PPSH41,但是單兵素質很差,基本上就是入伍後訓練三天就上戰場的。如果分到沖鋒槍還好,分配到步槍就悲劇了。加上蘇軍一直使用人浪戰術(三排步兵,第一排拿著槍後面的不拿槍,前面的死了後面的撿起槍繼續沖擊。這個鏡頭在兵臨城下中有反應,這並不是電影的誇張,我看過一些德國老兵的回憶錄,他們普遍在回憶錄中描寫過蘇軍沖擊的情景)所以很少有能力高的士兵存活下來。

Ⅹ 日軍編制的武器後勤

:不先進的武器在工業系統支持下得優勢
與成系統的軍隊編制相適應,已經是近代化工業國家的日本為自己的軍隊提供了相配套的完備的武器裝備體系。
日軍使用的兵器當時並不先進。
並不先進的單個武器
與成系統的軍隊編制相適應,已經是近代化工業國家的日本為自己的軍隊提供了相配套的完備的武器裝備體系。
日軍在抗戰中的單兵裝備,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徑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槍,其具有精度好、射程遠和槍身長利用於白刃格鬥的優點,事實上,由於彈丸細長(二戰時最細長的彈頭)和特殊的被甲,6.5毫米友坂彈在剛剛離開槍口時的子彈章動效應非常明顯,穿入人體後很容易爆裂變形,所以三八式步槍在200米距離內的殺傷力非常強大。在200-600米內,彈頭進入飛行穩定期,因為膛線纏距短,彈頭的陀螺效應明顯,所以彈道平直,精度高,可能侵徹力比別的彈種強一點,但這種強是建立在彈道軌道都是均質組織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子彈在穿透人體的過程中,不能碰到任何骨頭,不能穿過太復雜的內臟,否則一樣會產生翻轉效果。600米以後,因為動能降低,彈頭失穩,由於長徑比大,空腔效果也不會比別的槍種差。也就是說,在抗日的戰場上,在一個恰當的距離,讓子彈穿透人體極小的區域,才真的有可能發生傳說中的三八大蓋殺傷力差,一槍穿兩眼的情況。。「三八」式步槍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三八大蓋真正的缺陷是動能不足帶來的侵徹力不足,對擁有防護的士兵殺傷力低下。日軍為了彌補這個缺點,開發了使用7.7毫米口徑子彈的「九九式」步槍,但裝備部隊的普及程度遠不如「三八」式。
日軍所用輕機槍主要是人稱「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後裝備中國俗稱為「拐把子」的九六年式(1936年額)。歪把子機槍的優點是射擊准確,但供彈不暢,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彈殺傷力不足,殺傷性能不如中國各派軍隊主要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通用德式7.9毫米彈)。日軍於1939年研製出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輕機槍,也因生產能力不足未大量裝備。
抗戰中日軍的重機槍為九二式,使用 7.7毫米口徑子彈,耐寒性好,遠距離命中精度相當高。缺點是靠彈板供彈操作不便且易卡殼。槍口焰很小,利於隱蔽提高了在戰場上的生存率。
侵華戰場上的日軍沒有裝備沖鋒槍,是拘泥於日俄戰爭的經驗,認為「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要勝於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感到沖鋒槍耗彈多且精度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後以刺刀決勝的觀念。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王八盒子」)因彈簧鋼質量差供彈常出問題,被稱為「二次大戰中最差的手槍」。
在迫擊炮方面,日軍主要裝備的90毫米九七式迫擊炮性能優秀,彈道彎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機動、易於操作、造價低。不過因為中國軍隊同時裝備的82毫米迫擊炮性能也非常優秀,這使得日軍在支援火力迫擊炮上並沒能占據優勢,但日軍大量裝備了50毫米口徑的八九式擲彈筒(一個中隊有6具),具備一定近戰火力優勢。
抗戰初期,日軍地面重武器數量多於中國軍隊。日軍一個師團支援火炮有24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門75毫米加農炮(亦即野炮)和24門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
坦克日軍也裝備不多。
日軍步兵標准制式裝備包括步槍1支,刺刀1把,前後盒彈匣(子彈120發),手榴彈4顆,鋼盔1頂,略帽1頂,軍服1套,皮鞋1雙,水壺1隻,飯盒1個,寢具1套,3至10日口糧1份,急救包1個,全套裝備重15至20公斤。
也不先進的火力配置
除了單兵武器,日軍還在步兵各級編制內配備加強武器,以增強壓制火力:
,個別加強的分隊配備1具擲彈筒;在步兵小隊配備3具擲彈筒;在步兵中隊則配備1-2挺重機槍,有的還配備1-2門迫擊炮;在步兵大隊配備2-4門九二式步兵炮,另增配4-8挺重機槍(即增強一個1個機槍中隊),個別大隊還加強2門四一式山炮。在步兵聯隊配備4門四一式山炮或6-8門九二步兵炮,6門37毫米反坦克炮。
在步兵部隊中,中隊長以下的軍官是徒步行軍的,而中隊長以上的大隊長、聯隊長等都是乘馬的。
日本步兵的單兵裝備,在抗戰初中期要強於中國軍隊,但與美國、德國等國陸軍相比,還是有些差距。日軍主要步兵輕武器還是三八式步槍,自動武器很少,而美軍、德軍和蘇軍大量配備了沖鋒槍、突擊步槍,是日軍無法相比的。
日軍在火力配置上,與美德等國陸軍相比無疑也是落後的,尤其是坦克的使用上,日軍坦克水平低數量少,與歐洲戰場美蘇德各國部隊相比均有較大差距。但對於中國軍隊,依舊是有壓倒性優勢的。
如人數205人的甲種中隊,人數約相當於中國軍隊1.5個連,但擁有步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等。以裝備水平看,已經接近中國軍隊的團級單位。
日軍勝在系統化
抗戰期間日本陸軍裝備技術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業水平落後於美英蘇等國,戰前其軍工生重心放在飛機、艦艇方面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地面裝備則放在次要發展位置,陸軍武器的質量相對於中國軍隊也沒有絕對優勢。數量少於中國軍隊的日本陸軍能用性能並不絕對占優勢的裝備在中國橫行,重要原因在於其系統化程度高。
發達工業國家軍隊裝備優勢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系統配套、標准化強。
日本從明治維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建立起完整配套的軍事工業,裝備基本是自產。與中國軍隊在武器方面自製力差,外購也混亂無序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中國國內各派軍閥分頭購械,僅槍支便來自十幾個國家,戰時常出現件不配槍、彈不對膛,還受制於出售國能否及時供應彈葯。當時日軍的槍械性能雖不佔優勢,卻因實現了標准化、系列化而便於組織火力,而且能保障彈葯供應。
近代特別是一戰以來的武器對抗,除了單項性能對比外,還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戰要求力爭達成最優化。日本作為一個實現了近代系統工業化的工業國,在侵華戰爭前已基本跟上國際戰爭水平的要求,從而對軍隊裝備進行配置,在陸海軍之間、航空兵與地面部隊及艦艇之間、陸軍的步、炮、騎、裝甲兵之間的武器使用能達成有機結合,戰時有較好的火力協同。從這點上說,日軍在武器上達到二戰時期國際先進(陸軍次於德美蘇英,海軍僅次於美軍)水平,遠強於當時的中國軍隊。
素質和訓練:優良兵源與嚴格訓練造就公認強兵
而普遍受過基礎教育的日本兵在受到長時間嚴格訓練後,對技術兵器的操作、保養水平更是遠優於中國士兵。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