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酒屋有哪些嗨棒
① 你們要的居酒屋入門小百科,我們寫出來了
日本的夜晚,總是讓人想到居酒屋。
居酒屋,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活場景,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電影電視,都常常能瞥見它的身影。隨著《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接連熱播,人們對居酒屋文化的關注更是前所未有。比起普通食肆和酒吧,居酒屋是屬於深夜的;有人三五成群、侃侃而談,也有人孤身前來、心事重重。
居酒屋有這樣一種魔力,不論你是誰,從哪裡來,居酒屋裡都有你的位置。從一壺熱酒、一碟小菜中得到的愉悅和滿足,是打心底里湧起來的實實在在,是終結一日最完美的句點。
那麼,居酒屋從何而來,又緣何成為一種日本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存在?
恩,你們要的居酒屋入門小網路,我們寫出來了。
1.居酒屋的歷史
2.居酒屋與日本文化
3.到居酒屋該吃喝點什麼?
開胃小菜|點酒|點菜
4. 超干貨!中日羅馬字拼音對照居酒屋菜單
日本古代造酒司遺址
在日本歷史上,酒的釀造早就在8世紀初就已出現。733年,一個叫做「造酒司」的部門開始對大米徵收租稅以作為釀酒費。到了平安時代,釀造屋逐漸興起並在11世紀時遍布日本全國,各地寺院、神社都加入了釀酒行列,然而當時的釀造屋只服務貴族階層,根據法律,除節慶日以外的日子,庶民飲酒是犯法的。
直到鐮倉時代,民間出現了針對武士階層的釀造屋,它們被稱為「好色家」,顧名思義,就是提供酒水的「窯子」。到了室町時代,幕府開始向釀造屋征稅,釀造與販賣逐漸分離,提供酒水的大多更名為「酒屋」。戰國時代,舉國昌盛,幕府開始支持「酒屋」一類庶民經濟,這種現代居酒屋的雛形便漸漸在城市中流行開來。
居酒屋真正發展起來,是在江戶時代。
此時,不少酒屋會提供簡單的下酒菜。很多人在酒屋「流連忘返」,在當時被稱作「居続けて飲む」,亦即「居酒」,直譯過來就是「停下來喝酒」。店家會在門上貼出「居酒致し候」的告示紙,時間一長,就演變為「居酒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小酒館」。
江戶時代的居酒屋招牌
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當時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廚藝不精又喜歡喝酒的單身男性遍地皆是,因此,喝酒吃飯一舉兩得的「居酒屋」,很好地滿足了舉國光棍的吃喝需求。
直到 1970 年代,居酒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依然停留「男性白領喝日本酒的地方」,時過境遷,隨著日本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她們也加入了男同胞去居酒屋小酌的行列。為了迎合女性顧客喜好,有店家推出了女性專用菜單,並採取了更符合女性審美的裝修。
到80年代,居酒屋發展成連鎖店模式,酒菜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價格也更加平民化。居酒屋逐漸成為學生、公司社員、友人簡單聚會的地方,客人的年齡層也變得更加寬泛。
過去的居酒屋店家,會用一個紅燈籠掛在前門口代替看板,所以居酒屋又被很多人稱為「紅燈籠」,同樣,也有店家選擇用繩掛個暖簾,因此居酒屋也有「繩暖簾」的別稱,而這種裝修風格,則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居酒屋是日本人最愛去的社交和聚會場所,亦是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一群朋友圍坐一張桌子,隨到隨喝,或者訂個包間,方便聊天。坐吧台的,則多是一人前來,或是借酒消愁,或許純粹殺時間,邊喝酒邊和老闆聊聊天,倒也不孤單。
居酒屋的氣氛總是熱絡異常,昏黃暖光,陶質碗碟,原木吧台,老闆隔著吧台和客人談笑風生,讓城市人緊綳的神經頓時鬆弛下來,享受食物和酒帶來的慰藉。
同時,居酒屋也是日本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常見場景。
居酒屋是小津安二郎電影的常客。在他的電影中,食物上升為一種審美,基於日常又出離日常。用心吃喝,不辜負每一道料理,就是認真努力生活的態度。
在另外一部現象級的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中,井之頭五郎飾演的雜貨店老闆,每次接訂單登門拜訪客戶,每每都能發現隱藏在東京犄角旮旯的美食,其中不乏居酒屋的身影。
香噴噴的烤雞肉串、熱辣的無湯擔擔面、入口即化的靜岡關東煮。劇中食物的特寫鏡頭,和主角細細咀嚼的享受神情……千萬不要在深夜刷劇。
日本動畫也不甘落後,畫風頗神奇的《和歌子酒》, 26歲的上班族和歌子天生酒鬼,下班游盪於街頭巷尾,尋找小酌好去處。好料入口的剎那,發出「噗咻~」的嘆聲(簡直是……動畫版的本文編輯。)
❶ |開胃小菜
甫一落座,店員會先奉上一小缽小菜。關東稱為「お通し」(Otoshi),關系則叫做「つきだし」(Tsukidashi),即開胃小菜,可能是菜、肉或魚鮮,並不寫入菜單。不論客人吃不吃,店家都會計入賬單,通常在3、400日元左右(合人民幣20元)。
這樣一碟小菜,卻是迅速判斷一間居酒屋風格和層次的標桿:是一成不變的固定小菜,還是季節限定的時令鮮菜,店家的料理態度和待客之道,便昭然若揭了。
上完小菜,店員會來問詢。此時,他們其實是問的是你要「喝什麼酒」。
日本人注重禮貌和形式,外食都習慣先點酒,等人到齊,舉杯說聲「今天辛苦了」,大家一起「乾杯」後,再慢慢看菜單決定點菜。
❷ |點酒
日文里有句慣用語「先來個啤酒吧。」(とりあえずビール),已經成為了酒客進入居酒屋的開場用語。
日系啤酒大多口感偏輕,苦味明顯,酒精度多在 5度左右。日本人常喝的主要是麒麟(Kirin)、朝日(Asahi)、札幌(Sapporo)、三得利(Suntory)這四個品牌。
大眾居酒屋一般會提供ホッピ(Hoppy),是一種模仿啤酒口味的燒酒勾兌酒,即把 25°左右的燒灼和 Hoppy 按1:5 比例加入到事先冰好的酒壺里。
清酒,是日本酒第一大類。清酒由「濁酒」而來,米酒原本混濁,經過壓濾,才產生了清酒。
普通居酒屋提供的日本清酒一般有 「吟釀」、「純米酒」和 「本釀造」(級別再往上走,則有「純米吟釀」、「大吟釀」、「純米大吟釀」,因為不太會在普通居酒屋中出售,這里就不詳述了)。
「吟釀」是其中中品質較高的一款,低溫發酵而成,對米的精白度要求很高;「純米酒」要求次之,而「本釀造」則會混入少量酒精,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
這些不同方法製成的清酒,酒精度、甜度、辣度和酸度都有所不同,喝法也各有千秋。一般來說,吟釀以上級別的清酒,比較適合冷飲,而純米酒和本釀造,相對便宜,所以溫酒和冷飲就不那麼講究了。
關於清酒,你可以參考我們的好朋友毛十八老師的這篇小文: 天冷起來,難道不該喝點小酒?。
在居酒屋,清酒以一合(180cc)為單位,分成一合與兩合兩種規格。
在有些居酒屋,店員會拿出一個正方形小盒子(木抍),在裡面放上小酒杯,當面斟酒,小酒杯溢出的酒會流到木抍中。
飲用順序如下:先吸飲酒杯中心的清酒,再拿起酒杯慢慢品用,喝完後將木抍中的酒倒回杯中,將混合著木頭香氣的殘酒一飲而盡,不失為一種品酒趣味。
燒灼,用日本獨特的蒸餾法製成,亦即日本燒酒,濃度在40度以下。
燒灼按照原材料可以分為不同種類,比如小麥燒灼、大米燒灼、芋(番薯)燒灼、黑糖燒灼等。燒酒通常有四種喝法。「ロック」(rock),從英文俗語「on the rock」而來,即加冰。「水割り」,你也看懂了,就是摻水。「ソーダ割り」,則是指燒酒加蘇打水。最後一種叫做「お湯割」,即燒酒加熱水,是很適合天冷的喝法。
High Ball這種東西,簡直是居酒屋萬用搭配。名字來源於盛酒的杯子,一般用作長飲雞尾酒,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被翻譯成了「嗨棒」,也是有點醉;
一般是以威士忌兌蘇打水,平時最常見的當然是三得利角瓶。一般比較靠譜的居酒屋,用的蘇打水多是三得利自產蘇打水(一說是因為氣足)。
High Ball還衍生出了多種口味,譬如黑加侖味、青檸味等等適合女生飲用的口味。
居酒屋提供的雞尾酒通常不會特別復雜難做,以長飲為主,大多就是個果汁/蘇打水兌點酒精,和飲料其實差不了多少,適宜女生飲用。
梅酒是以青梅(及梅汁)、清酒、燒灼混合調配而成,酒精濃度在12至18度左右,深受女性客人歡迎。梅酒種類繁多,口味也多,譬如黑糖、紅茶、綠茶味,而大家非常熟悉的俏雅梅酒,這幾年就開始在國內推廣紫蘇酒、黑糖酒了。其喝法和燒灼相似,基本是加冰塊來喝,當然也可以單喝。
❸ |點菜
點完了酒,終於可以安心看菜單了!!!
在日本居酒屋點菜,會一道道菜分批來點。一道菜上來時,眾人分之,而不是一筷子一筷子夾到自己碗里(雖然多數時候,大家也挺不講究)。
首先,當然要點一些開胃又下酒的前菜:
毛豆一口接一口,據說可以防止宿醉,稱之為居酒屋小菜之王也不為過。
在日本的居酒屋,毛豆水煮為多。多見的是煮完瀝干抹鹽,而另一種做法則是將毛豆直接加入鹽水裡煮沸,這種方式煮出來的毛豆,顏色不會太暗沉。有的時候也會遇到烤毛豆,香氣上面更勝水煮。
就是「冷豆腐」。擔綱角色和我國的皮蛋榨菜冷豆腐類似,是一種極常見的下酒菜,只需要一塊嫩豆腐,再將薑末、青蔥、木魚花、青紫蘇葉、蘿卜泥等佐料一起放上去,淋上醬油即可。
酒盜就是將鰹魚的內臟以鹽辛手法製成,長時間腌漬後,鮮甜味更加凝練有層次,與酒一同入喉後香氣尤為迷人,讓人不知不覺中把酒給喝光,因而得「酒盜」之名。
但酒盜的腥味通常較重,剛開始吃會難以接受,是個下酒菜中段位較高的菜種。
許多人對日本料理欲罷不能,就是因為它。常見的刺身有鮭魚(三文魚)、モンゴイカ(八爪魚)、ひらめ(比目魚)、たい(鯛魚)、ほたて(扇貝)、、まぐろ(金槍魚)、うに(海膽)、かつお(鰹魚)、甘えび(甜蝦)等等。
不過,在居酒屋裡點刺身倒不是為了吃飽,而旨在嘗鮮,所以一般不會點太多。
\ 烤物 /
一夜干是漁夫們捕完魚後,因此借著夜晚的海風風干,一夜製成而得名;所得魚干,既便於保存,又不至像普通魚干一樣水分盡失。烘烤後的魚肉質稍稍緊致,且鮮甜味明顯,若以碳烤方式則香味更加誘人。這樣的製法也往往能夠凸顯不同魚類的特色本味。
雞肉串料理(焼き鳥 yakitori)。和烤串差不多,做法是將雞肉處理成片,用竹簽串好,再放在爐火上炙烤。
除了雞胸、雞腿等部位的肉,還有雞皮、雞胗、雞肝、雞心、雞軟骨等部位,連雞屁股都被美名曰「鳳尾」,痴迷者甚眾(比如本文編輯)。有的燒鳥專門店,甚至還會提供橫膈膜、雞肩肉等「稀有部位」。
日式燒鳥的取材並不僅僅限於雞,還有魚、豬、肉丸等多種吃法,但都統一稱為燒鳥。吃法大致有兩種:鹽烤或醬燒。前者多吃肉味,後者則吃調料功夫,代表菜式是雞肉丸子。
\ 煮物 /
事實上,日本人對「關東煮」的通用名稱是御田(oden),關東煮(kantoni)更多是關西方面的叫法。當然不是你在便利店裡吃到的那種關東煮。
光是湯頭就下足功夫:用鰹魚、肉末、海帶、蘑菇熬湯,醬油、味醂、砂糖調味,內容物則有蘿卜、雞蛋、昆布、蒟蒻(魔芋)、粉絲結、竹輪魚糕、厚切豆腐等等。
\ 炸物 /
啤酒標配,居酒屋炸物靈魂所在。與歐美、韓式炸雞最大的差別,莫過於「薄粉炸法」,粉薄不油膩,表面有少許粉粒感,對於不愛吃厚殼麵糊的朋友來說,簡直是莫大福音。
當然了,關於裹粉還是裹面,日式炸雞內部也有爭議,請期待後續深入討論。
這里的南蠻,應該是唐朝時候從中國傳過去的,和中國語境中的「南蠻」基本上是一個意思,就是「外國人」,是日本人對日本剛開埠時,最早抵達日本的葡萄牙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的稱呼。
放到菜里,通常指得就是……配了蛋黃醬汁的炸物(雞腿肉為主)。最早是源自宮崎縣當地的家庭料理,以炸物搭配上由糖醋、蔥、辛子和塔塔醬自稱的醬汁,既有奶黃的濃郁厚重,又有微微的酸甜,讓炸物有順滑又綿密的口感,也能彌補有時因過火而乾柴的肉質。
\ 其他 /
玉子燒也是日本居酒屋的必備小食。在雞蛋中加入高湯充分進行攪拌,在鍋上鋪上一層又一層蛋汁,翻轉切開,好幾層疊在一起,是一種非常完美的協調的關系,不佔任何醬料都十分入味。
關於玉子燒,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厚蛋燒 vs 雞蛋卷,不是一回事?附贈魔性厚蛋燒教學視頻
熱茶泡飯,名曰「茶漬」,日語寫作「御茶漬」(Ochatsuke)。做法通常為是,將冷飯加入鹽、鰹魚粉、海苔等調味料,用熱茶沖泡而成的泡飯。日本家常粗食,米飯混著海苔、茶汁的清香,簡素清淡,可作早餐,也不失為居家深夜嘴饞的一道良品。
居酒屋的茶泡飯,基礎款一般式梅子茶泡飯,進階版則會提供菌菇或鮭魚口味。若吃了油膩的烤物、炸物,此時再來一碗酸梅茶泡飯,既能填飽肚子,又不失清新爽神的解膩之效,可謂一舉兩得。
講了這么多,看不懂日文菜單還是白搭!
給你備上一份居酒屋常見酒菜的中日文對照表,
不用謝!
編輯|喜北肉豆蔻
ihi 圖|pinterest/Google
菜單設計|Minnie
版式|閩兒
實習生顧怡昕對此稿亦有貢獻
② 日本男人喜歡去居酒屋,什麼叫做居酒屋
說起日本的居酒屋,需要從13世紀說起了。
在13世紀之前,酒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十分貴重的東西了,在吃不飽的時代,糧食是十分珍貴的,更不用說拿來釀酒了,政府也禁止老百姓喝酒,所以,那時候只有皇室貴族才有酒喝。後來日本經濟有了起色,政府就允許老百姓喝酒,城市裡出現了專門喝酒的地方,這就是居酒屋的雛形。居酒屋,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長時間喝酒的地方。
在日本,除了在偏僻的農村,深更半夜想酒喝了,總能找到這樣的地方。居酒屋在日本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形態,也是一種餐飲文化,近年來,很多到日本的外國遊客也都喜歡到這樣的地方去體驗生活,居酒屋確實很有日本特色。
③ 請問日本的居酒屋,菜式都比較單一嗎除了烤雞肉串,毛豆那些,好像沒什麼
居酒屋主要是喝酒
搞個便宜點的套餐,大概2000日元一位,2小時內無限暢飲,不包含菜品,要吃菜的話單獨點,一個小菜300~500日元,點上五六個小菜也夠兩人下酒了。
再貴一點的暢飲套餐4000日元一位,包含足夠酒足飯飽的菜品,主食。
中國人的話還是暢飲套餐比較合適,因為中國人酒量大,日本的酒度數很低,不暢飲的話太不給力了。
當然也可以單獨點酒單獨點菜,生啤400ml的杯子200~500不等,日本酒400ml的小酒壺400~1000日元不等,種類太多,價格也不一樣。
菜品的話小菜,純粹作為下酒的小菜,300~500日元,想搞點所謂的大菜就要1000以上了。
居酒屋就是普通情況下喝點小酒,聚個餐,最普通的價位,要想提升逼格高消費,那就不要選擇居酒屋了,各種色系的專營店,價位上不封頂,便宜點的一瓶紅酒1萬日元,貴點的搞個香檳塔要20萬日元。
烤肉店的話3000日元可以搞個自助套餐,單點的話要人均4000左右了,火鍋店也是這個價。壽司店很少有自助的,普通點小壽司,一團米飯上邊蓋一片魚肉的,200日元2個,食材珍貴一點的400~500日元也很正常,這只是壽司部分,生魚片的話最普通的一盤,十幾片要1000左右,貴點的兩三千、四五千都有的,活殺魷魚,就是殺完之後端上桌還會爬的那種要4000~5000。
烤雞肉串的小店也屬於居酒屋的一種,一般100元一串,牛羊肉的烤串反而沒人吃。提起雞肉想起一個喪心病狂的名詞:親子蓋澆飯,就是把雞肉和雞蛋一起弄熟,做成蓋澆飯,母子倆同時命喪黃泉,明明很殘忍卻起了個非常萌的名字,反差太大。
至於烤肉店的各種下水,雞內臟、豬內臟之類的,據說是戰後的日本經濟尚未復甦,窮人居多,吃不起好肉,只能吃這個解解饞,久而久之形成了吃下水的習慣。
④ 居酒屋喝什麼酒
ビール·啤酒(bi-ru) しょうちゅう·燒酒(sho-u-chu-u) にほんしゅ·日本酒(ni-ho-n-shu) うめしゅ·梅子酒(u-me-shu) ハイボール·雞尾酒Highball 「サワー」沙瓦(Sa-wa) 居酒屋在日本非常的受到大家的喜歡,尤其是年輕人最是喜歡去居酒屋喝一杯酒,來和朋友一起聊聊天,這幾乎是日本人假期或者下班後的日常了,那麼,我們要是來日本的居酒屋要喝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ビール·啤酒(bi-ru)
「とりあえずビール!」,「總之,先來杯啤酒吧!」這句話估計是最常見,最直白的居酒屋開場白了,不知道喝什麼的時候,總之先來杯啤酒吧!日系啤酒的味道偏淡,酒精度也不是很高,作為「開場酒」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
日本的五大啤酒品牌是麒麟 (Kirin)、朝日(Asahi)、札幌(Sapporo)、三得利(Suntory)、惠比壽(Yebisu)。居酒屋往往會提供生啤,生啤就是國內的扎啤,未經加熱殺菌的啤酒,營養成分會保留更多,但是保存時間比較短,因此也是最新鮮的,口感口味都會更好一些,所以也最受歡迎。
一杯啤酒下肚後,就可以各自開始發揮了。居酒屋的酒類品種太多了,雖不能一一列舉,但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些大類。
しょうちゅう·燒酒(sho-u-chu-u)
焼酎・日本燒酒有別於釀造而成的日本酒,是蒸餾酒的一種,度數在25度左右,相對溫和,有白酒的口感,但沒有白酒那麼高的度數。
日本燒酒的原材料很多,比較常見的是芋燒酒、麥燒酒、米燒酒、黑糖燒酒、蕎麥燒酒等。燒酒也有很多種喝法,每個人的喜好在這里就能看出來了。
最火的燒酒喝法是「水割り」,就是燒酒兌冰水的意思,絕對給你不一樣的新鮮口感。其他還有「お湯割り」,就是兌熱水,在冬天比較受歡迎。「そば湯割り」,這是只有日本人才懂的喝法,燒酒兌上面湯,口感意外的溫和。
にほんしゅ·日本酒(ni-ho-n-shu)
在居酒屋的菜單上你可能看不到清酒這個大類,想喝清酒的話,找「日本酒」就對了。我們常說的清酒,是日本酒第一大類,一般是用大米釀造的,由「濁酒」而來,米酒原本混濁,經過壓濾,才產生了清酒,度數在15度左右。
普通居酒屋提供的日本清酒一般有吟釀、純米酒和本釀造,高級一些居酒屋則還會有純米吟釀、大吟釀、純米大吟釀。
「吟釀」是其中中品質較高的一款,由低溫發酵而成,對米的精白度要求很高;「純米酒」要求次之,而「本釀造」則會混入少量普通酒精,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
口味比較纖細的吟釀、大吟釀級清酒,不宜加熱,因為如此會把酒香蒸掉;而口味濃厚的純米酒微加熱後卻可帶出香氣,這類酒用來搭配刺身和味道比較清淡的烤魚等都再合適不過了。
うめしゅ·梅子酒(u-me-shu)
梅酒也是日本酒類中一種很特別的存在,它是以青梅(及梅汁)、清酒、燒灼混合調配而成,算是果實酒的一種。梅酒種類繁多,口味也多,譬如黑糖、紅茶、綠茶味等等,各個品牌的口感和甜度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度數不是很高的梅酒,會選擇直接加冰塊飲用(ロック),若度數比較高很多人就會兌冰水(水割り),也有一些喜歡碳酸口感的人會選擇加入蘇打水(ソーダ割り)來提升口感。
ハイボール·雞尾酒Highball
在居酒屋裡還有一種雞尾酒特別受歡迎,叫做ハイボール(Highball)的威士忌雞尾酒,名字來源於盛酒的杯子。
其實做法也不復雜,在威士忌里加上蘇打水或者其他碳酸飲料就OK了,酸爽清涼的口感瞬間就可以抓住你的心,簡直是居酒屋萬用搭配。
Highball里最有名的便是用三得利方瓶威士忌為底酒調制的角ハイボール。當然酒吧里常見的威士忌兌烏龍茶,威士忌兌綠茶,在日本的居酒屋也是人氣常駐款,清爽的口感俘獲了不少人的心。
還有更加日本感覺的威士忌兌生薑汽水,威士忌兌桃子汽水,威士忌兌麥茶……各個居酒屋專屬的酒單都不太一樣,建議探索一下哦!
「サワー」沙瓦(Sa-wa)
サワー(Sawa)一般是指燒酒+蘇打水+果汁,口感上有點像帶酒精的水果汽水,甜甜的味道、刺激的口感,和少量酒精彷彿是為女生度身定製的,它算是雞尾酒的一種。
現在非常火的三得利微醺系列,以及國內類似的RIO系列,其實就是sawa。由於sawa碳酸飲料般的口感,在日本,sawa和炸雞也許更配哦!
大家要是來日本這里旅遊的話,要是來居酒屋的話,不妨就借鑒一下小編的建議吧!看看這些喝的有沒有大家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