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幼兒園吃飯怎麼樣

日本幼兒園吃飯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2-09 18:22:40

① 日本幼兒園的教育很「硬核」,有五點中國父母做不到,值得借鑒

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自不用多說。

從孩子讀幼兒園開始,父母就開始操心,希望他能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希望他能身心 健康 、快樂成長。

不過,受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和傳統的影響, 教育理念上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對部分優點,確實是值得借鑒和思考的。

比如日本幼兒園的教育就很「硬核」,中國家長看了直呼「做不到」,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1、「衛生」與「不衛生」

小孩子免疫力低下是大家的共識,他們十分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中國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衛生問題。

除了一再強調飯前便後要洗手,有的家長還會定期用酒精給孩子的玩具消毒,這還算好的,有的過猶不及,甚至不讓孩子坐在地上。

小孩子十分貪玩,他們的認知就 在 游戲 和 探索 中發展。

可現在大部分家長都主張女孩子安安靜靜玩洋娃娃,男孩子安安靜靜玩小 汽車 ,別淘氣就行。

但在日本的幼兒園,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被要求玩泥土、沙子,校方還會提供各種玩具,比如小水桶、小鏟子、小模具等等,孩子們自然也放飛自我。

在我們看來這一定很不衛生,但事實上,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做完這些 游戲 , 也都會洗手清潔。

2、「個性化」與「集體化」

雖說現在大部分幼兒園都有園服,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喜歡把孩子打扮得獨一無二,就想彰顯自家孩子的個性。

在日本則恰恰相反,幼兒園里孩子們會被要求穿統一的校服、背一樣的書包,目的是讓孩子擁有集體意識,時刻明白自己是集體中的一份子。

同時,日本幼兒園也會 組織大量活動 ,進一步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讓他們將其牢記在心裡。

3、關於「吃飽穿暖」

在中國,吃飽穿暖是必須要做到的,對待小孩子尤其如此。

生怕他們吃不飽飯,以至於家長追著喂飯;生怕孩子著涼,因此天氣一變,家長就十分緊張,恨不得把棉衣穿在孩子身上。

可在日本幼兒園卻主張孩子 吃飯只吃七分飽 ,這樣更有助於消化,可以減輕腸胃負擔;穿衣也主張七分暖,秋天孩子們只穿一件單衣在戶外做 游戲 的現象屢見不鮮。

這就讓很多中國家長無法理解,難道不怕孩子凍壞生病嗎?

實際上,日本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正是通過 「小病自愈」 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身體在「實戰」中獲得經驗。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中國,家長背著孩子的書包去幼兒園接送,是十分常見的事情。

但日本的幼兒園,孩子們被要求自己背包,除了放書的書包,他們還有放置其他用品的背包,都自己帶著。

不過這一點還是要替我們中國家長說幾句啦,不是不想讓孩子獨立上下學, 而是現實做不到啊! 人販子猖獗,路上車多擁擠,確實是沒法放心。

除此之外,有些大一點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食堂還要 充當工作人員的角色 ,給小弟弟和小妹妹們提供就餐服務。

客觀來說,這的確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5、不限制吃飯時間

在中國的幼兒園,從學習到做 游戲 再到午睡,都有嚴格的時間作息表。

很多幼兒園會給孩子規定吃飯時間,這就使得一些孩子只能急急忙忙吃飯,或者還沒吃飽就只能放下筷子。

在日本的幼兒園,孩子吃飯的時間是相對隨意的, 細嚼慢咽更有助於消化。

總而言之,不同的教育理念,導致日本和中國的幼兒園在很多方面呈現出較大差異。

這是國情和傳統文化導致的, 當然不可照搬 ,但有的方面確實值得借鑒,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是嗎?

另外,孰是孰非應當因人而異,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②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不用操心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不用操心?你真的知道嗎?

假如你有機遇看一下我們的鄰居日本,你一定會驚訝日本對孩子塑造教育的高度重視。先從用餐這一角度來講,日本孩子會自覺的用餐,無需父母操勞,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作為家長都會了解,僅有給孩子所提供的食物越多元化,對孩子們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就越容易獲得消化吸收,進而也可以對孩子的身體素質才就會越有益處。倘若孩子面臨的食物挑選的總數可選擇的總數較小的情況下,提不起來孩子的熱情,就不能滿足孩子的身體內的營養成分要求。

③ 日本幼兒園對吃飯的時間不做具體規定鼓勵慢慢吃飯,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我覺得日本幼兒園對吃飯時間不做具體規定鼓勵慢慢吃飯的目的有以下幾個,首先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其次是培養孩子好的用餐習慣,最後是讓孩子們遵循自己的意願。

3.讓孩子們遵循自己的意願

上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意識。也能感受到餓和不餓。所以讓他們慢慢吃飯不限定時間也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吃飽吃好,也不強制規定他們必須吃多少。孩子自己吃飽了就不吃了,追著喂飯的家長就是怕孩子餓著。孩子也不笨,餓了就自己知道找飯吃了,如果吃飯的習慣不好還是要及時改正的。

④ 日本幼兒園傳遞的對待食物的態度,值得借鑒

以下文章來源於禾之在野 ,作者潤楠

「食育」,不僅僅是教孩子如何吃好飯,更強調在生活和生存中學習有關食物的知識和智慧。下面文章就從以下三方面來講述食育在日本幼兒教育中的實踐應用。

日本幼兒園有哪些食育活動?

與食材接觸的過程中,孩子能獲得哪些能力?

日本人對待食物的態度能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發?

一、日式便當

日本的幼兒園,會要求孩子帶午餐到學校。這就給家長們出了一道難題——准備便當。

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標准。

風之谷幼兒園,要求孩子們吃光光,不剩飯,不浪費,因此飯菜不可能湯湯水水的;准備的飯菜多了少了都不合適,要適時調整,這就要求父母准確知曉孩子的食量、喜好。便當的色、香、味、形都要考量,畢竟沒有媽媽希望孩子在打開飯盒的時候是不開心的,比起飯團形狀看起來是否可愛,風之谷幼兒園更提倡營養均衡與尊重食材的原始味道,這也大大縮短了媽媽早起准備便當的時間。

風之谷幼兒園小朋友的每日便當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曾描述巴學園的便當標准:「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便當。山的味道是指生長在陸地上的,如蔬菜、牛啊豬啊雞鴨等肉類;海的味道則是魚啊,其他海味等。校長為了保證午餐的營養均衡與全面,選擇了如此詩意的說法,況且還能借「便當」之便,讓孩子們學到什麼是海里的東西,什麼是山上的東西。

《窗邊的小豆豆》插圖

二、烹飪、料理

日本兒童最熱門的游戲場所是「廚房」;書店最熱銷的書籍是「兒童料理食譜」;電視台正叫座的節目是「兒童烹飪」。

疫情期間,很多家庭開始回歸生活。做飯,帶著孩子一起下廚,成為重要的日常活動。幼齡兒童常常喜歡做點心、麵食類,從攪拌麵粉,揉面團到玩出不同形狀的餅干、蛋糕等;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嘗試炒菜,使用簡單的烹飪用具,從摘菜、洗菜到切菜、炒菜,做飯技能要求越來越高。

孩子從覺得「好吃」到想要「動手製作」,是食育的自然過程。

做飯首先是解構美食的認知過程。知道美味的食物中含有哪些成分,滿足好奇心的同時學習認識不同的食材。

其次,掌握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在製作美食的過程中,孩子學習使用刀具、火等烹飪用具,同時注意提升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最後,體會勞動創造自我價值的樂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擁有珍惜食物的心情,對照顧自己的父母長輩生出感恩之情。

風之谷幼兒園把兒童的生日會設計為料理課堂。每月一次的生日會,孩子們和老師、家長一起製作不同的美食:披薩餅、蛋糕、烤麵包......我想起小的時候,每次過生日,媽媽總會親自下廚做手擀麵。重要的日子與特別的美食,媽媽的身影,那種融合在一起的味道、交織的畫面會永遠留在孩子們的記憶深處。

風之谷幼兒園孩子在用竹竿烤麵包

三、農耕、採摘

風之谷幼兒園有自己的農場。農耕活動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教育:播種、澆水、施肥、觀察、收獲。收獲的食材被帶回自家廚房,或留在學校,或者分享給周邊社區的人們,大家一起享用。

周圍社區菜園種植的時令菜品也會在學校售賣,價格不貴又新鮮,家長們接送娃的時候,圍著食材,聊一聊食物和育兒也是不錯的放鬆時間。

我詳細咨詢了一下風之谷幼兒園的農耕活動,發現原來如此豐富:

4月,上山挖竹筍;

5月,摘青梅,做青梅飲料

6月,徒步三公里去挖土豆

7月,做竹杯,吃流水撈面

9月,摘板栗,園長親自做板栗飯

10月,挖紅薯,做紅薯甜品

11月,摘柿子,掛在學校房樑上等著吃柿餅

12月,拔蘿卜,吃蘿卜餅

1月,一起打年糕

青團子

孩子和食材一起成長。

栽培是一種樂趣,吃到自己培育的果實,更是開心。

觀察食材的原型、長在什麼地方、如何結出果實、哪個部分可以吃,也是自然科學的學習過程。

在開花、結果、收獲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通過這樣的耕作體驗,也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注意力、關心他人的同理心。耐心等待,悉心培育的過程,如同期待自己的美好未來。

從播種到收獲的體驗中,提高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不會為一時的失敗或挫折發怒或者萎靡不振,在這些共同體驗的基礎上,還能形成很好的夥伴意識。

風之谷幼兒園的農耕課程

四、共食

「飯不是一個人吃的,而是和大家一起吃的。」這是日本的「共食」理念。

在家裡,一家人一起做飯、吃飯,是快樂的生活協奏曲。在學校,一起便當是分享和交流的時刻,孩子們從不同的便當盒裡學習認識不同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也是愉快的共食體驗。

共食還和「食物分配」有關,孩子從小認識食物分配的概念,不是強者獨占,而是大家一起吃;學習一些飲食的「行為規范」,比如餐桌禮儀等。大家一起快樂地吃飯,在這個過程中,敬人敬己非常重要。

作者的反思

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危機重重的國家。地震、海嘯常有,物產也有限,這就導致日本人對食物常懷一種敬畏之情。無論是料理、農耕、准備便當還一起共食,在所有的食育實踐中都會強調食物來之不易,當珍惜,不浪費。日本提倡「一物整體」的理念,意思是說,食物「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吃蔬菜時要從根到葉,吃小魚時要從頭到尾,全部吃掉。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民以食為天,我們應當敬畏食物,善待食物,物盡其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