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部落是怎麼來的
⑴ 日本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真是徐福的後代嗎
日本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真是徐福的後代嗎?公元前三到二世紀,日本原始社會發生劇變。陶器上的繩索圖案消失,人們一夜之間從追著動物到處跑的原始人變成了熟練的水稻種植者,還鍛造出了青銅器和鐵器,而這個轉變在大多數文明中要花掉近千年時間。
在「技術爆炸」的同時,日本居民的外形也發生變化,他們身高增加了大約3厘米、臉變長變扁、面部曲線較圓潤。由於這個時代的陶器最早出土於東京彌生町,史學界稱其為彌生時代(BC300~AD300)。
現在唯一能夠比較確定的是,彌生人中有來自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的栽培水稻的集團。正是他們帶來了水稻種植技術與谷靈崇拜。但是,這些從海外渡來的彌生人,並非單一的民族,而是存在復數的文明體系,所以要澄清彌生人的來歷與構成,是一件極其困難而漫長的事情。
⑵ 日本起源是什麼
日本的起源是源於中國。
公元五世紀大和國統一日本,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黃種人,主要由在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扶餘人、漢族以及阿爾泰語系民族與日本列島本土的繩文人融合而成。
自東亞大陸漂洋過海而來的外來移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火山密布的列島。
國名
日本,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
中國的《新唐書》中記載: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⑶ 公元六世紀日本的「部族」是一種怎樣的組織
部族就是日本統一之前處於分裂狀態的地方氏族部落。
公元1世紀的時候,日本各地有100多個部落,還沒有形成國家(其中有的國家與東漢和高麗建立了宗藩關系)。日本各部都以自己是中國或者高麗的藩屬而自居,互相爭執不斷。
公元2世紀時,居住在京都地區的部落統一了日本。 到了公元4世紀,天照大神(他的本名未知,日本人已習慣稱他為神)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部落,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稱為"神"的一族。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僅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琉球和北海道自古都不是日本領土,是日本侵略而來的。
⑷ 有誰知道日本的祖先是誰嗎日本國是怎麼形成的。
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世界歷史研究所的湯重南研究員介紹說,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是日本歷史學的一段公案,至今無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答案。 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早期歷史記載一度是個空白。曾有一位日本律師介紹日本歷史的書被翻譯到中國,引起史學界關注。他的主要觀點是「日本國沒有完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多虛構的歷史」。 現在研究者把日本民族的起源歸於以下幾個版本:(1)來自中國東北通古司的騎馬民族;(2)來自稻作文化發達的中國江南;(3)來自阿拉伯文明;(4)來自中國雲南,因為歷史上這兩個民族都有「黑齒」的習俗;此外,還有東南亞、蒙古高原等說法。湯重南分析,日本人的祖先的確應該有中國血統,但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族雜交的日本民族。 具體到天皇血統問題,在史學界一直有種說法稱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但是這種說法傳說的可能性很大。湯重南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的」。因為最早關於徐福東渡的介紹出自司馬遷《史記》,但語焉不詳。而日本則晚在中國宋朝時才有徐福東渡記載。雖然說明中日交流淵源很深,但僅僅限於民間傳說。 目前關於日本歷史有史可查的記載是《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現在日本研究自己的起源,也要到中國的古書去找。天皇的歷史記載同樣充滿了斷層,形成謎團更不足為怪。 湯重南認為,日本最早的天皇應該是公元64年第17代繼體天皇,之前並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日本為了美化和延長自己的歷史,編撰了一個「辛酉年革命」。稱21個「辛酉革命」會發生大事,於是把時間前推,從公元601年一直往前推了1260年,並且人為製造了一個神武天皇,作為日本天皇歷史的發端。實際上,連日本研究者也承認這個神武天皇是不存在的。 他介紹,繼體時期日本還非常野蠻落後,中國已經到了隋唐時期,日本還是部落等地方政權割據,部落的首領叫做大王。後來才演化為天皇,更多的人相信,「繼體」這一稱謂就是表明了當時的日本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個應該是日本最早天皇的雛形出現的時期。 日本天皇古墳是否埋藏著秘密 這次關於天皇祖先血統的爭論再起,是因為關於天皇古墳的公開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許多年來,日本考古學界一直想對天皇古墓進行考古研究,但卻遭日本宮內廳無一例外的拒絕,理由是「皇室古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 天皇古墓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據報道,5月9日的台灣日本研究所,5月17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和5月18日的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不約而同地對此進行了報道,聲稱日本天皇的古墓里可能隱藏著三大秘密: 第一大秘密是豐富的寶藏:天皇古墓里可能隱藏著大量的寶藏———鑲嵌著黃金的寶劍、翡翠寶石、精心製作的冠冕,以及用黏土雕塑的人和動物小雕像,也許還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神聖鏡子,有精美的老虎和龍的壁畫,和神化了的天皇遺骸。 第二大秘密是部分天皇古墓「身份不確定」:據宮內廳最新公開的文件顯示,很多在19世紀確認的皇室古墓看來「並非真正皇室古墳」!盡管這些文件沒有明確下結論,但卻應驗了多年來日本考古界的懷疑。 第三大秘密是古墓里可能有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天皇古墓非常有可能隱藏著日本天皇的起源證據。早有日本考古專家懷疑,早期的日本天皇非常有可能是中國人或者朝鮮人。 湯重南介紹,日本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所以一直不允許隨便挖掘王陵。但是越不讓挖就越引起人們的猜測。而且焦點集中到日本早期天皇的血統問題,認為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早期天皇是不是外來人? 那麼,繼體天皇是不是中國人?或者是日本民族之外的外來人? 雖然有各種傳說,比如說徐福東渡成為日本天皇。但是歷史的蛛絲馬跡讓湯重南研究員傾向認為,繼體天皇是朝鮮人的可能性更大。 據現今的考古證據,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於部落戰爭時期,由於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占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他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長期以來,日本國民一直以為,日本皇室擁有純正的血統。事實上,就連日本天皇本人曾經也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祖先來自古代朝鮮皇室的成員,當時明仁天皇68歲生日這天撫今追昔,談起了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日本)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史學界對明仁天皇的聲明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日本京都一所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廣司田中說,普通日本國民幾乎不知,日本和朝鮮的古代皇室有血緣關系。 相關鏈接 神秘的日本天皇古墳 日本全國各地有超過20萬個古墳,大多是公元250年至538年間建成。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有權威學者認為,在古代天皇陵墓中,只有天智天皇陵墓和天武天皇陵墓兩處是正確的。 繼體天皇陵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宮內廳在日本歷代天皇陵墓要覽中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位於太田茶臼山的古墳,而日本學者則普遍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今城冢古墳。 日本學者極力呼籲公開日本皇室古墳真相,但是宮內廳認為天皇陵墓是皇室固有的財產,而不是把它當作國民共有的文化財產。 掩藏於日本大王墳墓和天皇陵墓的歷史背景深不可測。學者認為,天皇陵墓包含著再構築近年來爭論不休的王朝論的珍貴史料。 其中有一處HO-KENOSAN古墳,全長90米的前方後圓墳,是公元240年左右建造。在這一古墳發現了被稱為石圍木郭的埋葬設施,復原之後如圖所示。這種形式在朝鮮半島南部同樣存在。由此可以推斷大和王朝和朝鮮半島之間曾有關聯。在日本,有一種聲音認為,天皇家族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某一部落民族。
⑸ 日本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初亞洲大陸的早期居民渡海定居日本。這個時期日本的古代先民具有東南亞安達曼人的特徵,在種族上他們並非今天的東亞蒙古人種。日本學術界稱早期的日本先民時期為「繩紋時代」。
大約距今20000--7000年間來自亞洲的東亞蒙古人種陸續定居日本列島,這些人遷入的路徑多數經朝鮮半島到達今天日本九州島北部和本州島西南部,也有一部分是由東南亞經菲律賓群島、台彎群島琉球列島最後到達今本州島南部。來自南北的兩批人在九州地區融合並逐漸向東發展。在距今3500年左右逐漸融合成兩大族系,一支是南方的『熊襲人』,另一支是北方的『蝦夷人』。『熊襲人』就是今天日本主要人口大和族的直系祖先。『蝦夷人』則是今天北海道阿依努族的祖先。正是這一時期奠定了今天日本本土文化的基礎。史學界將其稱為「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大約延續了2000多年,其間日本列島上部落邦國林立,彼此兼並互相不統屬。到公元1世紀前後逐漸形成了以九洲島北部為中心的「出雲」與本洲島中部為中心的「日向」兩大邦國集團。兩集團經過近3個世紀的斗爭,終於由日向各邦發展形成的大和國完成了統一,這就是古日本的前身。
⑹ 日本是早在什麼時期存在的怎麼成立的
在日本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今日的考古學證據則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 在彌生時代時期,伴隨著來自中國和朝鮮人的移入,出現了陶器、鐵和銅器;還出現了成塊的水田,日本成為了一個 農業社會 。 公元3世紀後半期到4世紀初,日本已經出現了統一政權—大和王權。
⑺ 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是和我們中國人同宗同祖嗎
最早從先秦開始,就不斷有中國人移民進入日本列島。最早日本史籍《古事記》中,把外來移民稱之為「漢人」、「新漢人」、「吳人」、「唐人」、「歸化人」等。那麼,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誰?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日本人的祖先是秦朝人。
《史記》記載秦始皇,酷好尋仙問道,渴望長生不老,派徐福多次出海求長生不老之葯。徐率領幾千人前往海外仙島求取仙葯,他因此成了東渡第一人。所以一直有著一種說法神武天皇就是出海求葯的徐福。
在日本國內,有不少學者認同此種觀點,甚至於日本前首相都自稱徐福後裔。日本國內也有許多有關徐福的遺址。
日本人的祖先是朝鮮後裔。
天皇來自朝鮮,80年代日本考古學家為依據出土的古代日本人的骨骼進行了DNA測定,得出了兩人驚詫的結果,這具骨骼得出的數據與現代日本人的差異很大,反倒是更加接近朝鮮人的數據。日本天皇明仁也曾發表過先祖的母親是朝鮮王族的言論。
日本人祖先是游牧民族。
考古事實表明,古代得日本曾經和東亞的游牧民族進行過碰撞與融合。處於原始時期的部落人在經過與游牧民族的融合後終於南征北戰,靠著兇猛強悍的戰士統一了日本成為了首位日本天皇。
早期,天皇墳墓的出土文物也多是游牧民族的慣用征戰之物,比如金飾、玉飾、甚至還有馬具,這些都是久居大陸的游牧民族才常用物品。
⑻ 日本人的祖先是誰
日本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
考古事實表明,古代得日本曾經和東亞的游牧民族進行過碰撞與融合。處於原始時期的部落人在經過與游牧民族的融合後終於南征北戰,靠著兇猛強悍的戰士統一了日本成為了首位日本天皇。
早期,天皇墳墓的出土文物也多是游牧民族的慣用征戰之物,比如金飾、玉飾、甚至還有馬具,這些都是久居大陸的游牧民族才常用物品。
目前在日本列島北部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大約在2至3萬年前,這個時候東北亞還處於冰河時期,那時的日本與亞洲大陸還是接壤的。
相關內容
關於日本島居民的民族來源,學術界通常的說法是,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日本島才開始有居民,最早的日本居民是從北方大陸移來的通古斯人,以後有馬來人從南方渡海而來,大約從公元前一千紀後半開始,就不斷有中國和朝鮮人移居日本。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公元前2世紀的日本,考古學上稱為繩紋式文化時代,使用石器、骨器,捕獵、捕魚,居住在豎穴中,出土有女性土偶。
日本人的祖先是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此外,關於日本島居民的民族來源,目前所認為是從新石器時代日本島才開始有居民,而最早的日本居民是從北方大陸移來的通古斯人,以後有馬來人從南方渡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